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合集20篇,含党建、经济、农村、民生、生态、改革、社会治理(第4/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08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3分钟

的保证金,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千万。二、主要成因"三角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保机构原因,也有

公立医院原因,还有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具体如下。

医保机构层面。收支平衡压力大。当前,全省医保基金收支总体平衡,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癌症等患者增多,新设备、新技术、新药品需求逐步攀升,医保基金支出显著增加,收支平衡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提高,个别市州农村居民缴费意愿下降,职工医保基金收入增速放缓,但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导致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出现当期亏损。结算环节比较多。目前,全省除实行医保机构

与医药企业直接在线结算外,其他均为医保机构与医院结算、

医院再与医药企业结算。具体为,患者就医后,医院先与患者完成医保费用结算,后续再向医保机构申报,医保机构经审核后将医保金拨付医院。一般情况下,医院会将患者医保费用垫付压力转嫁到药企,而药企又必须守住医院这个庞大市场,不得不承受垫资之痛。结算周期相对长。根据最新办事指南,全省参保人省内本地住院结算的,医院与医保部门结算时间为30个工作日;省本级参保人跨省异地住院结算、省内异地住院结算的,医院与医保部门结算时间分别为30、40个工作日。因医保与医院之间的结算时间长,致使医院与药企的结算时间更长,导致医药企业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多、资金周转压力大。目录更新不及时。医保报销目录更新不及时,跟不上临床诊疗用药需要,经常出现部分药品为临床必需,但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保不予报销。以凝血酶原复合物为例,在医保目录中,该药物适应症为乙型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但专家认为该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而医保部门认为此类情况属于超适应症使用药物,拒付相应医保费用,有时还给予处罚。

公立医院层面。依赖医保过多。全省公立医院财务运行压

力大,负担沉重,过多依赖医保基金。部分公立医院收入构成中,医保金收入占到总收入近半壁江山,医保基金一旦暂时断供,医院即难以偿还药企欠款,甚至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债务负担沉重。近年来,随着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药事服务零收费、

医保结算不及时不充分、养老保险启动等因素,医院收入相对

减少,但刚性支出不断增大,特别是部分医院盲目扩张规模、举债建设、购置高值设备,导致医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而目前各级缺乏相应的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制度安排。内部管理不严。主要表现为:一是超额报销,医院超医保目录报销部分,医保不予认可;二是患者跑单,"三无"患者(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丧失劳动力而无力抚养的公民)拖欠费用达3.33亿元;三是欺诈骗保,医院、患者欺诈骗保部分,医保坚决拒付;四是违约拒付,部分医院与医保之间签订了合作协议,医院单方面违反协议的,医保予以拒付。自身利益驱动。目前部分公立医院获得药品返利的主要方式是拖欠药品采购款形成的利息收益。医院拖欠药企贷款的平均时长或超一年,而通过一年欠款+保证金的方式,医院或可获取20%左右的利润。

政府本级层面。办医投入相对不足。一是财政补助不足。全省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六项投入"不足。全省财政对公立医院"六项投入"

(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尚未出台刚性政策,普遍投入不太到位,特别是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投入不足。三是医改补差不足。实施药品及耗材零差价前,医药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30%,零差价实施后,改革文件规定

的8:1:1(8为价格补偿,1为医院承担,1为财政补偿)的

补偿政策尚未跟进到位。协调机制相对欠缺。医保拒付医院,而医院又认为医保应付的账款数额没到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缺乏权威的协调、仲裁机制,导致这笔账款无人认账、无人负责,成为呆账、坏账。

三、相关建议

化解"三角债"问题,应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内外发力、标本兼治、平衡各方、一体推进。

实行直接在线结算。在"三角债"问题上,医院处于中间

"一角",如将其剥离出来,化繁为简,则"三角债"问题迎刃而解。中办、国办发布了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28条意见。其中,第18条明确提到要"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同时,国家正在推行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各公立医院拟采购药品,需先报计划到当地医保部门,由医保部门汇总药品类型及采购量,实行集中带量采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线交易结算。当前,全省除麻醉类、精神类、毒性药品在省药监局网站交易外,其他85%以上的药品都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交易。全省应抢抓这一政策机遇,充分用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加快推进全省范围内的直接在线结算工作。这样可有效将医院从医药流通链条中剥离出来,使"三角债"转化为"一对一"债务,有效节省工作时间,缩短药企回款周期。

建立完善信息平台。要实现直接在线结算,必须首先完善

信息平台。目前,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已与部分大型企业的ERP

系统对接,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正围绕"一个平台、两级网络、三类标准、四种应用、五个体系、六大目标"思路加快建设,信息共建共享趋势明显。为进一步提高全省统一的医药领域综合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议加大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建立包括医保机构、公立医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医药企业等在内的医改综合信息互联互通工作平台,对医药从招标、采购、配送、使用、结算、支付等,进行全流程记录,在统一平台下实现医药集中结算、在线支付、统一收支,避免形成"信息孤岛",缩短结算周期,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帮助医院纾困解难。政府在保需方(患者)的基础上,应

适当保供方(医院),降低其逐利冲动,促进其进一步回归公益属性。加快化解医院债务。将医院纳入国家化债范围,完成债务清理甄别,出台化债刚性措施,实施分级分类处理,构建起公立医院存量债务化解机制、违规举债防范机制,切实减轻医院还债压力,使之轻装上阵。严控医院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大力度、更硬举措、更严问责坚决杜绝违规举债建设。落实改革补偿政策。药品、耗材零差价及带量采购改革实施后,有关补偿政策尚未落实,医院为弥补损失,将改革成本转嫁给药企,导致改革"空转"。建议出台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适当提高医院的诊疗收费标准,探索增收药事服务费。实

施结余留用,将集中带量采购降低的药价,医保结余部分留出

一部分给医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议相关部门切实履行投入责任,尽快出台对公立医院"六项投入"的刚性政策,明确投入标准、范围,特别是对医院符合规划要求的基建、设备购置、人员培养等方面支出给予一定保障,减轻医院资金负担。允许企业捐赠医院。当前国家对公立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的政策不够明晰,公立医院面对企业的捐赠往往不知所措。建议建立健全企业捐赠医院相关制度,增加公立医院资金来源,缓解财政投入压力。

完善常态会商机制。建议在定期召开的省医改领导小组会

议上,将"三角债"问题列为重要议题,专题研究、调度,解决有关问题。及时更新医保目录。根据临床需要,统筹考虑财力承受能力,及时更新医保报销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确保医保目录与临床诊疗更加匹配,切实减轻病人用药负担。及时明确医保范围。进一步推进医保金支付规范化,有效解决医保机构、医院各执一词,部分呆账、坏账无人认领的问题。及时调整医保政策。建议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门诊统筹、报销比例和范围等,引导医院优化医疗服务,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住院治疗,减轻患者负担,增加医保基金来源。

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研究

民生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停车难"已经成为萦绕群众心头的一件操心事、烦心事。针对这一问题,我先后找有关负责同志了解了情况,并到城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又组织了调研座谈会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在着力解决这一民生难题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

一、看现状:小车位影响大环境

我市是国家确定的"大城市",城区人口就多达169万,登记注册的汽车超过21万辆且以每年超过1.5万辆的速度增长,商圈、医院、学校、机关、小区在不同时间段面临车满为患、无处可停的难题。我现场走访的小区,建成至今只有四五年时间,600户住户、400多台私家车,配建的停车位却只有153个,上百台车辆随意停放在小区地面和小区外道路上,不仅小区居民抱怨连连,也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百货位于我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是市区人流量、车流量最大的商场之一,但地下一层的停车空间全部被挪作他用,而在十字路口东侧仅

50米处人行道上设置的停车场不仅车位较少,还严重影响主干

道车辆通行。在老城区的商圈,又看到停车位稀少而逼仄,许

多车辆往往要绕行数圈,走运的才能找到一个容身之处,当场有群众直言恨不得把车子停到天上去。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停车位虽小,停车难造成的影响却不小,还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商圈、医院、学校、老旧小区周边因难以找到停车位而成为堵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普遍,影响了正常的通行秩序;苦于没有停车位,很多驾驶员直接把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挤占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空间,增加交通安全风险隐患;长时间的怠速候车和无效绕行直接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加重大气污染;持续的车辆噪声,加上心烦意乱的驾驶员们频繁按喇叭,使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占据公共空间停车行为造成无车人与有车人的利益冲突,停车纠纷屡见不鲜,这又涉及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问题。小车位引发大问题,也成为对城市管理者现代治理能力的一大考验。

城市文明写在马路上,一座城市的文明和进步,不是体现在拥有多少车辆,而是直观反映在文明交通和停车管理水平上。规范有序的停车可以成为一道文明风景,而停车难、停车乱这样的城市病持续发展下去,将成为城市文明的伤疤。当前我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但停车难、停车乱以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影响的是城市的出行环境、文明环境乃至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必须尽快予以治理改善。

二、析原因:小不足积成大缺口

根据住建部《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我市作为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停车位总量应控制在机动车总量的1.1至1.3倍。而市城区人口169万,却仅有停车位19.61万个,其中配建停车位17.13万个,公共停车位2.48万个,保守估计停车位总缺口超过3.4万个。但这远远不是停车难问题的全部,缺乏良好停车习惯、停车设施利用率低下、建设项目收益率低,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据调查,某小区,项目共有9期,基本按1:1的比例配建车位到位,地下车库车位超过8000个,但车位空置率达70%以上,小区周边道路上车停得满满当当、乱七八糟,地下车库却空空如也。市城建投投资上千万兴建的立体停车库,运行一年的收入仅有18.8万元,尚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作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在车辆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正是由于建设、规划、执法、运营、引导等各个环节工作上的一点不足,才造成了今日让群众操心、烦心的停车难现象。

建设有滞后。基本车位的配建方面,我市原有老旧小区和

老城区的企事业单位建设较早,20世纪90年代前基本没有配建要求,2011年前执行的配建标准也较低,即使目前的配建标准也已执行近十年,与近年来机动车迅速增长的情况不完全适应,导致建设上有滞后。出行车位也即公共停车位的建设方面,现有停车场数量少、规模小、形式落后,新建项目建设用地匮乏、

建设条件差、投资回报期长、投融资机制用得不活,导致公共

停车位匮乏,在老城区尤为明显。规划有放松。整体规划方面,

2013年修改的《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提出规划期末市区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应达4.59万个,有关部门也曾在2015年编制的《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明确了总共21.68万个停车位的规划目标,但该两项规划都没有得到严格实施,目前的停车位数量离规划目标差距还不小。个体方面,违反规划的行为在2014年的《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颁布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造成了不少遗留问题。执法有不严。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受停车位分布较广、警力有限的制约,无法对各区域做到全天候严格执法,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加剧了乱停乱放现象。此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和手段,对将停车设施挪作他用、私设停车场、私自划地收费等情况的打击效果也不明显。运营有缺失。一方面,至今没有建成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停车诱导还停留在三级水平,停车资源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各自为政,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据统计我市目前公共停车位的周转率仅为2.5次/日,远低于5次以上的正常水平。另一方面,价格管理政策单一,没有形成差异化的收费标准,甚至出现路内停车免费而入库停车费用高昂的倒挂现象,未能发挥以价格经济杠杆调节停车供需关系的作用。周转率、利用率低,使得部分停车场经营不善,投资者望而却步,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的恶

性循环。引导有不力。对文明出行、规范停车的宣传引导还不

够,人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停车习惯,一些人宁愿违停,也不愿入地,宁愿赌被罚100元的概率,也不愿直接交5元停车费。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有关设施和运营的衔接也没有完全跟上,许多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小汽车出行,致使无法实现有效分流、控流。

应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在客观上有造成停车难问题的故意,反而都在努力工作,希望尽力解决问题。但作为城市管理者,工作中的一些不大的疏忽、放松和拖沓,都可能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而每个部门工作上的一点不完美,在各个环节上传导、累加、放大,最终就有可能造成像停车难这样的系统性治理难题。

三、想办法:小创新能起大作用

停车难是国内外大城市都会面对的普遍难题,而治理停车难也有一定规律需遵循、有不少经验可借鉴。国际上先进水平的停车位全天周转率在7次左右,利用率可达80%。在美国,白天在路边停车必须打表计费,而且越是中心地段收费越贵,像纽约曼哈顿繁忙地区,晚7点前只允许商业用车停留,其他车辆即使付费也算违章。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型超市和商场、写字楼都附带免费的停车区域或收费的地下停车场,收费享受

10%-20%的物业折扣,但对乱停车现象则予以重罚。日本拥有

8000万辆汽车,日本法律规定个人或单位在买车时必须出具拥

有固定车位证明,否则交管部门将不给上牌照。国内也有不少

城市走在了前面。杭州依据停车矛盾的突出程度划分停车分区,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停车限制策略,同时实行了错时停车、挖掘存量土地停车潜力、容积率奖励政策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西安针对年接待游客达1100万人的大唐西市停车难问题,在部分道路仅限单行、加强巡查执法和疏导等措施的基础上,将大唐西市地下停车库与周边5个小区的车位统筹起来,实现日间夜间错时共享,不仅解决了停车矛盾,也带来了周边交通的显著改善。北京在经历了许多探索后,也于今年1月1日起在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实现了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采用高位视频、地磁、视频桩等不同形式对停放车辆进行电子收费,并将在今年底前实现全市全覆盖。这些措施和办法,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三条:建足、盘活、管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市委、市政府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找出适合实际的治理之策。目前来看,有的举措已经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在建足上转思路。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建筑配建

停车为主,社会公共停车为辅,道路路内停车为补充原则,科学编制停车专项规划,合理增加车位供给,逐步缩小停车位缺口,是满足刚性需求必需的硬性举措。目前,城区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建设PPP项目"顺利推进,将新建20个公共停车场、5859个停车位,可以有效缓解公共停车位不足的情

况。下一步,除PPP模式外,还可以创新利用企业专项债、地

方政府专项债进行融资,进一步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在内部挖潜上进行了创新。一方面,在具备停车条件的市城区主次干道、人行横道上施划停车位,今年来共新划6063个;另一方面,对全市废弃工地、城区菜地进行全面的摸排和清查,研究划为停车场的可行性,目前已有一处

10000平方米的菜地改为停车场。思路一变天地宽,这一系列开源举措迅速增加了车位供给,有力保障了群众停车需求。

在盘活上做文章。存量是个宝库,用好了可以发挥比增量

更大的作用。要有开放思维,盘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公共区域等可利用的停车资源,实现车位共享。近期在我的倡导下,市委机关大院带头示范,市交警支队、特变电工等单位的停车场在节假日面向公众开放,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下一步将推行到全市所有适宜开放的单位。要有经济头脑,建设路面、路外停车计费系统,利用价格机制,采取繁华路段停车收费高于普通路段,路内停车收费高于路外停车,地上停车收费高于地下停车的方式,引导车辆入位、进场、下地。当然,收费的目的只是为了调节,而不是为了增收,有关收入也应该全部投入到改善公共交通上去。要有智慧导向,积极构建全市智慧停车云平台,打破各部门、各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共享可以为公共管理提供服务的数据,逐步整合全市各类停车资源信息,实现车位级互联互通和车位资源分时共享,打造全

市停车资源一张图,不断提高停车位利用效率。

在管好上下功夫。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是治理停车难的关键,也是目前我们的工作短板。要进一步加大违法停车整治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按照停车入位、停车有序、违停必究原则督查停车行为,利用好违停自动抓拍技术和设施,对违停进行全天候巡逻管控。继续全面清理僵尸车,今年以来全市已经清理出1300余辆,换言之就是多出来了1300个停车位。加快地下车库车位产权办理进度,这项工作我市曾走在全国前列,也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应继续做好服务。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职责,部门之间强化联动、齐抓共管,形成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确保管理更加全面和精细。创新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宣传引导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停车自治共管。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大力优化公共交通,合理优化公交线路和营运时间,完善慢行道、自行车道等设施,提高公交出行、绿色出行比例,从源头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小创新也能发挥大作用。我们在治理停车难问题中的一些措施,比如内部挖潜、开放机关资源、发动人民群众,这都是一些不需要多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小创新、小改变、小尝试,但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元的,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细处,就会发现很多工作都有改良、进步的空间。只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就找准了正确方向,就拥有了破除桎梏、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思考

生态

4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系统部署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工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协同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涉及生态产品多个方面;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和实践,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经验。然而,从整体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然面临着认识不统一、经济外部性困境尚未破解、缺乏系统性政策指导等问题。

《意见》充分肯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破解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主要障碍,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本文立足企业智库,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针对《意见》发布的核心理念和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谈学习体会,旨在剖析政策深意,判

断未来趋势,及时把握行业脉动。

亮点一:化解外部性难题

生态产品自身的外部性特点,是影响其价值实现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生态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难以通过现有市场实现其价值,且没有在市场中流通的生态产品通常比流通于市场的那部分具有更高的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是要推动生态产品的外部经济性内部化,使生态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中能够得到有效体现。机制创新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要义。《意见》全文围绕机制创新展开,共出现"机制"关键词

36次,"制度"关键词15次,"创新"关键词8次。《意见》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破解现行制度框架体系下深层次瓶颈制约";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意见》提到的各项创新机制,涉及确权登记、价值测算、经营开发、生态补偿、考核评估等生态产品全价值链,对于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外部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二:坚持中国特色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阐述,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意见》中的多项创新提法均极具中国特色。《意见》提出到2035年,"具有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全面形成"的发展目标。为实

现上述目标,我们有必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快推动实践探索,率先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中国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亮点三:推动多元参与

《意见》强调,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多方的参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民众和其他各利益相关方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政府部门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公共生态产品的重要购买方。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经营要素的整合者,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品和服务重要的提供方。智库和研究机构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持,在机制创新、价值评价、交流推广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金融机构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支持力量,对于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挖掘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是生态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参与者。提升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四:探索多种路径

《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确权登记、

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保障与推进六大机制。其中,

生态产品确权登记和价值评价机制,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保护补偿机制,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形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和推进机制,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支撑。《意见》将机制创新与多元参与高度融合,形成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路径。

1.调查监测。自然生态系统,即自然资本,是生态产品产生的基础。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逐步建立,在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

存在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等问题。《意见》明确要求,建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丰富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类型。同时要求,建立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制度,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

度。

2.价值评价。不同于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系统服务",

侧重于描述人类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得的收益;"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表示生态产品具备了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的基础,价值规律应在生态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发挥作用。因而,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应更多体现市场供需关系。《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生态价值核算从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逐步通过市场

交易、经济补偿等手段,探索不同类型生态产品经济价值核算。

同时,《意见》提出建立覆盖各级行政区域的生态产品总值统计制度,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政府决策、绩效考核评价,以及在生态保护补偿、经营开发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3.经营开发。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

键环节。生态产品价值增值主要依靠发展生态产业,以科技赋能、文化赋能、品牌赋能、标准赋能、区位赋能等多种形式增加生态产品的价值。《意见》在生态产业发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生态产品认证评价标准、渠道建设,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同时,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意见》要求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包括绿化增量、清水增量等责任指标交易,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以及碳排放权、碳汇、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产权交易。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