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9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52篇)(第32/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956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2分钟

机结合起来,让监督员在交流中互学互助、取长补短,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力求"一专多能"的强化培训下,汉滨区卫生计生监督所通过最严格的执法监督,推动全区医疗市场规范有序、"五小行业"卫生监督不断加强,实现了卫生计生协管工作全覆盖,在各重大活动中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为全区公共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

汉滨区卫生计生监督所所长欧成勇说:"坚决捍卫群众健康权益的道路上,区卫监所将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决心和毅力,扛牢责任、再接再厉,不断完善监管机制,铸造一支高素质的卫生计生监督铁军,着力书写出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汉滨篇章。"

三、建健康汉滨,增群众福祉

在整个卫健系统中,医院作为其中的核心存在,一端连着民生根本、一端连着千家万户。近百万人口的汉滨区内,数家医院相互促进提升,在卫健局的领导下,狠抓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水平,在软硬件上下功夫,用发展成果惠万家,筑牢了汉滨区的健康长城。

其中,汉滨区中医医院便以特色优势与内涵建设为业务发展主体,以服务能力为目标,以等级医院复审为契机,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除了重点抓好疫情防控以外,该院在学科优化方面狠下功夫,持续推进专科专病专医建设,完善重点专科创建方案、考核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力争将老年病科、骨伤科建成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针灸康复科、皮肤科建成市级中医特色专科一项项举措的落实落地,彰显出汉滨区中医医院全体医护精术葆康的大医情怀。该院院长胡自勇说:"面向新时代,我院将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化医联体及社区融合,谋划汉滨所需、卫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结合实际探索出更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化解他们就医过程中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真正把维护人民健康的大事做好、小事做细、好事做实。"

放眼全区,汉滨区中医医院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汉滨区卫健局正全力加强卫生健康工作争先进位,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跨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除此之外,该局还在国家放开三胎政策后,积极推进婴幼儿保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支持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提供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二至三岁婴幼儿托管班,引导区域内

人口事业健康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汉滨区卫生健康局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守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夙夜在公的工作常态和锲而不舍的尽责心态,开创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新格局,为建设健康汉滨提供坚强保障。

让人才"活水"充分涌流

浠水县人才工作综述

(2022年9月29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9月的浠水县,广大英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格外高涨,以"才聚浠水,浠望有你"为主题的"人才服务月"活动方兴未艾,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激情,澎湃着创造的活力,活跃着创业的身影。

厚积薄发的浠水,已然成为群英荟萃之地,"智力引擎"动能澎湃。

一、掌舵--党管人才提升人才"浠"引力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坚持党管人才是浠水县坚守的根本。"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浠水县委书记付宇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全领域的人才工作。"强化党管人才,建设人才强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3月11日召开的县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付宇发出号召。

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该县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高站位谋划,审议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的意见》《浠水县人才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浠水县人才分类认定实施细则(试行)》等"1+2+N"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支持人才发展的"黄金16条",全力打造鄂东人才新高地。

构建"结对助才"的联络机制。出台《浠水县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办法》,14名县级领导结对服务42名专家教授和产业领军人才,与陈焕春院士、曹文宣院士等295名院士专家紧密合作,围绕工业和农业链,开展交流对接,累计签约项目208个。通过人才超市、人才服务站等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人才服务网络,结对服务重点产业人才,解决人才"关键小事"。

构建"政策惠才"的保障机制。坚持高水平投入,开展产业领军人才、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等评先活动,近三年发放市场主体及人才奖励8078万元,兑现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303万元,先后为175名创业人员和74家中小企业发放创业贴息贷款3.37亿元。

构建"专事管才"的落实机制。建立完善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一事一议制度,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重难点人才事项,拓展落实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优选12名"懂政策、晓县情、知流程、善操作"的人才服务联络员和40多名涉才部门干部组成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提供全程化、保姆式服务。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浠水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广大英才聚浠水、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

据了解,全县共吸引各类人才2.78万名,1608名在外浠水籍专家教授回乡资政创业,引进能人回乡创业项目372个,协议投资额268.08亿元,实际投资额73.7亿元。

二、汇流--匠心服务打造人才富"浠"地

9月5日,一场暖心的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活动在浠水县人民医院开展,当天共有12名高层次人才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

浠水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飞勇介绍,该院精心设计多套体检方案,提供精准、个性化体检服务。同时,一对一配备保健医生,逐人建立查体档案,常态化提供问诊咨询、健康监护等医疗服务,全方位呵护人才身体健康。

据悉,9月份以来,浠水县深入推进"人才服务月"活动,扎实开展人才政策宣传落地、高层次人才健康关爱、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金融服务人才专项行动等十大活动,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浠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晓英说,"要不断创新机制、精细服务,营造优质的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浠水坚持把人才放在发展"C位",以"最贴身"的政务服务、"最贴合"的市场服务、"最贴心"的生活服务,厚植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该县在市民之家建立了一站式人才服务专区,一窗通办各类人才服务事项。按照"事项全集成、线上一键通、线下一窗办"的理念,线上建立人才服务"掌上平台",集成人才落户、人才认定、子女教育等一系列服务事项。线下设置3个人才服务窗口,集中受理人事档案、项目申报、大学生创业服务等业务,推进"人才一件事"办理精准化、便捷化,目前共受理各项人才业务150余件。

建立"一主一副四平台"人才超市,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场化运营,建成全国首家县域马兰花创客驿站。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基本要素保障,配套建设创客

咖啡区、青年人才之家、多功能项目路演大厅等空间载体,完善创业孵化、就业培训,资本对接、项目申报等软服务。成功孵化初创企业62家,提供人才咨询6232人次,开展创业培训12批次658人,对接各类服务事项518项。

投入重金,高标准建设包含翟港社区、宝塔社区和散花示范区的人才公寓1550套,为1300余名人才提供"拎包即住"服务。围绕生活需求,在翟港社区打造了集人才公寓、人才驿站、人才公园为一体的"人才小区",让人才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我在9月14日提交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9月16日就审核通过了,目前20万元的贷款已经发放到位。"36岁的占红亮2015年返乡创业种植了400亩油茶,正当他发愁资金周转问题时,政策送上门,创业担保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该县做活人才"飞地",以武汉人才工作站为辐射,在深圳、

东莞、北京、天津设立4家驻外人才工作站,构建1+4的"人才飞地"体系,聘请王秋良院士和王秋旺教授为招才大使,举办"双招双引"项目交流会12场。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进驻企业5家,实现"飞地孵化、本土转化"。

强化人才评价基层导向,开展高层次人才四类认定,将新业态从业人员、乡村振兴新农人等纳入人才体系。积极探索技能人才第三方机构评价和企业自主评价,打破人才成长"藩篱"。目前,已有3家第三方机构和2家企业获批自主评价权限,威风汽配和劲马窑炉成功开展试点。

三、领航--产才融合展现人才新"浠"望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企业车间内,"科技副总"赴任解难题,教授专家扎进企业"结对子",生产难题变攻关课题;广袤乡村里,"科技特派员"进田间地头服务一线,"新农人"队伍日益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这是浠水县加快建设"人才强县",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侧影。浠水县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产聚才、以才促产,释

放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引进一位高层次人才,攻克一个核心技术。

威风汽配聘请湖南大学彭克力教授为公司科技副总,推动新产品开发,获得发明专利6项,研发的凸轮轴磨削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汽车凸轮轴生产跻身全国前三名。

韩泰智能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入选省创新创业团队A

类,研发的"连续式智能化真空激光焊机关键技术"项目,成功列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重点项目库。

全苑生态农业公司依托博士后工作站,运用国内最先进的"高枝牵引"技术,建成猕猴桃苗木繁育420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猕猴桃基地近万亩,产品远销日本、欧洲。

近年来,全县共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9家、市级研发平台23家,与16所高校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累计转化科技成果53项。

高素质"新农人"队伍,引领农业产业升级。

长福水稻掌门人、海归博士潘新星发挥人工智能专业特长,创新智慧农业模型,优质水稻产量同比增加20%,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代表参加2022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学习。

新型农民黄金安创立禾溢园农场,成功运用"双早双直播"全程机械化技术,亩均增收400元,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凯瑞农场场长张华盖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专家曹尚银教授合作,投资1200万元买断4个超软籽石榴品种专利,一期发展超软籽石榴苗繁殖及种植基地

6000亩。

据悉,全县引进农业产业领军人才86人,建设3条现代农业示范带,发展各类农业园区27个,实现先进技术种植面积25.9万亩,总产值达32.6亿元。

大批专业人才队伍集聚浠水,为企业加码、为乡村赋能、为发展助力,在"融入主城崛起、实现产业突破"的主战场上,奏响人才兴业最强音。

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

白河县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

(2022年9月28日)

近年来,白河县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组建"12+N"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文明实践活动,建立挂点联系、经费保障、考核督查等机制,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

一、整合资源构建文明实践矩阵

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白河县重点围绕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坚持"整合、盘活、激活"原则,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整合党校、文化站、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620余处,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2个文明实践站,延伸建成10个文明实践点(基地),明确三级书记分别担任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任、所长、站长,并兼任相应层面的志愿服务队长,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文明实践网络矩阵。

位于卡子镇陈庄社区的乡风文明实践中心,占地176平方米,是白河县首家综合宣教阵地,它集乡贤展示、文明实践、新风塑造、群团工作等于一体,以"宣扬乡贤事迹、激活乡贤力量、弘扬善行义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展厅分为乡贤堂、同心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部分,既是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的宣传教育基地,又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自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以来,吸引了不少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在茅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分管宣传工作的田宇正在耐心指导文艺社团排练节目。据她介绍,为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该镇积极探索"1+N"工作模式,将休闲广场、运动器材、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小讲堂、24小时读书吧等公共阵地资源,整合成集理论宣讲、阅读交流、文艺排练、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志愿服务于一体的总阵地,达到了功能齐全、集约集群的效果。

"为解决在哪儿实践的问题,我们镇充分盘活劳务公司、农家书屋、爱心超市等镇域资源,坚持把文明实践阵地延伸至集中安置点、集镇街道,筹划打

造各村(社区)文明实践主题广场、文化墙,以'室内+室外'形式强化阵地建设,另外不断拓展网络阵地,高质量办好'千年银杏美丽构朳'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期宣传报道文明实践活动,构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的阵地格局。"构朳镇党委书记余波表示。

走进双丰镇双河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50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长廊共分为文明之光、文明担当、文明实践、文明养成、文明之星、文明双丰六大板块,向社区群众展示了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镇上开展的各类活动和取得的成效,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喜人变化。

"现在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在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就能听宣讲、看表演,想看书了就去图书阅览室,住在这里我感觉非常舒心。"家住双丰镇的群众陈莎莎说。

现如今,该县各镇各部门纷纷结合实际,按照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的要求,不断创新平台载体,精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文明之花在白河大地美丽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二、建强队伍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水来了,大家赶快拿桶来接!"今夏,受旱情影响,构朳镇组织辖区的

志愿者们,每天按时给群众送去生活用水,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服务队都会主动送水入户,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麻虎镇的村组干道、农家院落、交通卡点,时刻都能看到穿着红马甲的文明实践志愿者,他们有的拿着大喇叭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有的配合交警做好卡点执勤,有的协同村干部做好返乡人员摸排一个个日夜坚守、默默付出的红色身影,筑起了基层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大伙儿注意了,深耕的深度为40至50厘米,在深耕部位开沟30至40厘米,深施在树冠滴水附近,施后必须埋土,这样才能提高茶叶单产,增加经济收入。"在宋家镇火焰村淙溪茶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为60余名茶农及10余家茶叶市场主体,就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茶叶栽培技术进行培训。

像这样的培训,在淙溪茶厂已开展了15场次。据了解,为了满足群众需求,宋家镇精心打造"田间课堂"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把党的理论政策和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实现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

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一支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力量。白河县按照"县设总队、镇和部门设支队、村和社区设大队、社会组织建特色志愿队"的要求,聚拢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和有志于志愿服务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先进人物,组建志愿服务队267支、注册志愿者7138名,初步形成了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县镇村的志愿服务体系。

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优化"12+N"队伍配置,成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健身等12类常备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探索"群众点单

-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模式,组织实施"新思想来啦""新风伴我行""常来家看看""心灵有约""帮你就业""田间课堂"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32个,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惠及群众8万余人。

9月初,白河县委宣传部和县水利局联合开展了"护河洁水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县级领导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活动,志愿者们一队沿着白石河清理路边垃圾,一队划着小船打捞河面漂浮物,并向沿河居民宣传防溺水、爱河护河等知识,动员他们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河道环境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白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了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办法》,将积分情况作为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推荐评选依据,也可兑换相应礼品,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三、丰富活动服务群众零距离

理论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文艺下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为更好服务群众,白河县始终紧贴群众需求,采取县级中心策划组织集中示范活动、行业部门牵头领办重点民生实事、镇村所站常态开展文明实践工作、社会组织参与承接志愿服务项目的思路,大力开展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服务,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6月,白河县在卡子镇陈庄社区举行了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活动中,现代京剧、古典舞、男声独唱等精

彩节目轮番上演,县"水色白河"理论宣讲团成员用接地气的语言宣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信访工作条例》,并开展有奖竞答,现场群众纷纷踊跃参与。同时,还将社区"道德讲堂"搬上舞台,现场群众一起观看了卡子镇美丽家园创建专题片,聆听了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身边关于环境整治的故事。整场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到了精彩的文化盛宴,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生活的美好。

"弘扬新民风、拒绝升学宴。"中厂镇各文明实践站以"谢绝升学宴请,共树文明新风"为主题,在集体升学礼活动现场让学生、家长互说心里话,用淳朴的语言表达祝福、感恩,让即将步入人生新阶段的准大学生们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

"作为新青年,我们应该担当责任,争做移风易俗的表率,做一个奋发有为的人,做一个阳光正派的人,做一个感恩的人,用实际行动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实践者、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在城关镇举行的集体升学礼座谈会上,考上大学的左鑫垭激动地说。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学习宣传随处可见今年,白河县坚持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次,选树先进典型1000余人,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明白的形式,讲清讲明党的理论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有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开花结果。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对表中央最新部署和省市最新要求,按照规范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准化服务、品牌化打造、常态化运行的工作理念,健全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志愿服务、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白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军帮坚定地说。

塞上天地宽骏马好驰骋

榆林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综述

(2022年9月21日)

塞上,百里榆溪纵贯南北,千年凌霄雄览古今;榆林,济济人才尽展其能,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不动摇,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全方位"外引内育"用好人才,用心用情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逐步显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人才资源数量质量大幅提升。全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9.3万人,其中在农业、医疗、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总量超过8.8万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院士16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3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6名、省"三五人才工程"人员43名、"一五二人才"专家386名、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15名。

--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更加丰富。布局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等院校4所,高新企业32家,科研机构101家,国家级技术检验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

--人才赋能转型发展作用愈发明显。最高投入500万元支持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国家级专家,累计投入人才自主科技创新项目奖补等资金5亿余元,高新技术企业户数连续两年增长超54%;

2022年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3.6%,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人才赋能转型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随着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榆林正在逐步成为更多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一、凝心聚力擘画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蓝图

近年来,榆林全市上下凝聚"人才第一资源"共识,擘画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蓝图,以超常规举措吸引汇聚八方英才。

从政策优化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标准制定《榆林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榆林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办法》《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强市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意见》等政策办法20余项,从人才引进培养、作用发挥、平台搭建、创业扶持、服务保障等方面形成切实可行、含金量高的激励机制,构建起具有榆林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

从人才投入看--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经费保障,市县两级每年投入近1亿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实打实地拿出真金白银,让人才的价值得到真正彰显。"十三五"以来,全市还累计发放专家生活补贴、住房补助3000余万元,对入选国家人才计划的团队一次性给予科研资助50万元,"一事一议"解决高端人才住房、医疗、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需求。2021年,又高标准启动建设2万套人才公寓,省运村1144套住房在省十七运后全部转为人才公寓。

从考核权重看--在全省率先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同时将人才工作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共性指标中的比重提高到3%,倒逼政策、任务全面落地落实。

从思想引领看--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为突破口,邀请沈荣华、吴江等全国知名专家团队来榆开展两轮人才工作大调研,开办6期"人才大讲堂",为全市人才事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推动各级各部门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人才引领发展的共识。

二、外引内育打造以产业聚人才"强磁场"

近年来,榆林坚持"外引"和"内育"并重,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工作协同发力,让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

将人才链嵌入产业链,榆林围绕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19个重点领域招才引智,已建成2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市级专家工作站,7批次刚性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86名,柔性引进"候鸟专家"1600余名,以刘中民、邵明安、潘复生院士为代表的高精尖专家人才,为榆林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瞄准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突出煤化工产业链对接布局人才链,榆林明确提出"三转三补"引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配套出台《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规划》《榆林市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实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要求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实施方案(2022-2030年)》等专项文件,吸引一大批优秀

煤化工人才团队和契合"三化"发展目标的能化企业,围绕能源绿色开发、技术创新孵化、产业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环节,加快重大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推动煤化工向终端拓展,引领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盘活内生动力,榆林擦亮"驼城之光"等人才品牌,多形式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培养,选派专业骨干到大院大所跟岗学习,累计培养农业、医疗、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2000多人。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采取政府买单、学院培养模式,累计选拔983名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为期3年的大专学历教育。创建全国首个"中国职业经理人大学云分院",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榆林培养基地,依托榆林职业经理人协会等第三方服务机构,采取"线上+线下"培育模式,累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300余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