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谨防造芯“虚火”背后的“烂尾”潮
谨防造芯"虚火"背后的"烂尾"潮
近年来,芯片半导体作为新兴产业的时代宠儿,特别是在中兴、华为事件的影响下,"国产替代芯"呼声愈发高涨,全国各地造芯企业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芯片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但随着多个芯片项目先后陷入烂尾、停产、劳务纠纷等,行业"虚火"背后带来的巨额资金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损失值得警惕关注。
一、案例表现
案例1:
成都格芯成立于2017年,投资方为美国晶圆代工巨头格罗方德。并于2017年2月10日在成都高新西区举行了盛大的签约仪式,总投资约90.53亿美元,建设12英寸晶圆厂,该项目共分为两期建设,在当时是格罗方德在全球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生产基地。2018年4月,格罗方德对成都格芯出资5.4亿美元,持股比例为51%、成都高芯出资5.2亿美元,持股比例为49%,合计超过10.6亿美元实缴出资。但在后续出资问题上,格罗方德希望以其新加坡工厂的旧设备折价入股,而成都政府则更希望启动项目的二期,导致双方出现分歧。随后,10月,格罗方德和成都签署了投资协议修正案,取消了原计划引进的一期项目,项目进入了关停阶段。2019年4月,为解决遗留问题,成都格芯和格罗方德启动了"临时共管机制"。然而,双方在资产处置方案上又存在极大的分歧。到了2020年5月,成都格芯先后发布了3份通知,宣布因经营情况彻底停工停业,千亩厂房也彻底空置。
成都格芯的倒闭与其母公司有很大关系。虽然格罗方德顶着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的头衔,但从经营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2018年至2020年公司连续三年处于净亏损状态。此外,格罗方德的母公司ATIC是一个投资公司,对技术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只能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CEO,10年时间换了4位CEO,带来了公司决策的不稳定,加之技术战略上放弃了7nm制程的研发,导致其主要客户AMD宣布将7纳米产品线交由台积电(TSMC)独家代工。多年业绩不佳,成都格芯自然成为了被牺牲的弃子之一。
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成都格芯项目遗留的问题对成都市政府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为标准工厂建设,成都高新集团和成都建工集团共向格芯工程公司投资了18亿元,成都高新投资公司为格芯工程公司提供了担保贷款46.08亿元,总计支出64.08亿元。再加上成都高芯对成都格芯注资的5.22亿美元,成都市政府在整个格芯项目的实际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案例2:
时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赵伟国被称为"并购狂魔",不仅在资本市场上疯狂买买买,还在全国各地大兴"造芯"项目,其中2016年由赵伟国主导与成都签订的《紫光IC国际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宣称将投资2000亿元,建设紫光存储器制造基地及紫光芯城项目,成为成都历史上投资额最高的工业项目。2016年底,紫光与成都签订合作协议后,2018年中,紫光集团拿下了天府新区科学城凤栖湿地产业园的7宗产业用地。同年,位于双流区的紫光成都存储器制造基地项目开工。次年4月,位于科学城凤栖湿地产业园的紫光·天府芯城启动建设。时任四川、成都两级主要领导均为其站台,希望该项目补齐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存储芯片等细分领域的缺失,推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但危机很快显现。2020年底,由于紫光集团出现债务违约,紫光成都项目随之搁浅。次年7月,由于未能解决债务危机,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紫光倒下了,成都一直在寻求紫光存储器制造基地的接盘人。最终,赵伟国落马,比亚迪以15.9亿元拿下原紫光存储器制造基地项目,并将项目更名为"成都比亚迪半导体配套设施项目",成都2000亿"烂尾"项目随之落下帷幕。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对行业的内在发展逻辑的清醒认识。一是当前国内行业核心竞争力不足。芯片产业涉及到的诸如材料、设备、设计、封装等众多环节,按照木桶理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落后,最终都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目前,国内无论是材料、设备、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受限于起步晚和国外的封锁打压,还处于"卡脖子"阶段,而行业入门要求高,投入大,周期长,做不到细分行业前三,很难达成规模效应,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我国处于不对称竞争态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哪一项要形成竞争优势,都需要长时间工业基础积累和布局,很难一蹴而就,不是今天说突破、明天就赶超了的,动不动就"超越英伟达""比肩特斯拉"这样的"震惊体"是不切实际的。二是部分企业资质缺乏,借机浑水摸鱼。芯片半导体行业前景诱人,庞大市场的巨大诱惑引发各地投资建设热情高涨,原本不是芯片半导体领域的企业和投资机构蜂拥而至,特别是资本以及互联网思维的疯狂涌入,想要快速变现的想法,都在对这个行业产生不小影响。有的创业团队"浮躁"心切,核心队伍尚未成型,仅有"PPT"就迫不及待路演;有的企业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即便不成功,也有大厂接盘;一些本应主导投资的产业方大股东或"0"出资,或出资极少,或以收取巨额技术授权费等各种隐蔽的方式变相收回了出资。地方政府往往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技术授权、建设厂房等,而资本无情,一旦长时间看不到回报,或市场突变、尝不到甜头,就会抽身而退,为后期"烂尾"埋下了隐患。三是营商环境和配套还有差距。对于我国来说,人才缺口仍是芯片半导体产业长久发展下的核心问题,地方政府真正该做的是搭平台,做好营商环境建设。芯片半导体行业需要有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特点,但中国多个地方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宣称的巨额投资也不到位,因此只有极少数的项目能成功做起来,剩余的都将面临烂尾结局。
2.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着手布局新兴产业,"大干快上"新项目,押宝新赛道。一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交出一份漂亮的招商引资"答卷",导致对一些项目的尽职调查不完善,盲目招商引资,又缺乏专业的评估能力,为后续烂尾埋下隐患祸根。以成都市为例,作为新一线城市大哥,迫切需要一家如阿里之于杭州一样的高科技巨头撑起城市的产业门面,寄希望于在新兴产业赛道实现"弯道超车",改变人们心目中成都只有火锅、熊猫的固有形象。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砸钱"心态,浮躁心切,认为重金布局总能成功,忽视了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发展芯片半导体产业,也不是所有新兴产业每个城市都要重点发展的客观事实。多地项目之间上演"抢人大战",匆匆上马项目,甚至小马拉大车,导致项目重复建设、优质资源被分散,到头来只能是空耗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影响行业发展。三是地方支持政策不稳定、不连续、不持久,给项目建设带来不确定性。像芯片半导体这样的高复杂系统能力建设需要以十年为周期,时间跨度长,投资连续性要求高,随着战线拉长,个别地方主政领导更换频繁,政策和支持力度也跟着不断变化,甚至个别官员已经落马,后续资金、政策保障不到位,导致项目烂尾。
3.国资国企入局新兴产业在投资决策、专业能力、风险管理存在欠缺或不足。一是提供资金垫付或担保,恐背负债务问题。项目发展前期所需要的资金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企业凭借"口头支票"或高大上的词汇忽悠,吃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态,迫使为其提供承担协调用地、建设标准厂房、协助银行贷款、提供丰厚财政补助等多项便利条件,而一旦企业后续资金不到位或者经营不善,资金出现缺口,项目便无法推进下去,地方政府甚至可能背负巨额债务。二是缺乏必要调查和风险防控手段,对企业之前的资质、经营状况、发展战略等缺乏必要的调查和审核,风险发生时,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国企自身作为投资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三是没有遵循规范操作和风险控制的原则,基于有效的风险评估和详尽的调查,采取审慎、保守的方式进行投资并购。地方国资纷纷开启城市"投行化"大转型,即政府风投模式。它的出现,不仅被视为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的积极转型,也被视为城市竞争从城建竞赛向产投竞赛的转移。
三、对策及建议
习总书记曾说"新兴产业如火如荼。对这个事,亦喜亦忧。"总书记"喜"的是,中国企业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在多个新兴赛道成绩亮眼。总书记"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善谋全局,常怀远虑。总书记的"亦喜亦忧",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为我们既好又稳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1.充分尊重行业内在发展逻辑,抛弃浮躁思想,拒绝盲目跟风。一是发展核心技术不要幻想"弯道超车",要摒弃浮躁,做好"长跑"准备。像芯片半导体这样的高复杂系统能力建设周期往往长达十年以上,既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还要耐着性子坚持干,目标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自主性。妄自菲薄不行,贪大求全更不行;没有政府投入不行,只有政府投入更不行。二是把握产业发展的大势,才能搞准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城市决策产业发展方向,要立足自身实际,筛选优势产业,必须把势与形、利与弊分析透,把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准,搞清楚自身所处区域经济在大环境中能做什么,再思考怎么做的问题。三是加强人才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打牢产业发展基础。深化产、学、研三方合作,打造人才供应链,集中优质资源、选定技术方向、形成研发合力,以技术突破为抓手不断通过研发摸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以打持久战为原则,做好关键性基础性的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研发氛围,准备产业"长跑"。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差异化新兴赛道上久久为功。一是要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这是一场和恒心并肩的布局,地方政府不能抱着"追风口""强心针"的心态,而要给予长期、持续、稳定的扶持,不折腾、不争论,一届接着一届干,保障项目和产业发展的连续性。此外,要培育一支了解产业规律、敢于科学谋划的专业干部队伍,在谋划产业的过程中,差异化选择细分投资领域,坚持市场化运作,向资本方、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借智借力,实现政府、专家、企业、市场各方的良性互动、稳健运行。二是地方政府上项目前应加深对这一产业的科学理解,谨慎评估自身资源,加强产业规划布局。有关部门应逐步为行业培植市场环境,而不是一味上马项目。包括市场需求、投资回报率、项目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同时,要在产业规划布局上下功夫,类似于芯片半导体这类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不宜到处布局,应有所侧重,因为除了传统的土地、政策、资金补贴外,更需要人才、技术和市场,这就决定了需要在有技术积淀的大城市落地,依靠差异化产品规划和创新,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三是对于地方政府的约束,应建立事前规范,事后问责的处理机制,并申明后果自负不兜底,坚持"谁支持、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地方予以通报问责。
3.国资国企入局要秉承审慎、合规、稳健原则,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风险防控,进行专业评估和机制探索。一是要立足本地市场,优选客户和项目,深挖机会,关注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在源头上严把客户项目准入关,切实做好一道风险防范。二是要理顺体制机制,平衡好风险和回报的关系,不可激进,不能盲目跟风。国资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应该遵循规范操作和风险控制的原则,应该基于有效的风险评估和详尽的调查,确保投资的可行性和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同时,国资应该注重与民营企业和市场投资者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共同推动企业发展和市场繁荣。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方面,国资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另外,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长期可持续的投资策略,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避免盲目投机和投资泡沫,在投资决策和运营中坚持审慎、合规、稳健的原则,以确保国资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的稳定运行。三是发展新兴产业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应立足实际、着眼全局来谋篇布局,摒弃"产业浮躁症"。新兴产业正因其"新",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要按照总书记所说,"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制定产业政策,还是推动产业发展,都要牢牢把握"稳"这条主线,蹄疾步稳、慎之又慎,既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又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上一篇:乡村体育文化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