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自查自评的报告
关于上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
自查自评的报告
XX乡近三年按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对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指引(第三版)》内容,认真自查自评,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
乡党委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XX乡基层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子成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的第一责任、直接责任和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责任。制定了《XX乡基层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创建工作任务分工及规划》,明确相关单位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落实、群团助推、社会协同体制。
(二)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
一是防范抵御境外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制定《XX乡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行属地责任、部门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落实乡村反奸防谍责任,成立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基层干部国安教育宣传,通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宣传活动,开展社会面宣传,提升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反间谍斗争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是防范涉宗教、涉邪教风险。针对邪教组织"逢会必扰、逢喜必闹"的特点,要严密防范、深挖打击整治邪教组织活动,推进打击处置"全能神"三年总体战、防范打击"法轮功"和打击处置"精神控制"类有害培训等邪教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各类邪教的严打严管严防态势,防止境外风险"倒灌"境内。加大"法轮功"人员教育转化攻坚力度,推动"无邪教创建示范",防止有害气功、会道门等其他邪教组织死灰复燃,防止"神不知、鬼不觉"问题发生。
三是严厉打击境外宗教渗透和乡内非法宗教活动。落实"决不允许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决不允许境外宗教势力在我国境内形成体系,决不允许在宗教领域形成对抗党和政府的势力"要求,针对境外宗教渗透和乡内非法宗教活动禁而不绝、手法翻新的特点,依法开展违规违法宗教活动专项整治,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查处境外宗教渗透、省内非法宗教、宗教向学校渗透、网上传教、制售宗教非法出版物等活动,做好人员教育转化工作,推动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
(三)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
一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高思想认识,贯彻落实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抓好《反有组织犯罪法》实施和宣传,营造舆论氛围。畅通举报渠道,提高线索收集能力,是坚持依靠群众,打人民战争,加强源头治理,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村"两委"成员近亲属回避制度。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黑恶势力、宗教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二是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防控工作。定期排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乱点,完善医院、学校安保措施,防止因治安防控漏洞或处置不当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涉医涉校案事件发生。加强社会面防控,坚持专群结合,乡村成立专兼巡防队伍,加强重点区域巡查力度。一村一警(辅警)100%全覆盖,加强了村警务室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联动工作。
三是加强重点人群、弱势群体、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定期排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对对象、刑释解教、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众,建立台帐,落实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机制,定期进行走访帮教。规范化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奖监护"费用每年及时发放到位。加强了农村留守群体、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的关心关爱、救助帮扶,开展未成年人突出安全隐患治理工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性格偏执、长期信访且有过激言行的人员,开展社会危险性评估预判,及时纳入服务管理视线,通过乡村综治中心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
一是坚持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相结合,开展打击传销、非法集资、预防电信诈骗、养老诈骗专项工作,妥善应对投资利益受损群体聚集维权等矛盾风险。
二是防范化解涉访退役人员群体矛盾风险。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开展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活动,促进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做好退役军人政策工落实、帮扶解困、思想疏导等工作,依法及时就地化解涉军矛盾问题。
三是防范化解家庭婚恋纠纷风险。通过"四大活动"、"六防六促"专项行动,组织乡村干部、辅警、网格员、党员针对矛盾纠纷特别是家庭、情感、婚恋、邻里关系类矛盾纠纷每日开展动态排查,对辖区群众进行大走访大排查,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排查化解工作,通过走访排查,全力摸排问题隐患,努力实现走访排查无死角全覆盖;对排查化解的矛盾纠纷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依托乡村综治中心、心理服务室开展就地化解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
一是防范化解安全生产、消防领域风险隐患。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特种设备、旅游景区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时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整治。
二是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隐患。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乡村两级建立"心理人才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充分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重点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六)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落实网格安全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为重点,严格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网格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和应急处置,全力防范网络攻击和窃密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关键基础设施、重要网络和数据安全,避免发生重大及以上网络案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