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46/10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5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20分钟

(八)我们用心用情发展社会事业、防范化解风险,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4.6%,顺利完成省、市民生实事年度建设任务。全面落实稳就业政策,建成就业驿站28个,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8.79万人。市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实训)基地获评首批省级示范基地,优军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稳步提升教育惠民水平,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83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59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1862个,全面消除大班额,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超7%。加快建设健康惠州,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重离子医学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基本建成。新增三甲医院1家、省健康县(区)2个,新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实现"零的突破"。3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部达标。持续繁荣文体事业,完成白马窑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建成中山公园府衙遗址展馆,罗浮山百草油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成功举办纪念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推出《1942穿越封锁线》等一批文艺作品。打造59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新增各类惠民体育场地100多片,惠州健儿获世界级赛事金牌8枚、亚洲级赛事金牌4枚。兜紧兜牢民生底线,累计发放救助资金6.4亿元,财政代缴困难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万多名、医保8.8万名。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0411套。关爱"一老一小",发放高龄津贴1.1亿元,建设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8家,新增长者饭堂(助餐点)73个;新增托育机构108家、托位9445个。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力应对龙舟水和台风影响,未发生因灾亡人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市刑事治安警情下降8.2%。建成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现智慧矫正中心县区全覆盖。全面构建"一园两基地一阵地"法治宣传矩阵、"1+N"村居法律服务团队,探索出了基层治理新方式。

同时,全市国防教育、军民融合、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力度加大,"双拥"工作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老区建设等工作深入开展,审计、统计、移民、海事、气象、水文、消防、科普等工作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总要求、紧紧锚定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通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用行动诠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推进纠"四风"、树新风、严作风,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在市场准入、办理建筑许可、促进市场竞争等领域实施90项改革举措,完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业务场景17个,打造"惠帮办2.0"服务体系。"无证明城市"加快建设,压减或取消证明材料4505项。落实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企业"直通车"平台受理诉求968宗、办结率95%。优化建设领域审批服务,完善"同城同标"审批服务体系,深入优化联合验收,推广实施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规划审批辅导和预审、工业类施工图审查容缺办理,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统一设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全省第三,高质量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实施行政执法闭环监督新模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34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28件,办复率均为100%。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战风斗雨,主动作为,夯实了乘势而上、加快突破的坚实基础;我们守正创新,苦干实干,打开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良好新局。一年来的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来化解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只要我们朝着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惠州的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惠州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各位代表!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一道关口的跨越、每一项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关怀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干出来、拼出来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惠单位、驻惠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指战员,向企业界人士和创业务工人员,向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不少问题;对照年初预定的目标,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经济运行持续向上突破的基础还不牢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还不够,与大湾区兄弟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还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一些干部实干精神不足、斗争本领不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4日在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 胡玉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东北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亲自擘画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蓝图,为吉林重振雄风、再创佳绩带来重大机遇、注入强大动力。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锚定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目标,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挖潜增效、防范化解风险,经济运行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振兴发展"上升期""快车道"积厚成势,吉林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着力加强监测预警、有效调控,及时出台扩大内需、减负强企集成政策,落实高质量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赛马"机制,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挖增量、控减量、以丰补歉,全年经济稳定恢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增速居全国第7位,为近年来最好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3%,增速居全国前列。我们扶优育强稳定工业运行,出台稳工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产量、扩产能、拓市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重点产业增长强劲,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建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12.5%、47.8%、21.9%。我们全力攻坚项目扩大有效投资,狠抓投资强度、施工进度、竣工投产,实施重大项目2580个,开复工百亿级以上重点项目15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7.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五大主要生产车间全面进入试生产,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一汽红旗国悦豪华礼宾中巴车正式批量投放市场。吉林水网骨干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沈白高铁、长春都市圈环线、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延吉机场迁建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建成集安至桓仁、大蒲柴河至烟筒山2条高速公路249公里,桦甸结束不通高速历史。我们深挖潜能促进消费,充分利用疫后消费集中释放窗口期,打出促消费政策组合拳,精准发放消费券,举办汽博会、农博会、雪博会、房交会、航空展等活动,全力恢复扩大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9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2%。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6%,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启动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坚持全域四季联动、冰雪避暑互动,推动旅游市场加快回暖,全年接待游客3.14亿人次,旅游收入527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航班量、旅客量恢复率均位列国内千万级机场第1位。我们抢抓机遇稳外资稳外贸,海参崴港成为新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并实现通航,"长珲欧"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长满欧"国际冷链货运班列正式开通,首开"长同欧"班列。进出口总额1679.1亿元、增长7.7%,总量创历史新高、增速居全国第9位,其中出口增长24.9%,增速居全国第5位。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88.9%,成为外贸新增长点。新增进出口企业备案1332家,增长57.6%,创五年来新高。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23%。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质增效。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汽车产业集群稳步"上台阶"。着力打好生产销售攻坚战,发挥龙头企业关键作用,一汽集团省属口径产销量分别完成156万辆和157万辆,增长16.7%、17.6%;红旗品牌汽车销量35.1万辆,增长13.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43.2%、62.7%;整车出口量增长158.3%;实施电动公务用车更新计划,长春市入选国家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石化新材料产业持续"减油增化"。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24套主要工艺装置开工建设。吉林化纤入选全国"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6万吨碳纤维项目部分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碳纤维产量增长38.3%。装备制造产业成果显著。中车长客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圆满完成运营保障,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成功出口欧洲,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完成首次悬浮运行。长光卫星累计承制并成功发射卫星162颗,其中在轨运行"吉林一号"卫星108颗,建成世界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绿电+消纳"发展模式落地见效,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开复工风电光伏装机719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突破2500万千瓦。一批百亿级氢基绿能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数字产业加快布局。吉林祥云大数据中心完成三期建设,长春市算力中心上线运行,华为吉林区域总部加快建设,四平态势感知平台投入使用。累计建成5G基站4.7万个,4G网络实现全覆盖。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新电商大会,网络零售额、农村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24%、31%,增速分别居全国和东北地区首位。

三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支撑有力。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推进,科研物质条件指数居全国第5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1位,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长春国家自创区、农高区加快建设。长春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大安市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一汽集团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率先完成重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创建科技经纪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牵头承担技术攻关1123项、本省转化成果1800项,分别增长10.53%、49.3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590户、7278户,增长15.36%、72%,增速均居全国前列。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制定出台人才政策系列配套措施和细则,高级职称人才、高端人才连续两年进大于出。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总数达到13家,柔性引进院士14名。高校毕业生留吉13.3万人,留吉率创历史新高。

四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根基稳固。"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面启动,细化产能提升阶段性目标和年度任务,狠抓增面积、建良田、用良种、强农机、推技术、防旱涝六项措施落实。克服局地严重洪涝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37.3亿斤,从全国第5位跃升至第4位,增产21.14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1.9%,粮食平均亩产958.2斤,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黑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协同并进,建设高标准农田791.2万亩,新增盐碱地改造耕地25.4万亩。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劲,种业振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素质能力稳步提升,县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5557家、5730家,增长13.3%、44.6%,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突破3.2万家。"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深入实施,肉牛饲养量达到770万头,新开工屠宰加工项目12个,万头牛场达到6个。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高标准美丽乡村示范村201个、美丽村995个和吉乡农创园48个。改造农村厕所4.7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3175公里,整治"畅返不畅"6217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306户。快递服务建制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8%,24小时供水工程比例达到40.2%。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135个,脱贫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

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成效显著。统筹锻长板和补短板,直面制约率先突破关键问题,知难而进、奋力攻坚。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吉林化纤实现强身健体、提质升级,吉盛公司完成分拆设立,森工集团成功实现重组,大成集团完成金融债务化解、实现复产稳产,吉能集团加快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意见,开展"服务企业月"等活动,制定"为企业办实事清单",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61.9万户、增长14%,总量达到359万户、增长8.2%,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152户、居全国前列。为经营主体降本减负800亿元。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可比口径增长7.8%,连续20个月居东北三省首位。"数字政府"加快建设,8.1万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70%以上市县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网上审批效率、不动产登记效率、政务服务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全省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各地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国前列。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由115家优化整合至90家。新一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规划获批。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启动建设。成功举办东北亚博览会、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全球吉商大会、跨国公司吉林行、民营企业进边疆·吉林行、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点省份,开展经贸交流和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4.8%。

六是民生保障扎实推进、有力有效。全面完成50项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25.7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4.43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社会保险待遇累计发放1937亿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省内门诊异地就医实现免备案直接结算。建成102个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1个社区老年食堂。帮助2541名困难家庭考生圆梦大学。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34万套(间),改造棚户区1.99万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30个。415个"无籍房"小区33.16万户拿到不动产权证。免费为居民改造燃气管阀136.3万户,更新改造市政老旧管网2030公里。完成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163条。推进省会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一点一策"治堵疏堵,高峰拥堵指数下降20%。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攻坚行动,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8所、中小学27所,分别新增学位1万个、4万个。新高考改革稳步推进。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获批,实现职教本科院校"零"的突破。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实现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平稳转段。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全国最低。援外医疗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延边州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优化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0.7%。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5.6%,提升3.8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全面清零。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2.84万场,参与群众1.25亿人次。京剧《土地长歌》入选全国首批"新时代现实题材舞台艺术创作项目"。吉林健儿在杭州亚运会上取得4金2银1铜、两次打破亚洲纪录的历史最好成绩。长春大众卓越女足青年队获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冠军,长春市第108学校女子篮球队获全国联赛冠军,均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吉林省第十九届运动会。老龄、慈善、残疾人、地方志、中医药、红十字、妇女儿童、志愿服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台、民族宗教、气象、地震、测绘、援疆、援藏等工作务实推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