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135/280页)
各位代表,2022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决议及批准的预算,创新自信、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全口径预算:指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建立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
2.一般公共预算: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3.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下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4.税收返还:指1994年分税制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改革后,对原属于地方的收入划为中央收入部分,给予地方的补偿。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以及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
5.一般债券: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
6.调入(调出)资金:指不同预算性质资金之间相互调入(调出)的资金。
7.结转项目资金: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8.一般性转移支付:指上级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给下级统筹安排使用的资金。
9.专项转移支付:指上级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给予下级,并由接受转移支付的下级按照上级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的预算资金。
10.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11.专项债券: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
1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13.滚存结余:指截至年末的累计结余。
1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15.地方政府债券: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或地方财政自主发行和偿还的政府债券。
16.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指项目经费实行定额包干资助,无需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由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使用。
17.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8.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9.直达资金:中央财政实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20.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主要包括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替政府举借,由政府提供担保或财政资金支持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在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过程中,通过约定回购投资本金、承诺保底收益等形成的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债务。
21.零基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不考虑以往情况,从根本上分析每项预算支出的必要性和数额大小。这种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作修修补补,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支出目标的意义和效果,重新安排各项支出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资源的分配。
22.民生支出:指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卫生健康、文体传媒、农林水利、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支出,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出。
23.三保: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预算报告稳中求进彰显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
"2022年预算报告,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部署要求,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是一份站位高、格局大、有担当、提信心、鼓干劲的好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经济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戴运龙提到,仔细研读预算报告,第一个深刻的感受是2021年预算执行到位,2022年预算安排科学合理,全面体现和落实了中央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部署要求。2021年是财政担当作为、难中求成的一年,中央财政在2020年采取超常规措施应对疫情冲击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为经济稳定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财政支出保持强度。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在2020年支出强度较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只增不减,为后续政策调控留下空间,这非常不容易;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也保持了必要的支出规模。
二是惠企利民体现力度。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体现了"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2.8万亿元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解困难、更好发展。
三是保基层和保民生更显温度。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连续两年安排负增长,腾出财力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3.5%、4%,均高于总体支出增幅。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严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
对此,中央财政做了充分预判,在"稳"字上下功夫,打开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不断积蓄"进"的力量。各项预算和政策安排给地方,特别是县区基层在落实减税降费、做好"三保"工作、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吃下"定心丸"。一是稳市场主体突出精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2022年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特别是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预计退税约1.5万亿元,这将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并促进消费投资。二是稳预期突出可持续。2022年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略有下调,在保持可持续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和跨年度调节,可用财力明显增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26.7万亿元,增长8.4%安排,高于GDP预期增幅2.9个百分点,支出强度有保障。同时,安排新增地方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保持平稳适度,保障各地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三是稳基层突出财力下沉。中央对地方常规性转移支付规模近9万亿元,增长8.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8.2万亿元,增长8.7%,加上一次性安排专项转移支付后达到近9.8万亿元,增长18%,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幅,有效缓解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增支压力,保障基层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