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人民日报省委书记谈乡村振兴1——10(第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8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7分钟

肩负乡村振兴使命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省委书记谈乡村振兴⑨)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宁夏要把特色现代农业做实做强""打造'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及酿酒葡萄等'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的重要指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打好宁夏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在农业基础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划好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上下功夫,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在调整农产品结构上下功夫,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更加关注优质、安全、绿色、营养、健康,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聚力打造优质粮食、枸杞、酿酒葡萄、现代畜牧、瓜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养生养老、"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全产业链,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着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场深刻革命,既重生产也重生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宁夏建设添上重彩。要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好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等突出问题,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特别是要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农村环境整治要防止形式主义,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做样子给外人看,要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广场演出、农民体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种好自己的"文化庄稼"。宁夏引黄古灌区已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要保护传承、发展宁夏独具特色的引黄灌溉农耕文化,让"塞上江南"文化再放异彩。要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村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着力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在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要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做到管得住、管得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黑恶势力及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廓清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着力推进脱贫富民,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充盈更实在。乡村振兴,既要脱贫,更要富民。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瞄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五县一片"和170个深度贫困村,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责任制,因村因户因人落实"五个一批"措施,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激发贫困人口致富内生动力。始终把就业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引凤还巢"工程,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到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增加创业就业机会。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最普惠的福利。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发挥好县委书记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作用。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两个带头人"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引领,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决不能搞大拆大建,不能搞乡村景观城市化,更不能简单化地赶农民上楼,坚决防止没有改变农民生产方式就急于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做法。要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处理好城市和乡村、农民和土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农民致富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系,不断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有力支撑(省委书记谈乡村振兴⑩)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

陕西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下乡、深入了解农村、熟悉基本国情的地方。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对陕西发展提出了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强调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三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苹果、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做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喜人,农民收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7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83.9万群众通过易地搬迁住进新居,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55%。

党的十九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陕西是特色农业大省,苹果、猕猴桃产量分别占世界的1/7和1/3。我们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实施农产品"陕牌"塑造行动,力争2020年苹果、猕猴桃、设施蔬菜面积分别达到1200万亩、150万亩、100万亩,把关中建成全国一流的"双奶源"基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实施果蔬贮藏百库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袁家村等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我们将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关中园林化、陕北大绿化、陕南森林化,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加快陕北淤地坝系、关中农村涝池、陕南塘坝建设。继续强化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搞好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格建设许可管理,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到2020年完成农村厕所改造。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集中供水,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

三是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陕西乡村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条件。我们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厚德陕西"建设,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节俭持家。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秦腔、信天游、皮影、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等保护,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创作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推动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新乡贤、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四是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和谐稳定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追赶超越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严惩"村霸"、黑恶势力及其背后保护伞,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五是坚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农民收入偏低是制约陕西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我们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52个贫困县、4800个贫困村、180多万贫困人口,扎实落实"八个一批"举措,健全苏陕扶贫协作机制,完善国企帮扶"合力团"、校地帮扶"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帮扶体系,形成各方支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陕西就业创业云平台,以"三变"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下气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牢织密农民幸福生活的网底。

党管农村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陕西坚持党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完善机构、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强化考核,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我们将巩固良好态势,完善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工作格局,严格执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强化重视和支持乡村振兴的鲜明导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