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减”工作经验总结汇报
天津市在全面开展"双减"工作的同时,确定滨海新区为天津市"双减"工作试点。滨海新区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迅速行动,分重点攻难点,多措并举,积极稳妥推动"双减"工作在新区落地落实。
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和面向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停止审批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和线下校外培训机构。
对现有线上线下各类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排查,重新从严审核、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采取依法关停注销、合并减址、转型、分类剥离等多种方式,大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按照天津市有关规定制定标准,严格审批,解决校外培训机构过多过滥问题。
合理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
鼓励全区各中小学校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通过区民办教育协会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区教体局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问题培训机构取消培训资质。
强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
加强培训机构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机构设置,充实管理队伍。区级层面成立专门机构,细化方案举措,健全推进机制。督促培训机构上报金融信息,全面掌握培训机构账户情况;推动指导区域内银行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资金监管协议,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收费政策
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通过收费项目申报、深入调研、测算成本等方法,科学合理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政策,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相关人员及校外聘请人员劳务补助,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
优化校内主阵地
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提高和改进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做强做优免费线上服务。
专项治理违法违规行为
对区域内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拉网式实地排查和机构情况台账核查,从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收退费管理、教师资质、合同使用、广告宣传、安全管理、疫情防控等方面严格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各类行为,从严打击无证无照、有偿私教行为,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和不变相发布校外培训广告。依法依规严惩重罚违法违规行为,形成警示震慑。
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全面准确宣传中央及天津市政策要求,加强正面引导,全面清查处置校外教育培训广告;充分宣传素质教育成果,加大教育观、人才观、育人观等宣传引导力度;及时曝光问题严重的校外培训机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各阶段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持续营造有利于推进"双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