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法治政府建设自查报告(5篇)(第6/6页)
五是围绕依法治理主线,增强法治政府效应。对照最多跑一次和四张清单一张网的要求,开展回头看活动,着重对国企重大项目招投标、改革重组、事业单位改制等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委机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经征求意见、集体研商、专家咨询和民主决策,配合推进涉及市场开展服务中心、规划设计院、设计研究院等x家事业单位改制任务。本着依法有据、公开公正的原则,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信息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海创园的三园整合重组,提出建设性方案,受到市政府肯定。
自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广大委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懂法知法用法能力进一步提升,但也不可否认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一是个别企业员工对普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与已无关的思想;二是少数企业普法工作流于形式,措施不力,方式不活,效果不实。针对上述问题,我委将着重做好下步工作:一是一以贯之抓培训。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法律培训,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用法相结合,提高法治意识。二是一如既往抓学教。创新学习方法,开拓宣传阵地,活化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普法学习教育活动,真正入心入脑,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市国资委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年度报告范文(5)
20xx年,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市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内容,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20xx年市国资委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积极发挥外聘法律顾问作用。一是厘清权利与责任。进一步梳理市国资委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法律依据、实施主体、监督方式、责任方式等事项,积极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二是发挥法律顾问作用。长年聘请从业经验丰富的律师,指导和参与部分合同文书和政策规范制定,对国资监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要求各市属国有企业在重要经营事项中,听取外聘法律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外聘法律顾问在制定合同文书、防范经营风险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坚持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效措施来抓。一是加大普法力度,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活动,教育、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章党规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积极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委全体党员干部和监管企业负责人、分管战略规划的领导共x人参加,邀请事务所专家讲解法律法规政策,开展普法宣传、法治教育、法律服务活动,提高机关干部依法监管企业国有资产能力,增强企业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二是做好20xx年度学法考法工作。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是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性工作,我委x名工作人员参学率和考试合格率均达到100%。三是通过充分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围绕"六个一"开展"大警示、大教育、大反思"廉政教育月活动,组织召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宣讲暨警示教育大会;开展信访法治宣传月,组织员工进行宪法宣誓、观看法治宣传片,进一步深化法治宣传工作;组织员工观看《底线》等警示教育影片、开展集体讨论等方式,切实提高干部员工的法律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政府平台公司面临市场化转型。尽管我委一直严守法律底线不放松,但是在依法行政建设上仍有欠缺。
(一)依法监管与改革发展的切合度不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严控政府债务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我委的监管仍更多倾向在依法监管"守摊子"上,较少地与改革发展结合起来,监管和发展融合不够。
(二)依法经营和法治建设力度不大。尽管我委和各市属国有企业都配备了法律专业人员,但是人员总体水平不高,高级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强,聘请的法律顾问参与度不高,法治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法制学习和法治宣传氛围不浓。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纷繁复杂,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对企业经营人员不断更新法律知识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各市属国有企业组织的专业法律学习不够,法律知识更新较慢,开展经营有关法治宣传的次数不多、气氛不浓。
三、下一步打算
(一)以效益为中心,依法开展国资监管。我委将以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为契机,深入把握国资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下放企业自主经营权,进一步简化重大事项报批程序,从"管资产"过渡到"管资本",以企业经营效益为导向,依法实施监管,助推市属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优。
(二)以制度为中心,提升国资管理能力。我委将以建立国资监管制度闭环为目标,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任薪酬考核办法等,细化考核指标,注重全面考核,提升国资管理能力。
(三)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的力度。尤其是加强更新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将法制工作的考核与业绩衔接,与企业效益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