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范文-34篇(第25/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14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39分钟

2."四到八见"看深入。四到:听到、看到、访到、查到。听介绍、看现场 、走访群众、查阅资料,这是调查的一般方式方法。我们平常的调查是"三多一少",听介绍多、看现场多、查资料多,走访群众少。调查组下去先开座谈会,主要是开市县乡三级干部座谈会,听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这样容易对调查的事情有一个总体的、全面的把握。然后看现场(有时先看现场),不看现场写起来不踏实,看现场能获得具体实在的感觉、生动形象的印象,这是先入为主的印象,非常重要。资料的学习参考也很重要。每次调查我们都会收到很多的资料,当天的资料要连夜消化,把重要的东西摘录下来或者在材料上做个记号,一天一整理,一地一小结,千万不要指望回到单位再去看,回到单位肯定是要将所有调查得到的资料全面系统地过一遍的,问题是等到回去的时候资料已经多到袋子和箱子装不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便给淹没了。走访群众可能是不够的,我们的调查常常因为时间紧而不能做到更多地走访群众。这不仅仅是工作缺陷,而且影响科学决策。八见是:既见领导更见群众、既见榜样

更见抽样、既见成绩更见问题、既见共性更见特性。这是调查的一般要求。即调查要全面、要准确、要辩证,要独到。而我们的调查往往只见前面而不见后面,我们以为深入了,实际上只深入了一半。比方说,抽样调查是必须的,随机更简便。温家宝总理到农村考察,不一定按预定路线走,随时招呼停车,虽然不大顾及地方干部的"面子",但总能摸到实际情况的"底子"。再比方说,我们的调查比较容易发现共性而忽视特性,所以写出的报告千篇一律。我们总是在"待到上林花似锦,出门尽是看花人"的时候才去调查发现,而特性的东西不一定太明显或者很突出,可能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或者"小荷打苞未露角",这需要我们做深入调查并且有敏锐的发现。

3.仅有四个村的深入是不够的。我们"三万"活动调查跟平常调查有些不同,我们是"两多两少",走访农户和看现场特别多,而真正开座谈会和学习资料相对少。成百上千的工作队,不可能都去找县乡干部开座谈会,我们打交道的主要是每组联系的四个村的干部,他们能提供的文字资料肯定有限。而我们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决不只是覆盖四个村千把户,而是要全省"全覆盖",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的调查,已经有了一家一户的"小深入",还要加强一乡一县的"中深入",可能还要借助我们单位的力量,寻求全省面上的"大深入"。比方说,我们省委政研室在这次"三万"活动中,承担了城乡一体化调研课题,我们一方面依托工作组所联系的四个村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我们动用在家的力量,联合省直有关部门,赴鄂州和全省几个大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地区调查。省委政研室的作法可供大家参考。

(三)透彻研究

没有调查,研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研究,调查所得的材料如一盘散沙、一堆乱草。一个月来,我所做的调查笔记有两个笔计本了,但如果不研究,两本笔记只能像孙悟空一个斤斗翻到南天门后在那儿拉了一尿--留作纪念而已。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最见功夫的。

1.四大研究主体。基层干部群众是最大的研究主体。毛主席说得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所作的很多农村调查,研究成果大都来自乡村干部和农民。比方说,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老百姓创造发明的,连那几句顺口溜也是老百姓编出来的。我这次在椎子河村作了一个农村废弃房子如何处理的座谈,村干部和农民代表提有一些很好的解决办法。相关部门也是研究的主体。他们长期做这方面的工作,碰到的问

题多、解决的问题也多,被调查者比调查者更有发言权,多听听他们的研究意见,或者说依靠他们来研究解决问题。比方说,你要作小型农田水利方面的研究,你还是请教水利厅和财政厅、发改委管这项的领导和专家们,不仅因为他们对此有研究,而且你的报告被领导批示下去,最后还得靠他们来落实。专家学者是研究的必要主体。重大事件的决策必须请专家学者参与,请他们出主意提意见,这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和必要前提。农村有句话,过了厨子的手, 汤才是鲜的。省委政研室所作的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两圈一带"重大战略的调研,都请了湖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专家参与研究。我们所作的林业改革发展调研,也是请了中国林科院和省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的。最后的研究主体是调查组,是我们"三万"活动工作组。要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得靠我们自己提出来。我们的研究实际上起着"综合、比较、创新"的作用。

2."烧熟七菜、熬好一汤"。这是我的一个"土方子",也是"老方子"。烧熟哪七道菜?政治要弄熟。调查研究要讲政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必然是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这是一点都不能含糊的政治问题。我的最便捷的操作办法是"学报告"。但凡要调研什么问题,我先把总书记的报告拿出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报告,我是每写必学,估计读了几百上千遍。政策要弄熟。解决问题一定要有政策依据,主要是看中央和省委制定的大政策,中央部办委制发的操作性政策也要参照。如何找政策?请到图书馆和档案室里查文件。法律要弄熟。依法治国,必须依法解决调查问题。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要大致知晓,与自身研究相关的法律读本要随身携带。比方我这次下来,就带了《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因为农村土地纠纷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理论要弄熟。很多问题,专家学者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要学习参考,我们的调研报告也需要有理论的指引。理论学习要长期坚持,"平时多烧香",而我们总是"急时抱佛脚",我的看法是,抱比不抱好, 抱的总是佛。史情要弄熟。毛主席搞调查研究特别注重这一点,他多次要求, 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历史情况,可查档案资料,也可向老同志了解。外情要弄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人家早就从这里走出去了,那我们用不着"在黑暗里摸来摸去",拿来主义也不是不可以,拿来加改造主义更完美。如果能就调研的问题到先进地区或国家去考察一番最好,条件不允许的话,

找他们要些材料,或者到网上搜些资料。以上"六道菜",大多可以从网上弄些原辅材料下来的。所调查的问题更要弄熟。这是一道主菜,上面六菜都是围绕这道主菜配做的。"七菜烧熟"且慢上桌,后面必须还来一个汤,汤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对策之汤。无汤不成席,无对策建议还真不成调研报告呢!

3."三四五"研究法。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在这里简要地说一说三个层面的研究方法。如何研究材料?去伪存真找最真实的、最有用的材料,去粗取精选最典型的、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查漏补缺补充找说明问题还需要的材料。材料需要适量,材料需要鲜活,材料更需要有力。如何研究问题?由此及彼联系研究,由内到外对比研究,由表及里深入研究,由小到大拓展研究。也就是全面地、联系地、深入地、发展地研究问题。如何研究对策?这是最关键的, 成败在此一举。我的看法是,形成主见要有独立性,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方向要有科学性,指导全局要有普适性,跳起来摘桃子要有可操作性。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不管白猫黑猫抓得老鼠就是好猫,农民有句通俗的话,杀得猪死是屠夫。检验对策的唯一标准,抓到老鼠,杀得猪死。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