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全面深化改革课题调研报告10篇(第8/1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15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9分钟

22.9%,给企业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三)产业发展协同度不足

1.原产地的药材初加工能力不足。目前全省现有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的22%,且靠近原产地能有效联动的加工经营主体较少,加工装备落后、生产线水平不高、加工工艺参差不齐、标准化初加工技术普及程度低等问题,仍存在100多万吨中药材缺少产地加工所需的场所、设施、设备。比如半夏初加工能力仅占总产量的8.8%,太子参为9.0%、钩藤为12.9%,大量新产的药材不能及时加工入库,产业加工效益提升以及优质优价难以实

现。

2.中药材流通环节发展滞后,省内药材采购占比较小。X

虽然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却缺乏大型的中药材集散地,大部分企业都依赖于在省外采购中药材,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

2018-2020年,农业样本企业产品省内销售占比由45.0%增长到

57.9%。而工业样本企业省内采购中药材比重仅从25.6%上升至

27.2%,采购占比仍较小。因缺乏流通中间平台,甚至出现由省

外药材供应商(如X)在省内农户采购药材后,再销售回X制药企业的情况。

四、案例分析启示

(一)世界中医药发展启示

中医药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目前我国已同外界签订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发展主要是在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韩国在中医药传入后,与本国融合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汉方医药和韩医,并在中医药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纵观日本和韩国整个中医药发展过程,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支持息息相关。一是政府扶持。日本通过政府的引导,形成完备科研体系,并实施了专利网战略、仿制战略、专利先行战略,围绕汉方药的生产加工技术在国内外申请大量专利,极大地促进了汉方药的发展。韩国财团依据国家释放的政策信号,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保障了韩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二是标准严格。日本和韩国在中医药的标准制定、生产、包装、质量追溯体系等方面,均确立了细致、严格的标准,同时注重与临床医学结合,保障药品疗效。三是价格优势。大多数的韩国制药企业以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化战略作为主要的竞争方法,注重产品标准化的实施,因此,在世界中医

药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二)X中医药产业发展启示

作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X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药立市",打造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加工、中药商贸、中药开发与培训、中药文化传承与交流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中药产业体系。在以专业市场的主导和整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通过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微观层面的引导和管控,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最终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数据显示,全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生产品种超过1000个。同时,形成以医药批发企业为骨干、以中药材集散基地和交易中心为枢纽、以药商为依托的比较健全的中药产业流通体系。

(三)茅台集团工农互促启示

茅台酒是国内白酒行业率先通过A级"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第一个受到原产地域保护的白酒品牌。为保证有机原料供应,酒厂与当地政府、相关机构及企业和农户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种子、育苗、移栽、土壤培肥、田间管理、收割、贮存、运输等一系列环节形成了绿色有机原料供应链体系。一是发展订单式农业。由茅台酒厂、仁怀市粮油收储有限总公司、村委、农户或合作社签订三重协议,村委会与农户签订生产管理合同,明确生产目标,规范种植行为,又由粮油收储总公司与村委签订收购合同,严格保护价收购政策,最后由茅台集团有机原料生产

发展中心与粮油收储总公司签订收储协议。二是强产品质量监

管。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提供有机高粱种子,X琨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利用茅台酒生产废弃的酒糟生产的琨恩有机肥,市有机原料生产发展中心统一采购储备生物农药,茅台酒厂、粮油公司以及专业合作社定期或不定期对种植基地进行检查监管,建立起相互监督机制。同时仁怀市农牧局还成立了仁怀市有机农业发展中心,各乡镇(街道)也专门成立了有机原料生产基地办公室,进行层层监管。三是生产信息可追溯。酒厂还建立了基地信息化追溯系统,主要的基地村每个村聘请1名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组织能力的人员,负责本村的有机生产的组织、检查、指导、记录等工作,形成档案资料并保存5年以上,产品质量可追溯到专业合作社。在信息化系统的管控下,有效确保"X茅台酒"酒用有机原料的品质和数量。

五、X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按照全省中医药大会部署安排,X要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事业和产业并举,抓住"三个关键",推进"四个建立健全",实施"五大工程",开启X中医药强省战略新征程,走出一条符合规律、体现特点、引领方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以需求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提升中药材种植和供应能力

1.围绕中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

是根据中药材生长对气温、降雨量、海拔、土壤等生态因子特有

的适宜性,围绕X省重点单品核心产区,不断配套完善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基础设施,集成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推进X省中药材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二是通过采取补贴、赊购等形式,不断加大优良品种、优质种子(苗)推广力度,结合标准化推广基地进行示范推广,不断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品种基础。

2.围绕省内重点制药企业需求,补足中药材供应结构性短板。一是通过政府接洽、产业协会对接等方式,同中医药工业企业建立良性互动,以制药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服务组织+农户""流转佣工"等多种模式,搭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对话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干扰,有效结合企业需求与农户实际,开展"订单式农业",明确生产目标,规范种植行为,实现从种子、育苗、移栽、土壤培肥、田间管理、收割、贮存、运输等一体的中药材供应模式,有效补足中药材种植的结构性短板。二是结合部分制药企业的特殊需求(如野生药材),重点以"道地、绿色、生态、有机"为核心,有计划开展部分珍贵药材的生态化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

3.围绕重点单品发展目标,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一是结合我省重点单品的发展目标,严格按照《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要求,持续加强我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生产,加快制定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保障中药材品质,从生产科技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产业

化水平、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建设后GAP时代中药材生产基

地。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按标生产、规范管理,推进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三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肥一体设施,建成能排能灌、土质良好、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高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四是推进优质优价,以道地性和临床疗效为主要评价依据,制定完善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推动建立以优质优价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创响我省道地药材品牌。

4.围绕规模化种植和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提升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能力。一是通过强化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由政府引导,各中药材主产区重点扶持,结合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需求,引导经营主体自主开展现代化清洗、烘干、分拣、分级等初加工。重点扶持建设、提升一批中大型初加工基地,进一步提质增效。二是加强初加工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完成产品标准,利用好X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中国国药等国内质量追溯平台,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逐步推动中药材全环节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形成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二)以打造全国龙头企业为目标,做大做强X民族制药

工业

1.加大对本地民族制药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协助企业药

品(特别是独家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省内尚未进入国

家医保目录的独家品种仍有105个,拥有300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因此应大力协助企业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增强本地制药企业竞争力。二是加大对省内制药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在同等条件下,药品招标、医保支付等方面政策适当向本地制药企业倾斜,增加企业发展机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2.鼓励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区。一是积极培育全国性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大中型制药企业,按照市场规范,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重组,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高规格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配套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以及具有一定攻关能力的研发机构,满足省内中成药制造业产能扩张及研发等方面需求,补足产业链薄弱环节。

3.加快药食同源资源开发利用,开拓产业经济增长点。推动大健康产品产业转型,重点发展已纳入国家《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的黄精、金(山)银花、薏苡仁3个单品和纳入国家药食同源试点的天麻、铁皮石斛、灵芝3个单品,总结经验、充分验证、科学评估、攻克难关,逐步建立完善药食同源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拓展中医药衍生品产业,培育一批类似于"石斛水"等迎合市场需求的中药保健品、中药养生食品,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以"工农互促"为方向,为X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协

同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组建大型中药材贸易集散地,拓展企业原材料供应模式,掌握中药材定价权。一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尽快建设大型中药材集散地,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贸易集散地,形成向下辐射中医药农业,向上辐射中医药工业的良性循环。将X中药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弥补长期在中药材销售方面的劣势。二是要规范商贸企业在中医药产品流通中的行为,推进流通企业GSP认证,规范采购原料、购后检验、库存货物、销售中药产品等行为。同时利用X大数据产业优势,借鉴X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先进经验,采用"统一质量管理模式、统一储存、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打造"平台+实体"的智慧中医药产品市场,加快构建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2.推动建立X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一是由政府主导,通过规范政府补贴政策,统筹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相关专项资金,建立X中医药产业发展母基金,通过释放政策信号,采取以奖代补、绩效奖补、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向中医药产业。二是在基金投资环节,针对项目投资组建专业评审小组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形成政府监管、产业协会顾问、基金管理人专业化运作的模式,保障基金良好运行和有效使用。三是建立健全基金退出机制,确保基金有序退出,

保障被投资企业的发展以及基金投资者的权益。

3.搭建产学研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医药科研单位,形成科研合力,对近年来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中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研究。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对接,协同企业推动新品种研发、新技术运用、新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模式。二是依托现有省内科研机构,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引入国内中医药产业专家,带动培养本省专业人才,壮大我省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强大技术服务体系。三是持续改善交通、邮电、信息、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环境保护、卫生事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助力"黔药出山"。

4.坚持经济效益为主、社会效益补充的发展模式,实现我省中医药产业工农互促、合作共赢。一是坚持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制定符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建设"定制药园",鼓励医院优先采购以乡村振兴重点地区生产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制药企业产品,实现互利共赢。二是继续在制药企业中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选育适宜品种推广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民按标生产、规范管理,推进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实现定向的优质低价。三是鼓励制药企业通过"流转用工模式",对当地流转土地的农户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户的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社会服

务水平,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进而反哺解决制药企业的用工荒、用工贵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大数据创新驱动公安接处警改革实践研究

接处警是公安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公安机关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基本职责,是增进警民联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桥梁纽带。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110信息传递不畅、处警效率不高、监督不严密等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X公安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聚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学习借鉴新时代"漳州110"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110报警求助集中接转改革,推动警务流程再造,着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实战化特点、具有X特色的现代化警务体系,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深化接处警改革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把握时代要求,紧跟发展大势,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

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

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2年,公安工作现代化要取得重大进展。接处警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公安执法活动的开端,汇聚大量警情数据,在警务运行体系中居于关键环节,深化接处警改革,对构建现代警务体系、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一)推动公安接处警改革是主动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

接处警工作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通信运营商取消漫游收费,拨打固定电话及发送短信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少,而移动电话和微信、微博、QQ、抖音等即时通信工具则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网络化、移动化明显。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报警求助需求,成为接处警工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客观要求,报警群众使用图片、视频描述警情展现的元素远远比语音、文字的描述更加客观准确、丰富全面,更有利于公安机关全面准确掌握警情态势和快速高效处警。在客观上要求公安机关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及移动通讯等技术改进接处警工作,提升接处警工作效能,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

(二)推动公安接处警改革是构建现代化警务运行体系更好

履行公安职责使命的现实需要

当前,公安改革已进入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行扁平化管理,把机关做精、把警种做优、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加快构建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公安机关机构职能体系。接处警工作作为警务活动的开端,既承担着服务群众的重要角色,也是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载体,在公安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推进公安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接处警改革的好坏,直接关系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斗力生成和工作质效。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深化接处警改革为牵引,撬动警务机制和勤务制度改革创新,推动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现代警务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安机关内在潜能、提升警务工作质效,更好履行新时期公安机关职责使命。

(三)推动公安接处警改革是深化大数据应用培育战斗力生成的现实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明确,要积极依托大数据,全面推进智能应用、移动应用、集成应用,打造数字警务,建设智慧公安,提升警务工作的数字化战斗力和智能化水平。近年来,X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大数据作为培育发展动力、破除发展困境、谋求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后发地区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新路,这条新路

的本质,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数据驱动创新。接处警环节汇聚了

大量的警情数据和其他数据,创新应用空间很大。这就要求公安机关要进一步融入全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盘活数据价值、深化数据应用、强化数据赋能、打造数据引擎,推动大数据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公安工作整体效能和核心战斗力,提高安全风险预警预测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江苏也有类似的探索,他们开发建设了警情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了警情数据的实时感知、多维展示和深度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深化接处警改革的X实践

X公安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以群众满意为立足点,以流程再造为切入点,以数据应用为支撑点,以全程监督为着力点,紧密结合"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整合全省各市县两级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集中统一接转110报警求助,进一步提升接处警工作便民化、实战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着力构建现代警务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服务群众质效,全力守护平安稳定。2020年11月我省报警求助统一接转以来,群众对接警的满意度为99.73%,对处警的满意度为98.34%,创历史新高。

(一)以群众满意为立足点,推动接处警工作更加便民化

搭建全省警情统一接转平台,拓宽网络报警渠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情形的报警需求,推动群众报警求助从单一报警

向多维报警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质效。一是统一接转全

省110报警求助。利用即时通讯和互联网先进技术,依托X省"一云一网一平台",把分散在全省各市县公安机关的110报警资源整合起来,建成X110服务中心,按照日均300次话务量的标准设置1个接线坐席,切实保障群众拨打110不占线、不排队,有效解决了警情数量多、治安复杂的区县110有时"打不进、打不通"以及市、县域交界的地方110"打不对"等问题。按"就近、属地、业务"原则,帮助报警群众快速、准确地找到具有管辖权的接处警责任民警,由接处警责任民警直接接警,消除传统接警模式下的警情错接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接处警工作专业化水平。二是全面拓展网络报警渠道。[来自QQ群:公文与课件(基层公文的日常),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突出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

5G等新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递快捷、内容承载力强的优势,在传统电话和短信报警的基础上,开通了微信、微博、QQ、"X110"APP、"X110"微信小程序等报警渠道,丰富了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报警形式,推动接处警工作向网络化、移动化、可视化、便民化方向发展。网络报警方式有效解决了原X110报警渠道单一的问题,有效弥补了传统110电话报警可能出现口语表达不清或信息传递不全面的不足。据统计,X110网络报警从上线使用至2021年10月,用户关注量累计达1215.6万人次,共受理60.73万条网络报警,网络报警方式逐渐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三是做实做专群众信息咨询。结合群众信息咨询占比较大的实际,切实做好信息咨询回复,分析研究一百万余条

群众报警求助数据,对于高频、简单的信息咨询,按照数据业务

化、业务场景化的思路,提炼出7大类361个具体咨询问题,建成信息咨询知识库,强化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即问即复"。对于专业性高、政策性强的信息咨询,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创新推出"为民服务圈"应用,积极引导调动全警特别是专业民警主动认领群众咨询,及时给予权威答复。

2021年1月至8月,X110共回复群众咨询求助73.62万条,日均3030条,尽可能实现了信息咨询和非警务类群众求助在进入接处警体系之前,得到优质、高效、快捷的办理。

(二)以流程再造为切入点,推动接处警工作更加实战化

取消派警环节,畅通协作渠道,实行接警处警一体化,推动接处警工作从层层调度向高效联动、密切协同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实战效能。一是实行接处警一体化。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X110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勤务报备、辖区标注、地图匹配等多维模型的支撑下,对初判为警情的,立即帮助报警群众发起与一线接处警民警直接通话,或直接与接处警民警建立网上联系,由接处警民警直接问询群众报警事项并同步赶赴现场处警,去掉传统接警模式下接警派警、传达指令的中间环节,减少信息流转层级,极大地缩短了接处警反应时间,有力保障警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同时,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及属地派出所实现警情同步同息感知和上下实时联动,根据警情等级和指挥调度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指挥调度处置工作。统计数据显示,再造接警流程后,

每起报警求助均能在3秒内接听,30秒内直接与接处警民警通

话,接警、出警到处警反应时间缩短了近30%,真正实现了接处警"再快一秒"。二是实行多警种合成作战。在一线接处警层面,以网格民警或派出所民警为"全科"处警民警,以刑侦、治安、经侦、禁毒等专业警种民警为"专科"处警民警,形成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警情处置模式;在指挥调度层面,各级情报指挥部门根据警情等级类别和实战需要,按需联动相关警种部门或下级情报指挥中心,切实强化多警种协同作战,有效解决了以往"一切都交到派出所""一线处警民警包打天下"的单向推送模式。遇重大敏感警情,立即启动"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联合开展现场态势、警情风险分析研判,并根据警情性质及时向处警民警提供现场执法处置指引,为现场处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类警情,直接推送省反诈中心进行先期处置,确定为电信诈骗案件且有止付条件的,立即采取紧急止付、冻结等快速处置措施,实现警情最快接转,做到以快制快、以专制专,最大限度帮助群众止损。三是高效分流非警务诉求。强化与"12345"等政务服务热线双向对接联动,进一步畅通非警务类诉求分流渠道,对接到的非警务类民生服务诉求,接转至"12345"等政务服务热线予以办理。对"12345"等政务服务热线接到的警务类紧急事项,则按照警情接转流程及时推送属地公安机关一线警力处置。对于管辖不清、事权不明的群众诉求,首先推送到属地公安机关进行先期处置,依法维护群众的合理诉

求,坚决防止出现"接管脱节"和"接管错位"等问题。全省报

警求助集中统一接转以来,累计向"12345"等政府服务热线推送非警务类民生服务诉求35.6万余起,日均1100余起。

(三)以数据应用为支撑点,推动接处警工作更加智能化

全量汇聚和应用警情数据,全面感知违法犯罪趋势和规律,推动警务工作从被动应对向提前预警、精准防范转型升级,为服务警务实战和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建立警情大数据库。全量实时汇聚电话和网络报警警情,以及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派出所受理的自接警、街面警力巡逻发现的警情、群众举报投诉的各类违法犯罪警情、厅长信箱反映问题的有关情况等各类警情数据,并按照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维度以及不同的地域、时间、类型,对警情数据进行归类分级,建成了集6大类

5000万余条的X110警情数据"大水库",做到全省警情的全维

感知、全量汇聚、不留死角,为警情数据的分析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异常情况自动预警提示。将警情数据库与相关系统平台关联互通,当出现杀人、抢劫、绑架、爆炸等关键词时,系统平台自动按照警情分级分类标准,提示公安机关及时予以关注,并适时启动"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警务运行机制进行调度处置。针对各地不同警情警力的实际情况,设定警情数量预警阈值,一旦超过或者出现异常,通过警情热力图与警力冰点图,提示属地公安机关采取相应措施,优化警力配置,动态部署打防管控,确保警力跟着警情走,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目前,省内各市县

城区主要实行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接处警模式,农村地区主要实

行以派出所辖区为最小基本单元的接处警模式。三是深度挖掘警情信息价值。建立评估模型,对警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各类突出案事件,及时提示属地公安机关落实打防管控措施,提高对重大突发案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能力。围绕治安热点难点开展专题研判,分析潜在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党委政府、推送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苗头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