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7篇(第46/137页)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新国发2号文件及配套政策文件全面实施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紧扣市委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按照县委"1446"工作思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谱写石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13.6%。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紧扣"十个一、十个持续"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一抓到底强化项目建设,持续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项目建设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谋划储备优质项目。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把握投资重点方向、找准细分领域切入点,精心谋划一批投资效益好、拉动效果强、命中率高的项目,确保项目滚动发展、压茬推进、接替有序;围绕"四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加大预算内投资、专债、"4+1"基金、银行融资、产业招商等项目谋划,强化条块双对接、统筹双推进、聚力双落实,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全力争资争项,确保全年入库项目82个、争取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聚焦72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投资任务分解到季、落实到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协调联动、强力推进,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3.93亿元目标,实现项目工程、实物、投资"三量齐增"。力争完成新型工业化投资14亿元、新型城镇化投资26亿元、农业现代化投资20亿元、旅游产业化投资3.51亿元,非"四化类"基础设施投资6.37亿元、民生工程投资4.52亿元,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60%以上、社会投资占比达70%以上。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跟踪服务项目,确保高效闭环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深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项目决策与用地、规划等资源要素相衔接,依法合规加快用地用林、规划许可、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全力推进征地拆迁、施工通道、水电接入等各项开工前期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金融资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资金保障,多措并举促进项目开工、竣工、达产、转化"四率提升"。始终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
(二)一心同功促进消费,持续发挥有效需求拉动作用。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畅通供需循环,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提升城镇品质,扎实推进"四改"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848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5个、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2条、新增城镇地下管网10公里。加快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工程,推进文笔山文化公园建设。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推进经济开发区规划与城镇建设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城镇商业和服务业,繁荣发展城镇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步行街和夜间消费聚集区。做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落实土地、财税、金融、"保交楼"等支持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立足县内温泉、房地产、汽车、商超、餐饮店、酒店、旅游等行业,落实省市促消费一系列刺激政策,常态化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力争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促销",大力发展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深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农村消费需求,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激发消费意愿,扩大农村消费。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
(三)一门心思大抓产业,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市委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程,坚定不移推动"四大平台"建设,着力打响山、水、茶、城"四张名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茶叶、辣椒、家禽等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一批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种养基地,提升单产水平、生产效益,实现农业产值增长6%以上。巩固烟叶产业发展,收购烟叶5万担以上。推动农产品、矿泉水、石材加工等产业,做大规模、提高产能,紧抓品牌建设、拓展营销能力,实现增产增效。加快推动大关酒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确保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
抢抓机遇发展新兴产业。抢抓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风口"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基础条件,敢于"无中生有"、善于"有中生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加快推进顶董坡、龙宝山等5个风电项目建设,加大风电存量资源招商引资力度,稳步推进光伏发电、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积极申创"省级清洁能源试点县"。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实施"万企融合"赋能行动,力争全县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下一篇: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