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巡视工作、巡察工作材料(23篇)(第15/3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85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62分钟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早期,移植和借鉴了共产国际的巡视制度开展自身建设和革命斗争。共产国际强调中国共产党也要开展巡视工作,通过巡视解决中国组织、乡村、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并给予经费支持。如1926年11月,《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中就有规定,"中央与区委要有经常的特派巡视员,这人可以从各方最好的工作者之中选出来","为做乡村的工作起见,巡视组织也须特别造就"。

一战后兴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可谓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版图。而巡视作为共产国际指导各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开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而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制度,自带政治基因,政治色彩鲜明而突出。

(二)巡视是中国古代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方式

巡视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是古代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屮国古代,巡视既有明察,也有暗访;既有帝王亲巡,也有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派遣官员定期或不定期巡视地方,以达到巩固政权、监察百官、察举非法等目的。可以说,巡视具有浓厚的传统政治文化基础。

中国古代的巡视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集权统治而诞生和发展的。[1]先秦时期实行分封制,"天子巡狩"意在巡视各诸侯王是否遵守礼乐制度、是否维护周天子权威等涉及周王朝统治的重大事项,而非各诸侯国内部事务。秦汉时期实现大一统,巡视主要监督地方要官是否遵守中央政令、维护中央权威等,如汉武帝时期《六条问事》的核心内容即为郡国守相官员是否存在"不奉诏书""不恤疑讼""选署不平""割损政令"等问题,其他官吏刺史则一律不问。隋唐设立"一台三院""分道巡按",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成熟。唐绘在健使巡省天下诏》中写入"惟惧淳化未敷,名教或替,固有巡视之典",巡按使的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元代以后,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划分22个监察区,察院派"肃政廉访使"常驻地方,并在江南和陕西设"行御史台",作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以统治各道。明清,逐渐形成由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和巡按御史相互巡视、互为补充的巡视制度。[4](P35-46)可见,古代巡视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伴随着我国中央权威的君主集权制度萌芽、发展、强化的整个历史进程。

中国古代巡视的主要功能包括监察、谏言、弹劾、考绩、举荐等关系到皇权与中央集权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各级官员加强监督,防止其谋反或违法乱纪、对君主不忠,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君权,一直以来便是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监督制度。虽然,古代巡视制度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政治经验。我们党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对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经验与智慧进行了批判性借鉴和创造性转化。

(三)巡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始于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中央特派员制度。百年来,巡视的职能定位应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而调整,一直都服务于党发展、壮大、建设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政治事项,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大革命时期,党的领导体制初创,全国性的组织体系尚不完善,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央特派员领导指导各地党组织,向各地传达党中央指示、指导地方政治工作、发展党员、推进革命运动。八七会议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健全发展,巡视成为党的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笼罩下,巡视秘密地领导各地开展组织建设、社会动员、处理突发事件。抗日战争时期,巡视承担"传达上级党委意见,考察下面情形"的职能,并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广泛用于宣传、土改、部队训练和军事斗争等领域。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中,巡视成为一种"党的领导中的辅助方式",是党中央指导和检查土地改革的重要手段。整党整风运动时期,巡视职能转向监督检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巡视作为一种重要领导方法在社教运动中使用。改革开放后,1993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决定》,巡视制度应加强党内监督、密切联系群众的切实需要而在制度层面恢复重启。直至1996年3月,中央纪委派出两批巡视组正式开展巡视工作。从党的十四大开始,党中央将巡视定位于党内监督,并作为重要监督制度予以推行,巡视制度逐步发展成熟。党的十七大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时写入巡视制度。

在党的历史进程中,巡视一直与健全党的组织、加强党的领导等党的政治发展历程相伴而生,是中国共产党为强化权力监督、应对规模治理"失察难题"而建立的长效机制。[8]建党初期,特派员、巡视员必须由"政治性极强""各方面最好"的人担任。巡视员到各地巡视时负责组织和主持党部会议,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各种决策;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政治上唤醒和教育刚入党的党员;开展政治斗争训练,将各级党部改造和整顿为以工人、农民等无产者为主体的符合无产阶级特征的组织。1989年后,党中央意识到党内腐败问题的严重危害而决定重启巡视制度。1997年2月,巡视作为党内监督中的首项制度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中。

在党的不同发展阶段,巡视的人员要求、职能定位、使命职责、工作方式等方面均不断改进和发展,政治要求严格,政治属性鲜明,政治站位明确。在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这个大政治前提下,巡视把握历史主动性,发挥制度能动性,不断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赢得了高度的历史地位、制度权威和口碑声誉。

二、新时代政治巡视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适应新时代形势任务要求,对巡视作出重大改革和调整,将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明确政治巡视定位并不断发展深化,监督内容越发明确,方式方法持续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协调,政治属性充分彰显,充分发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作用。

(-)政治巡视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政治巡视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聚焦管党治党过程中最具风险、最为焦灼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问题开展监督,监督重点从聚焦"一个中心"围绕"四个着力"①到紧扣"六大纪律"②深化"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为党中央了解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中管金融机构、中管企业、中管高校的政治生态,把握"树木"和"森林"的情况,更加精准地"拔烂树,治病树,以防护整个森林",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撑。在2015年中央第三轮对中管金融单位的巡视动员部署会上,党中央正式提出政治巡视概念,明确政治巡视定位,聚焦"三大问题"③开展巡视监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此后,政治巡视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不断深化,监督重点先是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按"六围绕一加强"④开展监督,后来明确为聚焦监督被巡视党组织政治责任"四个落实"方面的情况,即:"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方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方面,落实巡视、审计等监督整改方面。"2020年5月,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动员部署会暨全国巡视工作会议对政治巡视概念作出定义,即:"政治巡视本质上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这一定义从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