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产业工作汇报
牛产业工作汇报
近年来,X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市X牛产业链建设部署要求,围绕打造XX目标,按照"全产谋划、扩规提质、要素聚集、全链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和"万千百十"扩繁计划,大力实施"扩群增量、饲草保障、链主培育、良种扩繁、品牌提升、机制创新"六大工程,贯通"种、养、加、销"产业链条,强化产业上中下游协同联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动X牛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县建成规模养殖小区X个,发展千头养牛乡镇X个,百头养牛村X个,X头以上养牛户X户,培育养牛专业村X个,养牛农户X户。建成年屠宰X万头牛分割生产线、年产X吨罐头生产线、X吨真空冷冻干燥生产线各X条,年产X吨熟肉制品厂X个,X吨排酸速冻冷藏库X座,饲草加工车间X处,有机肥生产线X条,年种植牧草X.X万亩、生产饲料约X万吨。培育肉牛及其关联产业企业X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X家)、专业合作组织X家、家庭牧场X个。至X月底,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X.X万头和X.X万头,预计全年牛饲养量可突破X万头,牛产业产值达到X.X亿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规模化扩张,统筹谋划聚合力。大力实施"万千百十"扩繁计划,持续抓好肉牛养殖示范村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以千家万户养殖为主体、专业养殖大户为骨干,整村、整区域推进的X牛养殖格局。优化发展思路。坚持把牛产业确定为全县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程首位产业,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研究提出"全产谋划、扩规提质、要素聚集、全链发展"的发展思路,制定印发《X县X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X-X年)》《牛产业发展年度计划》等指导性文件,持续推进X牛产业优质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聚力扩群增量。坚持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按照"龙头带动、大户示范、散户跟进"的发展路径,聚力打造南北塬区X条X牛产业示范带,新建千头以上规模养牛场X个,盘活闲置牛场X个,新发展养牛大户X头。规范提升养牛专业合作社X个,改造暖棚牛舍X座,培育千头养牛村X个,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X.X万头和X.X万头。强化政策扶持。组建X牛党建联盟,制定出台《牛产业扶持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X县X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产业示范乡镇、专业村、标准化示范场奖补力度,兑现奖补资金X万元。聚焦脱贫攻坚巩固成果巩固,落实脱贫户和"三类户"能繁母牛补贴X万元。推广"财政+银行+担保公司"等组合模式,召开金融机构支撑X牛产业发展融资对接会,签订银行信贷支持框架性协议X万元,累计发放"X牛贷"X.X亿元。
(二)坚持科学化饲养,科技赋能强实力。坚持把肉牛品质提升、品种培育作为牛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来抓,持续在科技上着力、在品种上优化、在种养上结合,不断提升牛产业价值。强化科技支撑。依托"X牛"良种中心,采取"科研机构+龙头企业"模式,联合国际家畜研究所、西北农林大学等X家科研院所,柔性引进吴建平教授等X人核心技术专家团队,挂牌成立西北师大X牛全产业链发展技术研发基地,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X牛"新品种(系)培育提供技术服务。健全完善"首席专家+县级科技特派员+乡镇技术员+村社指导员"四级联动技术服务体系,承办全省高素质农民牛产业(X市)培训班,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X期X多人(次)。推进品种优化。加强"X牛"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联合省农科院、甘农大、西北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新类群选育、品种改良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构建"X牛"种源(冻精)供应链,建成X万支优质冻精生产线X条,肉牛冻配改良点X个,生产细管冻精X.X万支,冻配改良肉牛X头,肉牛良种率达到X%以上。构建种养体系。按照"以畜定草、草畜平衡,养畜转化、循环利用"的思路,大力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探索推广"养牛场户+种植大户""家庭牧场+流转土地"种养结合模式,建成饲草加工车间X处,有机肥生产线X条,种植粮饲兼用玉米、甜高粱等优质饲草X.X万亩,收贮青贮秸秆X.X万吨。加大养牛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全面推行"牛沼草""牛沼果""牛沼菜"循环经济模式,牛粪资源化利用率达到X%以上。
(三)坚持市场化运作,创新模式增活力。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和推动农业发展,持续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以优质项目和企业推动X牛产业扩规提质。放大龙头带动效应。坚持"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纵深发展,充分发挥鼎康牛业、X东牛、鼎康食品等链主企业辐射带动效应,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推进饲料加工、品种改良、健康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企业培育孵化,培育X头以上养牛大户X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规模养牛场X多个,规模化养牛比例达到X%以上。强化重点项目支撑。始终把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争取财政专项资金X.X万元,实施X牛产业集群、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X个,建成丰台伍冢村肉牛养殖基地,扶持王村、党原等X个乡镇脱贫户及"三类户"购买X牛X头,在鼎康牛业、X牛核心繁育场建成"智慧畜牧"数字平台,实现龙头企业在育种、饲喂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拓展全产业链增值空间。大力开展"反哺归泾"行动,动员X籍企业家返乡投资,在玉都、泾明建办窑洞养牛场X处,有力撬动社会资本助推牛产业发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健全完善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形成东牛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四统一"(统一母牛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渠道)服务模式,X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全产业链吸纳本地X万多人就业,X公司荣获全国乡村振兴十大"名企助农典型案例"。探索推广"以粪换肥、以草换肥"模式,鼓励群众用秸秆饲草、养殖粪污置换有机肥,多方增加群众收入。
(四)坚持链式化发展,创牌营销提效力。坚持"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在延链补链强链上精准发力,全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推动牛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围绕饲草生产、肉牛繁育、饲养管理、屠宰加工、肉品分割、加工包装等上下游产业,建成X吨排酸速冻冷藏库X座、年产X吨出口罐头生产线、年产X吨真空冷冻干燥生产线等精深加工企业,新建有机肥生产线、饲草加工生产线X条,改造提升年屠宰X万头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年产X吨熟肉制品生产线,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牛产业链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X.X亿元、X.X亿元。提升品牌价值。坚持"开门办节会"与"走出去推介"相结合,积极组团参加畜牧业博览会、牛业大会、行业论坛等活动,深化与抖音、今日头条等网络大平台合作,全方位宣传推介X牛特色产品和品牌,加大X牛品牌化餐饮企业培育,开发"X"牌系列罐头、腊牛肉等产品X多种,X食品公司生产的高档雪花牛肉达到日本AX级标准,在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荣获"最具风味奖"和"品质特别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拓宽营销渠道。依托龙头企业、农村能人、购销大户,探索推广"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销售模式,发展专业运销、养牛协会等组织X多个。加强与华润万家、正大优鲜、碧优选等连锁超市合作,采取"产销大户+电商""直播+电商"等营销方式线上销售,发展连锁、直销、专柜等线下营销模式,在北京、上海、天津、兰州等城市设立X牛系列产品直营店、连锁加盟店X多个。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上要求和兄弟县区竞相发展的态势相比,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养殖规模量小质弱。我县牛饲养量基数较小,加之今年肉牛市场行情低迷,养殖户积极性不高;养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饲养量仍然远低于其他县区,扩群增量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产业链条全而不强。我县牛产业育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链条虽已初步形成,但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精深加工仍是短板弱项,产品大多为初加工产品,品牌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政策保障相对乏力。受县级财政困难等因素制约,资金保障能力有限,在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方面,对养殖大户、养殖小区扶持力度有限,运用政策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助力牛产业发展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四是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虽然创新探索了户繁场育、寄养代繁、托管代养等养殖模式,但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牛产业调研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X牛产业链建设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万千百十"扩繁计划,培育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提标提质提效,聚力推动X牛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在扩群增量、提质增效上持续用力。坚持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快推进伍冢牛场购牛入舍,积极盘活闲置牛场,尽快启动高平牛场建设,扶持农户通过"寄养代繁""户繁场育"等模式加快补栏,纵深推进南、北塬X条X牛产业示范带建设,培育太平崖窑、党原完颜洼等X个养牛专业村,带动发展养牛大户X户,确保年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X万头,牛产业产值达到X.X亿元。二是在链条延伸、体系构建上持续用力。聚焦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加大资金争取和招商引资,积极谋划引进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和延链补链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对现代农业(肉牛)产业园建设等X个X年实施的牛产业项目,提前做好选址、地块预留、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确保明年按期开工建设。充分发挥X、鼎康龙头带动作用,健全完善"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综合服务"一体化经营体系,加快创建省级X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三是在品牌提升、市场营销上持续用力。加快X牛种质资源认证,深度挖掘"X牛"文化,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扶持培育"X牛"品牌化餐饮企业X家,着力打造一批带动面广、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牛产业品牌。积极承办国内牛产业大型节会,积极组团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品鉴促销活动,不断提升"优质牛、高端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打响X牛品牌。四是在保障支持、机制完善上持续用力。修订完善牛产业扶持办法,探索建立牛产业发展基金、风险补偿金,加大肉牛政策性保险范围,有效规避养牛风险,激发农户养殖积极性。加强政银企对接,探索创新信贷模式,为养殖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资金支持。深入开展"反哺归泾"行动,多方撬动社会资本助推全县牛产业发展。巩固提升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推动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产业化经营机制。
四、意见建议
我县财力薄弱,牛产业扶持政策兑现缺乏有力资金保障,建议市上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具体如下:
1.建议市级层面统一建立X牛能繁母牛管理信息平台,对各县(区)养殖的X牛能繁母牛进行建档立卡,佩戴电子耳标,实施统一管理,减少X牛能繁母牛流失。
2.建议对肉牛养殖场(小区)和养殖X牛X头以上的养牛大户,开展全株玉米青贮,在享受中央财政"粮改饲"项目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市级按照X元/吨的标准给予补助。
3.建议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对各县(区)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岗位练兵、技能大赛进行适当补助。
4.鼓励乡(镇)政府利用项目资金新建养殖场或利用土地资源与龙头企业合资建场,并通过租赁、分X等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建议市级在专项债券、金融支持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5.建议市上加大牛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在名额、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上一篇:高校2023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下一篇:镇2023年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