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洪涝灾害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0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洪涝灾害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

为积极应对洪涝及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全面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市消防救援队伍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要素。总指挥的xx局抗洪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作战、协调、专家、通信、战保、政宣等6个功能组。

(一)调派机制:"四级灾情四级调,跨区域相互支援"。即划分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灾情,对应45人、75人、100人、150人的梯次力量调派方案,划定市内1、2、4小时增援圈,由xx局指挥中心对接增援单位,根据灾情实际,统筹分配救援任务。

(二)作战编队:"1+6+1"专业力量编队化作战。即1支xx局级抗洪抢险救援队(城区四大队+训保基地)、6支站级抗洪抢险救援分队、1支机动力量27人(新消防员),共计132人。

(三)救援行动:"救排转保堵"五套战法程序化施救。即针对水域救人、城市排涝、物资转移、重点目标保护、堤坝封堵等救援任务,细化救援环节,明确具体救援程序、处置方法、战术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综合保障:"运生装通技"五大方面高标准保障。即紧紧围绕运输保障、生活保障、装备保障、通信保障、技术保障五大方面,加大物资储备和调运力度,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随时"拉得出、供得上、保得好"。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发生的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台风灾害以及由洪水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漫坝溃堤等次生衍生灾害。

三、指挥机构

在市政府及市应急管理局统一领导下,xx局成立抗洪抢险救援指挥部,实行前方与后方协同指挥运行机制,即在灾害发生地设立前方指挥部,在指挥中心设立后方指挥部,统筹组织指挥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参加抗洪抢险救援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各功能组组长及参战大队级指挥员。

(一)前方指挥部

职责:前方指挥部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总体救援行动方案,确定技战术措施和处置对策,组织指挥现场参战力量开展抗洪抢险救援,下设作战指挥、综合协调、技术专家、通信保障、战勤保障、政宣督察等功能组。

(三)流域分指挥部

按照全市江河划分为三个流域,分别在所在流域灾害发生地现场设立分指挥部,坚持"属地指挥、战区协同"组织指挥原则,xx局未到场时由灾害发生地大队牵头组织指挥流域内力量参战。

(四)抗洪抢险预备队

为做好xx市重大险情防范,预防xx局现有力量跨区域增援其他地市后的力量出现"真空区",将新消防员集训队编为抗洪抢险预备队。

遂行全市抗洪抢险任务:按照集训队现有建制执行,由集训队队长领受命令,根据命令要求分派任务,实施一线作战。

补充执勤力量"真空区":由集训队选派组训干部和班长骨干带队进入驻勤,接受驻勤单位领导,参与驻勤单位日常执勤任务。

四、灾害分级

根据洪涝灾害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洪涝灾害。

(一)一般洪涝灾害

1.在xx市内某一流域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

2.一条中河发生接近20年一遇洪水或多条小河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或对城市(城镇)防洪有重大影响的小河发生20年一遇及以上大洪水。

3.保护城镇或5万亩农田的小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可能发生决口。

4.小(二)型水库出现重大险情可能发生垮坝。

5.暴雨可能或已经导致城市发生内涝,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等。

(二)较大洪涝灾害

1.xx市内某一流域发生接近2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

2.多条中河同时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或一条中河发生20年一遇洪水。

3.中河干流堤防出现多处较大险情可能发生决口。

4.小(一)型水库出现重大险情可能发生垮坝。

5.暴雨可能或已经导致城市发生较大范围内涝灾害或其他次生灾害,对交通、通信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

(三)严重洪涝灾害

1.xx市内某一流域发生20年一遇及以上大洪水。

2.多条中河同时发生接近20年一遇洪水或一条中河发生50年一遇及以上特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可能决口。

4.中型水库及重点小(一)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可能发生垮坝。

5.暴雨可能或已经导致城市发生严重范围内涝灾害或其他次生灾害,对交通、通信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重大影响。

(四)特别严重洪涝灾害

1.xx市内某一流域发生50年一遇及以上特大洪水。

2.多条中河同时发生20年一遇及以上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及堤防可能决口。

4.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出现垮坝征兆可能垮坝。

5.暴雨可能或已经引发大面积城乡渍涝或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灾害,形成其他次生灾害,对交通、通信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重大影响。

五、响应等级及力量编成

按照一般、较大、严重、特别严重洪涝灾害分级,对应由低至高设定为Ⅳ、Ⅲ、Ⅱ、Ⅰ级应急救援响应,梯次调集40、75、100、150人的应急救援力量。同时,按照"就近调动"原则,为便于救援力量及装备器材快速集结于现场。

六、救援行动规程

(一)接警出动

1.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或上级指令时,应问清掌握救援类别、灾害规模、人员被困等情况。

2.迅速调派抗洪抢险前置驻勤力量、专业力量(xx局级救援队、站级救援分队)、机动突击力量以及战勤保障力量到场实施救援,视情调集社会应急力量协同救援。

3.与属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做好工作对接,进一步明确消防救援队伍救援任务。

4.与出动的救援队伍保持通信畅通,提示行动要点和安全事项,动态掌握救援进展情况等。

(二)组织指挥

1.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后,在安全区域集结人员装备,向抗洪抢险现场指挥部报到,并领受救援任务。

2.成立消防救援现场指挥部,在属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自成作战指挥体系,并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的原则。

3.根据救援任务,制定救援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搜救或排险的对象、作战力量的部署、与地方力量的协同等内容,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三)救援行动

1.搜救水域遇险人员

(1)组织灾情侦察。询问知情人,初步了解遇险人员的位置和数量以及受水势威胁的程度等情况;利用无人机或消防舟(艇)进行水域侦察,查明遇险人员的具体位置和数量、被困状态情况,确定救人的途径和方式等。

(2)开展灾情评估。根据侦察情况,指挥员对遇险人员所处环境、水情态势、救助可行性、行动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作业行动方案。

(3)实施救人作业。灵活选用或组合应用水域救人方法,实施多途径救人。水面救助法,利用抛投救生圈、救生衣、水面漂浮绳、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等器材营救遇险人员。入水救助法,利用涉水、游水、潜水等方法营救遇险人员。船艇救助法,利用消防船(艇)、冲锋舟、橡皮艇营救遇险人员。绳桥救助法,利用地形地物和绳索系统架设绳桥,固设锚点,营救遇险人员。载运救助法,利用直升机、举高车、挖掘机、码头起重机等特种装备营救遇险人员。接力救助法,利用消防梯、救生软梯、救生绳等器材与消防船(艇)、冲锋舟、橡皮艇、重型工程机械等联用营救遇险人员。

(4)做好协同配合。与属地政府、公安、旅游、医疗救护等部门以及航空救援力量做好工作对接。提供作业区域地形地貌、建筑布局以及遇险人员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对被救出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并做好现场急救工作。根据需要,组织社会应急力量、地方向导,以及直升机、重型工程机械提供协助等。

2.实施城市内涝排险

(1)组织灾情侦察。询问知情人,初步了解内涝的范围以及人员疏散转移情况;组织内涝区域水情侦察,查明内涝的程度、地形地貌情况,确定排水的途径和方式等。

(2)开展灾情评估。根据侦察情况,指挥员对内涝区域周边环境、水情态势、排水可行性、行动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作业行动方案。

(3)实施排险作业。

①充分发挥城市排水设施功能。与属地市政部门做好沟通对接,疏通排水管网,启用排水备份系统,最大限度挖掘市政管网排水潜能。

②根据地形地势引流排水。未建设市政排水管网或超过市政排水能力的区域,可采取疏浚河道、打通堵点、开渠引流、筑堤导流等方法实施排水。

③利用消防移动装备排水。

小范围内涝:利用水罐消防车或远程供水泵组等大功率大流量排水设备,以及手抬机动消防泵、浮艇泵等进行抽吸,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天然河道。

大范围内涝:制定排水方案,明确排水作业流程;利用远程供水泵组、重型水罐消防车、大型排水机械等大功率大流量排水设备直接抽排;必要时,可在内涝区域利用自然地势或开渠进行集流,以接力形式排入外围天然河道。

(4)做好协同配合。与属地政府、市政等部门做好工作对接,疏通消防车辆行动路线和作业场地;提供内涝区域地形地貌和建筑布局信息;调集挖掘机等重型工程机械参与内涝排险,并组织人力协助等。

3.疏散转移重要物资

(1)组织灾情侦察。当遂行重要危险化学品、历史文物资料、高度精密仪器等物资转移任务时,应首先询问知情人,初步了解重要物资存放的地点、形式和位置;组织内部侦察,查明重要物资受水势威胁的程度,确定疏散转移的途径和方式等。

(2)开展灾情评估。根据侦察情况,指挥员对重要物资存放地点周边环境、水情态势、转移可行性、行动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作业行动方案。

(3)实施转运作业。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利用消防船(艇)等作为载具,将重要物资转移至安全指定区域。

(4)做好协同配合。转移过程中,与所属单位做好工作对接,对重要物资进行物理拆卸(除)隔离,分类登记标识,并采取技术保护措施。

4.保护重点对象目标

(1)组织灾情侦察。当遂行危险化学品仓库、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高新企业等重点目标保护任务时,应首先询问知情人,初步了解建筑功能布局和重点部位等情况,组织内部侦察,查明其受水势威胁程度,确定采取保护的途径和方式等。

(2)开展灾情评估。根据侦察情况,指挥员对其建筑周边环境、水情态势、保护可行性、行动安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作业行动方案。

(3)实施保护作业。对已经被水侵入的重点区域或部位,利用消防排水设备进行抽排保护;对可能遭水侵入的区域,提前采取筑堤围堵的方法进行保护;对质量轻、易散落的贵重物品,采取压固、捆扎、限移等措施进行保护;对不能与水接触的重要物资,采取覆盖、收容、架高、转移等措施进行保护;对急需转移的重要物资,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专用车辆、消防车(艇)等进行安全转移保护。

(4)做好协同配合。与所属单位做好工作对接,共同研究制定应急保护方案;提供建筑功能布局、重要物资储存信息、生产工艺流程、应急处置措施等关键信息资料;准备应急物资,并组织人力协助等。

5.参加其他抗洪抢险任务

根据抗洪抢险现场指挥部指令,完成参加堤坝加固、决口封堵等指定任务。行动前,对灾情险情、参战实力、行动安全等进行综合评估;行动中,发挥消防专业优势,并做好与其他应急力量的协同配合。

七、综合保障

(一)运输保障。加强与交通、交警和航运等部门联勤联动,建立公路、铁路、水运紧急运输保障体系,开辟绿色运输通道,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等的运输。

(二)生活保障。坚持自我保障为主导的保障模式,根据救援力量规模,按照72小时自我保障要求,调集调足的运兵车、宿营车、炊事车、抢险车、淋浴车等装备和物资遂行保障。

(三)装备保障。做好舟艇、水域遥控机器人、抽吸泵组、排污清淤、抛投绳索等装备及物资的储备,备齐降温、宿营、医疗等物资,建立物资装备数据库和更新管理制度。

(四)通信保障。按照应急通信工作要求,成立各级通信保障分队,实施专人负责管理调度。各大队至少配备1部卫星电话,1部无人机以及音视频传输设备等。

(五)技术保障。积极协调政府,调集应急、气象、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相关领域专家成立技术专家组,为救援行动的开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八、安全管控

在抗洪抢险救援行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抗洪抢险行动十项安全措施》、"五个必须"和"双六条"要求:

(一)抗洪抢险行动十项安全措施

1.抗洪抢险必须强化统一指挥,按照便于观察、比较安全的原则,选择救援人员、装备器材的集结地点。以作战力量编成为编组,集体作业,不得擅自行动。

2.必须严格执行"五个绝不允许"要求,即绝不允许不会游泳的指战员在一线参与水域救援任务;绝不允许穿着灭火防护服执行水域救援任务;绝不允许无证驾驶消防舟艇和潜水作业;绝不允许水域情况不明盲目下水救援;绝不允许穿着非水域专用救援服下水救援。

3.在救援区域适当位置多点设置安全员(哨),对水域救援情况进行全程观察,并逐一对进入水域作业的舟艇性能、人员防护、遂行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注意观察上游方向水情,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4.实施大面积洪涝救援时,应采取舟艇编组方式搜救遇险人员。驾驶员要控制速度,保持船身稳定,躲避障碍物,严禁超载。乘员必须熟悉水性,行驶过程中必须抓紧船体,严防落水。

5.转运遇险人员和重要物资时,要充分把握舟艇的承载能力和平衡性,防止发生倾覆、沉没等安全事故。

6.制定消防救援行动可能面临的突发决堤、滑坡、洪峰、湍流等紧急情况下撤退或避险措施。组建紧急救援小组,遇有突发情况,立即营救遇险消防指战员。

7.涉水行动时要注意避开带电设备和线路以及水面下的沟槽、窨井、洞穴等危险部位,接近建筑时要警惕高空坠物、构件不稳定倒塌等,防止发生触电、跌落、倒吸、击伤等险情。

8.激流或孤岛救人行动中,穿越水流时,要充分研判洪水的流速、流向以及暗流、漩涡等情况,绳桥的架设和锚点的设置要有效利用地形地物,并采取双重保护措施,确保牢固可靠。

9.高山河谷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实施水域救援时,要设置观察哨,靠近远离山体的道路一侧行进。对山体危险区段、部位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山洪、滑坡、滚石造成意外事故。并事先制定紧急撤离方案,明确撤退路线,统一撤离信号,严防指战员伤亡事故发生。

10.实施潜水救援时,潜水员在安全员检查后方可入水作业,并确定联络信号,与岸上或水面保持不间断联络。应两人(含)以上编组入水,由上游向下游搜索。

九、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加强与应急管理、民航、铁路、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应急协作工作机制,确保紧急状态下人员、物资能够迅速集结、投送到位。

(二)xx局指挥部各功能组和各大队要加强对总队洪涝灾害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的学习,组织开展针对性训练演练及桌面推演,明确人员职责分工,加强实战磨合,确保战时有效运转。

(三)各大队要按要求配齐装备器材和自我保障物资,开展专业培训训练,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