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调研与思考(第2/2页)
(三)加强网络安全管控,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水平
一是加大正面宣传报道。始终坚持党管宣传的要求,统筹发挥高校全媒体矩阵的正面宣传引导,加强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履行舆论正向引导之责,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提升宣传引导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高校应完善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全天不间断的网络舆情搜集、研判、处置和反馈工作体系。每逢重要节点和敏感时刻,更要加强网上舆情动态跟踪研判,建立突发事件报送机制、责任部门信息通报联动机制、重点舆情专报机制。另外,定期分析研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时更新数据库资源,提升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精度,减少因阈值设置不科学、关键词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的误报、漏报,坚决管控清理各类有害信息。三是畅通师生意见反映渠道。网络舆情的发生还有一部分是因学生的正当诉求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所引发的。因此,高校要始终坚持以解决师生问题为导向,开设多渠道网络反馈平台以实现对师生需求的精准掌握。比如,探索建构青年学生参与校园治理的权益工作体系,依托校园公众号搭建诉求表达平台,通过网络集中受理、分类处理、按责转办、征询意见、办理反馈等步骤形成闭环管理,解决合理诉求,切实提高网络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把好"政治关""阵地关""防控关"。
(四)强化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一是聚焦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持续加强网评员队伍的科学化、规范化及专业化建设,完善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人员的筛选和培养,全面系统梳理网评员工作职能,并根据不同分工优化网评员组织架构。同时,办好业务性培训班,定期召开全体学生和教师网评员的相关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素养培训、舆情处置案例培训等,系统强化网评员、宣传员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处置效率,努力练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针对工作队伍能力短板,不断强化实战化的舆情处置攻防模拟演练,提升舆情处置能力。二是聚焦协同联动,提升工作时效。建立健全网评员组织架构,加强工作例会制度,通报前期工作进展,分析当前舆情热点问题,及时调整动态监测词库。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网络舆情常态化监测和舆情协同处置机制,按照舆情"每日监控、及时预警、定期汇总、重点通报、有效干预"的原则,畅通各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联动相关责任部门提升网络舆情协同处置时效。三是聚焦手段创新,提升工作成效。持续提升网评员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处置舆情的能力,遴选并培养政治素质高的师生成为校园"大V",培育他们成为及时回应社会舆论、澄清事实、敢于与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的正面意见领袖。同时,扩大监管力度,加强监督管理,通过手工检索、线下约谈学生群体中热门自媒体运营负责人的方式,将包括高校百度贴吧等在内的自媒体纳入监管范围。另外,不断优化网络管理和应急处置流程,根据舆情类别组织网评员分组分工开展舆情处置工作。一方面坚守线上配合各主体部门进行信息溯源及正向引导,另一方面做好线下相关舆情的处置工作,从而切实提升网络舆情的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全力保障学校网络阵地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