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52篇)(第6/46页)
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面做好机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先后派出55名干部赴广河县、东乡县、临夏市、积石山县支援疫情防控工作,逆行出征、无畏前行。号召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医疗卫生等界别的政协委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广大委员踊跃捐款捐物达2700余万元,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和风采。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州政协紧贴群众关切和期待,全力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积极协助州委州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通过提出提案、调查研究等形式,及时全面向党委政府反映群众疾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推动全州民生事业发展。先后围绕城乡公共交通、特色产业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提出提案1874份,围绕农村安全饮水、食品安全、农村慢性病防控、职业教育发展等提出意见建议590余条。连续4年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持续开展专题调研,有力推动了全州卫生事业发展。
镜头三:从团结协作看凝心聚力谋发展
十年来,州政协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努力把政协建设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
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持续为全州改革发展聚合力、添助力、增动力。在基层协商中凝聚共识。着力拓展政协工作领域,创新打造"协商在基层"平台,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全州建立乡镇(街道)委员工作站69个、协商议事会和协商议事室138个,建立村(社区)协商议事会和协商议事室425个,有1508名政协委员下沉到乡镇编入协商议事会。健全"协商在基层"工作制度,重点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协商,推动问题解决,有效发挥了政协"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协商在基层"工作已成为群众欢迎、党政满意,富有政协特色的履职平台。
在合作共事中凝聚共识。制定《政协临夏州委员会关于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实施办法》,注重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联系,鼓励他们通过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积极议政建言,促进凝聚共识同经常性工作有机结合。各民主党派参与调研视察110多次、提交提案388件、提出意见建议640余条。举办州政协"同心圆"委员大讲堂,加强对委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学习培训,提高委员履职能力。
在视察观摩中凝聚共识。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事关全州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建设开展委员视察15次、界别活动33次,参与委员2600多人次。各族各界委员在实地视察中,亲身感受到了全州大建设大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交流了思想认识,激发了履职热情,提振了服务发展的信心。
在以文化人中凝聚共识。先后编纂出版了《临夏史话丛书》《临夏文史资料选辑》《临夏历史人物丛书》等17本504万字,完成《临夏黄河文化史料选辑》
《临夏夏文化研究文丛》的征稿修编,发挥政协文史工作的特殊功能,以文化的力量浸润人心、凝聚力量。
这十年,州政协坚持以创新求进步,以实绩树形象,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水平,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成立委员工作委员会,调整专委会机构和职能,公开招录选调年轻干部,强化日常管理,一项项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工作活力,提升了政协组织和政协干部服务全州中心大局的水平。
十年奋进,成果丰硕,临夏发展包含着政协组织及委员们的智慧与汗水。未来,州政协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记者手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过去十年,我州政协
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上做了大量工作。深化理论学习,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提高服务大局能力,积极助推全州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改革发展合力;提高协商议政能力,持续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每一项工作都体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取向和价值追求,为我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同时,人们深刻感受到"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并非一句抽象的论述,而是一种活生生、接地气的实践。政协十年来民主协商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有力证明了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生机活力。
踔厉奋发正当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2年9月21日)
秋日的建平,天高气爽,硕果飘香。漫步城中,树木葱郁,鲜花盛开,城区段牤牛河水碧波荡漾,城市路网和生态景观体系建设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游走乡间,沃野千里,一片生机,一处处风格迥异的乡村景观带点缀其中,目不暇给,情趣盎然。一幅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正在建平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平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迎难而上,推动了一系列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大事,干成了一系列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要事,办好了一系列造福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攻克了一系列艰巨繁重、检验担当的难事,强力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这十年,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积蓄了跃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粮食产量连年超10亿公斤,年加工销售杂粮60万吨以上,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新发展设施农业5万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余个,带动农户4万余户。正邦生猪、安兴牧业,天勤蛋鸡等龙头企业引领畜牧业发展,建设养殖基地150个。新规划设立农产品加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入驻企业6家。工业转型不断提速,实施老企业转型升级190个,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9家,建平县被评为"科技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县"。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红山物流商贸城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朱碌科杂粮专业批发市场与淘宝、京东深度合作,新增A级以上景区10家。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晋升为4A级景区,小平房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21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16,7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2022年上半年,全县开复工项目193个,其中新建项目10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5个;引进落地项目65个,新签约项目104个,中能建、华润、国能3家新能源项目落户建平。
二、这十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描绘了宜居宜业的崭新画卷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强
力推进"一环四横八纵"城市路网体系和"一河三带九园"生态景观体系建设,新建及改造提升道路130公里,城区面积增至60平方公里;实施牤牛河城区段蓄水工程,形成水面1800亩;新建截潜坝99道、新增水面1100亩,使城区水面增
加到2900亩。新建公园3处1300亩,改造提升公园广场6处500亩,城区绿化面积达2500亩,见林、显绿、露水的城市风貌也已形成,荣获"省级文明城市标兵"称号。赤喀高铁全线开通,建平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全力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工程。栽植乔灌木1900余万株,种植花卉200余万平方米,修建景观小品319个、文化墙10万余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和口袋公园228个,乡村环境更加秀美,建平县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化一拆"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2022年,完成矿山领域治理面积1.5万亩,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万亩,建平县荣获"辽宁省林长制建设先进县"称号。坚持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亮点凸显。
举全县之力推进开发区建设,高标准实施"七通一平",新建道路21条54公里,实现与主城区路网有效衔接,开发区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共入驻企业200余家,初步构建了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一区三园"产业布局,以城促产、以产扩城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成功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三、这十年,民生答卷暖人暖心,擦亮了"女神故里"的幸福底色
近年来,投资近3亿元,不断完善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国家标准,新增城镇就业63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1%。实施棚户区改造1001户,改造老旧小区56万平方米。综合施策,筹措资金5.2亿元,有效解决了东方御景、盛和国际、新城名府等县城区40个小区2万余户多年遗留的居民"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问题。县乡村三级退伍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使全县退役军人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服务有保障。2022年,继续健全完善"包保制""路长制",推行小区"八有五化四无"管理模式,
实现259个住宅小区和43条主要街路全覆盖,全县机关帮扶社区小区资金达300余万元,解决问题1000余项,全民共创共建的常态化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征程万里风正劲,踔厉奋发正当时。回顾过去,建平发展脚步铿锵有力;展望未来,崭新蓝图催人奋进。全县上下将以更加铿锵的步伐、更加昂扬的姿态,笃行奋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吕梁市进一步搭建平台载体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2022年9月28日)
今年以来,临县连续制定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搭建平台载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截至目前,全县市场主体总量为21288户,净增917户,增加4.5%。在基层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的基础上,我市近期也出台《吕梁市支持十大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市场主体10条措施》,推进我市市场主体增数量、上规模、提效益。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我市各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十足,步入十四五,全市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4897户,其中工业企业5587户,包括规上工业企业527户,规下工业企业5060户。全市中小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632.67亿元。中小企业数量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升级,质量不断提升。
十四五关键之年,是我市打造创新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理念,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据悉,临县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行动开展以来,全县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活动伊始,该县印发了《临县2022年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行动方案》并成立了47家县直部门及23个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县市场局按乡镇进行了任务分解,并对2022年度无证无照经营进行查处,全力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倍增;县行政审批局出台方案,并制定17条具体任务,明确了具体责任股室,为市场主体倍增做好保障;县法院依法服务民营企业,要求各审判执行团队依法严查高利贷、慎重认定违约金、慎用查封、扣押、冻结保全措施、对设计民营企业案件"快立快审",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县供销社对受疫情影响门店实行减租,按照政策对部分门店承租人实行租赁费减免2个月,帮助经营户渡过难关;全县干部深入全县中小企业和472个行政村、32个社区宣讲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省委30条、市委20条、县委10条措施等。
市级层面,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已纳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平台载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奖补资金将通过"吕梁政企通"等信息化平台直达奖励对象。
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支撑、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强市等方面,出台鼓励支持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召开创客大赛,关注新形势、新产业、新动能。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企业创新体系。以建设中小企业院士工作站、技术中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双创"基地为抓手,实施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培育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扩量提质增效示范工程。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积极对接,建立产学研联盟、合作基地,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体系。
提升企业创新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壮大全市企业创新队伍。实施好民营企业家转型创新素质提升工程,在企业队伍中努力培育一批高端领军人才、拔尖骨干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努力推动我市企业家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素质。
打造过硬模范机关助推高质量发展
韶关市工信局创建模范机关工作综述
(2022年9月23日)
近年来,市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提升组织力,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政治过硬、风清气正、本领高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今年,市工信局在争取设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组织召开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中作出积极贡献、在韶关市2021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消防工作考核、2021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2021年广东省食品安全考核等6项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扬。
一、党建引领锤炼过硬作风
市工信局扎实开展喜迎"七一"系列活动,组织到省委机关旧址等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把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炼工作特色和亮点,在第六届机关工作创新创优竞赛中获市赛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该项目还在全省23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省市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复赛第一名。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全体党员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切实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
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是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市工信局用好用实"第一议题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双周讲坛"等集中学习,发挥领导领学带学督学作用。今年以来,该局共落实"第一议题"学习21次、党组会专题学习59次、中心组学习6次;深入开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学习贯彻工作,组织5场培训105人次;开展主题党日、主要领导上专题党课等各类培训共42期,740余人次参加学习。
此外,该局狠抓党建带群建,制定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保障研学活动经费,每月开展自学,每季度至少1次集体学习,提升青年干部理论水平。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专题研学3次。
注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今年以来,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志愿我
先行"为主题,开展5场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企业约850家(次)。以"党建引领强服务惠企政策进企业"为主题,举办4场惠企政策培训。
二、加强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市工信局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实行"一季度一汇报"机制,听取党建工作汇报,研究党建重点工作、解决重大问题。今年,该局还制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工作要点》《机关委员会专(兼)职党务干部考核工作方案》《领导班子成员分组联系调研工作方案》,加强"四强"党支部规范建设,规范"三会一课",提高党务干部履职实绩考核,进一步落实好"一岗双责",推进每季度报送专题调研报告,开展清理整治规范党务工作自查自纠等工作,建立底数清单,扎实推进整改落实。
今年,通过落实"双报到"长效机制,该局还与中山社区、东升路社区等签订共联共建协议。局党员参与社区报到149人次,时长达538.8小时。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该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强化监督执纪、纪律教育以及风险防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今年,该局制定《2022年机关纪检工作要点》《2022年机关纪检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发挥机关纪委的监督职能作用,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同时,该局通过开展党风廉政专题教育、上廉政党课等,紧紧抓住重大节假日、干部选拔任用、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等关键节点,充分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提醒、排查,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此外,该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严守党规党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着力防控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今年没有发生过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和泄密事件。
三、实干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1至8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8%,增速全省排名第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园区"主战场"优势显著,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8%,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0%,建成标准厂房面积59.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5.4%今年,市工信局制定《韶关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市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推动暖企行动,1至8月,市领导及市直部门走访调研企业518家次,共收集挂点企业诉求130个,回复率达100%。建立拟动工工业项目台账,加大项目调度,1至9月动工入库工业项目233个,计划投资额达176.21亿元,有效推动韶关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成绩的背后是市工信局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创建模范机关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局坚持稳字当头、实字为要,以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各项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洪防汛等"大战",市工信局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
范作用,带头出战。在韶关疫情最为严峻的3月,引导运营商调度基站资源1900个,完成站点扩容498个,有效应对核酸检测现场数据流量上涨情况;累计出动工作人员超500人次,有效落实后台监控和网络故障抢修保障工作;组织市辖三区236家工业企业进行核酸检测,检测人数46054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保障,全市口罩日产能545万只,消毒液日产能1221吨,口罩总库存约1385万只,消毒液总库存400吨,确保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到位、储备到位、管理到位、安全生产落实到位。该局防汛防灾工作收到市直工委的《感谢信》。
今年,市工信局印发重点产业产融合作工作方案,推动金融机构为韶关市"3+3"战略性产业集群新增融资授信额度,举办3场金融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融资洽谈会,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居粤东西北前列,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3家企业跻身全国1000余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行列;新增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有效期内国家"小巨人"企业达13家。
打造全州经济增长极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理州园区经济发展综述
(2022年9月27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产业园区是项目落地、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科学合理布局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坚持产业强州战略,在高水平保护洱海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以园区引领促整体提升,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全州经济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
锚定发展定位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为云南省重点培育的产业园区之一,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大理经开区")始终把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作为工作目标,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喜人、成绩斐然。在2021年全国2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137位,在云南省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2位。
十年来,大理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99.24亿元,从6.32亿元增长到12.81亿元,是2012年的2.03倍,年均增长8.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积完成696.79亿元,从59.21亿元增长到87.89亿元,是2012年的1.48倍,年均增长4.49%。
累计引进州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699.29亿元,从41.39亿元增长到75.29亿元,是2012年的1.82倍,年均增长6.87%。
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方面,十年来,大理经开区先后与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签订合作协议;申报成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大理跨境电商产业园,完成首单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业务;投资3.5亿元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及配套智能物流园;建立RCEP云上跨境综合贸易服务生态产业园,打造大理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商产业的集聚中心。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十年来,大理经开区完成各类国家、省、州级重大项目建设138个。投资70多亿元建设87万平方米的滇西医疗中心项目;投资约23.97亿元加快启动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项
目;投资约81.94亿元加快推进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项目;投资6.36亿元年内启动大理动车站提升改造工程项目。2021年,建立"十四五"规划项目库,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80个,总投资1928.64亿元。
这十年,大理经开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以洱海保护治理为统领,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加快园区产业转型方面,大理经开区关停26家非煤矿山和15家红砖生产企业,推动3家水泥企业"退二进三"转型发展;投资8.5亿建设天井片区下沉式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均处理规模达4万吨,出水水质可达准Ⅲ类;持续投资约15亿元建设管网改造、沟渠整治、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等多个截污治污工程体系。2019年大理经开区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在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方面,大理经开区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引进安徽华晟、英利能源等7个光伏组件、电池、储能、高低压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00亿元以上。加快绿色食品品牌化发展,重点发展乳制品、啤酒等加工产业。加快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苍洱云、数据中枢、信创创新中心、理政中心,智慧场景应用不断拓展;建设中国长城年产30万台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整机生产线,年产值可达20亿元。加快生物医药、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和传统产业补链式发展,已初步形成"6+N"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布局。截至目前,共培育各类市场主体28075家,登记注册工商企业7984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2户,房地产在库企业45户,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理经开区将围绕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培育区、总部经济试验区的目标,聚焦州委、州政府对大理经开区"双核驱动"的功能定位,全面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全面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全面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效能,全面抓实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在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祥云财富工业园区:
创新建园模式园区优化提升见成效
作为一个县级发展起来的园区,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十年来,园区科学规划布局,以新材料(绿色硅、新能源电池、新型建材)为发展主导产业,加大精准招商,加快项目建设,园区经济社
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05.55亿元增至2021年的172.36亿元,年均增长6.33%。
2021年3月,我州成立集中建园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集中建园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依托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在祥云县启动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将州级项目和其他不具备发展条件县市的工业项目集中落地祥云。集中建园实施一年多来,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围绕"洱海流域产业转移承载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区域产业中心城市产业聚集带"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大祥巍"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各类"园中园"建设,推动产业高度集聚,重点打造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经开区、茅草坝建材产业园、洪水塘建材产业园和禾甸绿色食品制造园"一区三园"格局。到2025年实现集中建园全部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以上。
据了解,2021年,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2.36亿元,工业增加值30.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1.25亿元,利润总额2.10亿元,实缴税收1.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园区物流枢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速度加快,硅产业链引进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开启现代化产业体系征程。下步,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将积极融入大理州"双核五组团"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与洱海高水平保护相协调、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产业示范区。
鹤庆兴鹤工业园区:
上一篇:统计系统办公室工作人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