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芜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7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分钟

2020年芜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7日在芜湖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贺懋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芜湖发展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国内经济下行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等困难局面,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稳中求进、攻坚克难,五大发展新芜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8.2%;财政收入621亿元,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29元,增长9.8%;城镇新增就业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7.1%。这一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和芜湖建市70周年,我们迎节庆节树情怀;这一年,成功举办了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首届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中国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大会等重大盛会,先后诞生了芜湖宣言、芜湖共识、芜湖联盟,芜湖成为长三角地区新的打卡地;这一年,与三峡集团共建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全面启动,芜湖模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和推广;这一年,遭受了40年一遇的重大旱灾,我们防灾减灾保民生。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顶住下行压力,坚持总基调有信心。

以服务稳就业。制定了高校人才工作站建设、人才安居保障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启用皖江人力资源公共训练基地,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试点"用工周转池"调剂制度,保障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就业。

以转型稳金融。直接融资新增563.9亿元。三只松鼠、信义能源首发上市。上市公司总数达20家,总市值6600亿元,居全省第一。获批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新增"税融通、政银担、续贷过桥"业务162.5亿元。成功发行全国首只战新产业专项债券。

以企业稳外贸。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25家。中国(芜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全面推广电子化出口退税,全面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完成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

以环境稳外资。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

以项目稳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361个、竣工291个;谋划项目1270个,总投资超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

以政策稳预期。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82亿元。建立市企业服务中心,打响"易企网+"企业服务品牌。

(二)扭住民生难题,坚持人民立场有定力。

着力发展民生事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投入130亿元,完成33项民生工程。入选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试点城市。新建、改扩建26所公办幼儿园、13所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完成143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安徽省首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改造完成。推行智慧医院、自助平台、就医一卡通、就诊智能化等便民措施。建立市级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库。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城乡。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狠打"五霸""九黑",成效满意度居全省第二。维稳安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推进"平安芜湖"建设,获评全国"雪亮工程十大创新案例"。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提高5%,城乡低保标准提高4%。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同城同待遇。获批全国首个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惠民服务一卡通试点城市,实现"多卡融合、一卡通用"。出台《芜湖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166个。稳定市场供需,增加猪肉投储。新增分配公租房2815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730户。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体育+公园"休闲健身场所。

全力建设美好城乡。芜湖长江三桥合龙,中江桥建成通车。芜广铁路电气化全线开通,天然气江北支线长江穿越工程、"第二气源"川气东送芜湖门站建成运行。轨道交通加快建设,芜宣机场航站楼主体完工。芜合高速四改八二坝至林头段、芜湖东高速出入口改建、峨山路东延伸、九华南路大茆立交、下九连圩保安泵站等工程开工。农村公路扩面延伸793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客车。网约车订单合规率居全国前列。深化"贴近群众六走进"行动。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7459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47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1台。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全面启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农村改厕6.6万户,市区新增、改造公厕140座。完成造林5.6万亩,新增、改造提升绿地398.6万平方米。无为县撤县设市。芜湖县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新认定33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南陵县霭里村获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300场。《渡江第一船暨芜湖解放七十周年主题展》入选国家文物局百项集中宣传推介展览。举办重大会议、活动30余场,充分展示芜湖千湖点丘山水之城的生态之美、浪漫风情欢乐之城的时尚之风、历史丰碑文脉之城的底蕴之深、写意含情雕塑之城的艺术之魂。

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个人事项80%全程网办"零原件、不见面"。探索周末开展便民政务服务直通车。推进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成为电信行业5G首发城市之一,完成首批5G基站、旷视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设施建设。

(三)把住动能转换,坚持高质量发展有引领。

在科创引领中扩增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3%。高新技术企业达804家。设立产业创新专项资金10亿元,扶持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经开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楚江科技新材料公司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与哈工大、安理工、保利国防科技共建研究院,中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正式运行。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3个,集聚各类高端人才200余人,新增技能人才2.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亿元。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大砻坊青年创业园荣获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第九届科博会。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产业引领中提质量。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5.2%,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项目全覆盖。奇瑞完成增资扩股。海螺集团水泥销量、型材产能均跃居世界第一,跻身世界500强。新增智能工厂7家、登云企业72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4.8%。机器人产业在国内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钻石航空发动机获得国内第一张生产许可证。大数据产业园暨"芜湖数谷"挂牌启用。无人驾驶环卫车在全国率先投入商业运营。相控阵系统、智能物流装备、流体物料高端储运装备制造、高端再制造入选第四批省级重大工程、专项。服务业比重首次突破47%。新增4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获批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快递业务量增长32.9%,获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接待游客增长15.7%。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昼夜精彩,鸠兹古镇全面开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新增高标准农田12.5万亩、家庭农场7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2家。

在改革引领中求变量。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证照分离""减证便民""容缺受理",在全省率先出台"首次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项目开工审批最快压缩为40天。成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地级市中信用监测排名前三,发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29.6亿元。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和人事制度。启动新一轮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在全国首创打击围串标大数据模型。统筹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建成了市县镇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523个村实施了"三变"改革。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试点。

(四)铆住坚中之坚,坚持聚焦三大攻坚战有势头。

分类施策,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以内。申报发行新增债券111.8亿元。防范非法集资及互联网金融风险,完善投资类市场主体注册前联合评估制度,建立商务楼宇"红黄牌"警告机制。防范重点企业风险,化解电线电缆行业互保联保风险。探索传统商贸业兼并重组模式。

精准施策,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2945户674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7%。产业、就业等"九大工程"持续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建立专项资金池,防止返贫致贫,结对帮扶投入7075万元。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进展。

综合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痛定思建促"水清"。坚持为国护江、为民治江、为城建江、为港兴江,强化环保督察整改,开展"三大一强"专项行动,打造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推进与三峡集团合作的污水系统治理项目,实施小区雨污分流改造76个,开工建设52条污水主次管网,新建扩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5座。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对扬子鳄、淡水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全力以赴保"天蓝"。严控大气污染源头,开展"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行动。持续发力增"岸绿"。坚持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完成江岸造林1.2万亩。严格监管护"净土"。确立固废源头管理、生态补偿、综合监管体制。完成18个废弃矿山治理修复。

(五)抓住轮值机遇,坚持一体化战略有担当。

细化长三角一体化顶层设计。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出台了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和"5910"行动计划。芜湖LNG内河接收(转运)站、江海联运枢纽、中德企业合作区、商合杭高铁等工程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深化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当好G60科创走廊轮值主席城市,增强机器人产业联盟、通航产业联盟的行业引领力。推进科技创新券G60区域内通用通兑。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

优化长三角区域资源共享。省港口运营集团在芜设立,开通芜湖至上海洋山港的"点对点"直达航线,芜湖港年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与上海普陀、苏州、嘉兴建立教育联盟。开设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栏和专窗,实现省内"异地打照""全市通办"以及上海23家医院住院、门诊直接结算。与上海知名医院合作筹建皖南肿瘤防治中心。入选长三角养老一体化试点城市。

这一年,我们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市政府党组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专项行动,突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常态化督查,坚决整治庸懒散怠现象。公开征集为民办实事工作建议。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化审计监督和财政收支预算管理,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分别压减10%、3%。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向市人大报备,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8件、政协提案324件。国防动员水平不断提升,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人防、气象、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慈善等工作进一步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芜湖发展经历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驻芜部队和武警官兵、在芜省部属单位,向关心、支持芜湖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聚焦在经济运行上有"三难"的形势:难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中美经贸摩擦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难在中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转型升级阵痛与既有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叠加,还有很多不系统因素;难在微观经济企业经营困难,产业发展质量水平有待提升,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聚焦在政府效能上有"三急"的羁绊:急营商环境优势不显,急传统产业转型不快,急城市功能不优。聚焦在民生领域有"三盼"的压力:盼商合杭高铁今年6月底的通车,部分节点工程征迁进度慢,影响芜湖能否按期进入高铁干线网;盼芜宣机场年底的通航,机场交通配套仍需完善;盼轨道交通的通畅,要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运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当前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步迈进,即将迎来商合杭高铁、民航的历史性开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好"角中有廊""廊中有带""带中有港""港中有群"的地缘性优势,实现"四个走在前列"。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宜学宜养城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剔除减税降费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重大风险有效防控,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做亮美丽芜湖。

城市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要秉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让城市看起来有颜值、走进来有价值、住下来有所值。

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动产业环保、智慧环保、法治环保、责任环保、阳光环保。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加快创建"无废城市"。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大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和土壤生态修复,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行动,打造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

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加快江北整体开发,完成5000亩长江岸线造林,持续打造"十里江湾"城市名片。精细推进文明创建,深入开展"贴近群众六走进"行动。狠抓交通乱象、占道经营、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树立文明风尚。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公厕建设管理,市区新建、改造公厕47座,打造主城区10分钟如厕圈。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实施"适老化"和"节能化"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完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1264公里。

坚实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建管。优化道路交通体系,加快城南过江隧道、九华南路大茆立交、长江路高架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利薄弱环节治理和防汛抗旱提升工程。创新棚户区改造方式。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启动元亩塘公园规划,推进市政园林精细化养护。加大与三峡集团合作力度,推进城镇污水PPP合作项目建设。

(二)在站稳立场、共享发展中做足幸福芜湖。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施33项民生工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成果、防范返贫方面持续发力,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实现稳定脱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高水平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大力发展公办普惠性学前教育,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深度融合。加快集团化办学。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完善普职协调发展机制。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推进名校长(名园长)、名师、名班主任工程。支持在芜高校高质量发展。

高精度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建立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强化就业导向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在芜就业。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精准实施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完善创业载体功能。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高效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三代社保卡覆盖面和应用范围,构建"城市一卡通"芜湖模式。落实长效管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一体化。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加快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完善公墓建设。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强化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高品质推进健康芜湖发展。推深做实县域医共体、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和慢性病管理。推进国家中医传承项目和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严格落实药品耗材惠民举措。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事中事后监管。

(三)在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中做活科创芜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集聚整合创新要素,争取在科技创新更多领域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积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落实战新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加快网上申报资金兑现。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机制,开发高层次人才服务信息系统,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个。

培育一批高质量企业创新主体。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撬动作用,实施绩效奖励、创新券等后补助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紧扣"三重一创"建设,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平台,打造一批重大公共研发平台。支持西电芜湖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技术攻关,启动中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研究生招生培养。办好第十届科博会。

突破一批高精尖领域创新技术。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和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制定出台"尖20"计划,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四)在扬长补短、集聚发展中做优产业芜湖。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打造芜湖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链。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联起来"。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优势产业升级计划。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70个以上。促进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推进人工智能、5G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数字化,加快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二期和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个和登云企业700家。实施兼并重组项目12个。鼓励县(市)区之间基于产业协同的需要发展"飞地经济"。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示范城市建设。

战新产业加速发展"特起来"。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装备、大数据及产业互联网等战新产业,努力在产业链塑造、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新兴产业规模与质量效益双提升。支持新一代汽车电子、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支持碳纤维材料、半导体微显示争创省级重大工程与专项。

服务业深度融合"跳起来"。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完善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力争朱家桥港区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以上。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直接融资360亿元,力争2家企业首发上市。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活起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培育芜湖大米、地方特色畜禽、特色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一批"芜"字号品牌。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确保"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优质丰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三变"改革。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途径,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五)在抢抓机遇、开放发展中做实地缘芜湖。

地缘经济是芜湖最大的战略优势。努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江海联运新枢纽、文化旅游新热点、生态宜居新空间、内陆开放新高地,凸显长三角的区位、中部地区的"价位"、国家战略的地位。

突出设施共建。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当好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积极参与长三角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实现商合杭高铁通车,启用芜湖北站、芜湖站西站房、湾沚南站;推动芜宁、芜宣广高速改扩建开工;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推进合芜一体化,探索产业基金合作。支持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坚持高举高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与长三角开发区开展共建,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联动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桥头堡、合芜马金三角活跃增长极、G60大通道服务新窗口、新芜湖后花园。

突出平台共融。申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及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建设,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参与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搭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科技成果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和专利信息资源库。推动亳芜现代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推进中德企业合作区建设。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谋划建设空港物流区。利用进博会等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突出要素共享。优化内河航道与港口规划布局,增加始发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班次,打造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枢纽。力争口岸集装箱运量120万标箱。导入长三角服务业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及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鼓励长三角名校来芜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知名医院合作,推进皖南肿瘤防治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

(六)在讲好故事、融合发展中做精人文芜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用文化浸润城市,是顺应人们对于精神文化追求之举,也是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破题之举。要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抓好人文传承与创新。

以文补链强要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优质文旅项目建设,统筹欢乐芜湖与人气芜湖。支持城东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以文复兴寻根脉。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发挥遗址文物多、历史故事多、名人名士多的优势,梳理文化属性,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引导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集聚发展,培育文化产业、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研学旅游基地。

以文转型促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产业,推动生态、文体、旅游、科技融合发展,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数字文化产业。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打造夜游、夜娱、夜读、夜购、夜宿等产品,形成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的品牌项目,打造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夜间经济示范项目。

(七)在数据驱动、协同发展中做深智慧芜湖。

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