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调研报告-15篇(第9/2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65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6分钟

(二)加强后备人才培育。后备传承人的培育工作,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项目能否持续发展和"活态"传承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发放传习人津贴。通过严格考核,选择部分确有兴趣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成为传习人,发放约等于当地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的津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为了避免领取津贴后不参与学习的情况,采取先学习考核,后发放津贴的方式,将传习人津贴发放时间推迟至次年,并将每年一次性发放改为按月发放,让传习人有"领工资"的安定感觉,这样有利于鼓励传习人留在乡村安心传承和学习传统文化。二是完善年轻一代人才的培养机制。针对目前少数民族群众已经极少接触少数民族文化的实际,让少数民族文化走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景区、进乡村、进企业,通过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等形式,拓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途径,让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让少数民族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对于潜心钻研民族文化的传习人,政府与地方高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提供进入地方高校进修培训的机会,学习民族语言、历史、艺术、旅游、商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为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进行智力积累,并获取国家认可的学历,这样提高了传习人的自身素质,提升了传习人的谋生手段,大大增强了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承人的意愿。三是发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民间艺人。鉴于目前少数民族文化民间艺人队伍急剧萎缩的现状,在对仅存的民间艺人传承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挖掘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大力充实传承人队伍。依托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文化负责人,组建少数民族文化协会,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展示工作,鼓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加大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人。

(三)根据传承人类型,推动分类保护。从现实来看,可以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变迁的程度来区分传承人,分别对传承人采取市场化保护、扶持性保护以及体制化保护。一是对工艺类传承人,采取市场化保护。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北安乌鱼绣制作技艺等国家级、省级工艺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作为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市场自身的作用可以促使他们投入全部精力从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因此,对于工艺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政府需要做的,一方面要防止过度市场化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化",应制定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品地方标准,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另一方面对于需要财政扶持的传承人,应提供财政、税收、贷款、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宏观支持和指导,使传承人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二是对于其他传承人,采取体制化保护。如一些民族语言、民族歌舞、民俗类项目,其很难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获取生存空间,传承人也不可能凭此获取经济收入维系生计。对于此类传承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纳入体制内进行保护,比如聘为乡村学校兼职辅导员等。当然,在分类细化传承人并采取不同保护措施情况下,对部分情况特殊的传承人,还可以采取更加特殊的保护方式。

(四)建立长效的传承保护机制。积极开展相关的整理、研究、记录等工作,在帮助传承人做好技艺传承的同时,制定出科学的项目传承规划,拓展传承的思路和模式,确保项目得到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传承。一是加强对传承人个人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由于传承人大多散落民间,年事已高,应着力加大对传承人个人保留的诸如文献古籍、法器、饰品及其他手工制品等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力度;二是扶持技艺产业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传承是一种消费型的动态传承,它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满足于取得社会效益,而且还可以使文化发展有经济实力,使经济发展具有文化内涵,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拥有者、传承人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以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三是大力扶持现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辐射作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活化利用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重点培养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网红",以此带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对接,积极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项目,链接旅游企业深入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开展参观和买践等活动,让游客了解XX厚重的文化遗产,在重点景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销售专柜,将XX的非遗产品整体包装,扩大非遗产品影响力。

XX市秋冬播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为准确把握秋冬播生产形势,保质保量保季节抓好秋冬播生产,夺取明年农业丰收打下良好基础。根据省局工作安排,近日市局专门组织调研组,赴XX区、XX县、XX市开展秋冬播生产情况调研。

一、冬油菜籽扩面稳步推进

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冬种油菜面积任务为303.6万亩,较上年扩种12万亩。9月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推进油菜扩种工作,油菜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据农情调度统计,目前全市完成油菜种植面积286.3万亩,占任务94.3%。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在省内率先建立市委常委会成员联点县市区发展油菜生产制度,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给每一位联点领导发出《关于2022年秋冬种油菜生产工作的温馨提示》,有力推动我市油菜扩种工作全面铺开,确保今年冬种油菜扩种工作见到实效。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根据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市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秋冬种油菜生产目标任务的通知》,将任务及时分解下发到县市区。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秋冬农业生产(油菜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联点包片制度。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据统计,今年全市油菜生产财政投入资金达1.3亿元,比上年增加0.8亿元;主要用于油菜种子、硼肥等生产资料采购,油菜育苗,抗旱保苗,办点示范,购买社会化服务等。XX县今年整合相关项目资金3273万元用于发展油菜生产,比上年增加1273万元,政府集中采购油菜种子20万包、硼肥30吨,免费发放给各油菜种植大户,充分调动农民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种油积极性。耒阳市安排2400万元保障油菜扩种工作需要,重点支持油菜生产社会化服务、"百千万"办点示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