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137/280页)
三是优化采购服务,着力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鼓励政府采购信用档案中无不良记录的中小企业免收履约保证金,试行政府采购履约保证保险制度,切实降低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成本。科学规范中小企业认定,合理确定预留份额,严格执行价格评审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切实贯彻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政策,依法保障其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权利。规范政府采购合同管理,依法及时签订合同,依法进行合同公告,落实政府采购资金预付款制度,及时支付应付政府采购款,减轻供应商资金周转压力。
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烟台市财政局
多用"加法":加大财政投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突出抓牢财源建设这个重心,牵头成立烟台市财源建设办公室,深入开展加强财源建设三年行动,膨胀壮大龙头税源,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推动企业升规纳统,进一步促进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质量稳步提升。1-4月,烟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1.2亿元,可比增长10.4%。二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突出抓牢对上争取这个关键,创新实施"三个联动"工作机制,扎实做好上级政策与烟台发展结合的文章,持续增强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财政综合保障能力。1-4月,累计争取各类竞争性资金49.4亿元,总量较上年同期增加25.1亿元,增长103.3%;积极对上争取政府债券资金,累计争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220.48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位,集中支持烟台市重大项目建设快动快干快实施。三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突出抓牢资源统筹这个抓手,聚焦"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的关键领域、重点任务,全面统筹预算资金、上级政策、政府债券、资产资源、金融和社会资本,创新完善统筹协调、有机衔接、互为补充的财力运筹保障机制,集中力量支持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推进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保障基础设施"七网"行动、黄渤海新区、城市更新、老岚水库、潍烟莱荣高铁等重大项目全面提速。
善用"减法":压减"三公"支出,助力企业减轻包袱。一方面,用政府收入的"减"换企业效益的"增"。扎实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活动,顶格落实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作为今年组合式退税减税政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意义重大、作用突出。另一方面,用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保障基本民生及重点领域支出,将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以政府的"紧日子"保障百姓的"好日子"。截至4月底,烟台市民生支出203.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2.5%,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全面兑现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提标政策,自1月起,烟台市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在上年基础上再提高10%以上。
巧用"乘法":强化财税扶持,发挥财政乘数效应。一是加快政府投融资速度。规范有序开展PPP模式推广应用,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有效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今年上半年烟台市城市快速路等8个项目进入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总投资230.09亿元,入库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分列全省第一;财政监管3家企业累计投融资31.65亿元,全力支持海上世界、老岚水库、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二是突出财政政策扶持引导。全面落实《关于纾困解难稳中求进的若干政策措施》,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应急转贷基金1亿元,为资金困难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提供资金周转支持,资金使用费率不高于银行机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0%。联合有关部门牵头制定出台13条农业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对营业额前10名的纳统的住宿、餐饮企业奖励5万元,对年内首次纳统的住宿、餐饮企业奖励5万元,激励企业升规纳统、稳定发展。年内安排资金1000万元,大力支持首店经济发展。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资金6亿元,全面落实引进人才购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创业扶持等各项人才引进政策。烟台市各级财政已落实疫情防控资金13.4亿元,同时安排疫苗采购资金5700余万元支持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三是强化财政金融统筹联动。设立市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构建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今年以来累计办理体系内业务32.26亿元;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标准由10%提高到30%,把烟台市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纳入政策范围,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足用好市级应急转贷基金,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应急转贷业务77笔、金额17.16亿元,有效纾解企业短期流动性困局、坚定发展信心。联合有关部门合力推行"政采贷"融资模式,鼓励各银行开发各具特色的差异化融资服务,创新推行差异化优惠利率。1-5月,办理"政采贷"业务56笔、发放资金1.22亿元,两年来累计办理"政采贷"业务181笔、发放"政采贷"资金4.21亿元,极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借用"除法":破除发展壁垒,化解基层债务风险。一是打破政府采购交易时空限制。开发上线政采"移动交易"APP,通过掌上签章、掌上加解密文件、掌上开标等功能,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开标过程"零跑腿""不见面""掌上办""随时办",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从"线上"到"掌上"的跨越。二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纵深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创新"多点同步""多网联动"模式,详细公布政府"四本账",全覆盖、全方位、全渠道的财政预决算公开体系更加完备。全面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56.67亿元中央、省级资金快速拨付、精准投放,最大程度直接惠企利民。在全省率先部署、上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依托"制度+技术"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全面加强国资预算精细化管理,实现各类市属国有企业全覆盖,国有独资企业利润收取比例提高到30%。创新推进绩效监控工作,实施"四个结合",实现财政资金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监管,不断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加强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过程管理,认真落实化债计划,严控新增隐性债务、稳步消化存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宏观调控政策实微观支持力度大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
"预算报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政府工作报告一脉相承,政治站位高、大局观念强,彰显了'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展现了中央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提质增效,采取了'真金白银'的具体举措,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