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103/280页)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预算编制坚持把握六方面原则: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以财辅政。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预算编制全过程,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使预算安排和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有为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收入预算实事求是、科学预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积极财政政策相衔接,在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坚持依法依规、应收尽收,稳定收入预期。三是坚持优化结构、有保有压。按照零基预算理念,加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增强系统观念,全面精准对接中央政策措施,集中财力保障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四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围绕大事难事急事精准发力,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五是坚持统筹协调、防控风险。加大本级自有财力与中央专项、预算资金与债券资金、省与市县财力统筹力度,提升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妥善处理增加地方政府债券投入和降低债务率的关系,发挥债券带动有效投资的作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六是坚持加强管理、提升效能。保持财政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绩效,将预算绩效实质性融入全过程预算管理,做实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对低效无效资金予以削减或取消,提升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二)2022年全省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385亿元,增长6.5%,加中央提前告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3465.6亿元,收入总计485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4814.9亿元(不包括中央未告知、无法编入预算的转移支付补助),增长4.8%,加上解中央支出、调出资金等35.7亿元,支出总计4850.6亿元,收支安排是平衡的。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411.8亿元,增长11.2%,加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调入资金等47.9亿元,收入总计459.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31.7亿元,增长12.7%,加调出资金等28亿元,支出总计459.7亿元,收支安排是平衡的。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14.6亿元,增长262.2%,加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3.9亿元,收入总计18.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1.1亿元,增长28.2%,加调出资金7.4亿元,支出总计18.5亿元,收支安排是平衡的。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3429.6亿元,增长6.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342.7亿元,增长7.9%,年末结余86.9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预算法》规定,市县预算需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以上收支计划安排为省级代编。
(三)2022年省级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04.9亿元,增长6.5%。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3451.9亿元,收入总计3756.8亿元。
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306.1亿元,增长4.7%,加上解中央支出、对市县税收返还和市县转移支付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支出等2450.7亿元,支出总计3756.8亿元,收支安排是平衡的。
2.政府性基金预算。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11.8亿元,下降11.8%,加中央转移支付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等45.9亿元,收入总计57.7亿元。
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2.2亿元,增长22.5%,加对市县转移支付支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支出等35.5亿元,支出总计57.7亿元,收支安排是平衡的。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1.8亿元,增长5.1%,加中央转移支付收入3.9亿元,收入总计5.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8亿元,增长4.9%,加对市县转移支付支出3.9亿元,支出总计5.7亿元,收支安排是平衡的。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省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2337.1亿元,增长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325.7亿元,增长5.1%,年末结余11.4亿元。
(四)省级重点专项安排和支出政策
1.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0.9亿元。坚持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创新实施务实管用、有力有效支持政策,加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和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倍增行动,加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支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实施,推动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产业崛起;加大力度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主导产业优势。强化政策集成和资金整合,支持实施工业振兴计划,落实"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政策措施,助力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千企技术改造、绿色低碳制造行动,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促进服务业发展。落实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等扶持政策,办好第五届旅发大会,推动全域全季旅游和冰雪旅游发展,促进平台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2.支持创新驱动发展27.3亿元。省本级科技专项投入增长20%,引导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促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助推打造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行"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在数字产业、生物产业等领域开展研发攻关,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强化科研绩效管理,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加强创新人才建设。落实专家及人才激励政策,继续实施"头雁行动",支持培育壮大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加大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培训力度,留住用好创新人才。
3.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65.9亿元。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支持提升农业综合产能。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系连通等薄弱环节建设,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精准兑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部产粮大县,推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现代畜禽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者补贴、国家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向大豆倾斜,支持优质大豆扩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稳定,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筑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