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区、县、乡镇2022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5篇(第4/1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770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26分钟

各位代表!2022上半年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圆满收官。在这五年发展历程中,我们用勇气和毅力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用责任和担当应对了各类风险挑战,用心血和汗水兑现了各项为民承诺,较好地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的崭新局面。

五年接续奋斗,我们坚持提质增效,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7.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千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连年稳居全市首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7年分别增长37.5%、54.8%。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58个、完成投资760亿元,328个项目投产达效,构筑了高质量发展强劲支撑。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三产比重首次超过4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培育研发平台14家,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荣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跻身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

五年攻坚克难,我们坚持尽锐出战,三大攻坚圆满收官。脱贫任务顺利完成,3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纵深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10、PM2.5平均浓度连年下降,空气优良天数保持省、市前列;持续推进矿山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累计修复矿山1.76万亩;落实建设森林河南部署,造林12.1万亩,获评"中国天然氧吧"。政府债务整体可控,重拳打击非法集资,稳妥处置问题楼盘,各类风险隐患有效防范。

五年深耕细作,我们坚持协同联动,城乡融合稳步推进。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53.7%。总投资70.4亿元的11个棚改项目主体封顶或建成投用,8626户3万余人的"安居梦"即将全面实现。建成韶园、会盟生态公园两大综合性公园,新建硕秋园等15个城市游园,绿地面积由2017年的267.8公顷增至473.7公顷,获评省级园林县城。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通了文明路等11条"断头路",拓宽了文化街等18条"瓶颈路",总里程达23.5公里;新(改)建乡村道路228公里,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加快城乡融合,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较五年前增长36.2%。累计投资1.6亿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7个、"千万工程"示范村50个、"四美乡村"65个,绘就了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新画卷。

五年探索实践,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活力动力充分释放。重点领域改革成果明显,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全覆盖。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压缩40%,"一网通办"事项增至1987个,"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0%。设立仰韶发展公司,首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备案发行。招商引资收获硕果,五年引进项目158个、总投资76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7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五年脚踏实地,我们坚持民生为本,发展成果普惠大众。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39.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0%以上。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扩)建学校149所,新增学位2.5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6%,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医疗体系更加健全,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搬迁新址,15所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投用。社保体系持续完善,养老、住房、医疗等补贴标准逐年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常年控制在3.6%以内。深入开展平安XX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社会大局更加和谐。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五载耕耘,我们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应对了各种风险挑战,经受了新冠疫情考验,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攻克了一批啃骨头、拔钉子的难事,办成了一批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我们深切体会到,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是我们坚定前行的根本保证;县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是我们依法行政的强力支撑;全县干群同心同德,是我们奋斗奋进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给予县政府高度信任和倾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安民警、消防指战员,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在我县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兴不忘忧,安不忘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加快重塑,区域竞争愈发激烈,面临挑战更为严峻,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受新冠疫情和内外环境影响,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不牢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具有强劲带动和支撑的大项目还不够多,转型任务依然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治理不够高效,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还有欠账,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存在风险;个别干部还不同程度存在作风不实、效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聚焦关键重点,努力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委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市委"十大战略""两项工程""十大专项"落地落实,聚焦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紧盯一个目标、突出两大抓手、提升三个形象、实施四大战略、建设五个XX"发展思路,聚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拼搏、比学赶超,对标竞进、争创一流,为高质量建设文化XX、生态XX、活力XX、平安XX、幸福XX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坚持以文塑城,打造更显魅力的文化XX。以仰韶村考古圣地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仰韶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人文价值,将XX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全面展示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按照"一核三区七廊"布局,依托仰韶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五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叫响"品味仰韶?陶醉XX"品牌,到2026年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仰韶仙门山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素质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蔚然成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更可持续的生态XX。认真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基本构筑。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山长制,统筹推进"四水同治",纵深开展矿山治理修复,高标准创建一批绿色矿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9%以上。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建设用地更加集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节能城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并存,走出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兴县,打造更高水平的活力XX。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左右,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成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活跃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到2026年工业主导产业更加稳固、现代特色农业全面增效、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铝基材料、绿色建材、现代食品、白酒、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凸显,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亩均效益、投资强度、节能降耗等指标处于同类园区前列。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等指标增幅显著提升,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每年争取新创1至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积极融入"双循环"战略,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合作更加活跃,成为区域开放新高地。

--坚持共建共享,打造更为和谐的平安XX。以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法治、自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力争60%的乡镇创成"四无乡镇"、90%的行政村成为"无访村",乡村向上向善的氛围日益浓厚。公共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常态化应急管理体制高效运转。社会治安更加稳定,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加快推动"雪亮工程"建设,主动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整体和谐稳定。

--坚持惠民富民,打造更加宜居的幸福XX。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城区宜居水平明显提升,集聚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落实共同富裕要求,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到202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扎实有效,大力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5%以上,一批公共服务健全、生活环境优美、产业特色明晰的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发力社会事业,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强县,科学布局建设一批公立幼儿园,积极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真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四院联创",力争三大公立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推动乡镇卫生院争创"二级医院",构建预防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各位代表,实干绘就美好蓝图,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今后五年,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实干赢得实绩,用实绩标注担当,以不懈努力和无悔付出创造无愧于组织、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发展成绩。

三、2022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下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必须聚焦中心、盯紧关键,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握好"接力棒",跑出"加速度",再创新辉煌。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市确定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项目攻坚行动,蓄足强劲发展势能。紧盯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

打出项目建设新攻势。盯紧目标抓进度,滚动开展"三个一批",加快推动总投资436.5亿元的130个重点项目,抢时间、保进度、抓质效,仰韶酒业1号酿酒车间等92个项目建成投产,安培7万吨微孔均质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建。围绕政策抓谋划,紧盯产业布局,紧跟政策走向,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领域,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及政府专项债,再包装储备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完善机制抓保障,落实责任分包、专班推进、集中开工、台账管理等机制,开展观摩测评活动,狠抓用地、资金、政策等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建设全流程、全周期服务,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再掀招商引资新热潮。聚焦产业链关键链条、薄弱环节,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图、招商目标分布图和企业库、项目策划库,按图索骥,定点定向精准招商。科学摆布力量,坚持大员上阵,重大线索、重点企业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亲自洽谈、一抓到底。乡镇和主要经济部门坚持"二分之一"工作法,集中精力、挖掘资源、招引项目。5支产业链招商队伍专业招商、精准出击,至少分别引进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作用,推行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带动更多客商来渑投资。坚持外资内资一起抓,关心厚爱本土企业家,鼓励开展"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发展。严格兑现招商引资奖惩办法,表先督后,奖罚分明。全年力争签约项目40个、引进资金120亿元,加快形成引一个项目、带一个产业的格局。

做大做强园区新平台。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改革为新起点,健全"三化三制"运行机制,打造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高水平平台。聚焦发展定位,紧盯主导产业,注重招大引强,精准延链补链,每个产业重点培育1至2家龙头企业。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全方位提升基础设施,结合开发区规划修编,远谋近施做好顶层设计,推进路、水、电、气、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实现"筑巢引凤",打造投资洼地。聚力提升亩均效益、投资强度、发展质效,盘活闲置土地,实现"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

(二)实施惠企助企行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倾真心、用真策、下真功服务企业,稳住市场主体,挖掘消费潜力,提振发展信心。

"真金白银"壮大市场主体。常态化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严格落实"一联三帮""首席服务官"等制度,建立企业问题、政府服务"两张清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用足用活河南省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0条政策,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惠企纾困政策,让企业直达快享、让政策及早发力,不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入驻三门峡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申请、线上授信、线上放贷",不断激活金融活水。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年内市场主体达到2.9万户、"四上企业"超过200家。

多措并举释放消费需求。支持服务型消费扩容增量,推动汇金、万洋、国诚等商业密集区汇商气、聚人气,打造便民服务"消费商圈"。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开展"物流进园区"行动,形成统一分拣、统一配送模式,建成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区域物流业务协同管理、信息共享、公共服务三大平台。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时尚消费,积极发展直播电商、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培育壮大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创建工程,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让XX的名优特产销路更好、卖得更远。

(三)实施产业转型行动,增创区域竞争优势。聚焦主导、精准主攻、补齐短板,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打造链条完备、支撑有力、潜力充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质传统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以东方希望、义翔铝业为引领的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抓好星源3万吨板状刚玉等重点项目,变项目优势为集群优势。以打造百亿级综合性绿色建材园为目标,加快推进同力水泥绿色建材园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深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5个,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和智能车间,提升产业质效、企业层级、产品价值。

做强优势产业。坚持做大份额、做强竞争、做优链条,变优势产业为强势产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豫酒振兴战略,全方位支持仰韶酒业扩容提质,加快"一庄五园"建设,年产值实现40亿元,继续领跑豫酒市场。深化与湖南平江商会对接合作,建成投资2.6亿元的高端拉丝蛋白项目,鼓励优粮生物科技等7家企业扩产能、增品类,助力产业转型,带动社会就业;提升宏远食品城产业配套,引进原材料深加工、包装彩印等企业,推进产业链闭合发展,打造实力强劲的省级休闲食品基地。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与新联合公司密切合作,委托开展招商和管理运营,年内入驻开建8家企业,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成规模。

培优新兴产业。用足用好国家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政策机遇,对接权威机构,加强科技研发,重点推进赤泥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使基地辐射周边、发挥效益。加快发展以风能、光能、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推动总投资7.4亿元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建设,加快总投资80亿元的磨盘沟抽水蓄电项目前期,促成总投资近XX亿元的东方希望10GW光伏玻璃及光伏组件项目落地。积极布局光电新材料产业,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承明光电、康耀电子等深耕细作,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抢占高端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引领行业发展。聚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崤函生物5000吨微生物制剂项目,推动奇泓生物科技600吨食品防腐剂项目落地实施;发挥道地药材品质优势,引进太龙药业等知名药企,聚力延链条、有序扩规模、全力创品牌。

(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家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规划引领,紧盯"五个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粮播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严格执行农田水利管护办法,高效发挥实际效益。提升农机装备应用水平,提高农业耕种综合利用机械化率,争创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拉长"双椒一药"特色农业产业链,引育1至2家农业龙头企业,瞄准市场需求、特色品牌,在深加工、增效益上取得突破。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提优、品质提升,新增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2个。建设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创建全省养牛大县,培育一批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提升设施蔬菜生产能力,保障蔬菜本地化供给。探索发展沟域经济,先行先试、以点带面,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开展"四五"示范创建,加快推动总投资7亿元的人居环境治理项目,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打造2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10个,新改造农村户厕2000座,农村污水处理率达40%以上,推动农村"净"起来;开展乡村绿化提升工程,突出"四旁"及空闲地,见缝插绿、能绿尽绿,推动农村"绿"起来;聚焦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主干道,有序推动乡村亮化,年内实现全覆盖,推动农村"亮"起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打造精品田园综合体,争创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推动农村"美"起来。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以上。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突出脱贫户、监测对象、村集体三个主体,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做到"三有一持续",实现"两个高于";加快推进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确保10月底前全部竣工、资金支付率达到XX%;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企业带农联农作用,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创新人才返乡留乡激励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五)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承载能级。坚持宜居宜业功能定位,强化建管并重,厚植城市内涵,全面增强城市承载力、带动力、软实力。

优化城市格局。坚持"多规合一",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专项规划衔接。严格规划引领,加强城市风貌、片区功能、公共空间、建筑外观的统筹谋划,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宜业宜居、和谐优美的城市空间。XX片区以韶州路为主轴,聚力打造学教、地产、商贸、康养等新业态,构建城区北部高质量发展轴;启动以刘少奇旧居为核心的南部老城区改造,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力争用2-3年的时间,让老城区"旧貌"变"新颜"。推动小城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支持英豪、张村、陈村发展工贸服务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仰韶镇建设文旅融合型、工贸服务型、物流型城镇;支持南村、段村、坡头、仁村、洪阳建设旅游服务型、农贸型、工贸型小城镇;支持天池、果园发展特色农业型和商贸物流型小城镇。

提升宜居水平。实施路网优化工程,打通内部微循环,畅通外部大动脉,拉大城市框架,渑淅高速10月份建成通车,新华大道年内打通。立足水网、热网、气网、电网"四网"共建,更新城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宜居性。统筹"拆改建管",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汽车站家属楼、印刷厂家属楼等9个老旧小区,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序推进一批城市项目,谋划实施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筹建商会大厦;加快故县引水工程前期,尽早实现实质突破。注重城市"避险工程"建设,开展城市防汛排涝整治行动,排查治理易涝积水点,实施玉皇庙沟排水防涝综合提升项目。加快东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改善城市形象,便利群众生活。

塑造文明形象。纵深推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重管理、补短板、强弱项、提层次,培育文明风尚,高质高效迎评。严格规划执行,深化"拆违治乱",以零容忍态度确保违建"零增长"。实行中心城区"路长制",打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加大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管理力度,整治环境卫生、乱堆乱放等"脏乱差"现象。规范城市停车秩序,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建立健全垃圾收运体系,提高垃圾分类水平,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活动。高标准做好入市口环境整治和形象提升工程,扮靓XX对外"新窗口"。用好智慧城管平台,加快智能升级,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让城市更智慧、治理更高效、生活更便捷。

(六)实施文旅增彩行动,涵养厚重文化底蕴。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弘扬仰韶文化,讲好仰韶故事,走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之路。

打好文化牌,擦亮新名片。高标准推进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工程,年内成功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筑牢"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独特文化标识。系统梳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推动刘少奇旧居、豫西特委会议旧址、八路军XX兵站改造提升,启动红色旅游观光长廊、红色文化体验商街和修养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红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挖掘曹端"公廉说"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对外影响,打造廉政文化名片。

做活全域游,塑造新形象。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让旅游向全域、全季、全业拓展。支持仰韶仙门山景区扩容提质,融合仰韶酒业"一庄五园",丰富经营业态,加大推介营销,构建仰韶酒业大旅游格局,打造独具魅力的酒文化旅游体验,真正聚拢人气、创出名气。高标准建设仰韶文化产业园,坚持文化立园、旅游兴园、产业强园,稳步发展文化演艺、双创民宿、考古研学等核心业态。顺应群众向往田园、回归自然新需求,发展农村旅游,打造一批基础好、有特色的示范点。做好沿黄百里画廊提升工程,加快驿站、观景台等建设进度,打造最美"路上风景"。策划运营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体验性旅游消费产品。突出文化创意,深化与国内著名创客平台公司合作,研发一批有特色、有故事的文创产品。

(七)实施改革创新行动,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大力度创新,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发力深化改革。启动实施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会盟投资公司减债降负、仰韶发展公司装入优质资产,提升国有平台公司融资、运营能力。深入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对照市级下放的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调整权责清单和政务服务清单,建立办件量月报告制度,确保改革落实处、见实效。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优化事权财权结构,激发乡镇干事动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监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围绕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落实事业单位改革任务。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林权、电力等领域改革。

聚力创新驱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规上企业科技研发全覆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全年研发投入总量超过5亿元,高新企业达到13家。支持仰韶酒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白酒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聚焦数字经济,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10家规上企业"上线上云"。落实"1+8"人才引进政策,坚持引用并举、刚柔结合、以用为本,引进外来人才、留住现有人才、用好本土人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