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汇编65篇(第72/108页)
综合分析,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外贸外资促稳提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最根本的是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把握"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山东经济量质并举、行稳致远,扎扎实实把山东的事情办好。
各位代表!齐鲁青未了,奋进正当时。山东战略机遇叠加,发展基础坚实,比较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亿万齐鲁儿女斗志昂扬,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实干进取,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奔向山东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美好明天!
三、2024年重点工作
围绕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重点抓实抓好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一是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开展科技领军企业提升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补助,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加快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推广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600项以上。开展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扎实推进稳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体系支撑作用,全力服务保障崂山实验室建设,新创建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布局2家省实验室,重组200家省重点实验室。支持天瑞重工、潍柴动力、济南量子研究院创建国家级计量、质量、标准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战略人才引领作用,优化"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提升重大创新平台人才效能。优化泰山人才工程,健全青年科学家长期滚动支持机制。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落实部省共建"技能山东",让更多人才在齐鲁大地尽展其才、创新创业。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深化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冶金、化工、轻工、建材、机械、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一业一策"改造提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推进山钢宝武日照精品钢基地二期,开工永锋钢焦项目。建设齐鲁石化鲁油鲁炼等重大项目,推动裕龙岛炼化、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全面投产。提升滕州机床、聊城轴承、博兴商用厨具等特色产业水平。加快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枣庄锂电新能源、滨州铝新材料、济宁智能装备、威海医疗器械、菏泽中医药等产业集群能级。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创投风投服务平台,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三是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建立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库,支持18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发展,打造2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扎实开展两业融合试点,支持大数据服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等行业加快发展。提升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能力,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使山东物畅其流、货通全球。
(二)抓实抓好扩大有效需求。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是着力拉动消费升级。实施"山东消费促进年",打造"好品山东商行天下"品牌。积极促进大宗消费,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促销,加快公共区域、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充电桩达到70万台以上,其中农村超过14万台。举办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等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创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措施,推动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扩面。积极促进新型消费,推出一批特色医疗、健康养老、体育赛事、文娱旅游等服务和产品,培育智能穿戴设备、国货"潮牌""潮品"等消费热点,推动智慧商圈、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数字街区、消费体验中心、创意时尚中心。积极促进住房消费,发挥好济南、青岛等骨干城市作用,增加优质地块供给和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配套,新推出一批改善型高品质住宅项目。适应需求变化,扩大康养、休闲、度假等功能型住房消费。用好"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带押过户"等政策,优化完善稳市场的具体措施,推进"青年优居计划",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防灾减灾、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方面,谋划实施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健全策划、签约、建设、投产、运营全过程服务体系,落实好领导帮包、专班推进机制,促进项目早落地、快见效。突出要素保障,建立用地、资金、环境、能耗煤耗等要素需求"四张清单",探索批次建设用地省级审批权下放,提高专项债使用集中度,落实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交易机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突出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民间投资项目,建立省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通过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鼓励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引导各方面资本想投、敢投、能投,促进社会化投资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
三是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力争完成投资3250亿元。坚持畅通通道、织密网络、建强枢纽、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雄商、济滨、津潍、潍宿等7个高铁项目,建成潍烟高铁,高铁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加快谋划高铁网、货运铁路网优化提升,争取德商等高铁纳入国家规划,力争开工莱临高铁,推进聊邯长高铁前期工作。开工临沂至徐州等高速公路项目,抓好泰安至东平等34个在建项目,建成临(淄)临(沂)高速等项目,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600公里。推动烟台机场二期开通运营,加快济南机场二期、枣庄机场等建设,推进新建聊城机场、迁建威海机场、升级滨州通用机场等前期工作。加快新万福河、微山船闸等项目建设,完成京杭运河主航道枣庄段整治工程,推动小清河与莱州湾港口河海联运。加快推进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推进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老湖区洪水南排、柳长河航道提升等工程,加快青岛官路、临沂双堠等水库建设,力争开工威海长会口水库,推进潍坊冶源等6座大中型水库增容、125座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实施沂河、徒骇河等11条骨干河道防洪提升,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00公里以上。
(三)抓实抓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部署,以数字变革新赛道引领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培强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力争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推动济南、青岛等市集成电路重点项目规模化量产,加快布局发展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建设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0家左右,推出一批鲁版软件"名品"。大力发展先进计算、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新型电子材料等产业,培育10家左右数字产业集聚区。
二是加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胜软云帆等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产业大脑",打造典型应用场景100个。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新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10家左右。建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优化政策供给,汇聚优质服务商500家以上,服务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三是加力夯实数字经济底座。部署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统筹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算力,累计建成5A级省级新型数据中心25个以上,智能算力比例达到30%,建成"山东算网"。支持济宁建设鲁南算力中心。深入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打造典型应用项目500个以上,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加快新型广电网络建设。新建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数据资产化试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
(四)抓实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以改革提效率、强信心、优环境,有效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一是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制定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配套政策,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管理、管控风险、做强主业、提质增效。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恒丰银行发展不断向好,深化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抓好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推进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创新发展。
二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上出实招、求实效。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涉企政策征求相关利益主体意见机制,做好涉企政策废改立工作,优化融资环境,创新金融伙伴机制,加大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儒商精神,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加大民营企业家培养培训力度,让广大企业家放眼世界、扎根山东、安心创业。
三是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修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畅通"面对面会商""省长 直通车"等渠道,发挥好"鲁力办"督查落实平台作用,真正做到"接诉即办",不断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获得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动态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更大力度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切实治理拖欠账款、"新官不理旧账"以及招投标等领域突出问题。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深化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制度,落实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五)抓实抓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着力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积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培强做大外贸新动能。大力拓展新市场,叫响"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品牌,组织境外展会260场左右,访总部拓市场,深耕欧美日韩,更大力度发展东盟、中亚、中东、拉美、非洲新兴市场。大力培育新业态,通过金融赋能、前展后仓、市场双向共建等方式,做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保税混配混兑业务规模。提升中间品出口优势,扩大"新三样"、绿色低碳产品、二手车出口。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动文化贸易"千帆出海"。大力塑造新优势,精准解决外贸企业融资、信保、担保、参展等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打造进出口供应链头部企业,构建产运贸全链条一体化模式,扩大油气、粮食、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
二是聚力加强双招双引。持续开展"投资山东"招商系列活动,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新的制造业投资项目。抢抓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机遇,加大金融业等领域引资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创新"飞地""飞企"模式,推动人才、团队、项目、资金一体落地。发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新加坡山东周、人才创新发展大会等平台作用。办好港澳山东周、鲁台经贸洽谈会,推动华商企业科创合作,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支持"以商招商""以才引才",让山东成为投资兴业的福地、施展才华的宝地。
三是建强用好开放平台。上合示范区,主要是做好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开发运营商、环境营造和功能配套、打造上合国际枢纽港、"丝路电商"服务基地等工作,争取更多国家设立签证中心,举办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推进上合国际城建设,开展友城合作,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主要是交通、产业、生态、配套一起抓,实施好102个重点项目,推动未来产业园、总部经济区等落地,谋划建设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启动建设标志性建筑、黄河风貌带示范段、鹊山湖公园等项目,高标准规划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推进穿黄隧道、轨道交通7号线、黄河大道二期等建设。自贸试验区,主要是加快落实140项试点任务,形成3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深化与海南自贸港、省内联动创新区合作。推动生物医药、国际贸易、海洋经济全链条发展,拓展新型离岸贸易、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各类开发区和省级新区,主要是全面对标国内最高水平进行提升,确保主要指标有新发展。各类园区集中打造1-2个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强化综保区赋能提质,培育壮大保税维修、保税物流等新业态。
四是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中亚三国"项目成果。增加中欧班列"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线路,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冷链等特色班列,支持申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高水平建设16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实施便利化政策,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来鲁经商、学习、旅游,深化国际人文交流。
(六)抓实抓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以"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一是扎实推动"齐鲁粮仓"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不搞"一刀切"。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亿亩以上。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46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支持德州、聊城等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好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库,开展玉米、小麦、大豆等种源技术联合攻关,培育20个以上突破性新品种,做强做大山东种业。推动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创新发展。编制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试验示范耐盐碱新品种30个以上。进一步提高粮食烘干服务能力,新改建一批加工仓储设施,推进粮食全链条减损。召开第二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
二是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富民。启动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做强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渔业等产业集群。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寿光、兰陵、莘县等地打造蔬菜品牌,编制枣庄石榴、乳山牡蛎、黄河故道桑黄、冠县灵芝、阳信肉牛等乡土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强100家左右领军企业,建设100家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做强"齐鲁农超"数字化平台,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