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省政府工作报告(第4/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9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0分钟

各位代表!关键时期,当尽非常之力,当显非常之为,当见非常之效。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和"五个推进"殷殷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兑现承诺,达成愿景!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促进区域协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的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力促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统筹优化供给和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促进经济循环畅通。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交通物流枢纽建设行动,支持南昌、赣州、九江、鹰潭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完善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大力发展铁海联运、江海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商品车运输,推广"一单制"服务。推进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和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深化"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确保县级有集配中心、乡镇有集配站点、村级集配网点覆盖率60%以上。推进传统物流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培育智慧供应链金融、保税加工、流通加工、即时配送等新业态。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工程,净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00家左右。

促进投资扩围增效。实施省大中型项目3558个,年度投资1.6万亿元左右。基础设施方面,建成昌景黄高铁、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定南、南城、贵溪通用机场和通城(赣鄂界)至铜鼓高速公路、袁河航道提升、分宜电厂二期、铅山抽水蓄能、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等项目,力争鄱阳湖水利枢纽早日开工。公共服务方面,建成南昌现代职教城、新余职教中心仙女湖校区、宜春人民医院二期、上饶城东医院、洪都航空文化园等项目,开工南昌大学二附院鹰潭医院、XX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新院区等项目。产业升级方面,推动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XX分中心建设,统筹构建"一核四副两备"的全省大数据中心布局;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3000个左右,加快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实施省级示范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街区创建工程,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升级改造一批商贸中心、步行街。深入实施"赣出精品"工程,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三百"文旅消费季、"赣品网上行"、中国米粉节、赣菜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打响赣菜品牌。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实现基本充电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绿色建材推广、家装下乡等活动。支持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评选一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名村镇名景区,实施旅游景区业态提升计划、"引客入赣"计划,全面推行旅游购物诚信退赔,提升"XX风景独好"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提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升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带动能力,力争庐山国家植物园和国家稀土创新中心获批、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重组,复合半导体XX省实验室挂牌并启动建设,筹建省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检测集成工程中心。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9%以上、4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基础研究投入占比稳步提高。滚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常态化高效率发挥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大力实施"双千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评审机制,省人才发展集团正式运行。推进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系统增强"一号发展工程"牵引效应。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提高数字经济基金使用效能,谋划建设XX先进算力中心。大力发展专业芯片、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基础赛道,VR、元宇宙、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赛道,智慧家居、数字文创等融合赛道,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0家以上。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计划,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促进各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构建"2+6+N"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出台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促进延链补链强链和不同产业链协同,加快形成万亿级、五千亿级、千亿级"产业矩阵"。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能升级、制造业基础再造、绿色制造提升、服务型制造优化升级等专项工程,全面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优质企业群体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产业大脑"建设,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培育壮大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