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45/10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5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20分钟

(四)聚焦强农富民,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补充耕地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粮食总产322.4万吨、实现"二十连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衔接补助资金6.7亿元。寿县建设小微园带动就近就业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全国首个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大托管人才智库"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5个,发放土地确权电子证照7.1万户,"大托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200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1.3万元。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增长9%。出台支持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政策,组建专项基金,新增预制菜加工企业6家,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八公山"豆腐入选全国"土特产"推荐名录,大豆、沿淮糯稻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淮建西红柿"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动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成效明显,清运垃圾31万吨,清理乱搭乱建1.5万余处、无功能建筑6010个,整治河塘沟渠6300处。建成"四好农村路"565公里。寿县、凤台县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全省率先完成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九里保庄圩等工程主体完工,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淮南段)开工。西淝河泵站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五)聚焦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降幅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有效。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违建光伏问题整改全面完成。PM2.5年平均浓度首次降至40微克每立方米以内,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国控、省控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完成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上窑国家森林公园、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规划修编。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分别完成2.7万亩、1971亩。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淮南模式"入选全国深化改革优秀典型案例。新增人工造林1.1万亩。新增国家绿色工厂4家。投用新能源公交车828辆、新能源出租车883辆。厨余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全省领先。凤台县入选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达标县,田家庵区、谢家集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温金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极其难忘,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委鲜明提出"1310"具体部署,引领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勃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气神,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惠州实践新局面。省委、省政府对惠州寄予厚望,明确提出支持惠州奋力打造新的增长极,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多作新的贡献。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干劲十足,知重负重、奋勇争先。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擂响新时代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鼓,加速积累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能级。

这一年,极不平凡,我们紧跟核心,凝心铸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忠诚核心、担当使命、感恩奋进,坚定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变成惠州热火朝天的生动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这一年,极为不易,我们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沉着应对各种超预期、不确定的复杂严峻形势,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推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扩投资,多措并举稳生产、拓市场、求突破,推动经济逐月逐季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多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工业投资总量全省第二,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占总投资比重近10年最高,凸显了惠州经济的强大韧性、发展活力。

这一年,极富挑战,我们迎难而上,克难求成。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全力破解要素瓶颈,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难事,埃克森美孚一期部分装置和公用工程机械竣工,中海壳牌三期落地建设,太平岭核电二期获批核准,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7"产业园区和省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当家"的家底更厚、竞争力更强。

这一年,极具考验,我们苦干实干,快干求胜。在多目标平衡、多维度发力中,全力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头号工程"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掀起强县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1县5镇50村"入选首批全省典型县镇村培育对象,5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全市104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达10万元以上,76%达20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72∶1,连续八年获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优秀,荣获"一星平安鼎",城乡环境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年来,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实践中推动发展,在发展中笃定前行,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举措越来越有力,步伐越来越坚实。

(一)我们全力强化政策供给、加强运行调度,经济承压稳健前行。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的一揽子政策,及时细化出台了一系列务实措施,应出尽出、靠前发力,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2亿元、增长7.1%。狠抓重大项目稳投资,246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11亿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7.5亿元、增长5.3%。新引育资质类建筑企业160家,建筑业产值650.4亿元,增长24%,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88.9亿元,总量稳居全省前三。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聘任16名招商顾问,以商招商、精准招商,新过会项目投资总额突破3400亿元。多种方式深挖内外需求潜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4.9亿元、增长4.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25%。消费热点不断涌现,获评省级以上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2个、旅游休闲街区2个,全市旅游人数、收入分别增长89.8%、149.6%。着力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实现进出口总额3409.4亿元、增长10.3%,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1%,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全市实有经营主体88.7万户,增长5.1%,其中企业增长9.3%。推动4家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市交投集团获"AAA"信用评级。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3300亿元、增长3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分别为9649亿元、10783.9亿元,增长14.9%、13.8%。全市供、售电量双双实现新突破,成为南方五省区第五个500亿千瓦时城市。

(二)我们积极推进融深融湾、深化双向联系,融合发展成效不断提升。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主动加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对接交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功申报交通强省建设试点城市,"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惠霞高速全面动工,稔平环岛高速等项目顺利推进,惠龙高速建成投用,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930公里、稳居全省前三。建成10个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惠州北站高铁直达香港,广汕高铁建成通车,高铁总里程258公里、跃居全省第一。惠州南站、北站日均开行列数170次,让市民感受到高铁带来的"快生活"。惠州机场顺利完成飞行区扩建,年旅客吞吐量260万人次,创复航以来最高纪录。惠州港能级提升,新建成生产性码头泊位4个,完成荃湾、东联、碧甲3条航道升级改造工程。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成功申报广东省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广州数据交易所(惠州)服务基地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积极参与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粤港澳惠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投入使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一期建成运营,注册入园企业54家、投产24家,引入首家国家供港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推动公共服务融通共享,"粤智助"自助服务平台实现296个事项终端办理,累计办结事项200多万宗。支持港澳法律等领域跨境人才在惠便利执业,全面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工作。"一中心、多基地"惠港澳台侨特色服务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建成运营基地13个,服务链接港澳台侨企业上千家。

(三)我们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协同联动工作格局,"百千万工程"开局起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构建"1+7+6"政策体系,持续推动深惠对口协作、市域内一对一帮扶,率先在全省构建"一纵一横"财力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县域发展动能进一步激发,落实扩权强县工作,18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县(区)实施。优化7个千亿级园区边界,新增可供开发建设用地面积24.6平方公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承接转移项目70宗、总投资308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博罗县入选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惠东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产业支撑进一步增强,"3+7"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2亿元,供地类项目新签约221宗、新开工140宗、新投产126宗,完成工业投资982亿元、规上工业产值8027亿元,分别占全市的62%、70%。大亚湾开发区连续5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在建产业项目9宗,石化产业形成"南北联动"发展新局面。惠城高新区跻身省五星级服务园区。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镇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302公里,升级美丽农村路151公里,改造危旧桥27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8%以上。农房风貌提升2.6万栋,完成镇村"四旁""五边"植树72.85万株,行政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标准、80%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农业经济进一步向好,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建立"田长制",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扎实推进,粤东预制菜交易中心投入运营。积极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成立种业中心3个,耕海牧渔,做大做强"蓝色粮仓"。

(四)我们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面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要素保障高效有力,出让工业用地超1万亩,13宗重大项目获国家和省批复用地超2万亩。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178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增长44.1%、占比54.1%,均居全省第一。两大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提升,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5%。入选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0家。TCL科技集团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建议名单,5家企业获评首届惠州市政府质量奖,德赛西威获评省级"链主"企业。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储能产业项目和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提速,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约1160亿元。亿纬动力二期、首航储能等11宗产业项目投产,龙门县零碳生态园电源侧储能、惠东白花独立储能等在建、拟建项目128宗、总投资超475亿元,新型储能产业加快迈向全国第一方阵。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第一档),新增6个国家级、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推动1696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5531家企业"上云用云",新增1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612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5%,服装鞋业、箱包家具等传统产业"长出新枝"、焕发新活力。

(五)我们着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牵引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制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若干措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高到3.4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4.9%、39.7%。"两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东江实验室建设期考核优秀,建成首套国产千瓦级液氦-超流氦温区低温系统,在先进核能系统、精准放疗等领域取得一大批原创性科研成果。企业创新更加活跃,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3499家,遴选发布重点高企二十强,实施12项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启动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300家。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投用,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7.4%。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497件,万人发明专利量提高到23.01件。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引进培育市级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0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9个,全市研发人才超9万人。市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人才飞地"惠深创新中心入驻创业项目22个,发布首批"鹅城工匠"名单,持续打响"湾区未来·才聚惠州"人才品牌。

(六)我们大力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开展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优良率98.4%、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绿水青山成色更足。绿美环境持续改善,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6.99万亩、森林抚育17.85万亩,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顺利完成。新造红树林1250亩、总面积达1.16万亩,新建成森林城镇3个、义务植树基地62个。古树名木数量排名全省第一。2处湿地入选省重要湿地名录,建成惠州好招楼湿地公园等8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治理中小河流28公里、水土流失61.37平方公里,除险加固56宗中小型水库。减污降碳成效明显,完成30家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免费节能诊断,预计总节能量(当量值)3.14万吨标准煤、减碳量6.13万吨。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58家企业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新增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比93.4%。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构建,大瑶池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建成运行,完成1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2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000吨/日,实现垃圾处理区域统筹、设施共享。

(七)我们坚持以绣花功夫治理城市、提升承载能力,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获全省首批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以"三区三线"为基础,强化规划引领和精细化管理,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拆除"两违"建筑477.36万平方米,清理出土地306.34万平方米。统筹推进"双处置""三旧"改造等工作,有效盘活存量土地17056亩。持续打通中心城区连接路,建成金罗路等市政道路18条,完成金龙大道四角楼高速出口改造,鹅城大桥主桥合龙,南山快速路北段、中段隧道贯通。城市韧性日益增强,53宗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完成投资42.3亿元。新开工改造187个老旧小区、完工151个。完成91万多栋自建房排查任务,2601栋经营性自建房隐患完成整治销号。改造更新老化燃气管道52.8公里,提前完成"十四五"存量改造任务。新建燃气管道801公里,完成46个小区"瓶改管"。新建污水管网310.9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525.2公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64万立方米。开展频繁停电专项整治行动,惠及6.36万户,供电可靠性提升到全省先进水平。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完成近100处道路微改造和组织优化,整治20个交通"黑点""堵点",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加强住宅小区公共空间规范管理,常态化开展车辆违停整治,新建、改建智慧停车场61座,全市新增泊位近3万个。完成98家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提质升级,设置64个临时摆卖区助力"夜间经济"。"见缝插绿"建成金麒园等12个中心城区口袋公园,建设市民公园二期等城市绿地,市民有了更多休闲好去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