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范文-34篇(第6/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14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39分钟

总起来说,"研究"就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分析材料, 就是正确地认识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研究"的质量如何,决定着整个调研活动的成败,当然也决定着调研文章的优劣。所以u研究"这道工序, 一定要把工夫下足,把问题摘深搞透。当然,"研究"有时也会延伸到写作程序,但那多半只是调整、深化、规范等技术处理上的问题了。

二、一定要说真话

调研文章是用于反映情况、指导实践的,所以当然要说真话。所谓"真", 真就真在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成绩、问题、经验、教训等等,是怎样就怎样,既不缩小也不夸大,既不捏造也不掩饰;真就真在实事求是地分析材料,不惟书惟上,不空洞议论,不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而要瞄准现实需求, 想实招,谋实策,务实事。很明显,如果不说真话说假话,对于社会,将产生某种误导,使人们看不清事物真相、分不清是非界限;对于领导层,将传送错误的决策信号,导教决策失误,给工作带来损失;对于自己,则是丧失良知, 丧失起码的职业道德。给秘书工作者的形象抹黑。

不过,坦率地讲,其实大家都知道调研文章要说真话,关键是想不想说、敢不敢说和善不善于说的问题,如果不想说、不敢说、不善于说,当然就没有真话的立足之地了。

不想说真话,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调研活动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 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办公室里昕汇报,材料堆里找典型,然后匆促成篇, 就算变了差。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领导同志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或者为了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所谓"声誉",专挑好的说,成绩一大摞,经验一大堆,启示一大串,对存在的问题却略过不提,或者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不敢说真话,关键是"怕",一怕得罪当事人。二怕抹杀"大好形势", 让"上面"不高兴。

不善于说真话,那就是方法上的问题了。表现之一:看问题不全面,只看正面,不看反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还容易被某些怕暴露问题的调查对象牵着鼻子走,被人家糊弄了还蒙在鼓里,这样当然摸不到实情、听不到真话了。表现之二:看问题不深刻,缺乏洞察力、穿透力和鉴别真伪、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被表象、假象所迷惑,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有时还以伪为真,以非为是。表现之三:不善于分析、提炼材料,明明掌握了实情、昕到了真话,但上升不到理性的高度,提不出可行的、管用的意见和建议,把好端端的材料白白浪费了。表现之四:缺乏主见,左右摇摆,明明有真情可报、有实话可说,一旦旁人提出异议,就不敢坚持了,赶快把"棱角"磨掉。

调研文章说真话也有个方法上的问题。就像平常批评人一样,用这种方法说,人家接受得了,而且心服口服;用那种方法说,人家可能接受不了,甚至火冒三丈。那么,说真话有哪些方法需要掌握呢?

第一,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情况,防止主观片面性。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很多时候,"好"与"不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任何一方面绝对化都是不妥的。比如,调查发现,某技术监督部门对个体私营企业检查较多、罚款较多,从一方面看,这是不对的,是不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但从另一方面看,该部门可能的确是出于严格执法、打击假冒伪劣、维护消费者利益而这样做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肯定该部门的正确动机而仅仅指责其不当的做法,尽管是真话,对方也接受不了;反过来,先肯定,后批评,即使是以批评为主,即使对方不高兴,他也无话可说了。

第二,分清主流与非主流、主导方面与非主导方面,防止以单纯的讲真话追求轰动效应。一般来说,凡揭露问题、针泛时弊的调研文章都有较强的可读性,这本身并没有值得非议的地方,但在写作时要注意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事物要看主流方面和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不能只看非主流和非主导方面, 不能热衷于猎奇和揭短、满足部分读者寻求剌激的心理,不能只求一时的痛快淋漓,更不能以偏概全。比如,谈起干部腐败问题,人人都切齿痛恨,人人都喜欢看揭露腐败的文章,但是,你说我们国家所有的官员都腐败,那肯定不符合事实。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多数官员其实也是痛恨腐败的,是撞意廉洁自律的;即使是有这样那样不廉洁行为的干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不是出于

本愿,而是受"人情风""关系网"的影响,加上自己约束不严,检点不够, 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无视党纪国法,蓄意以权谋私的只是极少数。你以为这是在为腐败现象开脱吗?不是。在少数地方和单位,有些本来正常的现象却被视为不正常,本来不正常的现象却被视为正常,廉洁被视为清高、迂腐,不廉洁却被视为通世故、会做人。比如,有人送你几条烟、几瓶酒,如果你拒绝的话,人家并不认为你有多么廉洁、多么高尚,而只会认为你不近人情、不懂世故,甚至认为你不相信他,严重的还会倒过来对你有意见;而你如果欣然"笑纳"的话,人家就高兴,认为你通人情、好接近,于是百般讨好你、巴结你。我们有不少干部正是在这种世俗力量的驱使下不知不觉地触犯了党纪国法的。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真话就会令人信服,而不至于让读者把官场看得一团漆黑,也更能找到遏制腐败的办法。

第三,在遣词造句上注意把握分寸,防止把话说得太直露、太刺人。文章毕竟是文章,不可能像平常说话那么随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特别是揭露问题的真话,更应注意这一点。有的作者在这方面勇气有余,策略不足,以为讲得越直露、越尖刻就越好、越过瘾,越能引起决策层和全社会的重视,其实是不妥的。比如反映某些干部作风不实、不热心为群众办事:"终日吃喝玩乐, 嫖赌逍遥,只知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反映某企业陷入困境,企业负责人束手无策:"这些人只知等、靠、耍,不知动脑筋,困难面前拿不出一点办法,要这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庸才何用?"类似这样的问题, 即使真有那么严重,表达时也要注意斟酌,不要用辱骂的词句,不能污辱人格, 何况问题未必真有那么严重呢?另外,要注意限制词的适当使用。如揭露某些不良现象,如果是属于局部性的问题或部分人的问题,就需用"一些地方"、"少数单位"、"有的"、"有些人"这样一些词句来"限制"一下,以免读者误以为是全局性的问题,严重得不得了了,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了。即使是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也还会有严重与不严重、过程性与非过程性之分, 所以也常用"程度不同地"、"有时候"等等加以限制。

第四,要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用途、不同读者都来选择说真话的不问题材。如果是用于内部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或用于向上级反映情况、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内容可以相对"内部"一些,而且要把话说够、说透。如果是用于报刊发表的,或用于呼吁全社会引起重视的,虽然也应是真话,但题材上要把握好,哪些内容可以公开,哪些内容不宜公开或暂时不能公开,不能不加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