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编-8篇(第4/1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12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5分钟

7.5.3供电保障。

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及其下属各供电公司,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协调安排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抗旱救灾等方面的供电以及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7.5.4交通运输保障。

省交通运输厅、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民航江西监管局等交通运输部门,在防汛抗旱期间特别是抗洪紧张阶段,应准备足够的车辆、船舶,随时待命启动,优先保证防汛车辆的通行和抗洪抢险人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的运输;负责分泄大洪水时河道航行和渡口的安全;负责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舶的及时调配,必要时实行水上交通管制;蓄滞洪区分洪时,做好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船舶的调配使用;紧急防汛期,负责河道禁航保障;特别急需时,提供应急抢险、救灾解困的航空运输保障。

7.5.5医疗保障。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水旱受灾群众及防汛抗洪人员的医疗救护、健康教育、心理援助和相关区域卫生防疫工作。对相关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7.5.6治安保障。

各级公安部门和武装警察部队,负责相关区域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防汛抗旱救灾行动、防汛抗旱设施安全、盗窃防汛抗旱物资设备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抗洪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以及重要领导视察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相关区域的社会治安秩序。

7.5.7社会动员保障。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

2.汛期或旱季,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水旱灾害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抗旱。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组成部门,在严重水旱灾害期间,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防汛抗旱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科技进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关键时期,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应靠前指挥,组织指挥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

7.5.8技术保障。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气象、水文、自然资源部门建立防汛抗旱信息协商工作机制,协调气象、水文、自然资源部门根据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监测站网分布情况,共同确定信息共享监测站点并统一有关技术标准,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统一的情报预报。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应用先进的工程抢险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逐步建立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强防汛抗旱基础性研究,提高防汛抗旱科技创新技术能力和水平。

8善后工作

发生水旱灾害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区域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工程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8.1救灾。

发生重大灾情时,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应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派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

应急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医治,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指导当地做好消杀灭工作,对相关区域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保护相关区域正常的生活环境。

8.2防汛抗旱物料补充。

水旱灾害过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查清、汇总防汛抗旱抢险料物的消耗情况,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储备计划,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抗旱的要求,相关部门及时补充到位。

8.3水毁工程修复。

汛期结束或洪水退去后,相关部门应对水毁的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气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尽快摸清情况、组织修复,恢复功能。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恢复其主体功能,抗旱水源工程也应尽快恢复功能。涉及跨行政区域的各类重要设施的水毁修复工作,由上一级主管部门负责协调。

8.4蓄滞洪区运用补偿。

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4座国家级蓄滞洪区分洪运用后,按照《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进行补偿。其他蓄滞洪区由省、市、县(区)人民政府参照《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补偿。

8.5灾后重建。

洪涝灾害发生后,按照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相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共同实施灾后重建工作。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若条件允许,可提高标准重建。

8.6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相关地区救助和评估。相关地区救助和评估以属地为主原则。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因灾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组织指导灾情核查、损失评估、救灾捐赠工作。必要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请求增派力量支援。

1.调查和总结。

水旱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事件调查,对应急工作全过程进行总结,提出调查报告和总结报告,由本级人民政府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抄送上级应急管理部门。

2.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防汛抗旱过后都应从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从防汛抗旱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以及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指出努力方向,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8.7保险理赔。

事发地保险监管机构组织、督促有关保险公司成立应急工作组,积极配合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切实做好救灾理赔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启动保险理赔应急预案,统筹调配人员和物资,深入相关区域一线,开展查勘定损和理赔工作。

9附则

9.1名词术语定义。

1.雨量:雨量的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级,通常按其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如下:

2.水位:指江、河、湖、库的水面比固定基面高多少的数值,通常反映河水上涨或下降的标志。防汛抗旱通常用的特征水位有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汛限水位。

水位采用吴淞高程系统。

(1)警戒水位:指江河、湖泊中的水位在汛期上涨可能出现险情之前而须开始警戒并准备防汛工作时的水位。

(2)保证水位:保证堤防及其附属建筑物在汛期安全运用的上限洪水位。

(3)汛限水位:指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每年汛前由相应权限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批核定。

3.洪水:指暴雨或迅速的融冰化雪和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

(1)小洪水:水文要素重现期小于5年的洪水。

(2)中洪水:水文要素重现期为5-20年的洪水。

(3)大洪水:水文要素重现期为20-50年的洪水。

(4)特大洪水:水文要素重现期大于50年的洪水。

洪水要素:包括洪峰水位(流量)或时段最大洪量等,可依据河流(河段)的水文特性来选择。

4.气象干旱:通常是指某持续时段内,自然降水较常年同期均值显著偏少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

5.农业旱情:耕地或农作物受旱情况,即土壤水分供给不能满足农作物发芽或正常生长要求,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干枯的现象。

6.因旱饮水困难:指由于干旱造成城乡居民临时性的饮用水困难,属于长期饮水困难的不应列入此范围。具体判别条件为人均基本生活用水量小于35升/日且持续15天以上。江西省因旱饮水困难等级划分如下:

7.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当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有关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当汛情趋缓时,有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适时依法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

8.五河:指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五条河流的统称。

9.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省防办负责管理,每5年对本预案评审一次。由省防办召集有关部门、各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专家评审,并视情况变化做出相应修改,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各设区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关江河、地区和重点工程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防指备案。

9.3奖励与责任追究。

汛期过后,省、市、县(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进行总结工作。对防汛抗旱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表扬或表彰;对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评定为烈士;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中共江西省纪委、江西省监察厅关于在防汛抗洪工作中加强监督严肃纪律的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9.4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省防办负责解释。

9.5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略)

2022年咸宁市农业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

一、应急处置时间

进入汛期、旱期,根据市防办发布的一、二、三、四级应急响应,启动相关应急程序,开展农业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重点

1、完善防汛抗旱应急值守体系。一是建立领导包片联系制度。采取局班子成员带队、县级干部参加,包片联县,适时下乡指导各地抓好农业防汛抗旱指导(见附件1)。二是建立24小时值班应急机制。局办公室负责制定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制度,落实第一责任人,实行24小时灾情信息收集上报制度。三是明确相关科室部门职责。根据防汛抗旱农业生产工作需要,按照科室及局属单位职能分工,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各自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见附件2)。

2、组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专家指导组。分行业分类别组建农业抗灾救灾专家指导组,根据不同农作物生育进程,畜禽、渔业水产养殖特点,制定不同阶段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要点(见附件3、4、5)。

3、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技术装备水平。一是开展抗灾农作物品种筛选示范。组织开展水稻、玉米、油菜等多抗品种筛选示范,召开现场观摩会,提高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良种推广率。二是提高农机装备应用水平。引导农机合作社推广应用无人机、专用直播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现代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合作社抗灾减灾救灾工作效率。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党组统一领导,局属科室及二级单位统筹推进,齐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局党组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推进农业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要综合运用农业科技、气象预测、金融保险等多种要素,夯实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加强技术培训。优选农业技术骨干参加防汛抗旱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防汛抗旱技术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等农业生产领军人物的培训指导,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3、加强宣传引导。综合运用现场观摩会、微信客户端、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提早发布农业防灾减灾预警信息,提高信息入户率、知晓率,做到防灾在前、指导有力。跟踪报道农业防灾减灾典型案例,提升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业防灾减灾的共识,营造良好氛围。(附件略)

2022年贵州省农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为做好汛期农业防灾减灾的相关工作,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气候状况预测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气象局会商预测,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全省农业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等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发生区域性、阶段性的洪涝、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较高,可能会对全年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一)西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偏重。预计汛期毕节市大部、六盘水市北部气温略低0.1~1.0℃,热量条件总体偏差,玉米、大豆等秋收作物成熟收获期可能推迟。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西部及黔西南州西部等西部地区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之间,较常年偏多1~3成,局地洪涝、低温阴雨等气象灾害偏重发生,可能会影响秋收作物的颗粒归仓。马铃薯、玉米、大豆、高粱等秋收作物病害发生风险较高。

(二)东、南部地区高温干旱灾害偏重。汛期黔东南州大部、黔南州东北部、铜仁市南部降水量在350~600毫米,降水偏少2~5成,7月中旬后期开始,区域性干旱将逐步发展,其中铜仁市南部、黔东南州及黔南州东部等地有中等略偏重程度的干旱发生,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偏多1~4天,发生水稻高温热害的风险较高,农作物虫害重于病害。

(三)北部地区洪涝灾害偏重。汛期铜仁市北部、遵义市北部等省的北部边缘地区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较常年偏多1~3成,其中夏季(6月至8月)遵义市大部、贵阳市北部、铜仁市西北部降水偏多2~5成,局地可能发生极端性强降水,洪涝灾害风险高,田间高湿易诱发水稻、玉米、大豆、辣椒等作物病虫害。

二、应急预案

(一)监测预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建立稳定畅通的会商机制,第一时间掌握灾害性天气发生变化趋势,根据各地苗情、墒情、灾情的发展动态,认真研判灾害性天气防范的重点区域和措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农推、植保、果蔬、畜牧、渔业等技术专家,深入基层实地指导群众开展防灾减灾。

(二)信息发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要会同气象部门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短视频、短信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类型、预计影响范围、持续时间、警示事项、防范措施等。要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达至乡、村及农户,让农民知道防什么、怎么防,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三)灾情调度。汛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掌握灾害发生程度、发生区域,逐级上报至省农业农村厅,为科学研判应对措施提供准确参考。

(四)响应分级。根据《贵州省气象灾害预警分级标准》及《贵州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针对干旱、冰雹、洪涝等气象灾害事件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一般由低到高设定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五)响应措施。

1.Ⅳ、Ⅲ级应急响应措施

(1)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和灾情。

(2)组织技术专家组提出防御意见和方案。

(3)检查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情况。

(4)灾后,及时核查核实受灾情况,并报上级部门;组织技术专家组指导灾区立即开展灾后生产恢复指导。

(5)根据灾区需求,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工作。配合农业保险机构及时进行勘损,确定理赔方案及早拨付理赔资金。

2.Ⅱ级应急响应措施

(1)省农业农村厅主持会商,部署应急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农业农村局、各直属单位做好相关防御工作。

(2)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采取24小时值班制,及时掌握灾情变化,组织技术专家组提出防御意见和方案。

(3)检查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情况。

(4)灾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时核查核实受灾情况并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省农业农村厅、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相关技术专家组针对苗情、灾情、墒情提出相应的灾后生产恢复技术方案,并赴灾区指导参与减灾、救灾工作。

(5)根据灾区需求,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工作。配合农业保险机构及时进行勘损,确定理赔方案及早拨付理赔资金。

3.Ⅰ级应急响应行动

(1)省农业农村厅主持会商,各处室负责人参加,及时将灾情情况报告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重大问题报请省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予以支持。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各直属单位做好防灾减灾相关工作。

(2)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动态,采取24小时值班制,加密调度灾情,及时掌握灾情变化。

(3)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农业生产重点产业、区域各项防御措施的检查。

(4)灾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时核查核实受灾情况并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省农业农村厅、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相关技术专家组针对苗情、灾情、墒情提出相应的灾后生产恢复技术方案。

(5)发动农技人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并赴灾区指导和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尽可能减小损失。

(6)根据灾区需求,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工作。配合农业保险机构及时进行勘损,确定理赔方案及早拨付理赔资金。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做好汛期农业防灾减灾作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头等大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二)加强会商研判。加强气象、应急、水利部门联合会商,及时掌握雨情、汛情、灾情、墒情,强化信息共享共用,对干旱、洪涝等农业灾害发生趋势开展精准评估,科学研判农业灾害损失。加强救灾种子的调剂和调运,适当增加救灾种子种类,确保改种补种的用种需要。

(三)强化预警服务。提前发布监测预警信息,突出抓好关键区域、关键农时,提早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加强重大病虫害源头区、常年重发区监测预警力度,分片区、分时段、分病虫组织做好监测防控,结合实际,采取统防统治或点杀点治措施,推动病虫防控关口前移。

(四)做好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揭榜挂帅"技术服务指导,组织各级技术力量压到一线,推进措施落实到户到田,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灾情,科学评估干旱、洪涝、低温、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影响,制定精细化的田管技术方案。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示范带动小农户科学抗灾减损。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加强正面引导,主动宣传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普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和科学避灾防灾抗灾技术措施,大力宣传农业抗灾救灾的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农业防灾减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附件略)

2022年襄阳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日期:2022-05-13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制定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2.2??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

2.3??其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

3.2??预防预警行动

3.3??预警支持系统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2??Ⅳ级应急响应

4.3??Ⅲ级应急响应

4.4??Ⅱ级应急响应

4.5??Ⅰ级应急响应

4.6??不同灾害应急响应措施

4.7??信息报送和处理

4.8??指挥和调度

4.9??抢险救灾

4.10??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4.11??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2??信息发布

4.13??应急编组

4.14??响应终止

5??应急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5.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5.3??技术保障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6??善后工作

6.1??救灾

6.2??防汛抢险物料补充

6.3??水毁工程修复

6.4??灾后重建

6.5??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6.6??奖励与责任追究

7??附则

7.1??名词术语解释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7.3??制定与解释部门

7.4??预案实施与生效时间

7.5??附件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预防和应对处置洪涝干旱灾害,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依法、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襄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编制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江河洪水、城乡渍涝、山洪灾害、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溃口、涵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城区排涝参照市住建局2020年5月印发的《襄阳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应急预案》执行。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统一指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办)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参与。实行"双指挥长"、"双防办主任"制度,实现防汛、抢险、抗旱、救灾工作步调一致、运转高效。

(3)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强化预防和应急处置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4)统筹兼顾,服从全局。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流域区域兼顾,突出重点,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坚持第一时间响应,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上下联动。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市及所辖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均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各自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汛抗旱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有关单位根据需要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抗旱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2.1??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市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拟定市防汛抗旱的政策、规章和制度;组织拟定境内市管江河、水库防御洪水方案,城区防洪预案和跨县(市、区)的调水、排涝方案;及时掌握全市汛情、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措施;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市水利、水电设施的水量,做好洪水管理工作;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市防指实行"双指挥长"制度,指挥部指挥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委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襄阳军分区首长、武警襄阳支队首长担任。市防指办事机构市防办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实行"双防办主任"制度,办公室主任由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和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担任。

2.1.1??市防办职责

市防办承办市防指日常工作。具体安排全市防汛工作,拟定全市有关防汛抗旱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并贯彻实施;组织编制市防汛抗旱等预案和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制定江河湖库防洪预案、洪水调度方案、分蓄洪区安全转移预案、城市防洪预案、山洪防御预案、在建工程防洪预案等并监督实施;负责掌握全市防汛动态、洪涝灾情;指导防汛演练和抗洪抢险工作;按照市防指领导指示,做好防汛检查、督促、协调、落实工作。

2.1.2??市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1.襄阳军分区:根据上级命令和指示,按照市防指统一部署,负责组织指挥民兵,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参与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