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74篇(第14/21页)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机制,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死灰复燃;广泛化宣传,健全校内与校外同步发力,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认知教育规律,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开展常态化督查,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信用体系,确保'让学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的目标落实落地落到位。"
守护百姓健康赋能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卫健事业发展综述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健事业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主线,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设健康环境、普及健康常识,交出了一份承载了百姓健康与幸福的优异答卷。
真情为民解忧
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十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医改,加大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就医环境,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全力推动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2021年底,27家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5个高水平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建设完成。
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自2015年底,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2017年8月26日零时起,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百姓在任何公立医疗机构都能用上不加价的药品。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及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我市公立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基本医疗水平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及监管等方面都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逐步建立起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群众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全市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其间,很多医疗机构探索实施了多学科诊疗模式,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大大提升了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市中心医院以患者为中心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除此之外还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在肿瘤外科、消化内科、普外科和神经科等多科室成立了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纳入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人员。多学科医疗团队的组建使诊疗更加精准。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郭海波医生表示:"在神经外科,患者从入院正确治疗方式的选择,到并发症的处置,加上后期全方位的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都由团队会诊确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在净化卫生健康营商环境方面,也取得积极的成效。针对老年群体,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设了老年病科或老年病房,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提供多渠道就医服务,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据介绍,2021年,涉及卫健方面的73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天数由法定的1582天,缩减到现在承诺的148天。
聚焦百姓健康
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
十年来,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注重预防关口前移,加大健康促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显著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
在双塔区红旗街道朝工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位居民正在测量血糖。她告诉记者:"社区医院的医生会定期询问血糖控制情况,科学指导饮食和运动。"这位居民是Ⅱ型糖尿病患者,2013年通过了慢性病鉴定,现在吃药打针基本不用花钱,她说:"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在晚年时不仅享受到了慢性病补助还能享受健康指导,每天健康生活,十分开心。"这位居民说的好政策就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她所在社区医院承担着部分服务项目,其中包括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可免费提供健康指导和随访管理,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监测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危害。项目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相关专业机构共同承担。
近年来,立足慢病防控,我市大力提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推广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健康腰围尺),合理膳食行动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习惯。"十三五"期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大幅度改善,超过80%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以卫生城镇建设和健康促进县创建为抓手,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健康促进场所,对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在朝阳人民公园,做晨练的一位居民正在健步走,他很有底气地说:"自从有了健康步道,我喜欢上了健步走,走上几圈神清气爽。"据2021年统计显示,在我市每天利用健康步道休闲、娱乐、锻炼的居民达10万人次左右。
2021年7月31日《健康朝阳行动实施方案》出台,更加明确了未来近十年"健康朝阳"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等行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实施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等行动,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等行动防控重大疾病;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健康服务提质增效、医疗健康体系建设、健康信息化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等行动,优化健康服务。
积极应对健康新挑战,主动顺应发展新趋势。全市卫健事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加快提升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砥砺奋进三十载培根铸魂育新人-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成果综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1992年成立30年来,组织离退休老干部、
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委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帮扶青少年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良好环境,全省关心下一代事业生机勃勃。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奠基理想信念
"我是'中华魂'读书活动这条路上走出来的。"李秀云原是忻州市一名共青团干部,连续十多年参加"中华魂"读书活动,其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工作能力都得到提升,还曾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被提拔为团县委书记,后任中共五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由一名读书者成长为全县读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伴随着"中华魂"读书活动,一代一代人成长起来,正是全省"中华魂"读书活动给了他们成长的沃土。
1996年迄今,山西关工委已连续26年开展青少年"中华魂"读书活动,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每年全省征订读本200万册左右,参加读书活动的青少年达600万人。读本每年一个主题,如《寻红军遗迹,树革命理想》《伟大的祖国》《颂歌献给党》《放飞梦想》等,通过读书活动提供正价值、正能量,获奖的先进个人815名,先进集体298个。全省每年的征订读本数、参加读书活动青少年人数、受全国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数均居全国之首。山西"中华魂"读书活动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2018年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与"中华魂"读书融合为一体,贯通起来,形成知与行、读书与实践、成人成才有机统一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举行启动仪式,动员组织"五老"挖掘利用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命名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584个(全国10个,省53个),编辑红色文化书籍(作品)331册(套),开展寻访革命遗址、听前辈讲遗址背后的故事,拜访英雄专家、听英雄模范专家讲奋斗创业的故事,"游基地、学党史"、夏令营、百县千校万名大中小学生正书大展及征文、演讲等活动,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参与其中受教育,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塑根铸魂、夯基培土、搭建平台。持续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省关工委联合山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40集微电视纪录片《红色风华-讲给青少年的山西故事》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建党百年86部重点纪录片之一,成为全省建党百年重大庆祝活动之一,深受青少年及广大群众欢迎,点击量高达2000余万次,得到广泛传播,伟大的建党精神及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深入人心、弘扬传承。
阳泉市关工委在扶贫中建设开发狼峪抗战遗址公园,把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中共创建第一城"发展文旅产业结合,为当地转型发展蹚新路提供支撑和动力。大同保护古城文化,在恢复建设的四合院内建成红色记忆馆,成为镶嵌在文化旅游景区的闪亮明珠。大同大学教授张日升,退而不休,牵头联合几位老同志自费数十万元,走访收集整理八路军120师贺龙部队在西雁北新荣区拒门堡村抗日根据地的有关资料,历时两年多,创办了纪念馆,被省军区和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被省关工委命名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列入中组部全国基层党建典型和农村红色教育基地典型单位扩建项目。截至2021年,纪念馆已接待青少年10万多人次。稷山县关工委筹资370万元,建设了马家巷红色基地,设英烈馆、今日稷山馆、马家巷村史馆。村史馆收集了本村36位烈士的事迹,特别是红军东征时参军入伍的12位英烈故事,整个基地全面反映稷山县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红色历史,方便了青少年就近就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五老"帮扶
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延绵起伏的太行山南部有个隰县,十多年来人们一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有事找关工委!"这份信任、这份赞誉、这份褒奖,是县关工委主任解绍亮庄严承诺"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失落、不让一位青年失足"年年兑现得来的。他带领班子成员跑遍所有乡村学校,摸底、调查、登记、造册,针对全县16名孤儿、397名单亲儿童、69名残疾儿童、110名留守儿童、98名流动儿童、88名特困儿童、17名失足青年的不同情况,组织"五老"一对一结对帮扶,追踪全过程,使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实践形成"六结合"救助困境青少年长效机制,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县"光荣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关工委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在农村青少年失学、就业、致富等方面,大力开展关爱扶助。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关工委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捐资2亿多元,除资助农村新建改造百所学校外,还资助10万余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晋城市关工委创造的"两只羊""一头猪"扶贫助学工程,基本上解决了全市贫困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还使贫困家庭逐步富裕起来。晋城经验在全省60多个县及全国不少地方得到推广,荣获"全国五老关爱十大工作品牌"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
在全国关工委的支持下,省关工委筹资600万元,为全省120所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配备了"春苗营养厨房",3万多名学生受益。全省建设数百所"示范儿童之家",为千名孤儿和事实孤儿搭建爱心家庭,创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临汾市关工委"少年硅谷"活动中心和百所创客教室,让城乡中小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科技教育。吕梁市给留守儿童、护工子女送温暖,长治、忻州、阳泉市关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网课护眼,朔州市帮助一批"先心病"患儿免费赴京手术,用心用情用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各地聚焦精准扶贫,组织3万余名"五老"人才下乡,对农村青年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受益青年农民达300余万人。"五老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科技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扶贫,全省创建青少年关爱帮扶品牌近200个,培养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带头人1000多名,协助安置万名下岗青年再就业。交城、垣曲等一批县关工委与企业联办学习、实习、培训、就业一条龙职业教育中心,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社会合力
关心下一代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从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任老师"抓起,在全省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万名"五老"结对联户,宣传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的家风故事,辅导家庭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开启"家庭教育大讲堂"和"最美家长"公益评选活动,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向广大家庭和家长普及科学家教理念和方法。
社区等基层关工委开展"大手拉小手"校外辅导、"传统美德进小区,和谐相处好邻居""书香家庭"亲情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创办社区"红领巾学校""假日活动中心""四点半学校""少儿托管班""心理咨询室""放心吧"等,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管理、教育、辅导、疏导活动等关爱服务,令家长满意,学校称道,社区表扬。
省关工委联合高院、高检等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共同建设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配合乡镇、社区建立"阳光驿站",1.3万多名"五老"结对帮教失足青少年2.4万多名,持续推进"五老"义务监督文化市场和"护苗"专项整治,净化青少年成长社会文化环境。各级关工委推荐4500多名老政法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汾阳市关工委连续20多年开展入监帮教活动,使400余名受帮教青年全部改邪归正,得到安置,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还发挥其专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他们中不少人用主动免费服务五保户老人、残疾军人,为他人提供就业、为家乡修路、捐资助困等多种形式回报社会。
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总体规划推进。太原、运城、临汾等市党委政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写进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吕梁、大同等市党委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市县党委书记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关怀重视、肯定、鼓励,指导工作发展,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凡有党组织、有老同志、有青少年的地方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11个市、11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关工委,乡镇、街道关工委建立率达90%,村、社区关工委组织建立率达80%,共建基层关工委组织31649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保持在20万人左右,形成覆盖全省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2021年底省委一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省委书记林武立即作出批示,亲自听取省关工委工作汇报,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省委副书记商黎光主持召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省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审议通过我省关于中办国办印发《意见》的《实施意见》并作重要讲话,对各级党委落实好《实施意见》提出要求,带领和推动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伟大的使命在前方召唤,壮阔的征程在脚下铺展。全省各级关工委将深入总结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成功经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坚守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再出发,培养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谱写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崭新篇章中作出山西贡献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崇文尚德---以心育人-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工作综述
古韵悠长,书声朗朗。作为一所拥有242年历史的学校,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崇文尚德、以心育人,围绕"求真知,明真理,养真品,做真人"的"至真"教育理念,通过尚美德育、立美课堂、特色课程、活力社团、家校联动等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合格学子。
一、文化浸润德育,书写教书育人新篇章
作为全国文明校园的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如何将文化与德育相辅相成,引领学生品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呢?
在"习于点滴,成于知行"的校风下,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通过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文明教研组、文明家庭、文明学生、至真至美教师"等创建活动,将文明创建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同时激励全校师生既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在"教学相长,情智并行"的教风下,"勤勉持恒,真知乐行"的学风也树立起来,学校围绕"至真"教育理念,创建课程特色,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提出了"1+x"的课程设想,"1"是国家课程,"x"是校本课程。开发了"艺体杂技类、学科素养类、综合实践类"三大类65个小课题的校本课程,用来指导规范校本教学活动。
二、艺体润心健体,为学生插上翱翔之翼
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终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施行艺体共育。学校每周四下午开设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红色历史追溯、书法、棋艺、绘画、剪纸、摄影、合唱、武术、航模等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同时,学校每年组织的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成为育人的主阵地,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阅读考级活动"是学校的一大亮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把考核内容分为六个级别,分别是一至六级,对应一至六年级。一级为基础级,六级为最高级,学生毕业时应达到阅读六级水平。从"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让孩子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活动中,老师和家长一起参与进来,让"书香家庭、书香校园"的氛围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三、多方凝聚合力,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德为人之基,乃立人之本。翻开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道德银行的存折:乐于助人、美丽庭院、亲子阅读、孝亲敬老、公益服务条条项项清晰在册。近年来,学校创设了"德育银行"育人模式,注重养成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
"德育银行"的推行,将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大事教育"转化为"小事教育",让学生的道德行为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创新学校与家庭的管理体系,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
近年来,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创了家校共同办学的体系,让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策出力,维护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牌,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找准"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云冈区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炎炎夏日,走在大同市云冈区的大街小巷,整洁的道路两旁鲜花锦簇、绿树成荫,由志愿服务团体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出现在不同场所,他们或宣传文明城市的行为规范,或帮老助幼介绍电信诈骗和沉迷网游的危害。7月11日,放暑假回家的大学生志愿者王逸琼说,他已经连续十多天参加清理街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公益活动,自己很有成就感。
今年是大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云冈区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改善城市宜居水平和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总抓手,着力在"建、管、宣"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不断提升文明创建的实际成效。
"建"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建设。该区快速推进五一街道路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乡村道路绿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进度,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好处。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云冈区的城市功能逐渐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处处彰显着文明和美好,群众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管"是利用科学合理、量化细化、责任到人的方式,不折不扣推进"八项提升"行动,切实提高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该区相继在恒安新区施划了2000余个临时停车位,加大了全区主次干道清扫力度,沿街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对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严格管理,并组织中航环卫、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对小广告进行清理。
"宣"是采用"线上+线下"双模式,利用各种宣传载体,积极宣传创城工作的目标任务,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除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展图文并茂的宣传,该区还利用户外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溜字屏等播放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内容5000余次,引导全区居民崇德向善,激发他们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热情,形成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3334"提升基层诉源治理效能-新丰县全面深化多元解纷机制改革综述
今年以来,新丰县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多元解纷"3334"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有效减轻群众诉累和增强基层诉源治理效能,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上半年,全县推进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8宗,多元化解结案占比为93.25%。
一、打造"三种场景"拓宽纠纷解决渠道
新丰县通过建立诉调对接"固定场景",构建"巡回+"办案"现场场景",为群众提供先行诉讼辅导、诉前委派调解、立案繁简分流、诉中委托调解等"一站式"纠纷解决及线上立案、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等服务。
该县利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整合相关行业调解组织资源,成立专门的诉调对接中心,设立相应的服务窗口和调解工作室,通过"巡回法庭+人民调解员+综治中心+村社干部"的办案模式,发挥当地干部对纠纷当事人的熟悉度和影响力,灵活运用法理情及时就地予以化解。通过设立4个镇级网上巡回法庭,在全市率先实现网上巡回法庭全覆盖,2022年上半年共接待群众咨询241人次,诉前化解矛盾纠纷59宗。
此外,该县还推进多元化解"线上场景",以省法院诉讼服务网、云上法庭为依托,打造网上立案、网上送达、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诉讼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群众感受到便捷、高效、贴心的司法服务。2022年上半年,网上立案220件,网上开庭182场,网上调解案件428件,"指尖诉讼"让司法更便民。
二、规范"三种流程"提高纠纷化解效率
该县还通过完善纠纷解决告知流程,健全诉前调解和鉴定流程,完善繁简分流流程,引导当事人在立案登记前选择最适宜的方式解决纠纷,节约诉讼时间,降低诉讼费、鉴定费等经济成本,减轻当事人诉累。
"我们明晰诉讼和调解的特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制度,对符合立案条件、手续齐全的立案请求予以一次性办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应提交的材料,减少当事人往返行程,推动便民服务跑出'一次办好'法院速度,当场立案成功率达99%以上。"新丰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建立了普通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等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在执行案件实施过程中快速筛选分类,对调解不成的民商事案件实行繁简分流,通过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以及速裁机制分流案件,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三、组建"三支队伍"壮大解纷工作力量
让专业的人办专业事,让专业的人走到基层。为高效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新丰组建了调解速裁队伍,选派专职调解队伍并充实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按照团队化建设思路,整合诉内、诉外解纷资源,组建与受理案件类型相适应的调解团队和速裁团队,确保诉前调解、繁简分流和诉调对接工作有序推进。
新丰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优先从退休法官、司法辅助人员中选优配强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并以严格选任为着力点,重点选派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责任心强的村(居)干部、村(居)民等社会群体担任人民调解员,着力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调解团队。
目前全县157个村(居)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775名调解员纳入调解名册管理。
2022年上半年,该县专职调解员共调撤案件250宗,调撤率38%,当场给付73宗,其中成功调解一宗金额达1.2亿元的企业借贷纠纷案。
四、对接"四个主体"凝聚多元解纷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