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第3/3页)
(六)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工程
印发《XX区应急物资保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及工作规则》,明确各区级部门、属地街乡应急物资相关职责,确定联系会议办公室人员组成,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各项制度。拟制《XX市XX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物资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区应急局应急物资管理能力,规范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用、报废等工作流程。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智能化建设,在24个街乡级物资库安装统一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相关库房入库、调拨、出库的物资管理信息化。编制完成火灾、内涝、供热、电力、地震、群体性事件、危险化学品、重大传染病疫情等10大类《XX区应急装备物资储备标准》,分析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和特点,形成各类突发事件指挥、处置等储备建议。购置森林防火应急物资,全部配属区级森林防火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提升队伍应急抢险能力。推动建设街乡、社区村级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立足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要求,研究由街乡代储相关应急物资。
(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将"构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以及"应急避难保障"相关要求纳入分区规划,有效维护分区规划的严肃性。根据《XX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与成果规范》相关要求,指导街区控规编制主体在编制过程中,结合相关专项规划要求将避难场所建设相关内容纳入控规成果。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依托"多规合一"平台征求人防等相关部门意见,并将主管部门意见纳入项目审批成果,落实应急工作要求,全流程提升审批效率,为民众应急疏散提供规划保障。
(八)老旧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推进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开展对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等承灾体防震减灾重点隐患排查和识别,重点对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大中小学学校、医院、农村民居、重要生命线、电力与电信网络进行全面排查鉴定,推进全区老旧房屋改造。
(九)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工程
一是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区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部及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工作变动和分工的调整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健全完善区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部组成单位和成员名单。二是草拟《XX市XX区突发事件救助应急预案》,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十)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好"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暨"6·16全国安全咨询日"和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竞赛、摄影比赛等活动,积极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围绕安全应急常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应急综合救援、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进行《XX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贯宣,面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全员守法自觉性。充分运用区级媒体平台,通过图文、短视频、长图、海报等多元形式,持续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加大应急救护培训、应急安全讲座等宣传,刊发推送相关信息5000余篇,全网总传播浏览量超3680万。同时,利用XX有线每天滚动播出"应急小知识"等相关提示信息5-10次。组织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工作。每年对街道(乡镇)和区行业部门分管处级领导、执法人员、区级职能部门安全员和从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城市协管员等人员、全区社区(村)安全生产兼职巡查员等开展培训。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构建起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管理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持续向好,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能力显著增强。应急管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应急管理职责制。全面贯彻落实《XX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厘清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分工,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健全区域和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优化预案体系结构,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不断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巩固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盯建筑施工、消防、交通、危险化学品、工业企业、有限空间、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加大执法检查和隐患整治力度,确保实现隐患问题整改销账闭环管理,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充分发挥督察、考核、事故调查处理的利剑作用,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职责。
(三)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深化应急演练管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区级现场指挥部应急响应拉动演练。扎实推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广泛组织社会力量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区应急力量专业化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管理能力。不断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应急救援装备及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四)强化灾前预防治理。从治理模式上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不断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等防控机制。深入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积极推动自然灾害普查成果应用,探索建立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扩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增强预警信息的及时性、精准度、联动性。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应急管理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应用水平,不断增加应急救援队伍新型智能装备配备数量。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建大建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其先期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不断引入科研机构、保险、行业领军企业等社会力量,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应急管理高效合作模式。多形式、多渠道持续强化安全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应急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