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8篇(第11/12页)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02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8分钟

2.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力 (1)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承载能力 城市是县域经济发的基础。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必须坚持主城核心、首善标准的基本原则,围绕建设双百(100平方公里建成区、100 万常住人口)城区的发展目标,按

照总体思路,坚持三线齐发的城市建设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优化老城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拉伸新区骨架做加法,围绕 56平方公里城北新区规划、46平方公里产业新城规划、30平方公里田园西河规划,沿山水田园西线、现代产业中线、现代都市东线三条轴线,大力推动顺仪、顺西嘉、顺蓬营干线公路建设,加快实施潆华大道、金融大道和滨江大道北延线建设,打通城市向北交通动脉。力争到 2022 年,城区总人口超 100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5 以上。双修旧城做减法,坚持一区一品、一路一景,大力实施风貌整治和光彩亮化工程,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分批实施背街小巷修缮整治,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更加畅通,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功能做乘法,不断加强公共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配套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休闲广场等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2)打造特色小镇,做强乡镇支撑 从我国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要扎实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借助乡镇区域规划调整的战略机遇,真正把城镇做大、做强、做美。要科学规划、适度建设,要

依托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富集等优势,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城镇布局、结构规划、功能定位等,科学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 6 镇 1 乡规划,留足发展空间。要区域协同、特色发展,按照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原则,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要求,有序建设一批特色集镇,着力把李家镇打造为商贸小镇、芦溪镇打造为康养小镇、搬罾镇打造为文化小镇、共兴镇打造为工业小镇。

(3)提升公共服务,加强城乡统筹 坚持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向城镇和农村覆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快构建交通内循环网,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对现有的县道升级改造,建设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体系有效衔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城乡公交、集中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一体化,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民化。

3.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1)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按照远离红线、筑牢防线、

守住底线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统一空间规划确定红线,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构建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实施三大行动筑牢防线,深入推进绿色山川、绿色产业、绿色城镇三大行动,扎实推进嘉陵江绿色走廊建设,大力实施沿江护岸林建设、森林植被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滨河景观带建设、农田林网建设、道路绿化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等重点项目,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打下坚实基础。改善环境质量守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持续巩固环保督察、禁养区养殖场关闭、非法采砂场取缔三大成果。力争到 2020 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 300 天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 90、95 以上,农村户用厕所普及达到 100。

(2)建立绿色发展机制 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走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强绿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精品农业、转型升级工业、提升旅游服务业,着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成长性好的领军企业,建成一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确保万元 gdp 能耗年均降低 1。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和被动式、装配式建筑,推动低碳社区发展,鼓励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形成绿色永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建好绿色美丽家园,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大力实施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奋力建设令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宜居宜业示范区。

(3)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紧扣全域旅游发展,统筹都市旅游、乡村旅游两大板块,科学布局一核一带三区,全面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文旅大融合、大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文旅发展1568战略,充分释放文旅发展经济活力,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力争到 2020 年入围全省天府旅游名县,年实现旅游收入 130 亿元、游客接待量达到 1200 万人次;到 2022 年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实现旅游收入 185 亿元、游客接待量达到 16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年增速 20 以上、游客接待量翻番。5:即紧扣全域旅游发展,统筹都市旅游、乡村旅游两大板块,科学布局一核一带三区,建设以三国文化为主体的旅游发展核、以嘉陵江文化为主线的生态旅游带、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传承示范区、以丝绸文化为主调的展销展演区、以乡村文化为主导的观光度假区;6:即大力推进三国文化城、嘉陵江生态旅游大走廊、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工业遗址文创园、田园西河生态旅游综合体、世界

木偶主题公园六大项目;8:实施文旅特色镇村培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文旅活动品牌培塑、文旅发展主体培育、文旅融合创新、文旅服务体质八大工程。

三、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保障 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还面临许多机制体制等诸多壁垒,必须积极向中省市争取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

一是在项目布局上争取支持。

紧紧围绕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市委155发展战 略,向省市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投向,建新城区、建高铁站、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

二是在扶持政策上争取支持。

积极加强与省市的沟通汇报,建议市上在财政、土地指标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更多的支持;借力市区体制调整改革,将更多的人权、事权、财权下放,让底子更硬、底气更足。

三是在优化统计上争取支持。

比如,恳请市上将经开区 gdp 纳入统计范围,帮助做大、做强、做优。

(二)做实要素保障 一是拓展资金来源。

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实施好 ppp 项目,通过土地生、银行贷、社会引、向上争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顺投集团开展实质性经营活动,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二是强化用地保障。

从用地情况来看,省市下达我区 2015 年-2020 年的用地指标总量为 7620 亩,已使用 7283 亩,仅剩 337 亩,地指标十分紧缺。要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全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盘活土地资源、规范项目用地,全面做好闲置用地清理,加快推进低效用地收储。

三是做实人才保障。

要提高人才项目的保障水平,力争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围绕高精尖缺招引人才,重点引进法律、规划、城建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强化激励引导 一是加大考核奖惩。

可参考省、市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和争先进位的激励方法。

二是严格督查落实。

通过对联系领导、责任人员、时间进度、成效结果的考核,确保任务交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结果反馈到人,加强对责任目标动态监督和督促检查。

三是强化正面激励。

加强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结果运用,对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成绩明显的个人,不单是在年终要给予奖励,在干部任用考核、提拔重用上也要重点倾斜,特别是要重用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一线奋战的干部。

改革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成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和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的发展定位,以改革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14 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2019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400 亿元大关,增长 9.5, 实现 4 年来的最高增速,固定资产投资 290.7 亿元,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17.8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5 亿元,保持了全

省第一方阵的领先优势。

--城市建设持续加快。

滨江大道、XX大道、玉带路等 14 条城市干道综合改造全 面完成,火车站片区、果城路-育英路等沿线 34 万平方米的立面改造全新亮相,实施了建区以来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市会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推动了五星商圈、南门坝商圈、XX商圈业态升级,推进了中科九微、华讯方舟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5.8:45.1:49.1。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中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率超过 97,区域水体、土壤、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01 天、增 长 4.2,森林覆盖率达到 26.9,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全达标。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