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六盘水市财政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8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分钟

六盘水市财政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01月30日

2018年,市财政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财"始终服从于"政",较好地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视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挑战,狠下功夫抓管理、促改革。统筹做好风险防范、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财政支出始终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重点,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7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09%,总量排全省第三,位次与去年持平;增长2.24%,增收3.11亿元,增幅排全省第六,位次较去年上升一位。分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08.36亿元,增长3.92%;非税收入完成33.37亿元,下降2.86%。分级次看:市级31.72亿元,增长20.57%;钟山经济开发区2.87亿元,下降10.61%;六枝10.01亿元,下降23.05%;盘州51.81亿元,增长2.54%;水城23.07亿元,增长7.17%;钟山22.24亿元,下降7.44%。非税收入占比23.54%,从低到高排全省第三,位次与去年持平,较上年同期下降1.2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7%)3.1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47亿元,增长8.96%。其中,支撑GDP的八项支出235.21亿元,增长14.89%,增幅排全省第三,位次较去年前移四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2.19个百分点。重点民生类支出231.98亿元,增长2.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2.84%。

(二)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优化支出,压缩开支。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着力保障脱贫攻坚、社会公共事业、民生支出等重点领域。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厉行勤俭节约,科学合理编制2018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

二是探索开展预算一体化信息化管理。运用大数据思维,打通财政部门预算数据与支付系统数据连接通道,实现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到到支出全过程、全方面、全口径监管,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三是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出台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费审批的规定》,规范经费追加审核审批。加强预算单位结转结余资金和存量资金盘活管理,市本级收回存量资金39,808万元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切实落实"约法三章","三公"经费严格做到只减不增。

(三)加强政府投融资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严格政府债务限额和债务预算管理。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分类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合理控制政府项目建设投资,严控政府性债务增量。严格依法依规举借政府债务,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及举借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加快存量债务风险化解,分梯度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有序推进政府债券置换工作,延长存量债务期限,降低利率,有效缓解偿债压力。积极开展政府债券置换工作。截至2018年底,系统内存量政府债务567.2亿元,累计债券置换567.01亿元,置换率99.97%(未置换金额0.19亿元主要为外债国债转贷)。加快推进展期降息,开展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32.64亿元,通过政府债券置换,拉长了存量政府债务期限,降低政府债务利息。充分发挥社保资金对金融机构投资的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我市金融支持,推进49.2亿元政府性债务展期或调整还款计划,降低融资成本,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积极推进PPP化债工作,规范PPP项目库管理,积极推进PPP国家(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截至11月底,我市PPP项目进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48个,总投资685.65亿元。

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借、用、还"工作机制。成立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化债工作专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1+N"系列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六盘水市运用PPP模式化解政府债务工作方案》《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债务管控化解工作指导意见》《六盘水市关于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举债行为及问责管理办法(试行)》《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管理办法(试行)》《六盘水市政府性债务统计监测通报暨动态监控制度》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各市(县、区)出台相应相关制度、预案和办法,切实落地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主体责任。

四是加快推进投融资工作。加强与深圳城市金砖基金的合作,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工作进程。加快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构建"4321"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政银担"合作。协调贵州银行出具高铁站扩建4.75亿元保函,推进安六铁路资本金出资工作,充分发挥政银企协调作用。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工作进程,为推进市属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提升"再融资"能力。申报农村金融机构定项费用补贴及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落实"普惠金融"。

五是做好隐性债务清理核查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中发〔2018〕27号)及省部署,及时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六盘水市隐性债务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隐性债务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及时完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工作。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分类摸清隐性债务底数,做到心中有数,争取主动。定期不定期调度债务偿还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台账管理,确保不发生债务逾期风险,密切关注处置风险的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四)谋划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切实提高"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两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决胜,确保如期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针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我市反馈脱贫攻坚方面问题,对标对表认领涉及财政方面的整改任务,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把绝对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统筹财力资源,助推打赢"四场硬仗"、产业革命和"五个专项治理",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安排预算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等举措筹集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制定了《六盘水市2018年脱贫攻坚资金筹集方案》,压实脱贫攻坚资金筹集责任。

二是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使用。2018年全市涉农资金规模26.68亿元,计划整合26.2亿元,已整合26.2亿元,有效避免资金"碎片化",提高资金投放效益。截至12月初,已支出资金10.96亿元(其中,农业生产发展2.96亿元,农村基础实施8亿元)

三是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保险工作。2018年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在猕猴桃和刺梨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牛、羊、高粱等品种,增大了特色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截至11月底,全市特色农业保险保费投入2488.66万元(预计年底将在3000万元以上),有效化解特色农业产业经营发展风险,为产业脱贫保驾护航,给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吃上定心丸"。

四是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修改完善了《六盘水市关于推行村(居)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村(居)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六盘水市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等系列制度办法,给村级财务管理指导、村级财务核算规范提供制度支撑,为"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2018年争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5300万元,覆盖8个试点村。2016年以来全市共发展试点144个村,试点资金共计15080万元,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加快实施小康寨工程。2018年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完成33,842万元。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52,771万元,完成计划进度的155.93%。累计完成农村人行步道3363公里,太阳能路灯4578盏,121个行政村文体活动场所建设,300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71个行政村便民设施建设,85个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三治"及庭院硬化36780户,极大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助推脱贫攻坚。

六是抓好扶贫联系点党建帮扶。督促驻村人员抓好帮扶,切实落实领导干部驻村轮战及主要领导督战工作制度。主要领导干部多次深入金盆乡营盘村和天生天桥村开展调研和督战,做好贫困村、贫困户回访。积极帮助协调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联系帮扶以来累计为金盆乡争取到2100多万元资金支持,通过节约压缩经费等方式筹集资金160余万元支持发展产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调整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支出。

一是加快公共财政资金支出,及时配套拨付重点资金,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会同市级主管部门及时下达市级配套基本建设、环境保护、易地扶贫搬迁、循环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等重点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科教文卫、农林水、公共基础设施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发展,支出更多倾向民生。2018年1至11月,全市用于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类支出达196.61亿元,同比增长16.98%,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68.46%。

二是积极争取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和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全市2018年争取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78.63亿元,其中扶贫产业子基金获批项目61个,获批金额64.76亿元,已投放项目31个,投放金额27.9亿元,已使用项目31个,使用金额16.14亿元;极贫乡镇子基金获批额度13.87亿元,已拨付资金11.61亿元,已使用资金8.14亿元。有力支持了猕猴桃、刺梨等扶贫产业的发展。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各项工作正在统筹推进争取。

三是确保民生保障兜底,惠民政策落地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两线合一、减量提标"的要求,2018年将城市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636元/月,增长6%,农村低保统一提高到3936元/年,增9%,惠及全市城乡低保对象98257户、193719人。将"两无"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配合做好2018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发放、清算汇总上报工作,及时办理拨付落实各项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资金。

四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资金优先落实。将教育政策性配套支出纳入财政预算保障,2018年安排9200万元用于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农村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助学金和免学费等方面。继续压缩6%行政经费预算340万元用于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安排教育资金7574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学校目标管理工作机制,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在现有绩效工资总量基础上提高25%安排1400万元,统筹用于执行校长津贴、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农村教师补贴等项目。大力支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

(六)用好用活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在收支矛盾愈加突出的情况下,积极拓宽渠道,持续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工作力度,及时了解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指导协调各县区和市直单位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紧盯国家重大政策走向、重大项目取向、重大资金投向,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全力争取支持。多次组织人员到省财政厅汇报对接了解相关项目资金信息,合理确定了2018年各部门向上争取资金目标任务,报市人民政府下达各部门执行。

(六)完善财政管理体系,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认真执行中央和省级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取消、停征、减免缓、降标政策,清理规范我市收费基金项目,确保国家各项"减费降负"政策落实到位。预计2018年降费数额达8320余万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完善对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公务卡结算、代理银行、重点项目资金、财政专户资金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民生项目资金的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使用。修改完善了差旅费、福利费、公务接待就餐、会议费等制度办法。出台了《六盘水市市级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六盘水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

三是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财政。组织开展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除涉密单位外,市本级146个预算单位公开了2018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并首次采取"三网同步公开"的方式进行公开,切实增强预算的透明化。

四是探索全面推开中期财政规划试点,逐步建立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结合财政信息化改革,初步建立了市级财政预算指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支出全过程、全方面、全口径监管,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组织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2018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18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落实约谈工作常态化要求,全面开展预防提醒约谈,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十项规定的落实。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工作。

二是抓好巡视督查整改落实。在国务院大督查和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中,对标对表认领问题,立即抓好整改落实。及时召开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查找问题立行立改,建章立制。

三是扎实推进干部管理"四位一体"试点工作,切实强化干部日常考核。制定完善了《六盘水市财政局关于推行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方案》,完善《六盘水市财政局干部职工考核办法(试行)》。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四是创新学习教育方式。以"百名干部职工上讲台"为载体,开展干部职工上讲台活动28期,62名干部职工参加主讲活动,参学人员近3600余人次。组织2批次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到西南财大进行财政业务知识脱产培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收入结构不够优化,可用财力增加十分困难。

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支柱产业持续减收,主体税源支撑作用大幅削弱。传统工业、农业产业仍处于转型期,旅游文化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期,尚未形成有效替代支撑税源。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地方财政收入缺口日趋扩大,从各县区和全省排名情况来看,非税收入占比持续偏高,压降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上级转移支付增长有限。在中央转移支付增长主要向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三区三州"倾斜背景下,省、市获得转移支付增长与支出需要增长相比明显不足。

(二)财政支出压力增加,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日益增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较大。随着国家关于地方政府融资举债限制政策不断出台,常规的融资渠道受阻,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力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还贷压力剧增,地方可用财力增量有限,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三)财政管理仍需加强。

通过与中央巡视组巡视反馈问题、国务院大督查、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对照,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在财政监督管理、干部职工培训教育上仍存在不小差距。

三、2019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持续做好财政收支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

2019年省以下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后,市县两级财政支出压力将大大增加。财政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进一步培植税源、加强征管,开源节流。要加大支出结构优化调整,严格经费审批规定,确保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保民生、保重点。财政政策要结合发展实际,实事求是,不盲目攀比。统筹抓好财政收支调度,充分考虑脱贫攻坚等增支因素,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做到重点突出、有保有压。多渠道筹集资金应对日益凸显的财政收支矛盾,集中财力解决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急事、难事。

(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方式。按照中央和省安排,全面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预算资金与绩效目标同研究同下达,推进绩效管理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融合,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低效无效的资金一律缩减,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坚决制止资金在账上"爬窝睡觉"。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增强预算单位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将绩效责任传导至基层单位和资金终端,对绩效较差、问题严重的要依纪依法问责。逐步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创新预算管理方式,突出绩效导向,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管理要"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支出观念从"花得多"向"花得好"转变,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加强债务风险防范。一方面加强偿债资金筹集和对市属投融资公司调度协调,有效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督促债务单位切实履行政府性债务"借用还"主体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采取措施妥善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筹措资金,做好政府性债务偿还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台账管理、动态管理机制,做好偿债资金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积极化解存量债务,降低综合债务率。着力加强税收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形成可持续的财政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可偿债财力。通过预算安排、工程决算核减、PPP模式转化等方式化解存量政府债务,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四)继续加大向上争取支持力度。继续积极向上汇报对接,第一时间了解信息,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加强横向沟通,了解掌握的资金政策信息及时共享,做好财政与项目主管部门之间、各部门之间、市级与县区之间的沟通协调、信息通报。抓住国家将更多项目和资金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的机遇,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密切关注,及时跟进,想"要"的办法,下"跑"的功夫。

(五)强化财政管理,进一步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完善财政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督工作。系统梳理财政管理实践中存在问题,落实预算部门资金监督管理主体责任,针对预决算公开、内控体系建设、民生项目资金、存量资金使用等关键节点,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发挥财政监督的规范矫正作用。探索监督机制实现财政监督从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向以绩效性监督为主转变,从以事后检查为主向全过程监督转变。推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落实好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制度,逐步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全覆盖,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实施支付电子化管理,打破预算执行时间和空间限制,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构建资金安全"防护网"。

二是强化财政预算评审职能。建立健全预算评审机制,将评审融入部门预算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加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主要支出领域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三是做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把对中央巡视组反馈、国务院大督查、省委巡视组等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整改促发展。注重通过巡视整改解难题、增动力、添活力,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整改解决巡视反馈明确指出的问题,又主动查找解决巡视反馈没有点到的地方和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形成"长久立"的机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根源得到根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