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74篇(第7/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356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6分钟

持续推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把"安全留在后头"。

为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近年来,沙坡头区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厘清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权责事项,压实各乡镇各部门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纳入政府效能目标考核,实现各方齐抓共管和优势互补。

长期以来,沙坡头区在防震减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快速响应、措施有力的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走进沙坡头区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海报张贴在显眼位置,社区门口的宣传栏上标注着各种应急逃生知识,紧急避难指示图清晰明了,物资储备库内救生衣、安全帽、消防水桶、灭火器等救灾设施应有尽有。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持续提升,离不开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沙坡头区不断夯实基层防震减灾救灾基础,强化灾害应急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常抓不懈、有备无患。公园、学校、广场等避难场所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大,用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经费投入不断增加,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得到加强,应急物资紧急采购、仓储和配送能力全面提升。

一项项工作的落实,有效筑起了坚实的"防护堤",也为广大群众撑起了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多举措缩短防灾减灾响应时间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否"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直接关乎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发展。

近年来,沙坡头区各乡镇、部门深入开展地质、林草、住建房屋、气象等领域风险普查任务,建立风险隐患台账,进一步摸清灾害底数情况,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明确整治措施、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限时整改到位,全面管控风险隐患,最大可能减少和避免事故灾害发生。

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眼睛"和"耳朵",一直以来,沙坡头区把灾害防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潜心提升监测预警"真功夫",加快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拧好"安全阀"。

沙坡头区通过建立"1+40+10+N"应急预案体系,构建起了乡镇应急预案"1个综合+N个分灾种"架构,规范强化了乡镇层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沙坡头区各村(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一本通"预案和"N个分灾种"处置卡片的模式实施,各应急响应责任人按要求履行风险隐患监测,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紧急转移等工作内容。截至目前,沙坡头区现有11个乡镇级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已全部完成。

因地制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

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防范危机好过应对危机。近年来,向公众传播应急避险常识、教授自救互救技能,在沙坡头区成为一种常态。

在沙坡头区,各乡镇、部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公共平台以及现场展台、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咨询活动、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洪涝、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以及生产安全、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防灾自救互助能力。

今年以来,沙坡头区先后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累计发放科普资料4000余份,张贴宣传条幅、展板50余条,覆盖人群超6000人次,利用沙坡头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对文昌、滨河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防灾减灾救灾培训,进一步增强沙坡头区广大居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为乡村振兴赋能-腰铺镇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综述

腰铺镇近年来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立足"四个聚焦",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聚焦筑牢基层基础,加强组织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在标准化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推动先进村党组织巩固提升、合格村党组织提档进位、后进村党组织转化升级。通过一年的努力,该镇创成五星级村党组织1个、四星级村党组织1个、二星级村党组织3个,星级村党组织创建率达100%。同时,今年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六亮"行动为抓手,补齐短板弱项,先行打造2个示范村,带动提升各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提升综合素质,锻造过硬队伍。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并通过法定程序推选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领头雁"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该镇新选拔7名后备干部到村锻炼,解决"两委"换届后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为村级组织注入新的血液。同时,安排7名村级年轻干部轮流到镇信访办跟班学习,全面提升履职本领。

聚焦做强农村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盘活资源,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采取"多企帮一村"的方式,为各村与辖区企业进行"牵线搭桥",5个村结合自身优势与企业"联姻",村企双方共同谋划发展球兰种植、无土蔬菜栽培、多肉项目和民宿产业等10余个村企联建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以来,已新建1400亩高标准农田、4000平方米标准化连栋温室大棚和7个现代化温室,用活"互联网+"发展电商产业,培育主播团队、运营团队4个共计30余人,预计2022年能带动村集体增收近80万元,2个村收入能突破100万元。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提升治理效能。及时调整充实26个乡村网格,着力打造"党建+网格"服务体系,让红色力量在一线聚起来,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以来,依托网格,以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大调研、大整改"活动为抓手,各村发现解决问题82个,并落实"党建+信访""1+5+N"工作机制,化解信访矛盾101起。同时,坚决贯彻省委"一改两为"工作要求,扎实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开展集中整治人居环境、技术惠农、助残帮困、圆梦"微心愿"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用"小网格""微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明之光闪耀"滨城"-滨海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综述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自治理,终于内涵。

滨海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的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

把"文明牌"打造成"民心牌"

文明创建,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以人为本持之以恒提升城市治理文明水平的有效载体。

滨海新区始终将"为民利民惠民"理念贯穿创建始终,围绕民生抓落实,完成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175项民心工程;围绕民生抓创建,实施配置智能充电车棚等社区微实事民心项目553个。高质量完成便民生活圈规划,社区服务、运动场地等社区全覆盖;公共场所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便民服务设施全覆盖;网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创品牌让"滨城"更有温度

滨海新区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创建活动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融入百姓生活。

组织"弯腰""微笑""排队"3个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文明劝导系列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万人环境大清整"等品牌活动,全面调动全区干部群众投身文明城区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

形成覆盖全域的网格化创建格局。1万余名党员干部在30个交通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劝导;7万余人次在262个路段开展"弯腰行动"捡拾垃圾;30多万干部群众深入村居参加义务劳动,成为新区一道道亮丽风景。

满城尽吹"文明风"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文明城区创建,最重要的是为百姓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滨海新区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祭扫、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贯彻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法治的"刚性"和"硬度"推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精神在滨海新区萌芽壮大、开花结果。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统筹整合载体资源,制作景观小品、墙体手绘及具有新区地域特色的自创公益广告,与城市风貌相融合,传递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城区有"颜"又要有"涵"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滨海新区"外修"颜值,"内修"气质,坚持思想引领和以文化人,在驰而不息的文明创建活动中促使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坚持示范引领正面推动,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文明细胞"创建,以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等为载体,丰富创建内容,涌现出730余个各类先进典型;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滨海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礼遇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道德风尚蔚然成风。实施示范项目建设,建设社区、学校、商超等15类文明城区创建示范点,学有榜样,互比互看,提高创建成效。

奏响文明创建"大合唱"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如何搭好让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舞台,让群众当演员、唱主角?

滨海新区以"美丽和谐家园,你我共同缔造"活动为载体,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群众代表参加的社区事务共商平台机制,用"共商、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凝聚群众,攻坚克难。在全区广泛开展"绿地认领""争当守门员""楼门亮化""停车共治"等活动。每一次活动汇聚民意,每一件实事温暖人心,极大地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创建积极性,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耐力赛",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滨海新区正拿出"永远在路上"的坚毅笃定,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将"全国文明城区"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为美丽"滨城"建设赋能加力。

文明之花绽"芳华"-来宾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名片。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文明办的指导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为来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我市于2011年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2014年成功荣获自治区文明城市,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至今连续三届荣获自治区文明城市,并持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2021-2023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和第九轮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周期。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为民、惠民、利民",推动全民冲刺"文明大考",取得明显成效。

斑马线前,机动车主动减速让行;骑行途中,市民自觉佩戴安全头盔;餐桌上,市民自觉使用"公筷"、践行光盘行动......行走在来宾城区,目之所及是广大干部群众热火朝天投身文明创建工作的一个个美好缩影。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指挥部署到位

以上率下,强力推动。我市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指挥长,市委常委及其他市四家班子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分工负责,120个职能部门"一把手"全部作为指挥部成员,为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市领导率先垂范,始终把创城工作抓在手头、摆在案头、挂在心头。市委书记、市创城指挥部指挥长何朝建多次听取汇报,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多次实地调研解决问题,多次作出指示要求,为我市创城工作把方向、定基调;市长廖和明多次研究解决创城人员、经费,深入测评点位调研解决问题等;其他市创城指挥部领导多次批示,召开专会,一线指挥,协调推动创城重点难点问题。

2021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创城工作6次,召开全市性会议部署推进创城工作3次、专题研究会议15次,市领导带队实地调研、现场协调解决问题30余次,印发系列方案25份,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把方向、定基调、强动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创建路上,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凝心聚气,强基固本,主动贯彻中央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部署要求,主动将创建工作放到全市中心工作大局中谋划落实,实现市民幸福指数与城市品质持续升级,有力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有效优化了营商创业环境,大大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立机制有效联动资源整合到位

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一枚印章管审批"促进审批效率提速50%;"广西来宾市:山歌传播新风尚百姓唱响理论歌"工作案例为广西唯一被中宣部确定编入《宣传思想工作案例选编(2021)》,"贝侬山歌传理论"工作案例为广西唯一入选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群众安全感、社会安全稳定动态、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排名稳居全区前列......实行"横向+纵向"机制,创建成效亮点纷呈。

创建路上,我市机制不断创新。建立横向部门联动机制,对应测评体系建立10大指标职能工作组,明确牵头部门及其工作职责,由牵头部门联动各责任单位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市创城办、兴宾区创城办、街道办、社区纵向四级联建机制,逐一对各街道辖区内所有社区干部进行文明城市创建全覆盖联建指导。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有效引导各级各单位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广大市民主动学习践行《来宾文明10条》(新版),全市涌现一大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红色马甲"活跃在身边,文明实践温润心田,向上向善的文明风气日益浓厚。2021年以来,我市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荣获自治区道德模范,7名未成年人获评"广西新时代好少年"。

聚焦重点突破难点集中整治到位

4月22日,我市召开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区住宅小区、建筑围挡、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动员部署全力推进城区住宅小区、建筑围挡、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工作,以崭新的城市形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居民住宅小区、背街小巷治理情况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涵养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老旧小区内、背街小巷上杂乱无章的空中"飞线"被捋顺,墙上的违规小广告越来越少,地面越来越干净......

"我们自觉维护自家门前卫生,环卫工及时把垃圾运走,巷道边还安装了路灯和摄像头,住在这里很幸福。"现年65岁的韦凤菊住在新兴北路三巷,对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她感受颇深。她说,原本脏乱差的小巷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针对创建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顽疾"问题,组织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兴宾区乡镇环境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在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方面,全面落实高峰岗警组勤务主体责任、分片区包干监管巡逻,开展交通安全"大劝导、大整治、大曝光"系列行动,举办"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月活动等;在城区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行动方面,对新裕丰市场、维林市场、祥和市场、新鑫商场、金海市场等11个城区农贸市场的公益广告、指示牌、行业规范、摊位框架进行规范改造,城区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占道经营等问题得到改善。

在兴宾区乡镇环境整治行动方面,兴宾区各乡镇针对农贸市场、政府周边、村屯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农村"门前三包"制度长效化,实现20个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投入大型垃圾清运车辆40余辆,今年5月集中整治期间,完成乡镇垃圾清运1.25万吨......一项项温暖人心的"精细化工程"、一个个得民心顺民意的"专项行动",不断推动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市民生活规范有序,让群众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心。

让文明底蕴浸润邢襄-邢台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蕴气质。它藏在生态环境的日新月异里,藏在基础设施的贴心细节上,藏在社会公众的举手投足间,藏在大街小巷的井然秩序中......

今年以来,邢台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面子""里子"一起抓,把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作为不断顺应民意、改善民生的过程,高标准推动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常态创建。

"全市上下坚持文明城市创建为民这一宗旨不动摇,在一件件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的过程中,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明显增强,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创建工作格局持续得到巩固和提升。"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在邢襄大地变为现实。

提升城市颜值彰显百泉之城的独特韵味

立秋时节,位于邢台经济开发区的狗头泉碧波荡漾、水草摇曳,芦苇间,不时钻出几只水鸟。"几十年前的'百泉之城'又回来了,现在的景色比当时更美。"73岁的市民邓悦秋闲暇时,喜欢和老伴带着小孙子到这一带转转,看看。

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近年来,邢台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水生态修复力度,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1年7月以来,狗头泉所在的百泉泉域时隔40多年实现大面积复涌,至今仍保持稳定喷涌,全市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实现连续12个月同比回升,升幅全省第一。百泉复涌让"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历史记忆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也成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百泉之城邢台,实现市域内21条河道全面通水,形成有水河道920公里;七里河水利风景区入选全国30个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城区河道全段有水,黑臭水体年度治理任务全部完成,水景观辐射范围达70%。邢台,还先后实现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十位。"天蓝、水清、景美"日益成为美丽邢台的生态名片、生动底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如今日市区襄都湖公园的美景。"早些年,这一带河道里没有水,黄土裸露,垃圾成堆,没人愿意来。"附近居民安爱洲说,现在,公园里树影婆娑、水流潺潺,每天沿着公园的小路步行健身,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安爱洲的"新生活"正是邢台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优质城市环境成效的缩影。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邢台市坚持把植树增绿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引擎,从细微处入手,因地制宜拆违建绿、拆临建绿、见空插绿,大力建设群众身边的公园、游园和绿地广场,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截至目前,市区公园游园总数已超过180个,绿地面积达1600公顷,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期待成为市民生活的现实写照。

赋予城市温度践行为民惠民的坚定初心

"我家楼层高,每天步行上下楼,对家里的老人来说,确实很不方便。加装电梯就方便多了。"信都区鸿溪书香园小区居民陆艳荣说。

今年上半年,邢台市住建、民政、财政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邢台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细则》,统一了加装电梯的申报流程和申报手续。此次,征求所在单元2/3以上业主参与,并在3/4以上业主同意后,鸿溪书香园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预计月底前即可建成投用。

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实事抓在手上。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出行便利度提升等民生问题持续、深入、全域推进解决。邢台市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守正创新、提质升级,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姓美好生活正在实现同频共振。

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针对181个问题较为集中的老旧小区,邢台市创新推出"8+N"老旧小区改造模式,结合民意调查和实际需要,把雨污分流改造、屋顶防水改造、楼体整修、道路修缮、架空线路整治、安装充电桩、安防设施改造、环境绿化美化等8项内容列为"规定动作",确保基本的民生需求得到满足,再根据居民意愿在加装电梯、养老、抚幼、停车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选择确定改造项。截至目前,181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施工进度完成80%以上。

细微之处见文明,毫厘之优暖民心。今年以来,邢台市以"让市民方便之事更方便"为目标,开展城市公厕"厕所革命",落实"+母婴室""+休息区""+志愿服务站"等措施,集中力量提升城市公厕建设档次和服务水平,为上百座公厕安装隔断及厕门,完善厕内冲水、便器、洗手、隔断、保暖、照明、通风及无障碍设施。以市图书馆南区公厕为例,增加了儿童、残疾人专用的"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手机充电台等"暖心配置",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为民实践新阵地。

城市商圈、景区景点、社区小区,"城市书房"随处可见;市主城区"十园八街"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市建成小游园128个,打造四化样板街58条,增加重要节点亮化58处,市区新增供热面积87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位近万个;高标准新建5座、改造提升42座垃圾站......一个个细微改变,一步步推动着城市环境面貌和发展品质的提升,让百姓的幸福感日益真切。

激发创建活力注入文明创建的源头活水

"小区晚上漆黑一片,啥时候能安上路灯就好了。"前不久,南和区和阳新村小区居民李振行吃完晚饭下楼遛弯,在社区"百姓议事厅"微信群里发出建议。经过社区申请、乡镇批复,路灯安装工作迅速展开,40余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和阳新村的夜空。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邢台市创新开辟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力量,面向广大群众搭建起贯通市、县、乡、村四级共计8500余个"百姓议事厅"微信群平台,广泛发动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全市104.8万名注册志愿者,构建起24小时在线、全市域覆盖的线上服务矩阵。截至目前,已高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万余件。

与此同时,全市上万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爱心驿站及单位、学校、公园广场等实践站点互联互通,成为"温暖之城·日行一善"的强大阵地。"一人一天一好事"的多样化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

巨鹿县志愿者积极响应"日行一善"倡议,自发劝导身边不文明行为,打扫街道环境卫生,美化城乡人居环境,从我做起引领文明新风;市、县教育部门指导学校、社区、公益组织、机构等开展书法、游泳、乐器等特色暑假托管服务,解决家长带娃难题,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在疫情防控最"要劲儿"的时候,清河县亿力观湖城小区6名志愿者主动请缨,主动承担起小区3000多户居民的物资派送工作;在信都区文苑社区26℃城市温度红色驿站,户外工作者可以享受临时休息、饮水、饭菜加热、应急充电等服务;平乡"托举哥"交警马江山巡逻途中发现一处村庄路口的电线杆折断,线缆坠落半空,为了大家的安全,他手举木棍托起电缆,保持这个姿势在马路中间站了近20分钟,直到维修人员赶来......

这座城的每个角落,每一天,诸如此般的"日行一善"故事都在发生。

点滴文明,润物无声,成风化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8月13日在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中所希望的那样,更多邢台人正在向榜样靠拢,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与此同时,也把文明城市创建的源头活水从中心城区、郊区,延伸到农村基层,渗透到各行各业。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邢台市道德模范、典型榜样等'身边好人'的选树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崇德向善氛围,把'温暖之城'打造成邢台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名片'。"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聚焦常态长效营造共建共治的良好生态

市创城办联合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开展"最美小区""最美街道""最差小区""最差街道"评选活动,每月评出最美、最差小区、街道,通过激先敦后、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打造更加美丽、舒适的人居环境。对市辖六区和各县(市)文明城市创建效果以"红黑榜"形式进行晾晒,激励"红榜"点位持续保持良好创建效果,敦促"黑榜"点位问题在3日内整改完毕,各县(市、区)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督办单限时办结制度,对标对表逐一销号。

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邢台市围绕百姓"衣食住行、安居乐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集中开展文明创建"七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即:开展社区小区综合整治、城市市容市貌整治、城乡环境整治、农贸市场整治、不文明养犬整治、交通秩序整治、"门前五包"整治和"文明城市创建"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