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3月调研报告-40篇(第34/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66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23分钟

税收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引导市外研发机构回归。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引导市外研发机构回归。重点引导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领域的市外研发机构回归。优先引导有强烈回归意愿的企业研究院加快回归。

四是鼓励民企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探索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民营企业以社会资本等形式参与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学习深圳等地相关政策, 支持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和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引导商业化、资本化的社会资金参与支持重大专项研发;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探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五是构建互通互联合作交流机制。搭建企业家与科学家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深化民营企业和重点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打造"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的生态链,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闭环布局。

六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围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意设计等领域, 扶持培育和引进集聚一批科技中介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运营机构、专业科技咨询机构,形成研发检测-转移转化-创业孵化-金融支撑-设计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闭环创新生态链,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业服务,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营深度融合。

(三)发挥引领效应,提升民营企业融入广度。

一是发挥链主标杆引领效应。借鉴张江科学城开发模式,发挥"链主"民企标杆引领效应,构建以新材料为首、以智能制造、医药制造、新能源汽配为优势、区内特色行业组成的"1+3+X"发展路线,实现"跑出一个,跟上一群" 的良好效果。

二是实施企业分层融入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有实力、有重大需求的企业开展长期的、前沿性的科技重大攻关,如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的龙头企业融入甬江实验室、中科院材料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前沿科技、未来产业研究;加强支持2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2家境内上市企业中的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的研发,实现可产业化、可市场化的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支持传统企业和科技服务业在甬江科创区建设中的辐射效应和服务效能,激活民

营企业主动融入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创新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打破实验室、人才、设备等传统管理和运行模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资源协作配对效率。

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人才"适配度"。

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科创人才与企业的"适配度",设立市场化主体的企业研究院、合伙公司,引入创投基金等模式,激发科创人才创新活力; 优化科技服务体制,加强特色经济的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完善科技经纪人制度, 探索知识产权等质押的科技金融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强企业科创原生动力。

四是研究发布科技竞争力指数。提升创新能级,研究发布产业科技竞争力指数,研究支持科技服务机构的评级认定标准,建设产业集聚效应强、创新能力强、市场活力强的标杆企业梯队,结合科创载体,建设"共性+个性"问题试验的国际化科创共享平台。

(四)健全金融生态,提升民营企业融入速度。

一是引导民企融入投融资平台。聚焦前沿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功能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探索科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投资示范带动,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抢抓行业制高点,全力打造资源整合能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大、运作规范高效的投融资平台。

二是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充政府基金规模,统筹力量扩大投资能级,梳理基金的功能定位和投资导向,建立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实现战略引导和加速度产出相统一。

三是多措并举健全科技金融生态。多层次引导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投入新兴产业和科创类企业,建立天使基金、产业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的协同机制, 加大引导基金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直投力度,落实好技术交易补贴、创新券等惠企政策;加强市县基金联动,形成投资合力;多渠道引导企业资本融资,鼓励科技企业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精准支持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并分阶段给予补助;多形式探索多样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科技信贷、投贷联动等支持方式,扩大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服务领域,更大力度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疫后复苏 2023年商业银行运行展望报告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课题组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疫后复苏之年。在宏观政策环境整体向好和中国经济稳健复苏的环境下,预计银行业仍能维持利润增长趋势不变,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且预期进一步向好。商业银行要纵深推进战略业务布局, 持续加大对国家重点战略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服务新兴行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经济加快复苏,银行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3年,国际环境依然"风高浪急",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乌克兰危机有向长期化演进的趋势,和谈的可能性也在增加,预计欧洲经济仍将受此拖累。美国通胀可能高位回落,美联储激进加息已经接近尾声。发达国家紧缩政策将削弱增长动力,发展中国家的复苏步伐也将受到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限制。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有望改善,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恢复。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全力支持经济恢复。

2023年中国经济稳健复苏,宏观政策将为商业银行带来四大业务机遇:一是宏观政策发力稳增长带来的业务机遇。政府债券承销及投资等存在机遇,如加大国债配置、地方债承销等;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品种创设和额度增加的窗口期,申请低成本资金,优化资产结构。二是消费复苏与房地产市场企稳带来的业务机遇。消费逐渐复苏背景下,做大消费金融业务面临较好机遇;房地产行业存在并购金融、部分恢复较快城市房贷等机遇。三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带来的优化业务结构机遇。构建现代化基建带来中长期资产业务机遇;新动能、绿色低碳成长及民营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资产结构调整机遇。四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多方面业务机遇。深化对外开放带来跨境金融业务机遇;深化注册制改革及内外部条件边际改善背景下,资本市场回暖带来财富管理业务机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包括并购贷款、债转股、重组上市等投行业务机会较多。

商业银行同时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2022年LPR下调对贷款定价的影响将在2023年初集中释放,未来政策利率继续下行,息差收窄压力不小。二是近两年受疫情压制,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随着疫情防控放宽、居民扩大消费,居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