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58/280页)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省总收入758.4亿元,其中,当年收入461.3亿元,上年结余297.1亿元。支出423.2亿元,年终累计结余335.2亿元。
省本级总收入513.8亿元,其中,当年收入376.1亿元,上年结余137.7亿元。支出366.2亿元,年终累计结余147.6亿元。
具体情况详见《青海省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以上各项收支数据待财政部批复决算后,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向省人大依法报告相关事项。
需要说明的问题:(1)关于地方收入超收情况。随着经济稳步恢复,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的规上工业企业利税增长,全省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加之2020年收入基数较低,总体算账全省较年初预算超收23.3亿元,其中省本级超收2.1亿元,市州超收21.2亿元。按照财政部最新规定,2021年超收收入全部用于冲减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关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余结转情况。2021年结转资金295.6亿元,较2020年增加154.3亿元,增长109.3%,这部分资金将结转至2022年继续使用。结转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规定,从2021年起,市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结余不再按权责发生制列支。
(3)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及发行使用情况。债务限额余额情况。2021年末,全省政府债务限额3074.7亿元(一般债务2296.9亿元、专项债券777.8亿元),债务余额2787.2亿元(一般债务2153.9亿元、专项债券633.3亿元)。其中,省本级政府债务限额1800.2亿元(一般债务1622.5亿元、专项债券177.7亿元),债务余额1707.6亿元(一般债务1554.9亿元、专项债券152.7亿元);市州政府债务限额1274.5亿元(一般债务674.4亿元、专项债券600.1亿元),债务余额1079.6亿元(一般债务599亿元、专项债券480.6亿元)。债券分配情况。全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364亿元,其中,省本级安排157亿元、转贷市州207亿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后,对省本级因部分债券项目前期准备不足,当年无法形成支出的23.5亿元进行了调整,其中,一般债券调整到其他项目的4.9亿元,转贷至市州9.6亿元;专项债券调整到其他项目的0.5亿元,收回已分配未发行的额度8.5亿元)。债券发行情况。全年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03.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80.8亿元(新增债券197.1亿元、再融资债券183.7亿元),专项债券123.1亿元(新增债券70.6亿元、再融资债券52.5亿元)。新增一般债券5亿元、专项债券86.5亿元(省本级8.5亿元、市州76亿元、待分配2亿元)尚未发行,按照财政部最新政策要求,结转至2022年发行使用。债券额度结转情况。截至2021年底,全省未发行结转新增债券额度91.5亿元(一般债券5亿元、专项债券86.5亿元),其中,省本级15.5亿元(一般债券5亿元、专项债券10.5亿元),主要是2021年12月财政部新下达新增债务额度7亿元(一般债券5亿元、专项债券2亿元),收回的专项债券额度8.5亿元;市州专项债券额度76亿元。债券使用及还本付息情况。全年发行的新增债券267.7亿元,按规定全部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专项债券在发行前均按要求报送财政部进行了审核。全年债务还本支出244亿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支出89.8亿元。
(4)关于省本级预备费支出情况。预算安排20亿元,实际支出2.1亿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玛多"5·22"地震应急救灾支出,剩余17.9亿元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落实人代会预算审查决议及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1.严肃财经纪律有效落实。始终把严肃财经纪律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要件,坚持过紧日子,增强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的刚性,坚决排查整改各类财经违纪违规问题。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整合压减调研、会议、培训、论坛、庆典等各类公务活动开支,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和办公业务用房维修改造、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新增资产配置等,全年一般性支出压减15%,"三公"经费压减3%。规范完善财政预算调整调剂事项,首次实现了省本级预算"零追加"。加快构建严肃财经纪律制度体系。在深入开展预算管理改革、支出标准体系、预算绩效管理和财会监督等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深化结果运用和成果转化,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意见》,跟进制定财政运行风险处置、承受能力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公物仓管理等配套办法,从制度层面堵塞政策漏洞。加强问题整改落实。实行审计问题整改集体审议制度,瞄准顽瘴痼疾,对照巡视、审计、督查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着眼"治已病、防未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清理规范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专项检查,不断强化制约监督、落实问题整改、严肃责任追究,财政风险有效降低,财经秩序明显好转。
2.财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始终把组织壮大财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抓自有收入与争取中央补助并行,推进财政资源统筹和盘活资金资产并重,全省地方收入和总财力分别跨上300亿元、2300亿元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地方收入征管。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减税降费、财税政策调整等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建立收入调度机制,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堵塞非税征收漏洞,强化收入源头管控,努力培植壮大税源,集中开展财政收入虚假问题整治行动,推动实现收入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健全完善争取中央补助考核、协调调度、奖惩激励等制度机制。紧盯省委省政府领导拜会国家部委议定的事项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利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加大汇报争取力度,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零增长的情况下,全年争取中央各类补助1504.7亿元,同口径增长5.9%。争取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364亿元。协调落实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资金25亿元。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盘活。强化"三本预算"统筹衔接和调入力度,全省从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亿元。有效盘活资金资产,当年清理收回省级政府投资基金闲置财政出资11.7亿元,调剂使用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16亿元,盘活消化上年底财政存量资金96.2%,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3.重点刚性支出保障有力。始终把增强重点支出财力保障作为资金安排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推进财政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围绕应急保障任务。及时下达抗震救灾资金23.2亿元,全力支持玛多"5·22"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筹措资金8.4亿元,支持全民免费接种;下达疫情防控资金1.5亿元,从中紧急调拨西宁、海东疫情防控资金2500万元,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围绕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下达资金115亿元,统筹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江源祁连山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及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全面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健全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源头及干流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达资金64.5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审批权下放县级要求,完善财政涉农资金因素法分配方式,调整支农资金结构,补齐农田水利设施短板,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业保险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农牧业信贷担保作用,积极解决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围绕基层财政运行。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37项转移支付纳入直达机制管理,惠企利民成效明显。坚持财力下沉,省对下补助达到1040.4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482.7亿元,督导市县严格落实预算安排优先顺序,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和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