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市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市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2024年,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二、2024年工作总结

(一)法治建设统筹推进,夯实法治根基。一是法治规划科学引领。深入调研全市法治建设现状,制定《XX市法治建设五年规划(2024-2028)》,明确50余项具体任务,细化责任分工至30余个部门,为法治建设绘制精准蓝图。二是法治督察严格落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组建5个督察小组,对10个县区、30个市直部门进行全面督察,发现并整改问题120余个,有效推动法治工作落地见效。三是法治考核全面优化。完善法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涵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等6大方面,共100余项具体指标,以科学考核促进法治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二)依法行政深入实施,提升法治效能。一是制度建设规范严谨。审查规范性文件80余件,严格把关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提出修改意见300余条,确保文件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二是执法监督精准有力。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抽查500余份执法案卷,对发现的200余个问题进行通报整改,显著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复议应诉公正高效。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00余件,行政应诉案件200余件,纠错率达10%,有效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公共法律服务优化升级,彰显法治温度。一是法律援助惠民扩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0余件,同比增长15%,为80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二是公证服务便捷高效。办理公证事项3万余件,推行"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事项20余项,办证时间缩短30%以上,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司法鉴定规范有序。监督指导司法鉴定机构办理鉴定案件8000余件,采信率达95%以上,为司法审判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四)普法宣传创新开展,弘扬法治精神。一是主题宣传有声有色。围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主题活动,开展集中宣传10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万份,覆盖人群达100余万人。二是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打造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等阵地50余个,将法治元素融入城市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三是新媒体普法成效显著。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普法信息5000余条,阅读量达1000余万次,有效扩大了普法覆盖面。

(五)基层治理多元协同,筑牢法治防线。一是人民调解化解纠纷。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1000余个,配备调解员3万余名,成功调解纠纷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社区矫正规范管理。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3000余人,解除矫正2000余人,开展教育帮扶活动1000余场次,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三是安置帮教精准帮扶。安置帮教刑满释放人员2000余人,提供就业培训50余场次,就业安置率达90%以上,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六)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强化政治引领。一是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组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活动5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2000余人次,撰写心得体会1000余篇,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二是党纪教育常抓不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30余场次,学习党纪法规20余部,通过知识测试、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三是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本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排查风险点50余个,制定整改措施100余条,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5起。四是减负工作落地见效。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精简会议文件30%以上,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50%以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存在问题

(一)法治建设推进方面。一是法治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部分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导致一些决策和行政行为存在法律风险。据调查显示,约30%的领导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未能首先考虑法律规定。二是法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法治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沟通协作不畅,在推进重大法治任务时难以形成强大合力。例如,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中,个别部门之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创建工作进度。三是基层法治建设力量薄弱。基层司法所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法治建设任务。一些偏远乡镇司法所仅有1-2名工作人员,且专业法律背景人员较少,制约了基层法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法律服务供给方面。一是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地区法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相对集中,而农村和偏远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群众获取法律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较差。如在一些山区县,律师数量与人口比例仅为1:1000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法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存在服务不规范、专业水平不高、诚信意识不强等问题,影响了法律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据投诉数据显示,每年约有5%的法律服务投诉案件涉及服务质量问题。三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不够紧密,部分服务项目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有限,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三)法治宣传教育方面。一是普法针对性有待增强。普法宣传内容和方式未能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存在"一刀切"现象,导致部分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不高。例如,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是普法宣传长效机制不健全。普法工作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保障,存在"一阵风"式的宣传活动,难以持续深入推进。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普法工作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三是社会力量参与普法不足。普法工作主要依赖司法行政部门和少数志愿者,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未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例如,企业在开展内部普法教育时,往往缺乏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四、2025年工作谋划

2024年市司法局在法治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2025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法治建设,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创新普法宣传,加强基层治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深化法治建设统筹,凝聚法治合力。一是强化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全市法治建设提供更具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健全法治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法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调和协作配合,共同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支持。加大对基层司法所的投入,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提高基层法治工作队伍素质,改善基层法治工作条件。

(二)强化依法行政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一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动态管理,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废止或修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文件,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方法。建立执法监督信息化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执法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提高执法监督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三是提升复议应诉工作水平。加强复议应诉队伍建设,提高办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复议应诉工作机制,提高复议应诉案件的办理质量和效率。

(三)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提升服务质效。一是促进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布局。出台鼓励政策,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向农村和偏远地区流动,建立城乡法律服务帮扶机制,定期组织城市律师到农村开展法律服务活动。二是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管。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对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全面评价,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环境。三是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合规等新兴领域延伸,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

(四)创新普法宣传模式,营造法治氛围。一是精准普法分类实施。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普法方案,开展针对性的普法活动。例如,针对老年人开展防范养老诈骗专项普法,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培训。二是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制定普法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普法责任,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考核体系,确保普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三是激发社会力量普法活力。建立普法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宣传活动,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普法工作。

(五)加强基层治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整合各类调解资源,提高纠纷化解效率和质量。二是强化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心理矫治和社会适应性帮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水平,防止脱管漏管现象发生。三是深化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作,建立安置帮教基地,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