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编-8篇(第2/1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12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5分钟

5.其他工作动态信息共享。

省防指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报送防汛抗旱值班信息、水旱灾害防范应对等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阶段性工作小结、年度工作总结等信息;防汛重点部门如省应急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气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等省防指成员单位,应于每日16时前向省防办报送行业管理范围内防汛抗旱信息,主要内容应包括本行业灾险情以及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等。省监狱管理局所管工程发生超警戒水位或超汛限水位时,也应于每日16时前向省防办报送相关信息。省防办及时整合实时监测、预测预报、灾情险情等各类信息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成员单位发布值班信息,实现工作信息实时共享。

3.4值班值守机制。

1.汛期(一般为4月1日-9月30日)。

有直接防汛任务的省防指成员单位、防汛抗旱抢险救援队伍及其它有防汛责任的单位(部门)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其他成员单位可根据实际,将防汛值班并入单位综合值班。成员单位联络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关注汛情发展,有情况及时报送。省防办值班工作由省应急厅承担。

省防办值班分为日常值守、预警值守和响应值守3种状态。

当气象预报无强降雨过程、无台风登陆影响我省,且全省五河干流、长江九江段、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支流无超警戒水位现象时,为日常值守状态。

当气象预报有强降雨过程、预报台风登陆将影响我省,或全省五河干流、长江九江段、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支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或发生突发灾情险情时,为预警值守状态。

当启动应急响应时,为响应值守状态。

省防办及省防指各成员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应根据上述总体原则,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相关纪律。

2.非汛期(一般为1月1日-3月31日,10月1日-12月31日)。

如遇早汛、秋汛等特殊汛情,省防办及有关成员单位参照汛期值班值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值班值守。

3.5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

1.信息报送。

(1)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负责,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资源共享的原则。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进一步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2)防汛抗旱信息分为日常信息和突发险情灾情信息。日常信息主要包括:雨情、水情、墒情、工情、险情、灾情,工程调度运用情况,抢险救灾进展情况,防汛抗旱人力调集、物资及资金投入情况,人员转移及安置情况,防汛抗旱工作动态等;突发险情信息主要包括:水库(水电站)、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突然出现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情况,交通、能源、通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因洪涝、台风等灾害导致的突发险情,以及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突发形成的堰塞湖险情等;突发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由于江河湖泊洪水泛滥、山洪灾害、台风登陆或影响、堰塞湖形成或溃决、水库垮坝、堤防决口等导致的人员伤亡、人员被困、城镇受淹、基础设施毁坏等情况。

(3)防汛抗旱日常信息汛期每日一报,并实行零报告制度,特殊情况适当增加报送频次。水利、应急、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防汛抗旱日常信息按要求报送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健全防汛抗旱信息互通机制,及时共享信息,防汛抗旱日常信息按要求报送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

(4)突发险情灾情信息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报送,报告原则、主要内容、程序等按照国家防总制定的《洪涝突发险情灾情报告暂行规定》(国汛〔2020〕7号)执行。水利、应急、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及时掌握本行业突发险情灾情信息并及时报送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

(5)当省防办接到特别重大、重大的汛情、旱情、险情、灾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并及时续报。当突发险情灾情涉及或者可能影响毗邻区域的,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向毗邻区域通报;当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涉及或者可能影响外省的,省防指应当及时向相关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报,并向国家防总、长江防总报告。

2.信息发布。

(1)防汛抗旱信息发布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按分级负责要求组织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2)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险情灾情事件后,事发地市、县级人民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最迟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发生较大、一般险情灾情事件后,要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

(3)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新闻通稿、举行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组织专家解读,以及运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手机短信等官方消息平台等发布信息,具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要加强新闻媒体和新媒体信息发布内容管理和舆情动态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迅速澄清谣言,引导网民依法、理性表达意见,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

(5)新闻报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报道为主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的原则。

4防汛抗旱准备

(1)思想准备。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明确防汛抗旱目标任务,强化防汛抗旱形势分析研判,充分评估水旱灾害风险,广泛开展防汛抗旱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旱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行防汛抗旱工作动员,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各级防汛抗旱组织指挥机构,完善监测预警、会商研判、信息共享、指挥调度、部门联动、值班值守等制度。强化党政属地责任落实,压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建立党政领导分片负责制,逐级、逐部门、逐工程落实行政责任人并分级在媒体公示。各类涉水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细化防汛责任落实,建立行政、技术、巡查等相关责任制。具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要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

(3)工程准备。按照防洪工程规划要求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做好各类涉水工程的运行准备。对存在病险隐患的涉水工程设施进行除险加固,对跨汛期施工的涉水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对水毁工程及时完成修复任务。

(4)预案方案准备。建立健全防汛抗旱预案和方案体系。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有防汛抗旱任务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工业园(开发区)应组织编制本区域内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本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单位)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洪水调度方案等专项预案方案。

(5)物资准备。汛前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对本地区物资进行全面核查,建立台账。要坚持属地储备为主与上级储备为辅相结合、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储备与行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相结合、仓库集中储备与现场分散储备相结合、重要装备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等原则,及时补齐补足防汛抗旱物资。各部门和单位要督促工程管理单位在防汛重点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备急需。

(6)队伍准备。依托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参与抗洪抢险、转移受威胁群众、抗旱救灾等工作。建立完善在建涉水工程施工队伍信息共享联动机制,确保施工队伍就近抢险救灾。不断优化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参与抗洪抢险救灾的协同调用机制,确保出现重大灾情险情部队能及时高效参与抗洪抢险。

(7)通信准备。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健全预警发布机制,确保覆盖到村、到户、到人。畅通预警发布渠道,检查和维护通信专网和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确保正常使用。应用高新通信手段,强化移动指挥车、移动视频会议系统、卫星电话、手持单兵等多种通信终端综合联通,确保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的通信畅通。

(8)防汛检查准备。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进行防汛大检查,各行业部门要加强行业部署并定期巡查检查。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机构、查工程隐患、查预案编制、查物资储备、查通信畅通为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期整改。

(9)河道清障准备。全面做好河道清障,严禁河道非法采砂和随意侵占行洪河道的行为,对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的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依法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并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审批并严重影响防洪的项目,依法进行拆除。

(10)培训演练准备。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根据当地党政领导调整,以及业务人员熟悉掌握情况及时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行业内业务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预案修订情况,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适时组织开展演练,突出实战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防汛抗旱实战能力。

(11)专家组准备。建立由各行业部门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加强信息共享,健全完善专家调用机制,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专家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

(12)值班值守准备。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完善值班保障,优化值班环境和办公条件,提升值班人员业务能力。各部门单位要加强行业防汛值班值守,建立完善的信息报送机制,确保防汛抗旱值班信息及时高效共享。

5监测预报预警

5.1监测。

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加强对暴雨、台风、洪水、旱情、涉水工程、通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农情的监测,及时、准确、全面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送监测成果。遭遇重大灾害性天气时,应加强联合监测和会商。

气象部门:负责天气形势、雨情、旱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等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水文部门:负责降雨、河道水情(水位、流量)、墒情、蒸发等实时监测。

水利部门:组织指导堤防、水库工程实时汛情监测。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实时监测。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内涝情况监测。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有关航电枢纽工情监测,航道实时通航监测。

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情、农业灌溉情况、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等。

涉水工程主管部门:负责水库水情实时监测。

其他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与防汛职责相关的监测。

5.2预报。

气象、水文、自然资源部门应加强对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预报,及时、准确、全面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送预报成果。

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候趋势预测、灾害性天气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短临天气预报)、重点阶段专题天气预报等信息。

水文部门:负责江河湖库洪水预报,提供水情趋势预测、旱情趋势分析、过程性灾害天气的洪水预报和低枯水位预报等信息。当遭遇强降雨或江河湖库水位涨幅较大、超警戒(汛限)水位及以上洪水、低枯水位时,要向省防指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分析研判信息。

遭遇重大灾害性天气时,气象、水利、水文、自然资源部门应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对未来可能发展趋势及影响作出评估,及时报防指。

5.3预警。

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加强对暴雨、台风、洪水、旱情、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风险预警,及时发布预警的同时,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报送预警信息。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接到预警信息后,视情组织多部门会商研判,加强指挥调度,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必要时,按照预案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相关部门应根据相应预警信息,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落实相关行动措施,全力做好本部门相关防灾减灾工作。

预警发布要因地制宜采用广播、电视、网络、警报器、大喇叭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实现预警传播快速、精准和预警范围全覆盖、无死角、零盲区,尤其要突出做好对学校、医院、敬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监管场所、在建工地等特殊场所、山洪灾害危险区、旅游景区、农村偏远地区、移民安置点等重点区域和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的针对性预警工作。

主要预警发布部门职责如下:

气象部门:负责暴雨、台风、气象干旱等预警发布。当预测将发生暴雨、台风、气象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并报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同时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滚动更新发布预警。

水文部门:负责江河洪水、枯水水情预警发布。根据洪水、枯水严重程度及其发展态势,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及水情分析预测情况报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同时跟踪分析江河洪水、枯水发展趋势,滚动更新发布预警。

水利部门:负责山洪灾害预警发布。根据气象、水文部门监测预报信息,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县级水利部门负责向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做好危险区群众提前转移避险工作。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预警发布。联合气象等部门确定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级别和发布范围,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提示,对地质灾害防御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督促提醒做好隐患点巡查危险区群众提前转移避险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内涝风险预警发布。联合气象等部门及时发布城市内涝风险预警,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做好城市重点易涝部位应急排涝准备,提醒公众加强防范,并将预警信息和内涝风险点情况报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

5.4预警响应。

根据全省水雨情和预测预报情况,省防办提出请示,经省防指副指挥长审核,报省防指指挥长批准,以省防指的名义启动。

1.启动条件。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省防指启动预警响应。

(1)全省有2个设区市启动防汛应急响应。

(2)省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具体指标数据见附件4江西省气象局省级暴雨预警标准,下同)。

(3)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洪水水情黄色预警(参照附件5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洪水预警发布标准,下同)。

(4)省气象局预报台风登陆将影响我省。

2.响应行动。

(1)发布预警响应。省防指应将启动预警响应情况报国家防办、省委、省政府,通报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省防指成员单位。通过媒体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2)加强会商。会商会由省防指有关领导主持,相关成员单位参加,视情况通知相关市、县(区)视频参会。会商结果通报省防指成员单位和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加密会商频次,强化形势研判和工作部署。

(3)加强信息报送。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视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向省防指报告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及工作动态。

(4)加强值班和调度。省防指加强值班力量。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沟通联系,适时调度汛情趋势,调度重点区域防汛工作情况和责任人到岗到位情况。

(5)组派工作组。根据雨水灾险情,适时组派工作组,赴有关区域指导防汛工作。

6应急响应

按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级。一、二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结束由省委、省政府决定。具体经办流程:由省防办根据汛情、旱情提出请示,经省防指指挥长审核,报总指挥(省长)批准,以省防指的名义发布。三、四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结束由省防指决定。具体经办流程省防办根据汛情、旱情提出请示,经省防指副指挥长审核,报省防指指挥长批准,以省防指的名义发布。启动应急响应后,省防指按照本预案要求,组织指挥应对灾害;各成员单位按照成员单位职责,强化值班值守,强化行业领域风险研判和灾害应对,做好监测预警、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灾害评估等工作。

6.1防汛应急响应。

6.1.1四级应急响应。

1.启动条件。

当发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事件时,省防指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1)全省有3个设区市启动防汛应急响应。

(2)省气象局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经会商研判,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3)全省24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笼罩面积之和超过1.5万平方公里,且降雨仍在持续。

(4)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洪水水情橙色预警。

(5)长江九江段及鄱阳湖当湖口站水位达到20.50米(吴淞高程,下同),且呈上涨趋势。

(6)保护农田1万亩至5万亩堤防发生重大险情,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7)小(2)型水库出现重大险情后,发生垮坝,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8)小(1)型水库出现重大险情,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9)台风登陆并将严重影响我省。

(10)按照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或其他需要启动四级响应的情况。

2.四级响应行动。

(1)发布应急响应。省防指将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及防汛救灾情况迅速上报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省委、省政府,并通报省防指成员单位及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督促相关设区市、省防指成员单位按照本地、本部门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省防指通过媒体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2)召开会商部署会。由省防指指挥长或委托副指挥长主持召开防汛形势会商及工作部署会,省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参加,视情况通知相关市、县(区)视频参会,分析防汛形势、部署应对工作。

(3)启动应急工作组。指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监测调度组、综合保障组等工作组集中办公,根据发生险情情况视情启动专家指导组、抢险救援组,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4)响应期内会商。响应期内每天由省防指或省防办有关领导组织召开一次会商例会,集中办公工作组和有关防汛值班值守人员参加。省防指每4天召开一次汛情综合会商会,综合会商会由省防指副指挥长或省防指秘书长主持,相关成员单位、省防指应急工作组参加,视情况通知相关市、县(区)视频参会,会商结果报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领导,通报省防指成员单位和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加密会商频次,强化形势研判和工作部署。

(5)派出工作组。省防办根据汛情发展态势,经省防指领导同意后,派出由处级领导带队的防汛工作组,在12小时内赴相关区域协助指导防汛工作。工作组原则上由包片成员单位组成。当涉水工程出现险情时,根据需要或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请求,省防指派出专家组,在4小时内出发,赴现场指导险情处置工作。

(6)物资队伍资金保障。省防指督促相关地区做好抢险力量、物资调配和保障工作,根据抗洪抢险救灾需要和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请求,酌情调派抢险救援队伍和调拨省级防汛物资予以支持,必要时申请中央防汛物资支持。省防指组织财政部门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根据实际需要,省财政厅会同省应急厅及时向财政部、应急部申请中央防汛补助资金,并做好资金拨付下达工作。

(7)信息报送和发布。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省防指成员单位每日16时向省防指报告防汛救灾工作情况,重大突发性汛情、险情、灾情和重大防汛工作部署应第一时间报告。省防指统一审核和发布全省汛情及防汛动态。

6.1.2三级应急响应。

1.启动条件。

当发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事件时,省防指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1)省气象局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经会商研判,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2)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洪水水情红色预警。

(3)长江九江段及鄱阳湖当湖口站水位达到21.00米,且呈上涨趋势。

(4)保护农田1万亩至5万亩(单退圩堤超进水位除外)堤防发生决口,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5)重点圩堤或保护农田5万亩至10万亩堤防发生重大险情,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6)小(1)型水库发生垮坝,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7)一般中型水库出现重大险情,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8)强台风登陆并将严重影响我省。

(9)按照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或其他需要启动三级响应的情况。

2.三级响应行动。

(1)发布应急响应。省防指将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及防汛救灾情况迅速上报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省委、省政府,并通报省防指成员单位及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督促相关设区市、省防指成员单位按照本地、本部门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省防指通过媒体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2)召开会商部署会。由省防指指挥长主持召开防汛形势会商及工作部署会,省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参加,视情况通知相关市、县(区)视频参会,分析防汛形势、部署应对工作。

(3)启动应急工作组。指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监测调度组、综合保障组等工作组集中办公,抢险救援组、专家指导组组织人员备勤,根据发生险情情况及时启动集中办公,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4)响应期内会商。响应期内每天由省防指或省防办有关领导组织召开一次会商例会,集中办公工作组和有关防汛值班值守人员参加。省防指每3天召开一次汛情综合会商会,综合会商会由省防指副指挥长或省防指秘书长主持,相关成员单位、省防指应急工作组参加,视情况通知相关市、县(区)视频参会,会商结果报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领导,通报省防指成员单位和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加密会商频次,强化形势研判和工作部署。

(5)派出工作组。省防办根据汛情发展态势,经省防指领导同意后,酌情派出厅级领导带队的防汛工作组,在10小时内赴相关区域协助指导防汛工作,工作组原则上由包片成员单位组成。当涉水工程出现险情时,根据需要或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请求,省防指派出专家组,在4小时内出发,赴现场指导险情处置工作。

(6)物资队伍资金保障。省防指督促相关地区做好抢险力量、物资调配和保障工作,根据抗洪抢险救灾需要和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请求,省防指在6小时内调派抢险救援队伍和调拨省级防汛物资予以支持,必要时申请中央防汛物资支持。省防指组织财政部门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根据实际需要,省财政厅会同省应急厅及时向财政部、应急部申请中央防汛补助资金,并做好资金拨付下达工作。

(7)信息报送和发布。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省防指成员单位每日16时向省防指报告防汛救灾工作情况,重大突发性汛情、险情、灾情和重大防汛工作部署应第一时间报告。省防指统一审核和发布全省汛情及防汛动态。

(8)召开新闻发布会。省防办会同省政府新闻办视情况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回应舆论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6.1.3二级应急响应。

1.启动条件。

当发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事件时,省防指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

(1)省气象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长江九江段及鄱阳湖当湖口站水位达到21.50米,且呈上涨趋势。

(3)全省五大河流(赣、抚、信、饶、修)之一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或2条发生流域性中洪水。

(4)重点圩堤或保护农田5万亩至10万亩堤防(单退圩堤超进水位除外)发生决口,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5)重要堤防或保护农田10万亩以上堤防发生重大险情,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6)一般中型水库发生垮坝,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7)大型水库或重点中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且对下游造成重要影响。

(8)超强台风登陆并将严重影响我省。

(9)按照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或其他需要启动二级响应的情况。

2.二级响应行动。

(1)发布应急响应。省防指将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及防汛救灾情况迅速上报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省委、省政府,并通报省防指成员单位及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相关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督促相关设区市、省防指成员单位按照本地、本部门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省防指通过媒体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2)召开部署会。由省防指总指挥(省长)或委托省防指指挥长主持召开全省紧急动员部署会,省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参加,视情况通知相关市、县(区)视频参会,分析防汛形势、部署应对工作。

(3)省防指领导坐镇指挥。省防指指挥长坐镇省防指,指挥调度重点工作,与重点区域适时视频连线,及时做出针对性安排布置。省防指部分成员进驻省防指协调相关事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