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篇(第39/118页)

秩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889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97分钟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是产业升级之需,也是产业安全之要。我们要补短板、锻长板,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三)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眼全球汇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提升省属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成果,常态化推动"压层级、减法人"工作,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省属国企重组。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盘活闲置低效国有资产、资源、资金。推进实施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和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改革试点,加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省级储备粮统一承储体制机制。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力争民营经济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培优做强民营企业,支持大型民企挺进"三类500强",引导中小民企"专精特新"发展,新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000家。大力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力争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省水平、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4%左右。持续擦亮"六个一"品牌,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壮大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让广大民营企业有"优"的服务、"进"的空间、"创"的动力,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心里更踏实、信心更坚定、舞台更广阔。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内资"三个10%"的增长目标。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办好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高标准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力争对非贸易额增长25%以上、总量突破600亿元。谋划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等方面形成全国首创成果10项以上。发展跨境电商,布局海外仓,扩大优质消费品、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快吸引和利用外资,盯住大产业、大集团、大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和跨国公司走访行动,实现外资项目大突破。
强力推进湘商回归。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推进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力争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达1000家,项目投资4800亿元。昨天,广大湘商怀抱着激情,走向四面八方,实现人生的梦想;今天,广大湘商怀揣着深情,回归三湘四水,播下希望的种子。家乡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家乡永远是湘商发展最坚强的后盾。
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得环境者得天下。以改革创一流。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创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以服务强一流。推进营商环境市县、园区和部门评价考核"三个全覆盖",以擦亮"一件事一次办"品牌为牵引,把"湘易办"超级服务端打造成全省统一的"掌上办事"总入口、优化营商环境总平台、数字政府建设总引擎。以法治护一流。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
我们要激活改革之力、扩大开放之门、清澈市场之水,让发展动能在三湘大地激扬喷发。
(四)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着力打造区域功能凸显、城市面貌更新、县域活力迸发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坚持龙头带动、优势互补,提升"强省会"带动力,落实"1+N"政策体系,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尽快发挥全国重要增长极的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副中心支撑力,支持岳阳打造开放门户和发展现代石化等支柱产业,支持衡阳培育特高压输变电、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提高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贡献度。提升区域板块发展力,充分发挥高铁成环、高速成网优势,加快沿线地区环境提质、产业布局。支持洞庭湖区发挥通江达海优势,全方位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湘南地区把握沿海产业转移和溢出效应,布局推动湘桂运河等省际重大通道项目,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布局;支持大湘西地区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发挥文旅生态优势,打造联结东盟重要枢纽,培育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引擎。积极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推动郴州与佛山、张家界与南京对口合作。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产业支撑、吸纳就业能力,优化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住房、养老、出行等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推进城市更新,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331个、棚户区2.1万户,完善燃气、污水、生活垃圾、排水防涝等设施,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和第二水源建设,建设绿色完整居住社区。提升城市管理,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打造智能化城市治理典型场景,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力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以上的县市达50个。坚持农工商游并举,支持县市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创新县域金融服务产品,对首次落户"三类500强"企业的县市和园区实施专项奖励。进一步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倾斜力度。健全县域经济考评体系,鼓励培育财源,省财政给予激励。
我们要着眼全省"一盘棋",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生动局面,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积极探索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产量600亿斤以上。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45万亩。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发挥隆平高科等种业领军企业作用,加大重大良种联合攻关,推广低镉水稻120万亩左右,为历史性解决"镉大米"问题打下基础。持续打造湘米、湘油、湘菜、湘茶、湘猪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和智能农机,加快推进中联(常德)智能农机产业园等基地建设。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将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的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落实底线任务,抓好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低收入群体常态化帮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实现清零。狠抓产业振兴,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倍增行动,加快布局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力争新增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促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20个以上国家级、5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培育新型农民,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