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11篇(第4/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48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2.强化理论武装。实施理论武装铸魂工程,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从百年党史汲取营养,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政策举措。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展示XX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持续提升XX教育知名度和美誉度,擦亮"吾有优学"品牌。

3.落实政治责任。进一步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召开全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评制度,组织直属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组织其他学校党组织书记进行书面述职,推动各学校党组织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实效。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筑牢基层基础。深化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从组织设置、班子建设、组织生活、党员管理、活动开展、基础保障等六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实地查验,督促指导,补齐短板,扎实基本面,扩大先进面,带动全系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

2.打造特色品牌。启动XX教育"树人红盟",以组织联建汇聚各方合力,通过思政联盟、家校社联育、双减联动,全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教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切实找准党建工作与推动发展的结合点,有序推进好"书记项目",努力破解基层党建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全区学校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在全系统大力开展"特色支部"创建,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加强调研、指导和督促,不断深化"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

3.凝聚共建合力。加强党对统战工作和群团组织的领导,大力支持教育系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化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模范教工之家等创建活动,开展纪念建团101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加强文化建设,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努力打造"活力机关"和"书香校园"。做好老干部、统战、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统筹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高标准建强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调研,规范程序、严格要求,扎实做好校级领导的考察工作,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依托市名校长培养基地、区名校长工作室,建立卓越校长孵化基地,实施卓越校长创新培育计划。依托"三名一好"工程,探索校长星级评定制度,评选区级星级校长35名左右,区级好书记10名左右,新增市特级、高级、骨干校长5名左右。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加强校级领导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后备人才X名左右。

2.高质量建好党员队伍。结合排查整顿建章立制、全程纪实和党员发展负面清单相关要求,严把党员发展政治关,从严从紧从实抓好党员发展全流程。实施"双培养"机制,加大思政教师党员发展力度。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全面压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党务干部、普通党员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组织参加"青年党课大赛"和"红色文创大赛",学习党的理论、传播党的知识、宣传党的政策。持续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党费暖基层工作。

3.高起点培养人才队伍。创新和完善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机制,加大教育高层次人才和名特优教师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新增高层次人才5名左右,启动"吾有优师"培育计划:一是在区内优质学校设立新教师培训基地X个左右,分类分批进行培训,探索新教师成长、成才的新路径;二是评选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00名左右,激励一线教师,适当向乡村学校和创建市优质学校倾斜。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内容,加大压力传导,层层落实到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把讲规矩、守纪律作为日常教育管理内容。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深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强化班子内部的相互监督。有重点地对中小学及有关学校开展巡查,强化结果应用,落实闭环管理,限时整改问题,并将巡查到的共性问题向全区学校反馈,指导学校开展自查自纠,前置整改。把实践"第一种形态"作为常态化手段运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努力营造教育系统干部清正、学校清廉、学风教风校风清明的良好教育生态。

2.全面加强作风行风建设。充分认识加强作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把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重点领域作风行风建设,对违规吃请、违规消费、公车私用和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加强监督问责。进一步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民主评议制度,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树立良好教育形象,办人民满意教育。

3.一体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高度重视教师有偿补课、教师体罚学生或对学生进行侮辱谩骂等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禁教师触碰底线。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修改、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周考核、月考核、学期考核、年度考核整合,师德师风"自评、他评、学生评、家长评、学校评"五位一体。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师德师风专项督查,加强警示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023年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要点

2023年是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XX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照"一改、两为、五做到",围绕企业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事,紧盯"速度、位次、奖项",推进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XX的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一、聚焦对标对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1.对标提升营商环境指标。全面对标对表沪苏浙粤等先发地区,围绕政务服务关键指标,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成效度、办理成熟度、方式完备度、指南准确度,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快办"转变,实现全方位等高对接。

2.持续扩大长三角"一网通办"。与XX地区建立点对点常态化联系机制,深化政务服务领域协同合作。围绕异地就医、养老等高频事项,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探索推进"不动产权证书"等事项在上海等地实现"就近办"。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加快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线上线下场景互认。

3.持续完善长三角政务地图。按省统一部署,推进主题地图建设,集成更多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便利线上线下导航办事。上线100个掌上办事项、10个智慧办事项,拓展地图服务范围。

二、突出服务增效,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

4.加快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地事"。按照"高频优先、先易后难",会同合肥市政务服务局及相关单位推出30个左右通办事项,推动"进一家门,办两地事"早落地早见效;设、分批推广、按需使用的应用模式,上线"XX政通分站和网页版,积极推行移动审批、移动办公,各级各部门审批、办公、管理、决策、执法、学习培训等数字化应用逐步汇聚接入,形成部门横向协同、市县纵向互通的格局。

7.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升级改造"XX事通办"XX分厅,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行服务统一管理,页面并行发布,多端协同运营。围绕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个人空间和企业空间,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办事需求,逐步消除"数字鸿沟"。按照"谁建设系统、谁负责对接"的原则,持续推进市级及以下政务部门改造自有的跨层级垂直业务信息系统,并与"XX事通办"平台对接,落实系统对接长效机制,及时响应各级各部门对接需求。常态化开展电子政务体检,推进服务持续优化。

8.着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依托XX省事项清单管理平台,动态做好政务服务网事项清单调整。衔接做好国务院、省有关部门同一事项统筹要素服务标准的统一调整。选取试点县区统一乡村两级事项清单要素,经市直有关单位评估通过后在全市实施,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9.全面加强窗口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一站式"服务能力。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领导服务接待日制度、周末轮岗制度、周末预约制度,设立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涉企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做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办理。持续优化整合各类分中心。深入推进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受理、审批、办结全环节闭环式管理。结合贯彻落实省局提出的政务服务窗口"业务素质提升年"专项行动,市本级率先建设"五好"(态度好、业务好、服务好、作风好、评价好)政务服务窗口。在全市范围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动态调整设立分领域主题类、高频即办类、无差别办理类等窗口,健全完善"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等窗口,推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批、统一出件;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推出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加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行为监察。

10.加快推进服务便利好用。加强服务事项精细化管理,开发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申报页面,推出引导、筛选等场景化办事方式,智能推荐服务事项。聚焦个人、法人全生命周期,通过整合表单、精简材料、数据共享,推出一批政务服务类、社会治理类、政务运行类"一件事"高频应用场景,同步提供线上线下办理渠道。推出5个以上人社证书领取精准推送服务;开展"双零"行动,在全省率先推出50个左右高频事项申报零材料、办事零跑腿。向河南、湖北周边城市延伸"跨省通办"范围,与3个以上城市通过"跨省通办"窗口实现"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免费邮寄、就近取证"。在市县两级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一体机部署XX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定制化开发高频自助办理事项,推动更多服务实现省内通办,持续提升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水平。鼓励各县区围绕区域民生,精准定位,推出更多"就近办"事项。

11.持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夯实拓展"好差评"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自主自愿参与评价,落实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强化差评分析研判、问题整改和结果应用,推广"好评"做法,发挥双向激励作用。鼓励推出更多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帮办代办,不断提升实体大厅兜底服务能力。围绕涉企服务、群众办事问题突出领域和年度重点任务,加强政务服务指导和监督,建立"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通过全流程、沉浸式体验,检视问题、不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效。坚持试点探索、创新引领,推广各市直单位、各县区在服务便利化、地图应用、基层服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创新做法,力争"一地创新,全省受益"。

12.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常态化开展监管事项清单梳理、监管行为数据汇聚、风险预警信息处置等工作。积极推行移动监管,扩大省移动监管平台应用面。拓展"双随机"抽查移动端应用范围,推进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与"互联网+监管"清单对接匹配。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信用监管在"互联网+监管"领域应用。

三、突出规范高效,持续加力数据资源统筹化

13.全面推进"数字XX"建设。贯彻落实数字XX建设总体方案、2023年数字XX建设工作要点及全省数字化发展大会精神。调整"数字XX"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总体组和智慧党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法治、数字生活等专项组设立,完善运行调度体制机制,合力推进数字创新应用。调整电子政务专家组,建立健全专家组相关制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组织申报优秀案例参加第五届数字中国峰会。

14.高标准打造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聚焦"一库统管",持续发挥江淮大数据中心市级子平台作用。依托平台争取全省试点,打造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实现数字资源高效配置。不断完善数据资源"三清单"(责任、需求、负面清单),基本实现政务、经济、社会数据全量汇聚。2023年底前,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框架体系基本建成,云、数据、组件、应用等数字资源实现统一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共建共用的数字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15.高效统筹电子政务项目管理。规范实施年度电子政务项目招标采购、合同签订、项目验收、资金支付等工作,认真排查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流程及风险点,出台《XX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电子政务项目流程管理、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清单》。开展2023年度电子政务项目整合,确保完成30%整合任务;对上一年度新建电子政务项目按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项目绩效评估;统筹开展2023年度电子政务项目申报。指导县区统筹管理电子政务项目,开展县区年度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计划(建设方案)备案试点工作。

16.加快推进"城市大脑"迭代升级。深化"城市大脑"大、中、小屏建设,持续推动各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加强城市大脑应用推广,完成"基于城市大脑的大气智能防治""智慧停车"等2个省"城市大脑"应用试点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加强城市大脑市县联动,支持县区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推进城市大脑"共建共治共享"。

17.持续发挥数字抗疫作用。以"安康码"为基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支撑工作。推进落实"安康码+体温测量"核验模式,加强红黄码和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管理。深入拓展"安康码"应用,健全以"安康码"为核心,覆盖疫苗预约接种、核酸采样检测等服务,精准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做深做实安康码在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旅游、网证助手等场景应用,拓展安康码+校园(园区)一卡通、企业码等全域化场景,真正实现"赋码生活"。

18.不断夯实数据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统筹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和数据中心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投资、数据中心年底前投入使用。积极争取将数据中心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集群。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云平台;推进政务外网IPv6改造向基层延伸覆盖,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构建"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

19.加快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城市大脑安全运营平台、升级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深化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应用,构建一体化安全防护;统筹开展市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服务;开展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应急演练和网络(数据)安全排查工作。

四、立足产业发展,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持续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数据资源"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加强数据高质量供给和全链路数据质量管控。针对群众企业办事、政府决策参考等高频数据共享需求,依托线上"政务数据大厅"的"按需共享、统一流转、随时调用"的数据共享机制,消除部门间直连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公共数据分钟级、秒级归集和高效流通、按需使用。推动社会关切、需求强烈的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以及水电气等数据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拓宽数据共享应用场景,发挥政务数据在党建引领信用村、金融服务、亩均效益评价等领域的重要支撑作用。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治理"首席数据官"试点,畅通数据回流渠道,创新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模式,依法有序推动数据开放,推动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1.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深入开展数据产业发展调研,深入研究数据资源确权、价值评估、流通交易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出台支持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促进数据有序流通。落实《XX省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实施细则(试行)》培育扶持措施,对首次认定的省级大数据企业,给予不低于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制订《XX市大数据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扶持本地大数据产业发展。

22.积极推进标准规范工作。加强数据资源领域法规制度的学习宣传,加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参与《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技术规范》等XX省地方标准的发布、宣贯,参与《政务云第2部分:服务满意度测评指南》《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审批管理规范》等XX省地方标准的起草、制订,开展城市大脑建设相关工作的XX地方标准申报。

23.大力开展数据资源领域"双招双引"和"四送一服"。积极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大力开展以"数"招商,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落户本地。引进优秀大数据企业和数据要素市场主体,加强全市大数据产业"双招双引"统筹指导,加快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园区(基地),打造一批市级大数据产业园区(基地)。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开展"千名干部联万企"行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聚焦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创优争先氛围

24.坚持不懈抓好工作作风。坚持为民服务宗旨,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创建"五型"机关,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提升机关履职效能,弘扬争创一流、比学赶超精神,强化正向激励,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和价值取向,提振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25.持之以恒做好能力提升。积极推进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领域干部赴沪苏浙及合肥地区跟班学习,着力构建常态化合作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推进局机关(含中心)干部交流轮岗,积极探索将一线窗口作为新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强化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工作培训,加大市县(区)两级沟通交流力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努力打造本领过硬的工作队伍。

26.全面实施清单化闭环管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定期梳理工作事项,动态调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形成调度、销号闭环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有着落、有回应。

XX局2022年结对帮扶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要点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1.组建党建联盟。2022年11月成立了市数管局、周集中学、XX村党建联盟,围绕组织联建、党员联育、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五联创建",确立定期会商、集体学习、协同合作、议事协调工作机制,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2.加强组织建设。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召开庆祝建党101周年表彰大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等活动,丰富党员组织生活;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村党支部各项活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2022年XX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名、发展党员X名、转正党员X名。

3.坚持公开透明。深入推进党务、村务公开,聚焦村民农户关心关切,按月公开村财务支出情况表,及时公开土地丈量情况表等,接受村民农户监督。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开展走访调研。为做好工作队工作衔接,第八批驻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对全村X户脱贫户(监测户)、X户边缘户进行了全覆盖入户走访,了解脱贫后生产生活情况;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全局在编在岗XX人,结对帮扶X户,每2月开展一次入户走访。

2.制定计划规划。根据XX村情民情,结合市数管局和周集中学工作实际,认真谋划XX村年度帮扶工作计划、三年帮扶工作规划,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计划、规划已报市县组织部、乡村振兴局等备案。

3.加强动态监测。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对村级39名网格化管理员开展岗位培训,明确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等职责,对村一般农户开展入户调查,对因家庭变故等原因有致贫风险的,及时纳入监测范围。

4.巩固帮扶措施。及时更新《防范返贫帮扶台账》,在脱贫户家中张贴工作队联系卡,梳理脱贫户帮扶情况信息卡,帮助脱贫户与工作队、新帮扶同事做到"双认识";鼓励脱贫户发展养殖业,帮助申报产业奖补,2022年共申报X批次,涉及脱贫户(边缘户)X户,共计金额约X万元;为符合条件的X人申报居家就业补贴;加强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确保最大限度发电创收,前三季度共分配到户X户X万元;协调修缮房屋X余间,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过线"成果。

5.做好评估准备。对XX村12户监测户、边缘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完善村级资料,做好省第三方评估准备;11月23日-24日,省第三方评估小组对XX村监测户、边缘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查阅了村级资料并对村书记、第一书记、乡村振兴专干进行了访谈。

6.开展社会帮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开展社会帮扶,先后组织单位和爱心企业新华三集团、宏泰纸业、安徽华安物业等筹资实物和现金XX万元,利用"双节"、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关爱留守孤残儿童、XX小学,关爱军烈属、百岁老人、孤寡老人、困难党员、突发病灾户活动,捐赠村部办公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建公益大塘;开展"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由市慈善协会为XX村突发困难家庭捐款5户1万元。

(三)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1.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借助乡村振兴"双基"建设项目较多之机,成立村物业管理公司,在完成辖区内环境整治、物业清运的同时,组织工程技术队,承包村内及村外工程项目,创收;加强560KW光伏维护管理,发挥最大效益创收;开发带资入股齐胜公司、家具厂,出租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创收,今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7万元。

2.加大村民技能培训。组织村种养殖大户赴阜南县考察学习菌菇种植、王截流乡车厘子种植技术,拓宽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视野,探索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户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增值增效的道路。

3.开展土地全域整治。做好指导XX村坚决守住耕地X亩红线,持续优化XX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发展规模化农业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4.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6万元新修了汤庄大塘、水闸工程,完成汤庄组户户通道路,安装东圩至二道闸、胜利至高井三叉路口、冯临路至河东组、冯临路至汤庄组四条路线12个村民组道路路灯;巩固和深化"三大革命",继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向镇县推荐申报张金凤、李道生户为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文明乡风逐步举起,村容村貌进一步得到改善,有效提升了村民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二、2023年工作要点

1.完善党建联盟商事制度。定期召集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分析了衔接过渡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整合党建联盟各成员单位资源,紧紧围绕发展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出谋划策。

2.优化村民议事决策机制。协助村"两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对前半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后半年工作计划进行征求意见,并将征求意见纳入村发展规划。

3.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继续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性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二是对脱贫户实施定期走访和动态监测,对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实施针对性扶持和救助,确保一户不返贫;三是加强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确保最大限度发电创收,共享脱贫成果。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协助做好土地全域整治承包工作,提高XX村村民总体收入;二是做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规划好XX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争取高井、屠庄、西郑、联合四条户户通道路,修缮屠庄大塘;三是修建XX村级公墓;四是扩大扶贫车间场地,壮大集体经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