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1篇(第47/59页)
严格规范强制执行。办结执行案件16983件,同比下降9.9%,累计执行到位标的额46.6亿元。靶向强制执行,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9149人次,限制高消费11225人次,对19人作出有罪判决。强化执行规范,开展终本案件"回头看",恢复执行完毕2934件,到位标的额10.3亿元。开展执行款清退专项行动,执行款发放天数10.1天,同比下降12天。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保民生"集中执行行动,执行完毕1115件,到位标的额2311.3万元。每月开展执行"大接访"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领域,化解问题263个。贯彻善意执行理念,对286家企业采取临时解封转贷、活查封等帮扶措施,"放水养鱼"提高企业履行能力,促成和解144件,到位标的额1亿余元。
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监督和支持依法行政,共审结行政诉讼案件388件。加强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主动上门协调、会商、提供法律指导84次,发送司法建议20份,连续10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判决行政机关败诉22件,败诉率5.7%,同比下降5.3%,创近5年新低。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发声,出庭应诉率达到100%,有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三、立足大局优服务,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司法力量
护航平安共富建设。部署开展"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相关做法获最高人民法院杨万明副院长批示肯定。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建立全省首家"耕地保护法官工作室",入选2022年度浙江自然资源重要法治建设成果。审结某生物工程公司违法挖坑填埋废污泥污染环境案,判处被告单位及相关人员有期徒刑,赔偿生态环境损害等费用1000万元,并禁止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排污或处置危险废物有关的经营活动,对不法企业敲响警钟。稳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清零行动",24件国家级、省级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完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保驾护航。以民生保障为出发点,构建国家司法救助与慈善基金救助衔接机制,将"一次性"国家司法救助和"持续性"社会救助相结合,为25人提供司法救助57.5万元。
护航经济稳进提质。聚焦中小微企业司法需求,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意见,获市委书记王健批示肯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为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100余家知名品牌提供司法保护,两则案例获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浙江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例。聚焦新业态新领域,在全国电商直播第一村北下朱村设立司法保护基地,强化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土地司法拍卖"一件事"改革,处置低效能涉执企业厂房12家,成功释放用地面积18.3万平方米,盘活挖潜存量土地资源。
护航一流营商环境。在减时、降费、优化程序上进一步打通堵点,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营商环境评估指标持续向好,买卖合同案件解决商业纠纷时间较2019年下降35天。充分发挥福田金融法庭集约化、专业化审判优势,不断完善破产案件办理机制,审结破产案件88件,化解债权360亿元,盘活工业用地273亩、房屋面积25.6万平方米。通过府院联动顺利办结金城系公司合并破产预重整转重整案,职工债权等清偿率达100%,普通债权本金清偿率达90%以上,有效化解执行积案126件。
护航基层社会治理。主动将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之中,探索建立"政法委牵头,法院、社会治理中心打头,多部门参与"的"1+2+N"诉源治理模式,近四年收案量呈整体下降趋势,2022年较2019年下降28%,减少量位居全省第一。发挥司法审判专业优势,推进基层立法联络工作,上报立法意见建议51条。聚焦诉源治理、买卖合同等问题向党委建言献策,获市委书记王健批示6次。加快建设共享法庭,全市已建成564家,共指导调解2924次,化解纠纷1985件次。义乌法院共享法庭(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服务站)入选全省第二批示范"共享法庭"。聚焦涉外多元解纷需求,搭建全国首个县域级国际商事纠纷诉仲调一站式解纷平台,入选浙江省自贸试验区十大成果。
四、创新突破促改革,在迭代审判体系中提升司法效能
深化案件质量管理。打造全流程、静默化"四类案件"数字监管模式,全年共543件案件纳入监管。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累计评查案件484件,有效提升案件质量,一审判决改判发回瑕疵率0.03%。强化虚假诉讼打击力度,对120名虚假诉讼当事人或代理人作出司法处罚决定,惩治虚假诉讼万案比为38.8,同比上升36.4个万分点。开展律师与法官互评,推广"司法公正在线"应用,构建全流程全时空线上投诉、建议、评价和反馈渠道,办复当事人诉求399次,答复率100%。
推进队伍素质迭代。开展十佳裁判文书和十佳案例分析等业务技能大比拼,有效提升干警司法水平。鼓励干警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140余篇。深化院校合作,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义乌工商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法治教育基地,选派3名优秀干警作为高校特聘法治讲师开展法治交流。健全完善日常考核、分类分级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开展"季度之星"评比,激励法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优化工作作风。
推进智慧法院改革。研究制定"数字化改革典型实践案例"攻坚行动方案,提高数字能力、主动塑造变革。"浙里市场义码治理"场景入选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成果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并获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批示肯定。研发应用"智慧控车系统",对全市100余个智能停车场的1.4万个停车位实时监测、及时查控被执行人车辆,执行到位金额1553.6万元。上线全省首个"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系统",为"诚信而不幸"的债务人重获新生创造机会。
五、自觉主动受监督,在实现全面公开中促进公平公正
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贯彻人大决议和常委会审议意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9件。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司法机关工作办法》,向人大常委会报送出台的重要文件、法律文书及重要事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见证专项执行行动、庭审现场、新闻发布会等61人次,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改进自身工作。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加强与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动监督。自觉接受检察机关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监督,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2件次,认真办复检察建议12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