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9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52篇)(第34/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956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2分钟

北川围绕"土货""山货"举办系列特色电商活动,助力农特产品销售已成为一种常态。十年来,开展东西部协作"年货羌先购"北川年货直播节活动,提升本土主播能力,助力本土企业品牌推广和农民增收;举办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电商农特产品品牌发布暨电商项目阶段总结展示会,通过电商农特产品品牌发布宣传呈现"北川造"产品品牌的规划;策划并举办电商"益起来"助农活动,帮助北川农特产品"走出去"。

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品果、冬季赏雪从西羌神木寨到羌王竹海,再到花间辛夷,散落在绿水青山间的民宿成为城市人追捧的香饽饽。十年来,北川文旅从"深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连续举办了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大禹诞辰祭祀典礼,组织文旅企业进行展示展销向海峡两岸友人推介北川文创产品,成功举办《走北川》实景剧演出及美食体验大型促消费活动。今年制发《北川羌族自治县促进暑期文旅消费的措施》,推动暑期文旅市场发展,成功帮助1家民营文艺表演团队、4家民营A级景区成功申报四川省一次性纾困补助。

如今,行走在北川大地,触摸经济发展脉搏,处处呈现出新气象:果蔬飘香的农业沃土,热火朝天的工业基地,多元融合的旅游格局在这片活力迸发的土地上,三次产业加速发展正在成为北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城乡之变--颜值气质交相辉映

漫步北川巴拿恰,青石路、禹王桥、羌族雕楼浓厚的羌风羌韵在绿树浓荫、鲜花草坪的点缀下分外美丽,"大禹故里、中国羌城"的韵味扑面袭来。

出门见绿、移步进园、四季赏景。十年间,北川以绣花功夫推动城乡善治,城乡面貌与日俱新,城市品质与乡村内涵不断提升,完美交融的绿色风光与人文景观,都诠释着北川良好的人居环境风貌。

墙上有画,庭院种花。走进永昌镇金霞社区北山巷,只见巷子的墙面既融合了孝道礼仪文化,又体现了小巷市井风情。北川社区微更新以城市更新理念,对利用不足、功能不优的微型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常住在该社区的居民赵大姐感言:"从过去到现在,变化的是生活的美好,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美好情感。"

秋风送爽,傍晚的北川石泉南街口袋公园格外热闹,来这里散步、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谁能想到,原来的'烂草坪'竟然变成了一座生态公园。"谈起城市变化,北川市民刘会芳从北川街角口袋公园的巨变打开了话匣子。

北川在提升城市休闲道路的同时,也对城市老旧绿地、居民区的闲置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全新打造了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和街头游园,配备相应的主题和便民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场所。目前,建成区有公园绿地面积95.18公顷,街旁绿地广场6个,每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数量0.33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100%,基本形成居民出行"50米见绿、100米入园"的城市格局不断增多的城市口袋公园、社区微更新,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也极大拓展了市民的绿色活动空间,羌风羌韵与现代风貌完美融合的文旅新城、生态新城、活力新城展露新颜。

十年间,北川城市容貌不断更新升级,乡村环境焕然一新。秋收时节,走进北川通泉镇幸福村,干净整洁的道路、随风摇曳的花草、缀满枝头的果实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风光如画,美不胜收,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通泉镇徐徐展开。步入幸福村村民卞永旭的庭院,整洁的院坝、干净的墙面、院边时而点缀的红花绿草,给人一种诗意田园的遐想。卞永旭说,自从通泉镇开展城乡环境提质工作以来,尤其是实行评比制度、"红蓝榜"以后,像他们家这样漂亮的庭院越来越多。"如今,我们出门便可在美景里休闲散步,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卞永旭一边打包刚摘下的猕猴桃准备发货,一边感叹现在的乡村生活"变化太大,幸福满满"。

环境变美了,曲山镇石椅羌寨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

大写农文旅融合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定期举办节庆活动。羌人着羌服、喝咂酒、跳锅庄等羌民俗活动保存至今;进寨仪式、祝酒歌、篝火晚会,成为羌俗风情的名片。随着旅游活起来,石椅村乡村旅游愈发成熟。紧接而来的是村民富起来,2021年石椅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29元,较全镇、全县分别高9895元、14334元,从事农文旅产业人均收入46587元。

在北川,从通泉镇神木寨村到曲山镇玉皇山村,从桂溪镇宝城村到都贯乡苔子茶村无论毗邻城市近郊还是隐藏大山深处,众多乡村依靠农旅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摇身一变成了"田园风情扑面来"的美丽乡村,让人们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收获着田园雅趣、享受着美好生活。

三、生活之便--实事惠民为幸福"加码"

十年蝶变,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也成为北川最温暖的底色。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北川着力办好民生实事,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对于曲山镇玉皇山村的群众来说,幸福开始于"路通了,游客更多了"。村村户户的道路修到了家门口,依托千年古茶树等生态旅游资源,玉皇山村的产业发展也随着道路的通畅稳步推进。依托优质的旅游资源,观光农业、民宿、餐饮等业态逐步在玉皇山村兴起,助力村民增收300万元。当地村民谢春梅告别城市生活,回乡发展了手工制茶,办起了民宿小院。她说:"传统村落风光越来越美,游客也越来越多,在家乡创业生活,我有信心!"

对于家住永昌镇尔玛社区的失明老人黎大爷来说,幸福缘于"老有所养,老有颐养"。"政府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民政局不仅给我准备了辅具助我出行,还帮我购买服务,雇人给我煮饭、打扫卫生,陪我散步。"黎大爷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解决了他的养老问题,他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为适应老人的不同服务需求,北川民政局对目标老人需求进行评估分析,按照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保障服务的差异化与需求回应的贴合性,为失明的老人提供定期的生活照料,建立邻里支持帮扶网络,并为其重塑生活的信心;为中风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洁净家居环境,并为其增能,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适时地开展定制性服务,如理发、剪指甲、按摩理疗、康复训练,通过基础健康检查与监测、亲情关怀等服务,贴近目标对象,让他们享受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零距离"。

教育教学连创佳绩,北川全县累计新增教学面积5.23万平方米。作为全国

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北川七一职中有来自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含盖藏、彝、回等13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该学校多措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当代职校生培养体系。在绵阳市技能大赛中,该校夺得"十一连冠",在国省赛场上斩金夺银;对口就业率达95%,就业满意度高达90%。

"以前到医院,看病五分钟、排队半小时。现在医生刚看完病,我们就可以把钱缴了,太方便了。"北川居民刘女士感慨道。为推动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北川通过东西部协作,在全县4家医院正全力推进"诊间支付"工作。其中,北川人民医院已实现诊间微信扫码付、医保付全覆盖,今年9月已实现住院病区全覆盖;北川中羌医医院、北川第三人民医院、北川妇幼保健院已完成相应硬件设施采购,并相继推进流程测试、法律审核、功能建设等工作。

一个个民生项目编织起美丽城乡,一件件实事在基层落地,百姓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补齐民生之短,夯实民生之要,回应民生之需,筑牢民生之基,多解民生之忧,这是北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从过去走来,北川豪情满怀;向未来走去,北川信心倍增。接下来,北川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按照"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城乡融合"的发展战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交出不负厚望的新的时代考卷。

十年磨一剑北疆焕新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2022年9月20日)

十年磨一剑,北疆焕新颜。

1.22亿亩,是十年间内蒙古营造林的面积,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名副其实。

2.86亿亩,是十年间内蒙古种草的面积,天堂草原壮丽辽阔,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日益牢固。

1200万亩,是十年间内蒙古年均防沙治沙面积,绿进沙退,京津"风沙源"变成了首都"后花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以顶层设计固绿水青山之本

秋日的通辽市阿日昆都楞草原壮美辽阔,一捆捆打好的牧草散落其上,不知名的溪流潺潺湲湲。

1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由于长期超载放牧,草原生态退化,多条河流断流,沙尘暴频繁。2013年,扎鲁特旗下决心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对阿日昆都楞地区11个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嘎查全部搬迁转移,并实行全年禁牧禁垦。如今,这片封禁保护区已是一碧万顷,干涸的河流又重新流淌起来,一度不见了的野生动物也回来了。

大青山,是阴山山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然而,由于战争和无序开发等原因,曾经"草木茂盛"的大青山,部分山地成为秃山,成群的矿坑和危岩体触目惊心,一度成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扬尘器"。

2012年起,内蒙古对大青山南坡实施抢救性保护,将遗留的195家采石采矿企业、276家工矿企业全部清理退出,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10年过去,大青山南坡已重回"画屏森列"的风采。

成长的阵痛让人深刻警醒,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使命在肩。从超载放牧到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从无序掠夺到矿山关停整改,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内蒙古清醒而又坚定: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毫不犹豫把生态环境挺在前头。"

毫不犹豫的决心,毫不含糊的取舍。内蒙古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全区87%的面积划入限制开发区域,51%的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从源头杜绝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实施能耗双控,严格产业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零容忍的态度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出台史上最严新环保法,

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一律实行清单式、销号式、问责式整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以顶层设计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出台《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意见》,搭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框架;颁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用好考核指挥棒;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林长制,每一段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林子都明确责任人。理念指引、制度保障、重拳整治,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二、以奋斗之姿赴绿水青山之约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古诗里,沙漠绝域的荒凉令人生畏。但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千万亩努古斯台项目区,我们看到的却是茫茫樟子松林海。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如今,一代代奋进者为黄沙披上绿装、让沙海"生"金,内蒙古成为全国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逐绿前行的脚步不止。十年来,内蒙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厚植绿色优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守护好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

一手抓护绿、扩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持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严格执行基本草原

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实施公路、村屯、矿区园区、黄河两岸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

一手抓防污、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散乱污"企业治理、清洁取暖改造,严禁秸秆焚烧;全面改善河湖水质,"一湖两海"保护与治理深入推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十年来,全区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较2016年提高了22.9个百分点。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道横跨祖国北疆的万里绿色长城迅速崛起。

三、以点绿成"金"之笔绘绿富同兴画卷

被困在一条不到18公里长的山沟里,一出门就上山,全村600多口人,只有1000来亩山坡地。直到2010年,雷营子村还是赤峰市喀喇沁旗的深度贫困村,出村只能通过驴车和拖拉机。山沟挡住了出路,却也升腾起无限的希望。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好山好水,成了发展旅游业最好的资源。

2012年,出村的路修成,村集体带头开了2家农家乐,没想到第一年就挣了钱。如今,全村民宿、农家乐已经发展到29家,168人在家门口就业。随着村里旅游设施不断健全,游客纷至沓来,2021年,村全年接待游客超17万人,2022年预计能达到24.5万人次。

雷营子村,这个曾经困在山沟里的深度贫困村,依托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内蒙古,在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中找到了"共生"之法、"多赢"之路。

登上乌兰浩特市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高高的云影台,利用矿坑内部的高度差打造的天池和跌水瀑布景观尽收眼底。矿坑裸露的岩石与满目青翠融合,提醒人们它在成为旅游景区前的形态。

2017年,乌兰浩特对这个曾经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让昔日"城市伤疤"变成旅游景区。如今,它已成为乌兰浩特市旅游新地标和城市新名片,成为推动全域旅游、全域振兴的示范。

青山绿水增"颜值",更增"价值"。绿富同兴的鲜活画卷在内蒙古大地徐徐展开。

兴安盟文化旅游形象推广语"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火出圈,山水成为独具竞争力的资源;巴彦淖尔市磴口县,45万亩梭梭不仅将乌兰布和沙漠移动的沙丘牢牢固定,在梭梭上人工接种的12万亩肉苁蓉亩收入能达到6000多元,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内蒙古森工集团先行先试,率先实现碳汇交易,把"空气"变成钱,探索出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逐梦绿富美的路上,内蒙古永不止步;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路上,内蒙古勇毅前行。

十年征程砥砺前行十年初心历久弥坚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综述

(2022年9月29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全国系统首创"农社担贷"农民合作社直贷模式,办理全系统第一笔通过住房公积金系统结算的存款业务,搭建全系统第一个住宅维修资金云管理平台系统,投放全省第一笔国家储备林贷款,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跨越,深刻诠释了"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崇高使命,在陇原大地谱写了服务"三农"的崭新篇章。

一、精准发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十年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号工程"和首要任务,第一时间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金融事业分部,构建"一组两会"运行机制和"1+4+7"组织体系,设立扶贫业务处,在辖内二级分行设立扶贫业务部,在临洮、和政、舟曲等3个深度贫困县增设机构。

同时,率先在全省金融系统设立扶贫专门机构,率先投放首笔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率先向市州县延伸扶贫金融服务机构并实现有机构贫困县(区)全覆盖,率先制定金融扶贫五年规划。脱贫攻坚期内,全行累放扶贫贷款1018.84亿元,助力贫困县脱贫"摘帽"。

走进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为民新村、圆梦新村、惠民新村、感恩新村 沿省道316线一路东行,十多个移民新村村容整洁,产业兴旺,八瓣梅、马鞭草、金丝菊等,蓝的、粉的、黄的争奇斗艳,把村子装点得格外靓丽。农发行投放的7.48亿元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易地搬迁项目,让6.24万名来自南部高深山区的群众落户黄花滩。

易地搬迁不仅要"安居",还要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让搬迁居民"富起来",最终实现"乐业"。2012年初至2022年8月末,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放基础设施贷款1580.03亿元。投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171.43亿元、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贷款87.28亿元,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同时,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用金融活水浇开了一个又一个产业之花,让特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

二、接续战贫战疫奏响政策性银行强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主动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形势,明确提出把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有针对性地提出"聚焦四大区域、带动三类人群、突出两个融合、用好两类政策"的工作思路,推动项目、资源、举措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倾斜。

2021年,投放衔接贷款565.99亿元,至2022年8月末,衔接贷款余额1294.67亿元,较年初净增215.81亿元,增幅达20%。

减费让利落下去,企业成本减下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惠企措施,对复工复产贷款首年再优惠,扶贫贷款、生猪全产业链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首年再优惠,全面推广运用农发行31条差异化政策,推动各项政策和各类资源向重点县和帮扶县倾斜。截至8月末,分别向58个脱贫县、23个重点县投放贷款243.84亿元、86.75亿元,同比多投48.95亿元、18.69亿元;在58个脱贫县、23个重点县贷款余额分别达1042.44亿元、377.37亿元。在27个有农发行分支机构的脱贫县全部消除贷款投放"空白点"。经过持续努力和攻坚,甘肃分行在人民银行、银保监局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的最高等次。

脱贫攻坚是场大考,疫情防控也是大考。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快速启动应急通道,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审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防疫应急类贷款71笔18.86亿元,累计支持受疫情影响行业复工复产企业114户79.51亿元。三年来,累放贷款287亿元支持139户企业复工复产。

三、聚焦五篇文章助力陇原振兴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2020年12月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紧密结合省情实际和形势任务变化,深入思考研究,统筹谋划部署,结合实际逐步形成了"水、绿、地、城、业"五篇文章,引导全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甘肃分行一直以来牢牢坚守的初心,也是业务发展的"压舱石"。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始终把及时足额保障粮油购销调储资金供应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抓好,杜绝区域性"卖粮难"问题和"打白条"现象,持续擦亮"粮食银行"特色品牌。2012年1月初

至2022年8月末,累放各类储备贷款174.53亿元,支持收储粮油(籽)151.29亿斤,新增省级储备13.93亿斤,新增市县级储备8.4亿斤,地方增储计划完成率100%;发放棉花收购贷款18.7亿元,收购籽棉21.71万吨;累放市场化收购贷款

278.61亿元,支持收购粮油319.86亿斤,支持企业收购加工粮油总量在全省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50%以上。

该行紧扣全省水利建设"四抓一打通"实施方案,大力支持供水、调水、节水、治水、水生态治理,今年已投放水利贷款16.78亿元;积极对接"双碳"行动方案,制发高质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全省新能源和国储林建设;聚焦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等重点任务,综合运用土地交易两项指标,加大对高标准农田、耕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支持力度。今年已投放农地贷款72.39亿元,贷款余额90.81亿元。

此外,农发行甘肃省分行聚焦产业兴旺,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百亿级产业强县和特色产业大县。去年以来累放产业贷款158.59亿元,产业贷款余额达到257.71亿元,推动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

回望十年,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接下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将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筹起来,为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守正创新共绘同心圆凝心聚力携手谱新篇

党的十九大以来甘肃省统一战线工作综述

(2022年9月23日)

党的十九大以来,甘肃统一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紧扣广泛凝心聚力,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各领域工作守正创新、稳步推进,为甘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凝聚人心、智慧和力量。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甘肃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统一战线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凝聚各族各界和社会各方面思想共识,引导全省统一战线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笃定前行。

理论扎实,实践才能坚实。五年来,全省统战系统坚持党的创新理论"年初跟进学习、年中交流研讨"的制度性安排,连续多年举办统战系统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交流研讨班,组织开展系列学习研讨活动,形成了常态化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机制和氛围。

系统谋划,见行见效。深入开展甘肃民族宗教领域关键性问题调研,部署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等三大行动,有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统一战线领域落地落实。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到统一战线党史学习教育和各领域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宣讲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统一战线"四史"学习教育,每年举办党外人士暑期谈心会,广大统战成员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夯实。

二、服务中心大局,彰显统一战线制度优势

全省统战系统紧盯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和法宝作用,调动各方资源力量,积极投身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实施"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参与民营企业2550家,帮扶村5508个,投入物资和资金56.13亿元。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启动实施"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参与民营企业1750家,已投入82.56亿元,同时举办光彩行、民企行系列活动,有力支持地方高质量发展。在抗击疫情中,统战成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捐款捐物超4.5亿元。

搭建知情平台、高效资政建言。2017年以来开展专题协商、调研协商等39次,形成调研成果、意见建议800余项,部署开展建言"十四五"行动,实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助力行动,先后组织各民主党派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专项民主监督,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显著提升。

围绕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省委统战部出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等措施,持续深化"千企调研纾困"行动,开展"春雨润苗""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等行动,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824件。同时,加强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和年轻一代培养,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延长工作手臂、扩大团结范围。指导各市州、高校成立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支持香港和澳门甘肃联谊会发挥作用,挂牌7个省级新阶层实践创新基地,举办欧美同学会"双创"大赛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赛事,不断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引才聚力。

三、维护团结和谐,用心用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年来,甘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和涉藏涉疆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甘肃在全国率先出台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的意见,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石榴杯"系列文化活动,连续6年组织民族宗教政策"百场万人"大宣讲,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在宗教界开展"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加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