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2024年工作总结
XX乡村振兴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地始终将乡村振兴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将战略布局与实践落地有机结合。我们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实施系统化的乡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显著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质量。通过优化生产、生态、生活三大条件,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宜居、农民增收。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引领作用,筑牢振兴根基
以社区治理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不断迈向新台阶。一是实施"乡村党组织强基项目",通过一系列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今年共开展主题党课24场次,党员参学率达到98%,村级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二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引领作用,结合党的XX大精神要求,兴建红色教育基地4处,全年接待参观团体超过50批次,增强了群众的爱党、爱国情怀。三是组织"党群共建"活动,党员干部主动解决民生问题60余项,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高。正如《礼记》所云:"得众则昌,失众则亡。"党群齐心协力,乡村振兴因此更有底气。
(二)聚焦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优化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广优质高效作物新品种,新增有机种植基地6处,全年实现农产品产值增长22%,形成"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体系。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入龙头企业3家,扶植家庭农场和合作社22个,带动就业人数达到700余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三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线路6条,接待游客人数达12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500万元,为乡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三)夯实生态建设,绘就乡村和谐美景
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力度。一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清理垃圾点位130处,新增绿化覆盖面积3500平方米,乡村颜值焕然一新。二是推进"清水行动",对6条主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水质达标率显著提升至98%,村民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三是探索发展生态经济,开拓林下经济3500亩,既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提升,也丰富了村民增收的路径。正如《饮马长城窟行》所言:"水如碧玉,山如黛",田园风光处处可见诗意之美。
(四)繁荣文化生活,涵养乡村精神力量
以文化塑魂,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一是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新增文明实践中心3个,全年开展丰富多彩活动120场次,参与和受惠群众超过2.5万人次,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二是扎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成功修复非遗项目4项,组织乡村文艺汇演25场,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婚丧嫁娶简办之风,红白事成本平均下降35%,形成和谐乡风。正如《诗经》所云:"虽有嘉肴,弗食不饱",文化滋养推动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五)深化治理创新,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坚持"和谐共生、法治为本"的治理理念,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推广"网格化+村民议事"模式,覆盖全村人口,全村3,000余人参与,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有效管理格局,实现了"村中有理事,邻里尽和谐"。二是开展法治宣传和矛盾化解活动,全年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村民法律知识普及率提升至92%,乡村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5%,"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三是探索数字化乡村治理,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村务公开透明、资源优化配置,"阳光照政事,民意暖乡村"。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规模效益尚显不足。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偏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龙头企业引领和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其次,村庄治理相对滞后,基层力量较为薄弱。村级组织面临人手有限和经验不足的挑战,导致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资源调配与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此外,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乡风文明建设仍显不足,移风易俗的成效不够显著,部分传统陋习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在于宣传力度不够和群众参与积极性不足。
三、下一步计划
(一)聚焦升级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着眼于产业振兴,全面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链条,推动提高产品附加值,激发村庄经济的内生动力。深化农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备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及合作社联动为抓手,构建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从而全面增强农村经济活力,稳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二)强化基层治理,提高治理效能
以实现乡村善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村级管理体制,促进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走向成熟。深化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与广泛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通过强化网格化管理与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乡村治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精准。
(三)繁荣乡村文化,提升文明和谐风尚
重视文化振兴,持之以恒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文明评选活动,倡导婚丧嫁娶简办新风,培育健康向上的乡村风尚。依托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从而进一步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