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实现农民共富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实现农民共富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之一。日前召开的XX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农民共富行动,加快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加快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当前,发展县域经济是加快推动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一是要把推进县域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是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首要途径,而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的有效途径首先就是抓工业。要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项目谋划的重点放在工业上,着力打造一批工业立县主导产业,以工业经济突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为抓手,明确主导产业和突破方向,推动县域经济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专做精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要主动对接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需求,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平台,采取务实举措加快培育发展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二是要把推进特色资源产业化作为基础支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各县(市)要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潜力,加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力度,努力把"好产品"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土特产"品牌,促进特色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充分释放乡土资源价值,把农业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农产品主产区县域要根据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制定适宜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数智新技术和新模式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提升效能,引导区域农产品加工产业从一般性、大众型产品为主向个性化、定制型消费农产品转型;要深入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等农业新业态。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县域要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补偿等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三是要把推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现代化作为有力抓手。现代化生产对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配套越来越重要,孤立的单体项目很难做大做强,当今区域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的企业和产品之争,转变为现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之争。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要在"链"上下功夫,在"集群"上做文章,创新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比如,东宁市的木耳产业,从菌种研发培育、菌袋加工,到木耳种植、加工及配套的生产资料、产品交易市场,再到利用废弃菌糠制造燃料、有机肥,形成了技术完整、产业配套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小小的木耳竟能做成年产值超过60亿元的大产业。XX省作为农业大省,要坚定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着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尤其是要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扎实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高质量发展,做实项目、做强企业、做大集群,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XX省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必经之路。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但脱贫地区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底线要求,要全力以赴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要抓牢"两个环节",即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要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在监测环节,通过做好入户走访核查工作,争取早发现苗头问题,以便更加精准地确定监测对象,通过加强各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工作,缩短监测对象的认定时间以提高监测效率。同时,要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确保及早发现、积极响应、应纳尽纳。在帮扶环节,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和帮扶需求等精准施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有人管、管到位,尽力把返贫致贫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严格把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坚决防止消除风险不符合要求、风险消除简单化等问题。二是要抓住"两个关键",即抓住产业和就业。要进一步用好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措施,支持和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勤劳致富,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中有增、脱贫人口收入稳中有增。在产业方面,把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帮扶产业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方面突出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到脱贫地区投资兴业、合作发展,帮助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在就业方面,要不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着力稳住脱贫人口就业规模,对农村妇女、轻中度残疾人等就业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组织其通过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等获得就业收入,确保乡村公益岗位聘用脱贫人口数量稳中有增;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对劳务输出的引领,通过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联动培训机制,有效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开展省内劳务协作。三是要抓细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个重点。要进一步落实好《关于支持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加大各类资源统筹力度,打好系列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13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坚决当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从"脱贫攻坚"衔接到"乡村振兴",从"两不愁三保障"衔接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党的XX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当前,要以深化改革为抓手,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及时总结、加快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试点经验,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农村承包土地、闲置宅基地等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不断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一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要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壮大产权明晰、管理制度完善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在搞好统一经营服务、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上下功夫,探索设施出租、股权投资、产权流转等新发展模式,增加农民分红收入。二是要规范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支持承包户土地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相对集中,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三是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其改革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需要不断探索、稳慎推进。一方面要适度放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的有效途径,增加宅基地等财产性收益。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餐饮民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效率,稳定增加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在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的同时,严格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房财产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