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系统领导讲话、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资料-60篇(第27/27页)
"实"些。部门领导的讲话稿,就要更微观、更具体,一般只需要对会议进行简要小结,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些具体要求就行了。这样一来,各位领导的讲话稿就能做到"分工不分家",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第二,要明白谁来听。领导要发表讲话,就要有听众。由于听众的职务身份、政策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而,面对不同的听众,讲话稿也应该有所区别。事实上,我们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就会发现,这两篇讲话的风格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的文学性比较强,而后者则凸显出较深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可见,听众不同,讲话稿的风格肯定也会不一样。因此,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一定要强化对象意识,了解听众是谁,他们的兴趣、心理、愿望、利益诉求、思维习惯和语言特点是什么,等等。比如,在表彰奖励时,对先进人物要引导其继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保持谦虚谨慎;对部队、公检法工作人员讲话,就要雄壮有力,斩钉截铁;对基层群众讲话,句子结构要简单,语言要通俗易懂,千万不能咬文嚼字,可以适当用些方言,聊天式讲话;对文艺工作者讲话,就要注重形象思维,多一些文学色彩,不妨加点儿激情感染的语句;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内容要简短精练,做到谦虚、低调,不能总讲大道理,给上级上课;但是对下级作工作报告,则要体现出上级领导应有的思想性、权威性、指导性;跟专家学者讲话,要注重逻辑思维,最好要体现出理论性、逻辑性和学术性,等等。
第三,要明白为什么讲。这是指在起草讲话稿时,得弄明白领导讲话的主要目的。领导的一篇稿子,要么就是为了总结工作成绩或者经验教训,要么就是为了传达学习上级精神,要么就是想研究解决问题:要么就是为了凝心聚力、给大家加油鼓劲,要么就是希望大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等等。不论如何,领导发表讲话是有针对性的。明确了讲话目的,起草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增强针对性。因此,是总结工作还是下达指示,是表彰先进还是批评落后,是理论学习还是警示教育,我们起草者心里始终要有清醒认识,注意好讲话稿的语气、措辞、节奏。
第四,要明白在什么场合或者时候讲。领导讲话的场合、时候、顺序不同,对讲话稿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就讲话的场合来说,领导是在大型会议上讲还是在小型会议上讲,在正式场合讲还是在非正式场合讲,在机关里讲还是在最基层讲,在喜庆场合讲还是在沉痛场合讲,对讲话稿的要求肯定会不一样。比如,在大型会议上讲,就得更规范一些、严谨一些;在小型会议上讲,就可以亲切一点儿、轻松一点儿。就讲话的时候来说,是在会议开始时讲还是在会议结束时讲,是在调研开始时讲还是在调研结束时讲,是在白天讲还是在晚上讲,是在临时召集的会议上讲还是在准备已久的会议上讲,对讲话稿的要求也会不一样。比如,在临时召集的会议上讲,往往事情比较急迫,这就得直奔主题,长话短说,简明扼要,绝不能拖泥带水。比如,防汛讲话,没有长的,再长,水就来了。就讲话的顺序来说,处在前面、中间还是后面,是自由发言还是依次发言,对讲话稿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如果是在后面讲,为了避免重复,就得考虑前面发言者可能会讲什么,可能会怎么讲。比如,省委常委会每半年听取一次各市工作汇报,我们起草材料时,首先考虑其他怎么汇报,怎么在汇报框架、汇报内容、汇报语言运用上,另辟蹊径,效果就不错。因此,相对来说,要求就更高一些,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讲话稿的结构框架,还是具体内容,都得有所创新,尽量能做到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三、把好脉
这里的"脉",指的就是领导同志的"思想脉络"。也就是说,要领会好领导意图。我们办公室工作人员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代领导"立言",是"受领导所托"而进行的一种"被动型"写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准确理解、正确表达领导意图上下功夫、用力气。如果背离了领导意图,哪怕文笔再优美、结构再合理,也难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往往劳而无功。只有体现了领导意图,领导满意,才算是大功告成。当然,领会好领导意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坚定的党性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外,还得善于利用好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从讨论交流交往中领会好领导意图。起草讲话稿前,有的领导可能会将起草人召集起来,面授"机宜",讲明大体思路、主要想法或观点、基本要求,等等。这是领会领导意图最直接、最有效的机会,必须充分利用好。这里我提醒大家,进领导办公室,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得拿个本,随时记录。有的不拿本就进领导办公室,那是干什么去了。除了认真聆听、深入领悟以外,遇到不大明白的地方,当场请教。这样,不但有利于自己弄清楚,而且也可以对领导观点进行更深刻的阐释。与此同时,起草者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思想去深化、拓展领导的意图。作为文字工作人员,平时也会有一些同领导交往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往往会有新的想法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比如,在车上、餐桌上、散步的路上。只要处处做个有心人,肯定会大有收获。
第二,从会议和调研讲话中领会好领导意图。领导的思想一般会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各种会议讲话当中。所以,每次重要会议召开后,各单位都会及时组织大家进行传达学习。对于这些会议讲话,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们要逐字逐句地加以认真学习,研究透彻。如果有机会参加会议,还要对照原稿逐句进行核实,看看领导临时有哪些具体变化,有哪些插话。领导脱稿讲的地方,往往是领导比较感兴趣、比较重视的地方,如果不能现场参加,也要尽量争取听听会议录音。下次起草相关讲话稿时就可以在这些地方多着些笔墨,进行深入阐述。需要强调的是,一旦有领导讲话的场合或者机会,不管领导有没有安排,我们办公室工作人员都要带好录音笔和笔记本。只要领导没有说不允许录音,领导一开口,我们就要开录、开记,回头再进行消化整理。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对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大有裨益。对于新上任的领导,就应该尽力找到该领导原来任职时的讲话稿来进行学习研究,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其关注点在哪里,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等等。一些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会发文件,有的讲话还会在内网,甚至在外网发布,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料,必须加以利用。看多了,一动手写起讲话稿来,自然也就更加对领导的胃口了。另外,领导的思想不只是体现在会议讲话里,很多时候还会流露在调研考察过程中。领导在同下级单位、干部群众座谈对话过程中,在实地参观走访时,都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一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领导可能会立即进行询问或者解释。其实,这里面都体现了领导的意图。作为陪同人员,就要时时关注,及时做好记录。
第三,从领导批示和文章中领会好领导意图。领导阅读档、报刊后的批示,蕴含着领导许多有感而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态度,悉心研究这些批示,就能看出哪些问题、哪项工作是领导所关心关注的,同时能明白领导对这些问题、这些工作的基本看法。当然,这些批示可能只是片段的、零散的,这时我们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要做好衔接和整合,把零散的整得更系统,把片段的整得更完整。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起草领导讲话稿时拿来就可以用得上,省时又省力。同时,领导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起草的文章或者材料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是察明领导意图的一个重要窗口。对这些修改意见,一定要认真研究、反复揣摩。领导修改的每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都是有其理由的。对领导是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么改,一定要弄出个"所以然"来。这也是领会好领导意图,进而迅速提高文稿起草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有的领导会撰写并公开发表文章,或者公开出版著作。这里面的内容及思想通常都是经过领导深入思考、比较成熟了的。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还要做到熟练掌握,一旦起草讲话稿时就可以直接用上去。
第四,通过其他相关人员领会好领导意图。虽然是办公室工作人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跟领导直接打交道,都能从正面直接了解到领导所思、所想。此时,就要多向领导身边的同志请教,多听听他们的意见,用可能多掌握一些领导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比如其思想、学习背景、工作经历、语言风格,等等。还有单位一些老同志,自然对领导也了解得多一些,对领导意图也把握得更准一些。一句话,就是要尽量多向其他相关人员请教,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千方百计增加对领导的了解。我们常讲"关门当书记""关门当领导",领会好了领导意图,在具体起草讲话稿时,就会进入角色,写出来的讲话稿就越对领导的口味,达到同频共振,工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四、谋好篇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一篇讲话稿都是有其内在逻辑结构的,结构不清晰,主题思想也就很难讲清楚、讲透彻。写材料的人,最初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出的一个讲话稿被领导"批"得一无是处,甚至全盘否定。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可能就是,讲话稿的结构安排不合理。所以,我们在起草讲话稿时,不能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写到哪儿算哪儿。当我们接到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任务后,就得在谋篇布局方面下足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从战术方面考虑,钻到文字表述这些工作中去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谋好了篇,布好了局,起草领导讲话稿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俗话说,"文无定法"。除了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人代会报告等会议讲话稿结构比较固定以外,其他多数领导讲话稿都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果总是老一套,讲话"三段论":第一段讲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二段讲目标、任务和措施,第三段讲加强组织领导。这种套路性的讲话稿,虽然写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也不会出现大的逻辑问题,但是想要写出彩却很难。因为这种结构经常采用,听众很容易产生视听疲劳。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遵循内在逻辑规律的基础上,来组织和安排讲话稿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列出更为具体的讲话提纲。重要讲话的提纲应尽可能列得详细一些,至少要列到二级标题,一些重要观点也可以列出来。由于领导讲话往往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整个班子、整个集体,所以讲话提纲须经领导审阅同意。一些重要讲话稿的提纲,还要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
五、用好语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文章的生命。即使结构再好,材料再丰富,如果没有好的语言,领导讲话稿也不可能成功。事实上,语言也最能体现领导讲话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水平。用好了语言,听众才三能听得进、坐得住、记得牢。相较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领导讲话稿的语言有它自己的要求和特点。
第一,要做到准确。准确是领导讲话稿的生命。领导讲话稿很多时候是用来传达政策、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这就要讲正确的话、恰当的话。现在是信息时代,一句话讲错,可能马上就天下人人皆知。而且,这可能还只是小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那就更严重了。要想做到准确,就得有哲学思维、理论功底,对工作和情况熟悉,经过认真辨析、反复琢磨,能看出事物的本质和相互联系来。比如,形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很大进展",还是"突破性进展"?就得认真推敲,拿捏得当。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就得旗帜鲜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第二,要做到庄重。这是由领导讲话稿的权威性特点所决定的。只有用庄重的语言,才能体现这个特点。对于政治性会议讲话稿、工作性会议讲话稿更是如此。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讲话稿用语都得很庄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在一般庆祝活动上的简短讲话就应热情洋溢、充满喜庆气息;在青年学生活动上的发言就应新鲜活泼,简洁明快,充满时代气息。
第三,要做到生动。领导讲话稿,语言生动、形象,或引经据典,或诙谐幽默,或充满哲理,又通俗易懂,富于变化,就容易吸引听众,引发共鸣。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的闭幕词中一名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大家看,这句话多通俗,多精练,多富有号召力!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用一些朴实、通俗的语言,用一些普通群众耳熟能详话来表达思想,包括一些比喻。比如,他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用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说,"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比喻说明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是不够的;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来形容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表述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合适"。这些群众语言,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口语化味道很浓,它一扫人们反感的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与大众话语体系很对接、很吻合。我正在学习,也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总书记的讲话。
第四,要做到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话稿要想打动人,让人心悦诚服,由衷接受,那就得充满感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性情。例如,2012年
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xx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朴实平和、真挚感人,温暖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六、打好磨
要写好文章,最后还得在润色、补遗和修改上下苦功夫,就如同房子建好以后需要好好装修一样,尤其对于重要讲话稿来说更是如此。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有其道理的。
第一,打磨形式。凡是领导讲话稿的层次不分明、结构不合理、衔接不顺畅的,都得进行调整打磨。这是宏观层面的。
第二,打磨内容。这主要是看看主题是否鲜明,思想观点是否正确,主题、观点、材料二者之间是否融合,顺理成章。尤其是要注意把好"政治关""政策关",确保主题观点符合上级精神,符合领导意图。对于材料,该增的增,改删的删,该压缩的就压缩。
第三,打磨语言。这主要是看句子是否通畅、语言是否恰当、文字与标点是否正确以及版式字体有无错误,等等。对整个文稿都要一字一句地抠,绝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那么,具体有哪些打磨方法呢?
第一,个人打磨法。也就是讲话稿起草人自己进行打磨它可以分为审阅打磨、通读打磨和冷却打磨。审阅打磨是在完成初稿后,起草人自己通过审阅的方式对讲话稿从头到尾进行打磨。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通读打磨是指起草人通过通篇朗读或者模拟领导人讲话的方式对讲话稿进行打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感觉出气势是否充沛、逻辑是否完整、衔接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晰以及字词是否正确等问题。这种方法很管用。冷却打磨是指完成初稿后,先不呈报给相关领导,而是暂时"放一放",让它"冷却冷却",隔几天或者一段时间再拿出来打磨。有的错误或者不足,在当时自己可能看不出来,但是隔几天再看,很快就能发现。这种方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经常写讲话稿的人,可能都深有体会。当然,对于那些时间要求比较急的讲话稿,这种方法并不适用。
第二,集体打磨法。这是指依靠集体力量来进行打磨的方法。对于那些意义重大、内容复杂、要求很高的讲话稿,就得先请所有起草人员、相关领导坐在一起来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打磨完善。有时候,可以由相关领导带领大家,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语言,逐字逐句地进行集体"推敲"。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会议讲话稿,在集体修改打磨后,还得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充分吸取集体智慧。
第三,专家打磨法。这是指借助专家或者"高手"力量进行打磨的方法。对于那些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且比较重要的讲话稿,就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把关打磨。在完成初稿后,也可以多请教身边的"高手",让他们看看,提提意见。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作为讲话稿起草人,一定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自己当成讲话稿的"最后把关者",真正呈报给领导的应该是体现了自己最高水田尽了个人能力的"最后一稿"。如果心里老想着,反正后面还有各级领导层层把关,有什么错误或者不足他们也会改过来的,自己先完成个初稿就行了。有了这种思想,是很难写好讲话稿的,其写作水平也难以得到真正锻炼和提高。而且,起草人花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精力,有没有用心尽力,领导一看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反复修改后,我们就要尽快将讲话稿呈送给相关领导审阅。一方面,是让领导提前熟悉熟悉讲话稿;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领导看看有无修改或者补充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讲话稿。很多时候,我们起草的讲话稿,最后还得经过相关领导层层修改把关。对于每一位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虚心接受。这时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修改原则:必须改的坚决改,可改可不改的尽量改。在具体操作时,不同的领导可能有不同的意见,这时就要取其共同点进行修改;对同一问题提出了不同修改意见的,以上一级领导意见为准;有时意见分歧较大,各执一词,职务又差不多,自己也不便从中协调,可以呈报给讲话领导本人或者单位"一把手"审定;对于那些意见完全对立的部分,有时也可以直接予以删除;对于那些不正确因而没有被采纳的意见,则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择机向提出意见的相关领导作出解释说明。
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讲话稿已经定稿了,也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在领导正式讲话时,我们还要主动争取到现场听,直观了解领导讲话的效果,看看领导在哪些地方进行了最后修改或者现场发挥,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听取参会者的意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即使到不了现场,事后也要认真听取讲话录音或者观看视频,一一进行比对,仔细揣摩领导讲话对的语气、语调,甚至动作,从中也可以感受到领导比较重视或关注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对于那些最后修改或者现场发挥的内容,更是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出个"所以然"来。这些工作,其实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修改"讲话稿的过程,对于下发领导讲话通报稿,特别是对于下一次起草领导讲话稿,提高领会领导意图的能力,进而提高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时间关系,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6.学习xx同志在市委办公室支部组织生活会讲话的心得体会
按照局党组统一要求,我认真学习了郭书记在市委办公室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的讲话,深刻认识到郭书记对我们年轻一辈的殷切期盼,使我重新审视自己。通过对"比较、换位、择重、慎言、综合、深思"12字箴言的学习理解,我认识到身为年轻干部,需要兢兢业业、诚诚恳恳工作,还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干部。
一、学会"比较",善用"换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做选择,而做选择,就必要学会"比较",权衡各种利弊,给出自己最明智的选项。正如郭书记所说的,要奋斗总会有牺牲,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知与心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事业收获与家庭付出等关系,把准方向、顺从大势、学会取舍。我们身为年轻干部,正是家庭与工作,个人与集体选择的奠基时期,如果这时候只想着自己,忽略集体,那么今后就很难在干事创业中取得成功,虽然这样照顾了家人,维护了自己,但与我们报考公务员时的抱负背道而驰,并不算是实现了人生理想。而在选择中,我们要善用"换位",不但善待工作对象,还要善于换位思考领导、同事对工作的安排。
二、工作"择重",选择"慎言"
"择重"就是要选择重点、突显关键,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是勤于思考,发扬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学习、工作精力,放到重要的方面,确保自己的核心能力得到有力提升,而不是浪费在不相干的地方上。特别是现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要接触无数信息,如果不把无用信息过滤掉,那么我们可能会把一天天的时间浪费到网络上,而什么工作都没有完成。"慎言"则教育我们,要学会表达,虽然同事应当坦诚相待,但合理的表达方式会让你的表达,取得更好的效果;要管住自己的嘴,同时又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做到这些那么"慎言"也就不再会变成一句空话。
三、业务"综合",确保"深思"
在干事创业,完成工作业务时,时刻坚持"综合"。不能因为工作的某一方面取得成绩就自吹自擂,那么很可能工作的其他部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甚至还有不足,这要求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不能偏废。"深思"要求我们不断深入思考,通过思考来明辨是非、守正创新、破解难题。只有"深思"才能真正逐步接近真理。
郭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值得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下一步,我将继续加强对郭书记讲话的学习,提高自己对"比较、换位、择重、慎言、综合、深思"12字箴言的理解,确保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