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一、获得上级荣誉及表彰情况
1.全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重点县。
2.全省2023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绩效评价优秀项目县。
3.全省动物疫情与疫病监测信息系统报送工作先进单位。
4.全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优秀集体。
5.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优秀集体。
6.2023年〔...〕市项目建设先进集体。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底盘稳,增产保供扎实有力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全面完成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年度生产任务,粮食播种面积16.92万亩,总产6.82万吨;再生稻面积0.4万亩;大豆播种面积0.2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7.38万亩,增长2.8%;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76943.73吨。同比增长2.72%。二是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稳定规模养殖场数量和生猪生产,生猪存栏10.96万头、出栏21.22万头,同比增长0.7%;牛存栏0.0365万头、出栏0.0131万头;羊存栏0.75万头、出栏1.82万头;家禽存栏576.30万羽、出栏4044.64万羽;肉类总产8.52万吨。落实水产品稳产保供,2024年全县淡水养殖面积18045亩,与上一年度持平。全县累计水产品总产量5906吨,同比增长4.02%。三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建设衬砌沟渠18.6公里,机耕路铺设3公里,小型拦河坝6个,塘坝整治10个。全县全年完成撂荒地整治3219亩。四是规范实施农机补贴惠民政策。持续提升农机补贴政策精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业务指导,确保补贴工作规范开展,做到公平、公正、透明。今年共落实补贴资金344.27万元,补贴机具2424台,收益农户(组织)1751户(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970万元。
(二)聚焦融合深,产业发展提档加速
一是加快推动项目建设。2024年联系调度31个农林水重点项目,完成项目投资10.5亿元,16个在建项目已纳统12个。全县统计入库一产固投项目17个,完成一产固投总额2.3664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为10.29%。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主体。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2家,产值238.91亿元,累计占比45.6%,位居〔...〕市第一,累计增幅10.1%,位居〔...〕市第三。新认定〔...〕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累计150家。新认定〔...〕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家,累计113家。三是强化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双招双引"平台新增录入项目25个,总金额42.581亿元,其中新签约项目8个,总金额17.202亿元;新开工项目12个,总金额17.579亿元;新投产项目5个,总金额8.07亿元。〔...〕冷链加工配送项目、〔...〕供应链综合基地项目、〔...〕食品已建成投产。〔...〕食品二期、〔...〕厂房正在加速推进建设,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
(三)聚焦生态优,实施绿色发展行动
一是稳步推进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优化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5%,秸秆产业化利用率52.9%。秸秆综合利用总量8.6万吨,秸秆还田量4.05万吨,离田归集量4.55万吨。规范运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全年回收利用废旧农膜174.49吨,回收率达91.7%。建立800亩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示范区,开展地膜标准化使用技术示范。二是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肉鸡笼养场(户)+有机肥厂"粪污处理模式,引导规模鸡场与种植大户合作,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加强对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运行监管,确保设施正常运转或达标排放。我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4%以上,全县22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三是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制定《〔...〕县2024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探索100亩稻虾综合种养(稻虾兼作无环沟模式)。落实水产尾水治理,全县设置水质监测点45个,完成两批次90个尾水监测。四是推动农产品绿色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建设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32个,建设化肥使用定额制示范点14个,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达标防治处置率90%,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5%。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3.7%。2024年,〔...〕山核桃和〔...〕黄花云尖入选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黄花云尖和〔...〕氏山核桃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五是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积极开展打击非法垂钓、非法捕捞、"四清四无"等各类联合执法检查200余次,共检查农民自备船500余次,清理各类网具200余条、违规竹排等水上浮动设施10余座。2024年共检查水产养殖生产单位51次,未发现我县水产养殖生产单位存在使用未经批准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的情况。同时加大禁捕宣传力度,开展普法宣传和政策解读4次,同步开展禁用渔具、网具集中销毁行动,制作了5起典型案例宣传栏。
(四)聚焦百姓富,强村富民深入推进
一是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105个村(含3个农村社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465.39万元,村均达118.7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实现全覆盖,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强村59个,占比56.2%。落实各级扶持资金400万元,扶持6个项目8个村,项目已完工,除〔...〕村红色记忆之旅项目和龙门闲置村委会改造项目外,其余项目年收益约35万元。《做强物业经济,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标杆》入选2024年安徽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二是常态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全县共完成农村宅基地新建审批23宗,审批面积5.52亩;翻建审批201宗,审批面积42.26亩。三是开展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印发《〔...〕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成立〔...〕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完成省级试点乡镇青龙乡延包工作,完成合同网签1277份。
(五)聚焦环境美,乡村风貌显著改善
一是全面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积极推进〔...〕村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3%。全面统筹2024年度〔...〕村等3个精品示范村的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推进。全面落实2023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成功通过省县级验收。同时积极推进2024年度6个省级中心村项目的建设工作。49个已建成省级中心村长效管护工作通过验收,管护水平持续稳定提升。其中,〔...〕村等16个中心村,授予2024年度"最美中心村"荣誉称号。二是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1925户,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2251"厕所长效管护机制保持常态运行,并成功入选《安徽省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汇编》。三是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台《2024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县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牵头组织相关责任县直部门,完成了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暗访。围绕三方面12项具体问题对我县2021年以来财政支持改造的7290户农村户厕、6项省级部署的改厕"回头看"排查整改及1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开展排查整治,共排查整治了两个方面9个问题。
(六)聚焦基础牢,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拓展
一是常态开展防返贫帮扶工作。深入强化基层网格管理,制定新的网格员奖补办法。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新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53户128人,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177条,消除返贫风险56户121人。印发《县领导联系乡镇(街道)推进乡村振兴及结对帮扶防返贫监测户实施方案》及《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了帮扶体系。二是落实集中排查工作。共计排查农户93424户,入户排查比例为42.58%,线上问询比例为7.57%,村级研判比例为49.85%。排查累计发现各类到户问题538个,已有409个问题完成整改。三是提升帮扶成效。优化完善涉及残疾证办理、慢性病门诊保障待遇、监测对象"先住院后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政策流程。强化兜底保障,全年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8978万元,拨付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130万元,实施临时救助952人次;"雨露计划"及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发放率100%。另一方面,结合"万企兴万村",引导214家规上企业和全县10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形成"一企一村共建、一村多企结对、多企带动一村"工作格局,全年累计投入到户帮扶资金103万元。
(七)聚焦监督严,群众身边腐败现象坚决遏制
一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根据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及纪委要求,共摸排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规范问题22个。制定整改台账,明确整改单位、时间、进度和实效,已整改问题15个,占全部问题数的70%。专门出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方案》《〔...〕县农田建设项目第三方检测暂行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职责的意见》,规范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消除监管盲区。二扎实开展集体"三资"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印发《〔...〕县组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和《关于规范强村公司运营的指导性意见》,推动组账村管和强村公司的规范化运营。开展日常督查,共发现问题59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化解债权数5个,涉及金额46.05万元;化解债务数7个,涉及金额560.05万元;盘活闲置资产,获得收益18.5万元,移交纪委部门有效线索3个,立案2个。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和目标管理考核,严格落实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抓好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及衔接考核,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聚焦粮食安全,促进稳产保供
一是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减损耗",深入推进"四良两优"工程。全面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粮食面积稳定在16.9万亩,产量6.8万吨。二是扎实做好水产品稳产保供。围绕优化生产布局、提升养殖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服务和养殖户培训、完善政策支持和项目建设,以确保水产品的持续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三是切实保障肉类保产保供顺利进行。制定并落实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积极性。组织专人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养殖安全。
(二)聚焦低收入人群,巩固脱贫攻坚
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加强监测对象的动态管理,确保"应纳尽纳,应消尽消"。健全"1+1+N"帮扶体系,压实帮扶联系人及帮扶单位责任,稳定提升监测对象家庭收入。开展衔接资金项目形成资产清查行动,有效提升项目收益,确保资产管护到位。
(三)聚焦产业兴旺,打造农产品品牌
一是做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激发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为农业产业增效提供有力支撑。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做好品牌塑造、提升品牌质量。纵深推进山核桃产业振兴,开展"山核桃"区域公用品牌升维行动。挖掘特色的小众产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宣传推介,梯度推进羊肚菌、青梅、中华蜂蜜等"土特产"文章。
(四)聚焦和美乡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
围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持续改善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彰显山水徽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2023年度〔...〕等3个2024年度精品示范村建设,积极申报争取2025年度精品示范村指标并启动建设。完成〔...〕村等6个2024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完成2025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设计并启动建设;常态化开展55个已建省级中心村长效管护。二是加强农村"厕所革命"。常态运行"2251"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完成12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实现95%以上农村常住农户使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三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5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
(五)聚焦深化改革,提升村集体经济
实施好2025年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项目,指导乡镇谋划和实施好集体经济项目,以项目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3亿元,新增经营性收入100万以上的强村5个。积极探索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路径。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强化对"一户一宅"的认定工作,持续开展季度督查工作,进一步严格落实"四到场"要求。深入开展二轮延包试点,2025年12月底完成全县75个村50001户的延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