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136/280页)
"这一连串'真金白银'的数字背后,是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它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前瞻性强、导向作用大,非常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戴运龙表示。
落实"国之大者"有力有方
戴运龙说,第二个深刻的感受是报告高站位谋划部署,落实"国之大者"有力有方。中央财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心怀"国之大者",把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以极高的政治站位推动重大政策落地落实,对广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加快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财税优惠政策落地。推进两个合作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部积极推进落实两个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迅速出台并实施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政策优惠力度前所未有、含金量很高。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成为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二是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广东是人口大省,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支出压力较大。财政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从制度机制上着手完善,并在资金分配中充分考虑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支出需求,稳步提高常住人口的折算比例,让广东等人口净流入地区获得实惠。如:2018-2021年中央安排广东省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从9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年均增长13.1%,增幅位居全国前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还将进一步提高折算比例,将在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戴运龙说,第三个深刻的感受是财政部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指导地方财政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中央选定广东、上海等财政体量大、经济实力强的地区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广东在2021年底如期完成全省存量隐性债务"清零"目标,目前正在开展结果认定等"扫尾"工作,全域无隐性债务对推动政绩观转变、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广东于2021年5月率先实现全省全面上线,做到"四本预算"资金进系统,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预算全贯通,为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夯实了坚实基础。
三是实施预算管理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财政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财政部的指导下,广东省在2018年和2021年先后实施两轮预算改革,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预算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广东省财政管理考核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历史性获得全国第一。
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助力制造业三年倍增
马鞍市财政局(国资委)党委书记、局长吴斌
"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暨'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动员大会,吹响了制造业三年倍增的'冲锋号',发出了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的'动员令'。"日前,市财政局(国资委)党委书记、局长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一年,市财政局(国资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力"一改、两为、五做到",坚持不懈改作风、全心全意办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贡献更多财政力量。
"等高对标"抓好学习贯彻。将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作为市财政局(国资委)"开门第一件事",对标沪苏浙、省内等先发地区,分析财税结构、营商环境、民生实事成效等方面的差距不足,明确转作风从找问题、明目标、抓解决开始的鲜明导向。
"马上就办"回应企业诉求。市财政局(国资委)迅速响应"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部署,针对马鞍山市思迪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反馈的招工难、融资难方面问题,积极对接县区载体,帮助企业研究解决方案。同时,深入企业宣传解读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及市级产业扶持政策,确保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智能化改造等优惠政策落地见效。
"求真务实"创优营商环境。市财政局(国资委)推行工业类项目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免收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安排资金开展小微企业续贷过桥服务,研究制定供水供气企业施工涉及建筑区划红线外的城市道路占用、挖掘修复、绿化迁移管养等相关费用减免政策,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鼓励采购人提高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和预付款比例,用好政府采购政策,助力市场主体不断提质扩量增效。
"尽心竭力"办好民生事。市财政局(国资委)充分发挥财政牵头协调作用,加强资金统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政策资金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前谋划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积极创新民生工程管养模式,全力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带头接访"夯实稳定基础。市财政局(国资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领导信访接待日、督办查办等制度,建立台账,完善信访案件登记归档工作,积极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深入基层一线,与信访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依法依规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财政政策精准发力助推营商环境提升
南通市财政局党组书记曹金海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增强我市综合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和有力支撑。市财政局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立足财政职能,主动担当作为,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强化财政政策支持,优化财政服务水平,以更细更实的举措助力擦亮"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品牌,增强我市营商环境软实力,激发企业强劲发展动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着力拓展惠企利民工具深度。完善惠企资金管理办法,简化市本级惠企政策审核流程,压缩兑现周期,确保市本级惠企资金快速、精准直达企业。坚持"客户思维""用户体验"理念,持续优化南通市政府支持企业发展项目管理系统,分类集成展示实际惠企政策,确保认定类政策"免申即享",审核类政策申报通知一键查询,审核结果一个口子统一公示,实现市级管理端预算执行可查询,企业端申报、审核、资金下达全流程可视化。落实免收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政策,确保企业尽快受益,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负约600万元。
二是撬动金融杠杆,着力提高企业融资便利程度。设立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新建立"江海贷"财政金融临港高端设备制造及纺织产业信贷业务、"江海贷"财政金融海工装备及新材料产业信贷业务,实现"江海贷"财政金融产品整个市区全覆盖。力争4项财政金融产品2022年在贷余额由上年的76亿元增加到85亿元,财政放大倍数平均达15倍以上。拓展合作银行,督促合作银行继续加大逾期贷款财政代偿款的追偿力度,建立尽职免责容错机制,形成"能贷、愿贷、敢贷"的全链条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