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74篇(第6/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356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6分钟

老工业基地迸发新活力

甘肃是底蕴深厚的老工业基地,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的众多第一,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2017年,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送电;2018年,国内首个示范性百兆瓦级光热电站在甘肃敦煌正式投产;2021年,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年生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2022年,甘肃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

甘肃已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页岩油产量居全国第一;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记者从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组织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270项,总投资754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99亿元。截至目前,21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6月完成投资83.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2.2%。

据统计,我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智能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从2017年的4.7%、8.4%增长到了2021年的6%、10%。

金川集团镍钴产业5G+智慧园区建设专项项目、白银集团物流大数据及智慧供应链项目等一批信息产业链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有色工业基地,以白银为中心的铜、铝、铅、锌有色工业基地,以金昌为中心的镍及铂族金属工业基地,以嘉峪关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天水为中心的机械电子工业基地,以陇南为中心的有色金属工业原料基地。全省工业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轻纺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循环经济等六类优势产业不断发展,产业优势愈加凸显。

工业经济呈现量增质优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工信系统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实施工业强省、产业兴省,统筹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甘肃工业呈现"质"优"量"增的喜人局面。

甘肃省统计局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070.2亿元;2021年,我省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850亿元。

今年1-6月,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

今年新增规上企业32户。工业占GDP比重由2021年27.8%提升到31.9%,特别是制造业占GDP比重提高至20.2%,近10年来首次突破20%,居全国第一。

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增就业的重要支撑。

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我省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28.4%提高到34.7%,对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4%,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数量达到5.6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03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4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71户。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设立企业4.1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7%,其中新增工业企业1867户,比上年末增长5.4%。上半年,新认定6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强工业行动奋进正当时

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作为我国最早从事集成电路封测和半导体元器件研制生产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的倒装芯片、硅通孔、凸点等平台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产品销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

据介绍,通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我省工业经济运行逐年向好。截至2021年,全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值达到207亿元、新材料产值达到700亿元、电子信息产值达到510亿元、生物医药产值达到176亿元。2021年,甘肃确定链主企业53户,推动形成"培育一个企业、完善一个生态、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

全省工信系统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计划,制定了《强工业2022年稳增长行动计划》等十个行动计划,涵盖"做大总量",实施稳增长、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行动;聚焦"盘活存量",实施"三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聚焦"提高质量",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聚焦"引入增量",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聚焦"增强能量",实施"三提一攻关"数字赋能行动,强化园区承载能力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推动工业总量规模进一步做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体系更加完备,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实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向好。

文明,让校园更美好-濮阳市实验小学创建文明校园综述

走进市实验小学的校史展厅,在几百块各类奖牌中,文明创建奖牌始终被摆放在最醒目位置。

作为全市第一所市直属小学,市实验小学一直是全市文明校园创建队伍的排头兵。自1985年建校至今,学校近4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校园创建史:1988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991年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四届蝉联此称号;2017年,摘取全国文明校园奖牌;2020年,经复查保留此称号。

看到这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很多师生就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些来之不易的文明创建奖项,折射出一代代实小人坚贞不渝的文明创建初心,蕴含着一批批创建者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文明校园创建赋予了师生拔节成长的信仰和力量,激发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促使校园外在环境、内在气质焕然一新,引领着学校不断攀升文明办学新高度!"

抓准核心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学校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核心,把文明校园创建作为培养人、感化人、塑造人的大熔炉,作为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的大引擎。

学校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始终秉承以德为核心的文明创建思路:"铸魂"阶段确立的"朝气勇气豪气"校魂是师生精神品质内核;"育场"阶段倡导的育人育心是对心灵的滋养;"问度"阶段实施的诚信德育工程是给文明擦亮诚信的底色;"润德"阶段的水韵校园文化是在引领师生修炼如水品德、涵养如水性情。如今,"融慧"办学新理念提出的培养爱生活、会学习、有情怀、善创新的新时代慧少年目标,更是把有情怀作为文明慧少年的重要标准。

实践证明,学校以德为核心的文明育人思路,唤醒了学生的精神信仰,丰沃了校园的育人土壤,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闪亮的美德少年:王梓萱、李沙楚暴雨中扶起摔倒老人的事迹感动中原,被评为濮阳市"美德少年"、"感动濮阳"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美德少年";公交车上一刻钟内两次让座、两次捡拾垃圾,被市民发现后在微信朋友圈宣传的李融萱,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善举给全国文明校园这块金字奖牌做了最好的注解;因患疾病、视力仅0.04的韩傲雪在师生爱的陪伴和鼓励下,以超人的毅力刻苦学习、快乐生活。

找准载体做文章

学校对照文明校园创建的六个方面、六条标准,找准载体、立足特色做文章。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学校以成立少年党校为载体,在红字上做文章。2021年,学校把红色教育作为德育核心,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德育体系,设计开发了"讲党史诵党史唱党史塑党史"等十个项目参与式学习课程,引领学生争做红色慧少年。1000多名师生历时一个多月,以中共一大、南昌起义、长征、开国大典等党史场景为线索,合作完成了长达26米、呈现1300多个英雄人物的彩塑党史作品。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以打造实小"六特(特别有责任、特别勇吃苦、特别敢担当、特别乐奉献、特别善创新、特别能出彩)"文明团队为载体,在敬字上做文章,引领教师恪守"敬人敬事敬诸生命和谐合作和而不同"的校训,把敬业作为文明教师本分。学校成长起50余位国家、省、市级骨干名师,有力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学校以开展"强化四种意识提升综合领导力"活动为载体,在信字上做文章。不断强化班子学习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提升班子公信力,有力促进了领导班子争做研究型、专家型管理人才,引领学校稳步快速发展。校长徐相瑞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学校以作业改革落实"双减"的做法近日被河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以构建水韵文化校园特色为载体,在灵字上做文章,鲜活灵动的"水之德师之魂生之韵"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品牌,校园一花一木、一物一景会说话、能育人。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学校以实施"四化(净化、绿化、美化、诗化)"工程为载体,在悦字上做文章,力求校园时时处处、角角落落怡情励志,悦目悦心,将消灭废纸工程、卫生免检班级评选、安全精细化管理、生态文明教育落到了实处。在活动阵地建设方面,学校以"擦亮阵地名片"活动为载体,在新字上做文章,不断挖潜活动阵地育人功效,力求内容、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红领巾电视台、少先队室、阅读室、少年宫、室外书架、枫杨书廊有专人管理;敬业文化墙、尚德励志墙、"水韵花木大家族"育人功效凸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绿色网络阵地重视讲好校园故事,传播时代新风。

建准机制振士气

文明校园创建体现的是团队力量。学校成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组织,人人有文明创建目标,人人有文明创建岗位,人人都是文明校园的形象代言人。门卫文明接待、爱校如家,保洁拾金不昧、爱生如子已蔚然成风。

把文明校园创建摆在首位谋划思考,与教育教学工作智慧融合。在文明旗帜的引领下,全体师生精神振奋,以昂扬的斗志投身文明创建,力求岗位建功。学校一次次率先在全市举行文明校园创建誓师大会,率先发出助力文明城创建的誓言,率先擦亮校园志愿服务品牌。文明,成为校园发展主旋律!

文明生生不息,校园欣欣向荣。校长徐相瑞表示,学校将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总抓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首,实施多元办学、多形态育人,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以智慧型校园建设为目标,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积极构建家校社文明育人共同体,积极推进校际、区域之间文明办学交流,为优化文明校园生态做出积极贡献。

周口市公安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综述

这是中国人民警察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也是人民警察队伍必将永远铭记的历史性时刻-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字字千钧,是对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巨大鼓舞和激励鞭策;殷殷嘱托,为中国人民警察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指引下,周口市公安局党委忠诚践行"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聚焦"全国找坐标、全省走前列"目标定位,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涌现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张宁博、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肖保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13名民警荣立个人一、二等功,27个单位荣立集体二、三等功,市公安局被评为"河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全省疫情防控先进单位"并被周口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市看守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抗疫先进集体",市公安局机关党委被省委授予"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周口市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省委、省政府、公安部等各级领导先后30余次批示肯定。

奋勇担当作为,持续提升打防效能

2021年1月16日,周口警方从一起400元的警情信息中挖出"1.16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111人,依法冻结资金1.7亿元。

2021年1月31日,淮阳区民警在走访时查获12名"三非"人员,经顺线追踪,精准锁定多个长期组织"三非"人员偷渡入境、非法就业的特大犯罪团伙及网络,并推动发起全国集群战役,摧毁犯罪团伙8个,抓获998人,成功侦破"1.31"部督1号大案。

全市公安机关把打击锋芒对准突出违法犯罪,打防效能再创新高。一年来,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46.28%。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由全省第11位提升至第3位;公安执法满意度、公众安全感均由全省第17位分别提升至第9位、第6位。2021年上半年,侦破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移送起诉分别同比上升13.61%、98.09%、80.14%,打击犯罪和防范管理综合考核位居全省第3;是今年上半年全省唯一实现电诈案件发案数、损失数"双下降"目标的省辖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经验做法被国务院联席办向全国推广。

用心用情用力,为民为企纾困解难

"居住证一天就办好了,咱公安机关真是群众的贴心人!"8月12日,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居民王女士激动地对户籍民警说。这是周口市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年来,周口各级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双十二条等便民利企措施。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份卷",深入开展万警助万企活动;在推出省内户口迁移、身份证办理"一站式"服务基础上,又实现了户证全城通办。今年以来,各级公安机关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2000余件,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58起,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36起。

不负期许厚爱,锻造过硬公安铁军

全市公安机关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政治要求,努力打造周口公安党建品牌,连续四年被公安部确定为党建工作联系点。在全国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市局党委扛稳抓实主体责任,以政治教育为引领,筑牢忠诚根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传承红色基因;以警示教育为镜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英模教育为导向,激发干事动力。聚焦顽瘴痼疾,坚持刀刃向内,靶向整治,上级转办交办的1295条线索全部办结,健全完善党建队建、执法监督等9类30项工作机制,顺利通过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复评和省第十六驻点指导组验收,结果为"优秀"。

7月20日以来,周口面临暴雨汛情、疫情重大风险,广大公安民辅警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挺身而出担使命、竭尽全力为人民,坚守防汛、抗疫一线,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忠诚与担当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训词引领方向,警旗凝聚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周口公安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用出彩照亮初心,以实绩扛起使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周口公安力量、争取更大光荣!

共建文明城共沐幸福风-韶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市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具体表达。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放在重要位置,早部署、细谋划、紧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韶城百姓共同的追求。各级各部门上下一心、市民群众踊跃参与,共同推动城市"颜值""气质"同步提升。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总成绩列全国97个地级提名城市第39名,比2020年进步了22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获得显著成效。

如今,驻足韶城街头,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安全通畅的道路交通、车水马龙秩序井然;漫步公园,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置身社区,邻里和睦友善互助。

一、精细部署狠抓落实

2021年以来,我市制定印发了《韶关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三年创建周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市文明委领导下,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精心谋划工作,以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环境净化、生态绿化、容貌美化、交通畅化、改造提升工程和"善美韶关"品牌建设工程建设。先后制定印发《韶关市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工作方案》和《韶关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实施意见(修订稿)》,不定期召开专责小组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压实由市领导牵头负责的各专责小组的工作责任。以"集约"理念和"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印发了《韶关市城中村微改造工作指引》(试行)和《韶关市城中村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工作方案》。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印发了《韶关市关于开展新一轮(2021-2023年)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持续开展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发展工作。实施"挂图作战",切实解决"怎么干、干什么、对标干"的问题。各区各责任单位按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科室负责人和资料员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城市提升:每年有变化还可再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一直是制约韶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大短板,"补短板、筑基础、促提升"是我市创建工作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主要领导的亲自指挥协调下,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主动融入对接,加强统筹协调,深入实施"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风貌提升,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1年,南水水库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惠及130万群众的"南水梦"终于实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顺利挂牌,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圆满召开,韶关发展大数据产业旭日般崛起;持续抓好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产业集聚、城市人口集聚的新高地;加快推进100个老旧小区和12个城中村改造,全市完成45个老旧小区改造,37个老旧小区加快"旧貌换新颜"进行时;扎实推进城中村微改造、城中村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工作,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问题,保护好中心城区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脉,加快建设"风情小岛、韶关记忆"特色文旅商业区。加强交通秩序整治,深入开展车窗抛物专项整治,做好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的规范化治理、合理化疏导、人性化管理,细化抓好城市管理服务。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了为群众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现在韶关的背街小巷整洁干净了,社会治安更好了,在抗洪抗疫中群众主动担当协助党委政府开展工作??这些都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城市建设的归属感。

三、价值引领:选树典型弘扬新风

市民是城市之魂。市民文明素质多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善美韶关"是韶关全新的城市形象,是韶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色品牌,其核心和实质归纳起来就是:人心善、风物美。这6个字体现了韶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韶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不仅让韶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更源源不断地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注入这座城市的肌骨。

2021年以来,我市以"小、常、真、深、实"五字诀做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工作。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中,韶关市中心血站医生李慧文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成为继黄桂祥、廖聪济于2019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之后的又一精神丰碑。并涌现出一大批好人楷模:有5人被评定为"中国好人",7人被评为"广东好人",2人入选广东省最美志愿者,1个组织入选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项目入选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个社区入选广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还评选出34名"韶关好人"及20名道德模范,成功举办了第十九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活动,受众达60多万人次。

在日常生活中,臻善臻美的观念深入民心,涌现出了全网热议热推、人民日报、央视等官媒热捧的韶关正能量:"撑伞女孩向菲、李梦灵",主动为雨中骑车摔倒的老人撑起了温暖伞;抗洪中为救老人,只露出头部在水面托举老人的社区干部"曲江托举哥"黄志忠;在山洪爆发时冲走消防车,临危不惧、奋力保住车辆和战友的"消防英雄"林燕生等。做到"讲好韶关故事,传播韶关声音,树立韶关形象",在全社会日益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文明风尚。

此外,制定印发了《韶关市关于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举办主题实践活动350多场次,受众近3万人次,刊播公益广告20万多条次,印制公益广告宣传海报5万多幅;深入开展铭记先烈、移风易俗等活动,号召全体市民文明拜祭、网上祭祀,在网络平台搭建"清明网上祭英烈"页面,共20.7万人参加。与此同时,督促和指导各地各有关单位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问题、互联网领域失信问题等10项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了"3·5"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志愿同行"、弘扬文明新风等500多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受众近万人次,持续擦亮"善美圈""河小青"等志愿服务活动特色品牌,着力打造"诚信之城"和"志愿之城"。

四、文明实践:共建共享精神家园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坚持"以城带乡、四级联创",推动市、县、镇、村四级文明联创,进一步扩大基层文明创建覆盖面,形成全域创建格局。

制定印发了《关于持续深入开展韶关市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通知》《韶关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等方案,督促和指导15支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和各县(市、区)围绕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并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种优质的便民服务,推动文明实践全面开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今年5月,全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翁源县翁城镇召开,研究分析当前我市工作进展情况,加快推进我市文明实践综合体建设,推动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445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352支,文明实践志愿者人数23.92万人,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近10万场次,服务人群260多万人次。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3605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020万小时。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淳化乡风、敦化民风、培育新风。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典范引领,锻造良好家风。制定《韶关市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在全市部署开展文明村镇达标创建工作,引导全市村镇改善人居环境、倡树文明乡风。规范了韶关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工作标准,加大了对各地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提升创建工作质量。目前,全市有783个村镇参评新一届全国、省级和市级文明村镇,280个单位参评新一届全国、省级和市级文明单位,90户家庭参评新一届全国、省级和市级文明家庭。

五、关爱幼小:铸魂立德育新人

深入贯彻"强国复兴有我"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广大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了身边榜样,今年以来,举办了"新时代好少年""最美韶关少年"等评选活动,一批青少年脱颖而出。此外,1名同学荣获2022年度广东"新时代好少年"称号,4名同学荣获广东第七届"最美南粤少年"称号。全面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了800多场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共计20余万人次参与;举办"童心向党·探索红色密码"演讲比赛、开展英雄事迹宣讲会及英雄影片观看、红色故事阅读、爱国诗词朗诵、唱英雄赞歌等班(团、队)拓展活动等近1000场次。全面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乳源瑶族自治县选取了7个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开展建设,仁化县11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成立了乡村"复兴少年宫"。目前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固定辅导员229人,志愿队伍42支及志愿者达580余人,目前我市结合实际,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乡村学校少年宫两条路径着手,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原则,积极盘活了乡村学校"复兴少年宫"资源。齐抓共管压实责任,凝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常态化开展了对校园欺凌、交通安全、毒品危害的联合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管理和引导,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将在已取得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之上,继续坚持创建为民宗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共同描绘新时代下"善美韶关"崭新面貌。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民生福祉-沙坡头区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防灾减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福祉,是保障民生的大事。

近年来,沙坡头区从机制建立、基础设施、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防灾抗灾救灾能力,推动防灾减灾工作高效快速发展,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防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