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80篇(第21/56页)
(四)缺乏针对性
虽然一些基层工会意识到了职工心理服务的重要性,也能主动承担这一任务,但是其开展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限于在本企业或者本部门,也就是说,这些基层工会根据自身情况、现有资源和能力,能够提供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到职工的需求,没能做到尊重职工的主体性,较少
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有个性化的服务。在开展心理服务过程中,工会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其服务方式也很难被借鉴。
三、对基层工会开展心理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组建专业机构,提升心理服务的专业性
心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专业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机构提供服务。专业机构的建立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建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另一方面是组建专业的团队。
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心理咨询室里的设施都应该起到促进心理咨询的效用,所以每项建设都有严格的设定和要求。硬件方面,大到咨询室大小的设置、咨询室功能分区、墙面颜色的选择,小到装饰图片的选择、各个摆件的摆放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软件方面,需要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种记录表格以及配备各种专业心理测试量表和测量工具,并且做到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实现辅助心理服务的功能。
"心理服务功能的实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3]对于这支队伍的要求,除了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觉察力、广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也恰是基层工会工作人员比较欠缺的。为提升心理服务队伍专业性,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心理学知识和技
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进心理学相关人才补充到队伍中来。同时,还可以通过雇佣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或者聘请专家,或者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等方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服务队伍。还要建立心理服务工作者督导机制,为每位心理服务工作人员配备一名督导师,实现岗前培训、岗后指导等全过程督导,保证心理服务队伍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性。
(二)完善服务流程,体现心理服务的完整性
心理测评是了解来访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快捷有效的途径。基层工会开展心理服务,可以配合单位人事部门,在职工入职时就对其开展心理测评,在了解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为其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后期跟进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具体测评方式,可以购置专业心理测评系统,在系统中选取心理量表,对多人同时施测,并实时监测测评结果。
心理服务工作者可以根据测评结果为每一名职工建立专属心理档案,并根据测评结果评估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测评结果和访谈,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首先区分心理异常和心理正常的职工。心理异常的职工不是心理服务的对象,应将他们转给专业的人员。心理正常的职工又分为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两类职工,他们是心理服务的对象,可以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及时的、主动的心理服务。
心理测评有其限制性。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严谨,可以根据心理服务开展的情况,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及时更新、完善职工心理档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心理档案一定要严格保密,指派专业咨询师负责,不经允许,任何人不能擅自查阅;二是心理测评是一项专业工作,务必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实施,同时施测前务必做好相应的准备;三是心理测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这是因为心理测量有其局限性,受测者在测量时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测量结果存在误差或者不准确。
心理服务的对象包括心理健康的职工和心理存在问题的职工。对于有心理问题的职工,根据他们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以采取短期或者长期的心理服务,具体服务方式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形式可以采取个体咨询,也可以团体辅导;可以门诊咨询,也可以网络咨询等。对于心理健康的职工,也需要提供心理服务,可以提供健康心理咨询服务,比如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婚恋服务等;还可以进行日常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教育。
完善服务流程的具体做法,一是基层工会需要将职工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资金列入工会年度经费预算,建立心理咨询室;二是以心理咨询室为依托,为职工提供系统专业的心理服务,包括培训、咨询等,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免费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三是与网络新媒体结合,开创心理服务的新模式,比如通过网络课程、直播课程的方式开展心理培训,通过网站、微信
等网络平台发布相应心理科普文章、推广心理健康知识,通过PPT展示、视频播放、心理电影展播、心理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心理健康知识,进而方便职工能随时随地在网上享受心理服务。
(三)健全"五位一体"服务系统,实现心理服务的系统性
心理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包括培训、咨询、测评、预防、科研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心理服务系统。从职工培训一开始就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职工心理困扰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咨询,实施测评建立心理档案,掌握职工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预防。科研并行,为其他环节提供理论支撑。在这个系统中,预防是目的,心理培训是支撑,心理测评系统建设是平台,心理咨询是补充,科研是依托。特别要明确,"预防"是心理服务的重中之重,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既是对心理问题的防患于未然,更是对广大职工心理健康的普惠化推广。
建立心理预警机制是加强预防的有效手段,其实质就是预防和处置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以心理咨询室为依托,各部门、各机构均纳入预警系统,并根据其部门承担的角色和任务角色分配不同工作,承担不同的责任,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力争
将职工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具体有以下做法,一是建立以基层工会主席为组长、单位中层和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各级工会开展各项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二是确定预警对象,即那些生活中出现了导致心理压力的重大或意外事件的职工,或是躯体和意识出现不适感受、又未引起周围人的重视而不能得到及时疏解的职工,或是遭遇到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陷入困境的职工;三是确定预警类别,即判断职工的心理危机属于一般预警还是重点预警;四是通过培训心理服务专员,让每个部门都选派专人参加培训,作为本部门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观察员和监察员,及时记录和反馈本部门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危机苗头,立即向心理咨询室汇报,启动预警系统,并根据危机级别采取不同措施。
通过构建"五位一体"服务系统,可以实现职工心理服务全覆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企业、家庭与民间专业机构等各种心育力量的作用,促进心理干预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从而促进职工心理健康重建工作快速、有序、协调、持续发展,促进职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将服务融入工会建家,体现心理服务的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各群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注重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
[4]工会相对于其他社会团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时可以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5],突出心理服务的针对性。在与工会建家工作相结合时,一方面要把关注职工的心理需求纳入其中,设身处地地为职工着想,站在职工角度思考和体验,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明确职工的难处和困难,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开展服务时需以一种积极的角度看待全体职工,以塑造职工阳光心态作为工作中心,通过发现并关注职工的积极方面,教给职工幸福和快乐,并以此作为心理服务的最终目的。总之,工会建家工作建的这个"家",应该是能满足职工更高层次需求的家[6],应该是更具有归属感、安全感、亲密感和幸福感的精神"家园"。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职工,提升职工生活质量。
职工常见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心理压力、情绪处理、人际交往等三个方面,工会开展心理服务需要根据职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可以通过定期评估职工心理情绪压力,掌握职工的压力、情绪状况;营造氛围,优化职工人际交往环境,营造有利于职工轻松减压的良好工作环境;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加职工人际交往机会,拓宽释放压力渠道;加强培训,增强职工抗压、减压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管理情绪的方法;尽可能通过工会的桥梁作用,促使企业为职工创设公开、透明、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切实提高职工的经济待遇和管理参与度,打造"企业即是家"的温馨感。
工会十七大在"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中专门强调"拓宽服务职工领域""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7],基层工会开展心理服务任重道远。基层工会在开展心理服务时,应以服务为导向,创新工作模式,主动为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贡献力量,为工会建家提供素材,为企业发展增加助力,为职工幸福生活创造条件。
关于基层巡察整改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对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总体要求、责任内容、工作机制、实施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制定出台《意见》,是落地落实落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指示精神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基层巡察整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用好问责利器。当前,基层巡察整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基层巡察整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巡察整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存在"抓人不抓己"式担责。部分党组织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主动担责不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时对他人要求很严,对自身要求很低,整改过程中没有把自身摆进去,整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整改中部分党组织对分管领导及部门要求很严,强调要认真谋划研究制定措施,扎实落实整改,但是没有从自身履行主体责任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责任落实不力,有的乡镇甚至让村干部轮流背处分、担责任。存在"抓下不抓上"式担责。部分党组织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就是安排部门及下级落实整改任务,没有以下看上、以小见大,没有认真查找党组
织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不够、整改措施不细,没有细究管党治党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有的将整改主体责任交由部门或下级来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下移。比如,有的乡镇将巡察反馈问题中指出的村级问题直接交由对应的村整改,导致整改措施无针对性,持续整改不到位,整改工作效果不佳。存在"抓易不抓难"式担责。巡察整改事项要求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应,所有问题整改都要有对应的整改措施和结果,特别是涉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更是如此。但是部分党组织对整改困难大、矛盾多的问题绕道走,专捡"好吃的肉",不敢啃难啃的"硬骨头",对有些棘手的问题绝口不提,搞选择性整改。如,某镇党委对巡察反馈的环境污染问题、征地拆迁款长期拖欠问题无整改措施,也没有跟进整改落实进展,导致群众信访投诉不断。
(二)巡察整改追责问责不严。存在"隔靴搔痒"式问责。少数党组织主要领导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敢、不愿主动担责,提到追责就是对下级分管领导轻描淡写的约谈;有的分管领导对所管辖领域出现的问题,仅仅搞个假约谈就代表了追责,有的甚至不追责问责。比如,关于招投标管理不严,工程项目拆分、化整为零逃避管理,规避招标的问题;合同管理不规范,资源发包合同遗失,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在整改中没有对相关的责任人予以追责问责,往往以补谈话记录、补会议记录的方式进行纸面整改。有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个别约谈,有的
让相关责任人写个书面检讨完事,搞虚假整改,追责问责流于形式。存在"和风细雨"式问责。有的对巡察指出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动真格,追责问责轻飘飘。比如,对巡察反馈的村级账外负债问题、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没有进行相应的追责问责,只是在整改报告中提到对相关干部给予了口头批评教育;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中偷工减料的问题,往往都是将责任一股脑推给所在村,让他们承担属地管理责任,进行后续的维修、补救,对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追责问责不严肃,没有达到震慑效果。存在"避重就轻"式问责。针对惠农资金管理不规范、村级开支混乱等违反相关政策规定的问题,本应纳入加重处罚的范围,但是部分党组织仅对当事人进行了约谈,责令检讨,并没有对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从严追责问责,追责问责失之于软。
(三)巡察整改举一反三不够。存在"蜻蜓点水"式整改。部分党组织对反馈的问题搞被动性、应付性整改,巡察指出哪个村存在问题,就要求哪个村落实整改,对巡察指名道姓反馈的问题重点整改,而对其他没有点名的单位或没有巡察过的单位就不管不问,导致巡察整改不全面。没有达到巡察一个单位、发现一个问题、推动一片整改的效果。存在"上推下卸"式整改。部分党组织习惯于把问题和矛盾上交,遇到问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总是从客观找理由,致使一些问题一直无法整改到位,有的甚至多次整改仍无法解决,导致下次巡察旧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对巡察反馈的"项目招投标流程不规范""
未招先建""审批手续流于形式"等问题,认为是上级招投标管理相关制度不健全,因此整改时仅针对巡察指出的几个村的问题开展相关整改,没有在管辖范围内从根源上开展规范性的全面整改。存在"敷衍塞责"式整改。部分党组织只对巡察反馈的问题进行整改,没有举一反三,没有建立规范的切实可行的整改规章制度。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追根溯源,认真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建章立制全面规范整改。有的照抄照搬生拉硬套,具体操作时不能按照制度的规定规范行政行为,导致巡察反馈的相关问题屡次巡察、屡次整改、屡次发现。没有从建立长效机制上规范整改,没有达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的目的。
二、巡察整改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关键少数"政治站位不高。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的思想认识不高,没有把巡察整改工作很好地融入到日常工作、融入班子队伍建设。有的党组织"一把手"认为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就是主要领导主持开几个会、搞几次宣传、接受几次采访、签几个字就完成任务了,具体整改工作是下级或分管领导的责任,没有从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融入"要求的高度出发,没有从内心深处、自身职责使命的高度出发来深刻认识落实巡察整改工作的主体责任。
(二)有关部门对整改指导不力。目前基层巡察整改督导指导工作一般交由县(市)纪委监委党风室牵头负责,由于各方面原因,一些党风室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的研究分析不够,不能对整改工作进行专门细致的督导和指导;一些党风室干部经验不足,业务不熟,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程序了解不够,有的甚至对整改什么、从哪儿着手整改、如何整改知之甚少。因此,在审核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时,很难发现各地上报的整改方案整改程序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要求不高、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