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工作计划专辑(第16/3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155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86分钟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速。成功落地全市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服务平台,打通科技成果"1到N"应用转化服务链条,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从2017年1.8亿元增长至2021年20.34亿元(21年目前13亿)。出台《温州市鹿城区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温鹿科〔2018〕54号),推动创新载体积极拓展服务功能,积极主动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工作,2017年-2021年期间全区共发放创新券1.29亿元。技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经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省市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9家,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51人。全区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3项。

五是创新创业氛围逐步浓厚。创新高端人才信息资源追踪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机制,推进创新创业资源要素集成和协同,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创新创业新模式和新平台。2017-2021年累计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3家,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双创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近三年成功入选市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市级创新团队2支,"省万"3人,海外人才项目6人。凭借仁信大厦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世界温州人家园、科技创新大厦等人才科创平台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9人,全市首个"瓯越院士之家"落户鹿城并成功入驻11名院士。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鹿城区科学技术发展"十四五"规划,高水平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在融入"一区一廊"建设、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样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锚定目标打造高能级平台。全力推进国际未来科技岛建设,加快国际智能产业化服务中心、世界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中心建设,实现浙南美谷正式运营,加速推进石碧院士产业化项目建设,2022年实现引入科创企业及项目5个以上;高标准推进城市数字科创园核心区建设,推动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企业,着力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生态格局;高水平推进"一体一院一中心"建设,着力将鞋都总部经济园打造成集研发、设计、营销于一体的鞋产业核心区。

二是稳步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加强做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实施,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良好增长。争取2022年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规上高新企业5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同时以"双倍增"为载体,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做好企业创新引导和科技服务,促进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等企业创新指标提质升档,确保2022年再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5家以上。

三是全面开展人才招引留育。联动开展"国际未来科技岛+世界青年科学家学术中心"双品牌打造,以"瓯越院士之家"为载体,积极引进院士高端人才团队,在科技岛启动区块建立宣传展示中心,积极承办做好2022年青科会举办,依托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π社区积极开展学术沙龙论坛,举办各类形式多样的人才主体活动。积极发挥科创平台引才聚才作用,强化重大人才项目的推进力度,做好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海外引才项目申报工作。

四是建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积极拓宽科技与金融结合新路径,探索开展科创基金建设,研究制定出台鹿城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合作建立科创基金,通过基金的设立和运作进一步强化优质科创资源的导入和科创项目的培育,为鹿城创新发展构建更为优良的创新环境和体系。

五是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党建引领,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效落地。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树立干事导向,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开展科技部门岗位述职比绩,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打造一支"打头阵、当先锋、做尖兵"的科技铁军。

四、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科技领域重大标志性成果,全方位融入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温州国际未来科技岛成为区域重要创新极点,谋划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服务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国际一流的时尚智造产业高地基本成型,形成有力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格局,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区,为"一都三城五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为实现目标计划,推出八项"新举措":一是平台建设擘画新蓝图。高起点规划温州国际未来科技岛建设,落地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产业化项目、总部项目等。高标准谋划温州城市数字科创园建设,推进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沿温州大道科创孵化群、瓯越院士之家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培育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能级。加强综合性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二是科技赋能产业新发展。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城市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考绩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着力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实施高端装备产业赋能提升计划,加快未来产业技术布局。三是企业培育汇聚新动能。实施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行动,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四是招才引智塑造新优势。依托青科会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政策,完善人才梯度培养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型人才流动与聘用模式,健全创新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快招引技术层次高、发展潜力好的项目团队。五是成果转化构筑新高地。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科技大市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探索建立科创基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六是科技合作形成新格局。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浙江省大湾区战略,立足产业基础,主动对接上海、杭州、苏州等区域,通过内引外链,推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提升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水平。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科技合作基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七是科技惠民焕发新活力。着力推进与民生相关的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的智慧城市技术、可靠高效的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技术、生态环保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加快全市首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支持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帮扶等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制鞋、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传统行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八是创新创业打造新生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科研氛围,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按照"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监督"要求,深化科技领域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鹿城区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2021年12月02日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基层基础,助力社会大治理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我局结合自身实际,提前谋划、把握重点、精心组织,扎实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一是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12月2日,全区169个村社已全面完成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本轮换届整体平稳有序,选优配强了村(社区)组织班子,并同时实现了高参选率和高得票率两个重要目标,其中参选率为97.52%,一肩挑人选平均得票率为97.42%,一次性选举成功率为100%。二是为基层减负增能赋权。制定村社准入事项清单。梳理出村社履行职责事项内容61项,村社协助配合事项内容46项。规范村社上墙制度。明确党员权利义务、"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议事活动须知、工作人员服务制度、村(居)民办事活动须知以及便民服务事项等涉及村民知晓的可以上墙。推广"智慧村社通"平台。以"码上参与""码上管理""码上协商""码上监督""码上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微改革,实现基层减负的目的。三是推进专职社工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改革,继续壮大专职社工队伍。2020年度面向社会、面向在岗社工、面向退役士兵分别招聘了专职社工100名、200名、10名,合计310名。目前已全部到岗入职。

(二)紧抓关键领域,为老服务提品质

一是全情投入,全力推进民生实事保质保量完成。今年新建4家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截至目前,鹿城区已建成14家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区全覆盖。截止2020年9月底,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超额完成125户,完成率104%。完善营养健康制度。督促各养老机构建立食品安全与营养工作管理制度,完善老年人集体食堂营养供餐,多次开展食堂从业人员及养老机构、居家养老中心的营养教育。今年我区已有9家养老机构开展营养健康工作。二是改革创新,倾情打造大型养老项目。9月29日,鹿城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5.8亿元,系我市今年投资体量最大的养老产业项目。项目位于鹿城区双屿街道仰双片区双岙单元A-06地块,总用地面积54.58亩、总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72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765张,全面涵盖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养老等"康养"功能,并重点打造成以失能失智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市级公办综合性福利机构。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于2023年一季度建成投用,预计可新增床位900张。

(三)巧搭特色平台,社会力量唱主角

一是以"社工节"唱响公益高歌。以"专业社工、抗疫同行、守护儿童、托起希望"为主题,携手社会组织"益"起开展温州市鹿城区第八届社工文化节暨"社工宣传周"活动,广泛动员围绕社会工作参与抗击疫情防控服务专题宣传和心理援助、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等专项行动,通过多种形式提升社会工作认知度,营造了社会工作发展氛围,为进一步推动我区社会工作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以"云培训"助力社工国考。强化社工队伍建设,组织考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社工考试时间推迟至10月份,据统计,报名国家级社工考试1223人,其中中级332人,初级884人,培训统一采取"教学资料在线学习+教学课程线上直播+每周真题模考+线上交流答疑"的云培训方式。三是以"社工站"延伸服务触角。根据省市文件要求,针对全区14个街镇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站选址摸底调研工作,把街镇社工站建设纳入必看、必查、必督范围,深入调查研究、督查落实。目前,大南街道社工站、五马街道社工站、滨江街道社工站、广化街道社工站分别通过委托第三方运营模式正常开展服务活动。

(四)构筑保障体系,兜底服务解困局

推出救助领域劳动能力认定"主动问需+免费代办"常态化服务,构建特定群体"应保尽保"闭环。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力量,有效破解特定群体诉求掌握不全、手续办理不便等问题,为特定群体打造"应保尽保"闭环。一是由被动申请转为主动问需。引进4家专业机构在全区各街镇开展入户调查并提供政策解答、心理疏导等服务,对符合条件且有劳动能力认定诉求的群众逐一登记,截至目前已主动查找到45户84人。二是由群众自费转为免费代办。对接6家司法鉴定机构,为除重残一二级及精神、智力三四级以外的因病致残对象提供免费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并为失明、残疾等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鉴定服务,截至目前已为18人免费代办鉴定手续,全部纳入低保低边救助范围。三是由静态管理转为跟踪帮扶。动态更新第三方机构采集认定的调查信息并建立数据库,落实178名社区干部及一支3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定期对特定对象开展上门关爱服务,自5月份开展以来已解决群众求助36人次。

(五)对标殡改三项,靶向发力破难题

一是全面开展"青山白化"整治巡查。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对青山白化整治保持高压态势,并要求相关街镇因地制宜制定巡查计划、落实巡查职责,做到巡查无盲区。1-11月共开展禁新改旧巡查130次,查获新建、翻修私坟119座;治理私坟214座,其中改造119座,迁移95座。二是积极推行生态节地葬法。截至10月份,全区死亡人数为3576人,目前节地生态安葬有2547例,包括树葬10例,骨灰堂(楼、塔、墙)等格位葬8例、公墓安葬2529例,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已达到71.2%;联合双屿街道推进新建私坟生态化改在示范点工作,目前已选定双屿街道黄龙山作为私坟生态化改造示范点。三是率全市之先实现身后"一件事"线上办理。以线上联办平台为依托,按照干部代收代跑、数据上传共享、各司其职办结的流程来办理。涉及材料从最多19件精简到最多2件,办理时限从30个工作日减到即办。截至目前已办理335件。

(六)找准群众需求,专项工作有亮点

一是审批工作。积极对接人社、税务、印章刻制点,就民非单位成立后工作人员参保、税务登记、印章刻制等业务做好协商。从原来成立后需要跑人社、税务、印章刻制点通过"一件事"合并为一个环节、一张表单、一次办结,联办后材料精简至5份,时限从法定60个工作日承诺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为给偏远街镇老人就近办理提供便利,10月底在14个街镇便民大厅安装老人证制卡设备,截至11月共办理优待证2410件。二是婚登工作。8月,我区入选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截至目前,办理婚姻登记共计4979件;深化"让我替你跑"改革,进一步推出"四心"服务(细心、耐心、贴心、暖心),在取消午休的基础上推出周六"为爱不休息"服务,解决新人领证难题。今年以来受理"让我替你跑"事项共计141件。三是移民工作。今年以来,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直补资金共计24000人,累计360万元;完成2020年度水库移民人口复核工作,共计核减55人;联合住建局、温州产权办理中心等部门解决新屿移民社区房屋加层产权办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四好农村路",仰新社区消防安全整治、露天健身娱乐广场等项目建设,拨付资金407万元。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发展民生事业

一是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建立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区级层面搭建一个兼具数据地图分布、养老服务需求、告警显示、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云数据"智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全面掌握老人基本分布信息和全区养老设施分布信息,对居家养老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构上门服务实时监督,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居家社区康养建设。继续鼓励专业社会组织参与高质量实施社区和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深化康养试点,探索形成机构、社区、家庭有机衔接,医康护养融为一体的便利化、精准化康养服务体系;应用"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提升养老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二是逐步推进兜底保障工作。规范全区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引入鹿城区心怡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参与"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打造两个具有鹿城特色的社会救助项目;打造公益慈善组织监管平台。将我区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情况嵌入系统中,进行采集需求,服务开展的动态化监控,加强各公益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规范我区公益慈善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三社"工作

一是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培育"一社一品"示范社区。探索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志愿者、业主委员会等社会力量参与的"1+N"社会治理模式;打造10个优秀城乡社区民主协商案例,全面落实基层民主协商制度。二是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组织、人社会商,拿出一定名额面向专职社区工作者招录事业编制人员;率全市之先,拟于2021年2月上线专职社区工作者工资发放系统。三是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根据《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重点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工作基层治理中;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启动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持证社工的注册管理力度;全面铺开街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工作。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有序拓展丧事集中办理范围。在原蒲鞋市、大南2个街道丧事集中办理试点基础上,增加七都、滨江、南汇、南郊、五马、松台、广化、双屿、丰门、仰义10个街道为丧事集中办理区域,鼓励藤桥镇、山福镇群众把丧事活动集中到市殡仪馆办理。待市殡仪馆配套设施完工后,将立即推行丧事集中办理,实现全区街镇全覆盖。二是深入开展全区公墓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在深入摸排的基础上,全面检查复核2018年、2019年开展的违建墓地专项摸排整治情况;全面检查复核整治公墓建设运营中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安葬(放)设施违规经营专项摸排信息采集与填报,在2021年9月底前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

(四)进一步扶持移民发展

一是新屿社区剩余资产处置方案。我局于2016年10月、2017年9月通过与有关部门对接,已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但前2年区政府并未通过。今年,经与多方多次对接,处置方案获区政府批准,力争2021年完成剩余资产的处置。二是继续解决危旧房"大拆大整"中,拆迁户的疑难问题。对拆迁户关于拆迁房屋安置政策的问题,配合有关街镇社区第一时间掌握水库移民动向,及时做好水库移民信访维稳工作。三是加快实施2019年度以前项目和2020年度项目资金拨付,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完成各项工程的竣工验收和资金下拨工作,并做好期间监督管理工作,谋划好2021年度移民后期项目申报工作。

芒市教育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1年12月01日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芒市教育体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为主旨,顶层抓"紧",基层落"地",举措见"效",宣传成"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明显。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至2021学年度,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8所,其中幼儿园64所、小学74所、九年制学校2所、普通中学14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挂牌在教育科研中心)1所、独立建制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全市在职教职工4902人,专任教师4487人。全市在校生7469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2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8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33%;残疾儿童入学率98.1%。

二、开展工作及成效

(一)把准方向方位,党的领导增动力。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管教育"的政治优势,从严从实推进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确保学校正确办学方向。充分运用好"第一种形态",针对校级干部、重点岗位等人员,累计开展谈话232人次,其中教育提醒谈话225人、警示谈话2人,诫勉谈话2人,常规约谈3人,使红脸出汗和关心爱护成为常态。二是筑实党建基础。规范党组织设置和名称,撤销党支部4个,成立党支部1个,116个基层党组织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党组织规范化创建率达100%,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一肩挑"达97.62%。建立班子成员挂钩制度,指导完成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任务。打造党建品牌学校14所,"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示"范校州级4所。三是夯实思想根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专班集中学习7次、专题学习190余次、党组中心组学习8次,全市40余名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台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稳步推进"校长书记同上一节思政课"活动,遴选11名思政课名师、党组织书记成立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各学校宣讲10余场次。开展党组织书记暨党务骨干培训班2期283人次,分支部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34期1600余人次,"强书记"工程进一步夯实。四是打造清廉环境。深入开展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整治活动,年内开展督查6次,涉及65个党支部,监督机制常态化。签订《芒市教育体育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64份,建立校长、书记个人廉政档案45份。印发《芒市教育体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实施方案》《芒市教育体育局开展2021年廉政家访工作实施方案》,全市有6所学校纳入第一批清廉示范学校建设。对局机关领导班子和校(园)长开展廉政家访54家。

(二)聚焦主责主业,五育并举再发力。印发《芒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实施意见》,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积极组织"童心向党、礼赞百年"主题演讲比赛、"感恩思进崇德向善"等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德育论坛1期,进一步强化活动育人。加强教体融合,芒市青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实现招生办学,2021年体育中考成绩满分率达69.82%,同比增长1.44%;9所学校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学校获批全国篮球排球特色校,芒市获批省级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芒市一中获批省级体育自主招生试点校。重视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艺术活动开展形式,开展网格连片教研活动,推动艺术社团建设,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顺利召开芒市2021年教体系统秋季学期艺术工作推进会,在风平中心校开设《民族文化传承傣剧艺术教程》,开展活动排演20节次30余人参与。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台山劳动研学实践基地全面落地,开展劳动实践18场600余人次;下东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4期2806人次参加。勐戛中心校、西山毛讲小学在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研讨会上做了展示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

(三)突出师德师能,队伍建设强内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优招聘紧缺学科教师21人,完成普岗招聘39人。持续抓好"十百千工程"、"护航计划"、"长青计划"、"头雁领航计划",不断强化教师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年内成立名师工作室4个,培养50余名学科带头人,辐射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对校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累计达10367人次,对新招聘的245名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一对一的指导培训,开展校长述职36人次,选派校长参加"万名校长"培训项目6人次,推荐年轻后备干部8人次。与"弘衍教师"平台重启合作,有序推进全员读书学习活动,实现教师全员参与,学校每月开展1次读书交流活动。加大优秀教师选树力度,教师节表彰先进教师256人,在系统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四)力行创新创优,综合改革激活力。成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推进会议4次,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一是实施"县管校聘"。印发《芒市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全市义务段学校启动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核定义务学校教职工编制3213个,校内(学区内)交流教师200人。通过选调、考试的方式聘用24位机关干部,成立教师综合服务中心。二是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印发《芒市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在提认识、建机制、广宣传、压责任、强监督、共推进上下功夫,推动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五项管理"工作落地落实。研究制定我市"双减"措施,加大校外培训监管力度,全面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停止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4所,全面完成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审批工作。落实"一校一案"制度,秋季开学实现义务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三是实施高职低聘。印发《芒市乡村中小学高级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实现岗位聘用能上能下,打破岗位聘用终身制。四是推进幼小衔接。印发《芒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方案》,确定芒市幼儿园、风平幼儿园、爱德堡幼儿园、晟光幼儿园、芒市第一小学、风平镇中心小学作为试点园(校),建立完善幼小协同合作机制,实行常态化联合教研。五是夯实联盟办学。坚持"办学体制不变,办学机制创新"的原则,今年8月,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与芒市第一中学实施联盟办学,进一步建立完善"城乡一体,服务均等,保障公平,共同提高"的中小学均衡发展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五)提升科研水平,教育品质彰实力。一是聚焦课堂和教研。召开全市2021年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出台《芒市教师课时标准指导意见》《芒市中小学校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意见(试行)》,减负工作得到有效落实。语文主题学习研究有效开展,推送8节课例参加第七届全国小学语文"不同文体"录像课竞赛活动,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二是推进试点校建设。确立勐戛中学、中山小街小学、江东李子坪小学为质量提升试点校,五岔路中学确定为道德与法治、生物学学科基地校,中山小街小学确定为科学学科基地校,江东李子坪小学确定为体育学科基地校。三是做好课题研究。坚持"以课题带动教研,以教研推动科研",做好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工作,年内共申报立项35个市级课题,结题20项,在州级结题中优秀课题1项。四是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特色鲜明、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教学资源,组织芒市中小学首届微课竞赛活动累计达118节次,选送小学数学、音乐、体育课例参加州级竞赛,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五是高中考量质齐升。高考一本上线22人,本科上线率38.96%,其中艺术类特长生本科上线率74.83%,比2020年提高11.44%;中考质量持续向好,参考率、总分平均分、总分及格率、全科及格率、总分低分率等主要指标均比2020年有提升,其中参考率达99.52%,比2020年提高0.27个百分点,10所学校参考率100%,实现连续六年增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