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3月调研报告-40篇(第64/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66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23分钟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 以崇信县为例

中共崇信县委党校 李宏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遵循和方向。"[1]乡村振兴是一片大文章,在这一热点背景下,乡村建设、基层治理越来越成为重点和难点工作,各地纷纷探索创新适应自身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崇信县基层社会治理,就今后如何更好提炼已有成功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对于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各位读者商榷。

1.崇信县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综合治理,社会治理多元化

崇信县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制定《崇信县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日常性工作中,定期召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研判会、推进会,研究解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全县社会治理工作落实见效。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工作为契机,积极破解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难题,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全县基层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了"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联合排查、定期研判、分析化解等工作举措,就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三重一大"工作事项,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评估,有效化解了社会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截止2020年8月,全县累计调处化解生产经营、邻里关系、家庭婚姻、劳资纠纷等方面的矛盾纠纷260多件,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230多件。

系统治理,社会治理立体化

崇信县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注重系统治理,全县社会治理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挂牌成立1个县级综治中心,建成了7个乡、镇(社区)综治中心。延伸到村一级,建立民政、社保、计生、综治、医保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建设符合标准的功能室,规范社会治理工作流程,做到

了事儿有人管,矛盾有人化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建成崇信县"三台合一"110报警平台,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376套、视频探头106个。构建覆盖城乡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新建公共安全视频392路,建成了安全视频点位249个。整合综治中心与"雪亮工程"建设资源,覆盖到6个乡镇、79个行政村、410个合作社,实现了县城内的重点路段、重点场所,以及乡镇街道及交通主干道路口全方位监控,侦破治安案件35起,侦破交通案件7起,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求助386起,全县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了全方位和立体化。

依法治理,社会治理法治化

众所周知,依法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在崇信县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牵头抓总,统揽全局,把党委领导贯穿于法治崇信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推进严格执法,强化依法行政,厘清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法律边界,在涉及基层治理的具体工作上,行使权力不越界。重视法治建设,把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农村基层出现的矛盾纠纷和各类问题,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形成尊法学法用法的法治习惯,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培育弘扬浓厚的法治环境,强化宪法、法律及法规宣传活动,加快建设平安崇信和法治崇信,弘扬法治文化,陪树法治理念,宣传崇信精神,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县创建行动,形成了农村基层治理的良好法治氛围。

源头治理,社会治理科学化

近年来,崇信县抓住源头治理这个关键点,开展基层社会治理,防范和化解矛盾隐患,狠抓责任落实,制定《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创建崇信县工作方案》等,强化跟踪问效,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基层社会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充分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划清了乡镇、部门的责任,就基层社会治理涉及的5个方面120项具体任务,纳入责任考评范围,明确牵头单位、牵头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动力。注重防微杜渐, 狠抓特殊人群治理,摸清底数、掌握动向,开展教育和疏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了治理全覆盖和事态全掌控。狠抓流动人口治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实现了由静态治理向动态治理的转变。发挥"两新组织" 职能作用,对全县20个新社会组织和103个新经济组织,确定服务治理的重点, 帮助建立党组织51个、工会组织42个、妇女组织5个、共青团组织28个。另外, 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县71所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

青少年教育形势良好。狠抓网络舆情监控,注重社情民意收集,基层治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

2.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理念落后

基层政府(社区)作为治理主体在应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变化,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挑战认识不足,在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开展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关爱服务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在具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信访不信法"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于受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群众不是采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而是宁愿选择成本相对较低、解决率高的信访途径,给基层社会治理带了诸多的不良导向,不利于弘扬法治理念,进而形成尊崇法律的良好氛围。

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不畅

伴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化,部分机构被整合或者撤销,社会治理的联动机制意识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基层社会治理重政府主导轻社会参与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化程度不够、整体联动性不足,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之间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现象,例如,在涉及民计民生的社保、公安、卫生、民政、教育、住建、水利等部门之间,群众因办理低保、临时救助、慢病报销、重大疾病救助等方面,信息数据共享不畅,大数据应用不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预判性不高,工作处理比较被动,事后处置多,事前的防范化解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没有根治。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因素的欠缺和不足, 需要在今后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予以改进和加强。

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加大

由于农村社会利益分化、群体分化、农民思想观念分化等因素,使得农村社会组织发生分化,这势必要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也要跟着相应变化,但是,在具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依然采取传统的单一主体治理模式,容易把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对立起来,被治理者的感受往往被忽视,在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方面方法比较欠缺,单一的治理主体难以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例如,农村基层建办的招商引资项目,个别小企业因经营不善,融资不畅, 出现了资不抵债、拖欠农村土地流转费用问题,产生群体性上访、信访、涉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