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3月调研报告-40篇(第22/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66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23分钟

(二)农村金融供给不充分且不平衡

尽管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助力农村金融发展,但主要以银行为主,非银金融机构的缺位致使农村金融业态单一。同时,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有限,尤其是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类贷款,对普通农户的消费金融需求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此外,银行"嫌贫爱富"的特点也使得农村金融存在供给不平衡问题。

1.非银金融机构依旧难下乡,农村金融业态单一。

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谈论金融服务总是以银行为首要切入点。但是金融机构按照业务类型可以大致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金融机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非银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响应。截至2022年9月末,清远、汕头和韶关3市实现银行网点支付清算系统乡镇100%覆盖,农户在村里即可享受基本的银行金融服务。但非银金融机构依旧游离在县乡区域以外。上述3市共有非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1072家,设在县域地区的机构数量为401家,其中保险机构329 家,小贷和汽车金融公司共33家,③鲜有证券机构在县域地区开设营业网点。

2.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农村金融供给不充足。虽然银行网点覆盖了全国所有乡镇,但所涉及的业务主要以个人储蓄为主,并没有覆盖农户的消费需求。2021年末,全国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8.7亿户,占全国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总量的35.86%,城乡拥有活跃使用账户④的比例仍存在差距,农村地区比城镇受访者低7个百分点;全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4.89万亿元,其中农户消费贷款余额6.63万亿元;农村地区累计发行银行卡数量39.2

亿张,同比增长3.16%,其中借记卡、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数量分别为36.4亿张、2.8亿张。⑤据调查,25.67%的农村受访者最近两年有过办理或使用信用卡的行为,比城镇地区低16.49个百分点。此外,农村地区购买银行理财、国债、基金、股票等金融资产,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⑥

3.县域农商行贷款增速放缓,存贷比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韶关市农信社在2019年完成改制化险工作之后,贷款平均增幅一度超过25%,此后逐渐回落,2022年上半年,韶关市县域7家农商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约为7.5%,远低于全省银行业12.89%的增长水平。存贷比方面,韶关县域农商行平均存贷比约为60%,其中乐昌农商行的存贷比仅有40%;清远农商行的存贷比约为77%,同清远地区银行业整体存贷比接近90%相比,仍然属于落后的一方;潮阳农商行改制之后存贷比不足20%,只能依靠资产业务实现保值,未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有效的金融支持。

4.农贷"精英俘获"现象加剧,信贷配给成农村金融主要问题。早期农村金融服务为寻求低成本,而委托以乡绅和村支书为代表的乡村精英完成贷款资质的审核和推荐,甚至资金发放。农贷"精英俘获"指的是描述乡村精英在上述过程中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侵占银行贷款的问题。随着乡村建设的推进和"三农"问题研究的深入,"精英俘获"也从早期的精英主动占有,延伸出外生资源对精英的俘获。

具体而言,银行现有贷款业务可以按照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划分。其中, 零售业务一方面会依托银行派遣的驻村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另一方面则是依靠当地精英对村民进行信用评级。这为乡村精英主动占有信贷提供了机会。公司业务方面则存在显著的被动型"精英俘获"现象。由于县乡区域成规模的企业数量稀有,加之当下金融机构大规模下沉,农贷资金全部向仅有的几家成规模企业聚集。银行所谓的产品创新也都是针对园区企业展开的,对于园外企业和自主经营的农户依然有着抵押担保的要求,亦或者是提供额度有限的信用贷款。

正是由于大量"精英俘获"现象的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和"金融缺位"等问题仍旧是农村金融讨论的热点。

(三)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户自身需求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的一大原因。

1.农户金融认知有限,杠杆使用比例不高。我国农村居民对金融的认

识主要集中在银行储蓄和汇款业务,即使银行为其建立了授信档案,其对于杠杆的使用也十分谨慎,甚至不了解自己有向银行借贷的能力。

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广东千村调查(2019)"数据显示,清远、汕头和韶关3市下辖乡镇拥有股票账户的农村家庭占比为0.83%,使用过手机银行转账的受访者为17.94%,使用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受访者为40.86%,有向亲戚朋友借钱或者银行借贷历史的家庭占比为51.99%。近1年有借钱行为的家庭有76户,其中仅8户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1户通过互联网借贷,其余67户均向亲朋或好友借款。

此外,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调研发现,农户用信占授信比不高。以翁源农商行为例,该行预授信客户覆盖全县156个乡镇,授信规模达10.4亿元,但是实际用信客户大约为1800户,用信规模为4亿元,用信额度仅占授信额度的40%。这是韶关县域地区7家农商行中表现最好的,其余农商行的实际用信授信比例在10%-15%之间。此外,产业园用信情况也不乐观。新丰农商行对县内茶产业园有

5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园内的企业可以直接用信,但是几年过去,前来咨询相关贷款业务的企业很少。清远农商行开发的清远鸡产业贷,自2021年3月推出后, 截至2022年9月末,仅发放两笔贷款,合计金额2000万元。

2.原因分析。农村居民金融需求弱可以从其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分析。

(1)农户的自身原因。在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透支消费""借贷享受"都被视作陋习,只有走投无路时才会被迫借贷。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借助金融工具实现资金的跨时空调配,可以有效支持个人或企业发展, 但是这样的认知并没有影响朴素的中国农民。在"广东千村调查(2019)"中, 受访者存款目的涵盖生产经营、医疗和日常生活开销等。但是仅有12.62%的家庭近1年有借款行为,近1.32%的家庭通过银行获取贷款。此外,农村居民不能正确认识现代金融对生产和生活的积极作用。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农村受访者中仅有36%在近两年有使用过银行自主设备。

(2)外部性问题。一是农村人口结构空心化,主力用信人员缺失。据韶关市第7次人口普查统计,城镇常住人口有163.69万人,占57.33%,居住在县域的人口为121.82万人,占42.67%。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5.21万人,县域人口减少12.3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4.8%。大量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人口性别年龄结构恶化,留乡人员除了老年人与儿童

少年外,大都是缺乏知识和文化的农民。金融机构很难对这部分留守人员进行风险识别,更难防范道德风险。二是银行贷款提供的贷款项目与农民需求有错配。"广东千村调查(2019)"数据显示,在近1年里有贷款的76户家庭中,借款用途多用于看病,有17户,用于农业生产或个体户经营的一共有6户。反观银行开发的贷款产品,主要集中在经营贷和部分购买商品房的客户,对于农村居民需求更为频繁的医疗和日常消费领域存在缺位。三是正规金融合约复杂,农户更愿意以口头形式向亲朋好友借钱。由于正规的金融合约涉及期限、利息、年化利率等对农民并不熟悉的金融知识,加之广东地区家族和宗族文化盛行, 亲朋好友间的借贷行为通常以口头约定为主,大多没有明确的还款日期及确切的借贷利息。⑦两相权衡之下,使得农民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概率并不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